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田园综合体的出现为乡村景观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对于解决乡村问题、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田园综合体概念以及综合体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以武川县红山子村为例,结合红山子村乡村景观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探索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营建策略,将武川县红山子村打造成集现代农业生产、田园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生态宜居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丽宜居的现代化乡村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现代乡村景观营建是推动美丽新农村建设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彩叶树种因其随季而变的树叶色彩,是现代乡村生态廊道、乡村道路、田园综合体、现代生态农庄与乡村田园景观营建中的重要树种,通过探讨彩叶树种在现代乡村景观特色营建中的应用,以期为现代乡村景观的更好营建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龙哓 《现代园艺》2024,(7):107-110
以湖州市港胡村为研究对象,基于“乡村振兴”理念,对乡村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调研分析法对村域现状景观资源进行调研,分析港胡村乡村景观要素,对比港胡村景观资源现状的优势与劣势,针对现有优势资源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乡村,避免千村一面的现象。港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原有用地布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统筹考虑现状发展诉求以及周边村庄发展对其影响,合理优化村庄布局,明确未来发展定位,建设“一心两轴五区”的景观空间结构,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相似文献   

4.
朱钦震 《现代园艺》2021,(5):123-125,12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风貌正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但许多村庄在建设过程中难以寻求适宜自身的发展途径,难以营造具有差异性的特色景观,无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作为自身发展的契机,“千村一面”的情况屡见不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步伐的不断推进,在一些具有丰富农业资源的村庄,“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成为了破局之策。以乡村振兴示范村——鲁家村为调研对象,总结凝练出乡村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下鲁家村的乡村景观发展路径和经验,并为资源条件相似的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一套完善且科学的景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乡土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珈彬 《现代园艺》2012,(15):59-60
本文探讨了乡土景观基于人文遗址背景下的保护与应用,在尊重乡土自然环境、强调乡土文化、重视景观地域特色的指导思想下,通过分析研究和举例归纳,提出要维持完整的乡村自然景观特色,从文化遗产保护入手,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乡村景观特色,营建出符合当地民风民俗的史迹下的乡土景观。  相似文献   

6.
营建乡村景观,保护村落环境,恢复村落历史文化遗产,维系基层信仰体系,建立充满活力的和谐乡村关系,是乡村振兴战略建设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老村庄不应被彻底夷为平地,城市也不应完全改变它。通过乡村景观的格局营建,使乡村景观的生态,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过程可以连续不断地再生。  相似文献   

7.
颜政纲 《现代园艺》2023,(10):80-82+85
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和营建理念。以清水江流域传统村落文斗村为例,基于“三生”景观的整体系统,分析传统村落独特的景观特征及内在机制,提出滨河沿线传统村落自然生态景观、农业生产景观、人文生活景观提质的方式方法,旨在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要求,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滨河沿线传统村落景观营建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于洋 《花卉》2022,(8):68-70
本文探讨了如何打造高质量高标准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保护田园的肌理,提取当地特色文化产业,再利用场地的废弃乡土材料,改造提升景观、建筑风貌。用现代设计语言去解读并创造董浜镇智林村的新景观,构筑出延续当地文脉的特色田园乡村。  相似文献   

9.
王孜睿 《现代园艺》2021,(6):117-118
以南京市晶明村为例,重点研究了多肉植物景观特色乡村的构建策略。通过介绍晶明村多肉植物的产业背景,全面论述晶明村多肉植物景观特色乡村构建策略,通过多肉中心展园营建、多肉主题民宿打造、多肉风味餐厅设立、多肉港湾婚礼定制及多肉特色乡村宣传。旨在给予多肉植物景观特色乡村及其他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建议,助力中国乡村振兴、一村一品建设。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景观研究以景观内涵和构成要素为研究基础,该研究简述了乡村旅游景观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研究,提出设计控制的宏观、中观、微观的3个尺度,并通过对凌源老虎沟自然风景区设计的案例分析研究,得出乡村旅游景观中保护、传承、创新的3个主轴线,为北方地区古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景观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馥羽  李欣雨  刘金阳 《现代园艺》2024,(3):104-106+109
在充分尊重当地民俗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整村庄元素,建构新的文化空间与生活空间,从当地植物环境条件、村庄现有特色产业、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遗产等方面,分析当前村庄空间布局与规划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阐明了村庄发展规划应达到环境优、体系全、特色足等目标,注重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运用,推动当地红色文旅发展,助力村庄产业多元化,重塑乡村肌理,打造红色美丽乡村,赋能乡村振兴。以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芦镇神泉村为例,对革命老区进行乡村振兴思维下的景观规划实践,探索红色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实践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2.
孙中华  汪璐  陈静 《现代园艺》2023,(3):152-154
当前正值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聚焦村域空间发展与村庄景观营造协调发展,解决村庄景观营造中人居环境治理、村庄产业布局、生态植被营造、特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现存问题。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村庄的融合发展、生态宜居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游客对文化旅游型乡村景观的偏好和诉求,以三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廖村为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其进行乡村景观使用后评价(POE)。分析乡村内各景观节点POE评价数据,并对中廖村各评价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乡村旅游中,使用者更看重景观游憩性和美观性,对中廖村景观体验性满意度较高,而对黎族文化相关性满意度较低,黎族文化氛围薄弱,内容呈现方式较为单一。根据评价结果,针对中廖村提出相应策略:文化旅游型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可通过活动体验的方式传播文化内涵,并在景观设计中充分提炼文化元素,乡村旅游景观的规划不仅需要注重乡村田园体验,还需要对本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精品村景观建设如火如荼,通过对台州市9个县市区的精品村景观进行实践调研,系统地阐述了台州市精品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台州市精品村建设需要科学统筹规划、突出特色精品村景观生态保护、彰显精品村景观建设地域特色、树立精品村景观地方文化融合理念、建立完善的精品村景观管理机制等建议,为台州市精品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各地历史文化名村的逐渐遗失,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海南"文山村"为例,针对乡村水源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历史建筑景观风貌破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进行了因素分析,试图通过环境教育,提出美丽乡村环境改善和地域特色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我国乡村发展也日新月异,但高科技现代化建设逐渐吞噬着村庄的乡土风貌。如何将农业元素很好地融合于乡村景观,保护传承乡村地域文化,是当前热点问题。以农业元素为依托,结合当地社会发展背景,以弘扬乡村特色农业景观为目的,提升乡村景观,探究农业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面对高速经济发展下钢筋混凝土,城市居民内心的乡土情节被唤醒,他们向往乡村的田园生活,而乡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又迫切需要改变富,因此乡村旅游而生。乡村旅游景观是指在乡村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旅游景观格局,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表现。本着保护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体验历史、民俗,体验原生态乡村风貌。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村庄逐渐失去了原有色彩,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村庄建设带来新的机遇,考虑乡村产业与乡村景观间相互作用性,以此进行村庄规划。以海宁市许村镇永福村为例,分析其村域内资源、产业优势及问题现状,以产业为导向,提出乡村景观营造策略,为其他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园艺》2020,(3):128-130
目前城中村发展正处于一种缺乏科学规划和人居环境混乱、没有秩序的状态,存在生活环境恶劣、景观绿化缺乏及基础配套设施滞后等问题。许多城市借机改造了这些村庄,并开展了村庄人居环境优化改造的研究和设计。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简述了城中村人居环境优化的重要性,并以洛阳市土桥沟村为例,通过对土桥沟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如公共文化场所、村落建筑特色、村庄景观绿化、垃圾管理、污水排放与村内线路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优化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20.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在当前建设中出现了景观地域特色丧失、乡村景观环境场所感、归属感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选取四川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蒲江县铁牛村为研究对象,从人工景观、自然景观、社会环境3个方面综合构建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及YAAHP层次结构模型,采用专家群决策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于乡村内部自然景观环境的营造程度较好,而对于人工与社会景观环境方面的建设程度则相对薄弱,尤其是在村庄管理、村庄格局和建筑环境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可为我国全面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