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制备方法对羊肚菌母种质量的影响,以羊肚菌干子实体与鲜子实体为材料进行组织分离制备母种,比较其各项活力指标,结果为:干子实体组织分离的菌种萌发率、长满试管和产核的平均时间均优于鲜子实体组织分离;对比不同转管方式母种的菌丝生长和产菌核情况的结果显示:采用放置一年母种和当年分离母种混合转接,可显著提高二级母种的活性,增加成活率,菌丝满管和产菌核时间提前。综合得出较佳的羊肚菌母种制备方法是:采用干子实体组织分离获得母种,再用放置一年的母种与当年分离母种混合转接制备二级母种。  相似文献   

2.
羊肚菌菌种分离及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羊肚菌子实体不同组织部位、不同消毒方式进行菌种分离,通过7种培养基配方对菌丝生长情况(萌发时间、长满斜面、菌丝长势)的影响,选择出适宜羊肚菌菌丝生长的配方.结果表明:羊肚菌子实体在菌柄处分离易获得菌种,在用0.2%的升汞水溶液浸泡消毒污染率最小,并且筛选出最佳的母种培养基为F、E配方.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杏鲍菇母种在12种不同的母种培养基上菌丝体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配方A(棉子壳水提液+PDA)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7.24mm/d),生长势(菌丝雪白、菌落浓厚、菌丝均匀整齐、紧密)最好。进行了三个不同时期,菇蕾期,弹孢前期(原基形成后7d内)和弹孢后期(原基形成后9d)的子实体组织分离后母种制备比较,结果表明弹孢前期组织分离的母种生长速度生长势表现最好,48d长满栽培袋,9~11d原基形成,长出的子实体最大,每袋平均出菇量384.5g,生物转化率最高(96.1%),菇蕾期分离的母种次之,弹孢后分离的母种最差。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优良的羊肚菌(Morchella sp.)菌种,对野生的羊肚菌子实体进行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的研究。结果表明,孢子分离法优于组织分离法。对分离后的菌种进行纯化,由孢子分离得到的母种菌丝体生长茂密且旺盛。孢子分离法得到的羊肚菌菌种经过液体培养的菌丝球形态和菌丝的显微观察结果均与标准的羊肚菌菌丝球形态一致,说明由孢子分离得到的菌种纯度可靠。孢子分离法分离得到的菌种为今后羊肚菌液体培养活性物质的研究和栽培试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平菇子实体不同部位分离母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芹  王秀艳 《食用菌》2002,24(1):15-16
采用平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的组成进行分离制作母种,并对由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分离的菌丝进行了抗细菌试验,抗老化试验(常温)。结果表明,由产生担子之前的菌褶分离来的菌种,菌丝长势最好,菌丝长速最快,抗逆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只能在椎树林下生长的红椎菌菌种及对比子实体各个部位分离效果,对子实体各个部位进行了组织分离培养试验;为了获得简易的扩繁培养配方进行了母种扩繁培养试验。分离试验结果,只有菇柄部位分离出了菌丝,菌盖及菌褶部位没有培养出菌丝;红椎菌菌丝在添加子实体碎末及洗子实体红色水的配方分离效果最好,其次是加有红椎树根及枯枝落叶的配方,说明这两种添加物质中有菌丝生长需要物质,在常规的真菌培养基中没能分离到菌丝;扩繁试验结果,分离后的菌株在PDA、CMA等真菌培养基中生长也健壮、浓密,因而也能作为扩繁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以延边地区一株野生羊肚菌资源为研究对象,母种分离后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明确其品种,并设计6个母种培养基配方、14个原种培养料配方、8个外源营养瓶配方、7个栽培基质配方,筛选其母种、原种、外源营养瓶及栽培的适宜基质。鉴定结果显示,该野生菌株“23-1”为六妹羊肚菌。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3-1”母种培养适宜PDA培养基,菌丝生长快、长势强,接种后96 h即出现菌核;原种培养料以13号配方(硬杂木屑38%、麦粒40%、麦麸10%、草炭土10%、生石灰1%、石膏1%)菌丝生长表现好,接种后15天满袋,菌丝粗壮;外源营养瓶配方中麦粒所含比例高,表现菌丝长势强、满瓶时间长,综合考虑原基形成时间及产量,适宜配方为麦粒50%~60%、硬杂木屑29%~39%、草炭土0~10%、生石灰1%;栽培基质各配方出菇时间接近,平均产量以6号配方(园土88%、珍珠岩10%、生石灰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107.46 g/筐。  相似文献   

8.
以蛹虫草菌株母种的表层菌皮、母种基内菌丝和成熟的待分离的新鲜子实体顶端接种到液体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分析比较栽培所获得不同蛹虫草子实体的有效成分得出:以母种表层菌皮接种液体培养所获得的子实体虫草素和硒元素含量最高;以母种培养基的基内菌丝接种培养栽培所获得子实体的虫草酸、腺苷、虫草多糖、SOD酶、蛋氨酸、酪氨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尖顶羊肚菌人工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母种培养基和5种原种培养基对分离到的一株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进行人工栽培,并探讨了温度、光照和覆土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M1与原种培养基Y1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Y1培养基有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且在菌丝满袋后不覆土、强光刺激48h、室温(13~23℃)处理下实现出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分离的羊肚菌菌种的可靠性,在传统菌种分离的基础上,增加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鉴别检验。对采自于吉林省吉林市的野生羊肚菌发生地的羊肚菌土壤基质及子实体分别进行了菌种分离,对分离得到的3株疑似羊肚菌的菌株进行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间接ELISA)免疫学方法检测,确定其中的2株纯培养菌丝为羊肚菌菌种。  相似文献   

11.
对野外茅草林下采集到的一株野生羊肚菌(菌株命名为Y1)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经典分类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品种鉴定,并基于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密度及菌核数量从9种不同培养基配方中筛选最佳原种培养基。结果为:Y1的子实体菌盖呈黄色,上有凹凸不平的网格,菌柄呈白色、中空,形似羊肚菌;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体呈黄色,菌丝粗壮,菌丝结构明显,与羊肚菌属形态特征相似;ITS序列比对显示Y1与羊肚菌属中的黄色羊肚菌类群同源性高达99%,初步鉴定该野生菌株为羊肚菌Mes-19;筛选出的最优原种培养基配方为麦粒75%、土壤23%、石灰1%、过磷酸钙1%。  相似文献   

12.
羊肚菌(Morchella spp.)成功实现大田栽培后,其栽培过程中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而形成菌霜。纯培养条件下羊肚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及萌发成为研究重点。为实现羊肚菌分生孢子的室内获取,通过模拟六妹羊肚菌(M. sextelata)室外栽培条件,从培养容器、培养基组分、覆盖物种类、覆盖厚度及覆盖时间这5个方面研究六妹羊肚菌分生孢子产生的室内条件。结果显示:用六棱形玻璃罐头瓶(底径7.6 cm,口径6.6 cm,高9.8cm,容积280mL)为容器,以体积比1︰1的土壤(含水量20%)和PDA为培养基,接种六妹羊肚菌菌丝块20d后,在菌落表面覆盖厚度为1.5cm的无菌湿润河沙,可在室内获得分生孢子,每平方厘米分生孢子产量为(2.37±0.63)×106个。  相似文献   

13.
对紫色丝菌菌丝子实体部位纯种分离、母种培养基质筛选、菌丝体生长温度试验、培养基酸碱度试验,结果表明:野生紫色丝膜菌菌褶部位是最佳的组织分离部位;加入牛肉浸膏培养基为最佳母种培养基。菌丝体适宜生长的温度10~28℃,最适温度是25℃;菌丝体适宜pH 6.0~8.0,最适pH 6.5~7.0。  相似文献   

14.
活体柞蚕蛹接种蛹虫草菌,适宜条件下培养,虫体僵硬后进行出草管理。分别选取僵蛹期(S1)、子实体初期(子实体1 cm,S2)、子实体早期(1 cm子实体3 cm,S3)、子实体中期(子实体≈5 cm,S4)、子实体成熟期(子实体7 cm,S5)5个蛹虫草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样品进行组织分离,研究虫体培育蛹虫草不同生长期对母种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虫体复壮后获得的子实体早期(S3)分离得到的母种菌丝体生长整齐浓密,日均生长速度达到3.75 mm·d-1,继代培养子实体生长性状优良,为最适合的母种组织分离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三种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培养菌丝生长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三种菇(紫孢侧耳、香菇、金针菇)子实休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在三种培养基内菌丝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一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在同一培养基内菌丝生长速度及长势存在着差异,而且不同培养基对三种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培养菌丝的长速和长势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平板、空试管、断培养基等方法培养羊肚菌菌丝,在显微镜下原位直接观察菌丝间的融合和非融合现象。观察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梯棱羊肚菌M. importuna、七妹羊肚菌M. septimelata、Mel-21和秋天羊肚菌M. galilaea、Mes-16、Mes-19、Mes-20、Mes-21等9个物种,共100多个菌株菌丝间2 000多个接触点;并历经6年时间,用300多个菌株在国内外100多个地点超过500公顷面积进行出菇试验。结果发现:同一单孢菌株的菌丝分枝间有少量部位的可自体融合,融合点不产生新的分枝菌丝;同一物种的不同单孢菌株间菌丝不融合,同一物种的多孢菌株培养物内部相互不融合;不同物种间的菌丝都不融合;不融合的菌丝接触点出现Ⅱ型、X型、Y型、T型、π型等状况交叉而过,细胞接触而不融合;未见菌丝间的有性融合;菌丝接触后出现死亡、缠绕、卷曲、打结、膨大等现象;羊肚菌菌丝体纯培养物可以形成分生孢子和菌核。出菇试验结果表明,腐生型羊肚菌物种的出菇率,超过200个单孢菌株100%,超过100个多孢菌株100%,超过50个纯组织分离物小于50%,超过30个组孢混合菌株小于50%;出菇菌株在形态和产量有显著差异。共生型羊肚菌的菌种都不出菇。能出菇的同一物种的多孢菌株出菇后表现出子实体形态多样性,不同物种混合播种后出菇的子实体为原来物种的形态特征。结论:羊肚菌单孢培养物菌丝间不发生有性融合,单个孢子自身可孕,完全能够单孢出菇。  相似文献   

17.
为了调查山西省野生羊肚菌资源及其生境,对山西省娄烦县和襄汾县两处野生羊肚菌资源进行了生境和子实体分析比较,并且测定了子实体、土壤和地上覆盖物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两处羊肚菌的生境相似,土壤pH为中性偏碱或弱碱性,适宜羊肚菌的发生,其子实体均富含氮、磷、钾、铁、钙等元素;两处羊肚菌的子实体形态不同,可能与地上覆盖物的养分和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关;此外,还发现襄汾羊肚菌会产生大量孢子,为下一步利用孢子培养单孢菌丝、制备羊肚菌菌种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以羊肚菌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别从3株野生羊肚菌子实体分离得到性状稳定的菌丝体,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并结合ITS序列分析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均与黑脉羊肚菌同源性最高达99.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分离获得的3株野生羊肚菌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均聚在黑脉羊肚菌分支上。  相似文献   

19.
1银耳纯菌丝分离操作技术 单独分离银耳纯菌丝和香灰菌丝,然后进行交合培养的母种,具有适应性好、抗逆力强、朵形美、产量高而稳的优点。可以利用两种菌丝的不同耐旱力,制定银耳纯菌丝分离方法:将新鲜银耳分离材料的基质,通过干燥器逼干,使不耐旱的香灰菌丝先行枯死,进而分离获得耐旱存活的银耳纯菌丝(图1)。  相似文献   

20.
以前期人工驯化出的耐高温羊肚菌菌株M840和高产菌株M40为亲本,在单孢分离进行基因测序后确定2种不同交配型菌丝进行单孢杂交,进行羊肚菌高产菌株的选育,以期为羊肚菌优良菌株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经过出菇验证、遗传稳定性分析验证、农艺性状优良子实体分离、二代栽培出菇验证,最后获得了产量稳定且高产菌株Z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