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脱石墨含油铸铁是一种新型的减摩材料.用含碳量为3.2-3.8%,含硅量为4.5~5.0%的铸铁,在820~86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氧化脱石墨处理可以制得这种材料.本文简要叙述了脱石墨铸铁生产工艺的基本原理;并着重介绍了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试验及其在压力机上代替ZQSn6-6-3青铜轴衬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各种成分的灰铸铁进行液压试验,结果是厚3—5mm的薄片,虽具有过共晶粗大的石墨组织,也能承受高达400kg/cm~2压力而不渗漏,但一经脱石墨处理,在很低压力下就大量渗漏。通过试验对“石墨渗漏”的传统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铸铁中石墨本身及石墨与基体界面上是不渗漏的。只有当铸件存在缺陷,并在压力下产生局部破裂时,石墨才通过对强度的削弱而影响渗漏。本文讨论了有关液压件材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适当增加亚共晶铸铁的碳当量以减少缺陷和简化工艺。  相似文献   

3.
陈孝树 《新农村》2001,(9):22-22
拖拉机的气缸体、气缸盖、变速箱及后桥壳体等都是铸铁件。铸铁具有耐磨、减振、良好的铸造和切削加工性能。但是由于片状石墨夹杂于铁素体间,会使铸铁的塑性下降,强度降低,可焊性差。1.铸铁焊修时常见问题(1)容易产生白口焊修时由于熔融的铁水冷却速度过快,特别是焊缝边界区冷却速度比铸造时快,使石墨来不及析出,形成硬而脆的碳化铁,即产生白口。白口铸铁的性质硬而脆,使焊接区加工困难。(2)容易产生裂缝焊修时的局部温度很高,在焊缝冷却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内应力。当内应力逐渐增大而超过铸铁的强度极限时,则  相似文献   

4.
提出脉冲加热/探测扫描技术进行微尺度表面下热结构测量原理。通过对于复合材质试样表面受到脉冲热流作用时的瞬态热传导问题进行数值解析,得到各被扫描点的温度响应,根据对温度响应的数据处理结果给出热对比度的定义方式,进行扫描过程的仿真。根据仿真结果讨论分布状态,复合物深度,复合物与母材的物性比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大樱桃汁贮藏、加热过程中还原型维生素C(AA)、氧化型维生素C(DHA)的降解及加热温度、贮藏温度与贮藏时间的关系,建立其降解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还原型维生素C降解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氧化型维生素C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随着温度的升高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逐渐减少,而氧化型维生素C含量逐渐增加。AA、DHA活化能分别为10.741 6、1.824 0 k J/mol。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餐厨垃圾脱水和脱油性能,提高处理效果,对餐厨垃圾湿热工艺中的温度和加热时间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2因素5水平的完全试验,分析了湿热处理产物的比阻、脱水率和可浮油含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构建了餐厨垃圾固相脂质浸出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湿热处理参数对餐厨垃圾脱水和脱油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湿热处理初期,垃圾脱水率下降,加热40min后,脱水率开始上升,且温度越高,上升越快,180℃加热100min达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餐厨垃圾脱油性能呈上升趋势,温度越高,上升趋势越明显;当温度达到1  相似文献   

7.
灰铸铁中石墨分布形态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HT200-400灰铸铁的石墨长度、石墨量对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量<15%,石墨长度在50~200 μm范围内的铸铁,性能优良,加工光洁度高。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强度与硬度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8.
变色瓶子实验是常见的有机物氧化还原反应,根据亚甲基蓝以及臧红T这两种有机物其氧化态及还原态不同颜色变化而设计的变色实验称为变色瓶子实验.文章主要探究上述两个变色实验过程中碱溶液浓度、反应温度、搅拌速度以及连续变色实验反应时间对于变色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采用3种土壤消解方法来对比各自的优缺点,为实验室操作选择合适方法.[方法]采用电热板加热消解、微波消解和全自动石墨消解3种方法对土壤标准样品GSS-8进行消解,通过测定样品中Cu、Pb、Ni 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3种消解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电热板加热消解将土壤样品彻底消解;微波消解速度相对较快,密封消解避免了一些易挥发组分的损失,并且外源性污染少;全自动石墨消解方法按照步骤进行消解与结束.[结论]电热板加热消解是全量分解法,敞开系统;微波消解减少废酸、废气的排放,外源性污染少;全自动石墨消解步骤预先设定,按照程序消解,有效改变电热板加热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以天然鳞片石墨和椰壳活性炭为原料,在Hummers法基础上制备了氧化石墨和氧化活性炭,研究了液相天然鳞片石墨和椰壳活性炭氧化前后的结构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液相氧化过程中存在表面氧化和层间氧化两种氧化反应机制,石墨质材料既有表面氧化也有层间氧化,而炭质材料则以表面氧化为主.表面氧化的结果使氧化石墨和氧化活性炭中均含有大量极性基团,这些基团的存在使它们表现出较强的极性和一定的化学活性.层间氧化使氧化石墨的层间距由原石墨的0.3354nm增加到0.8981nm,石墨片层之间的基团及H2O分子的存在是层间距增大的主要原因.在稀的碱性溶液中,氧化石墨层离后为针状或扁球状纳米颗粒,颗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团聚,而氧化活性炭为球状纳米颗粒,团聚后呈直链状.  相似文献   

11.
热重法研究环氧化天然橡胶的干燥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重法研究了环氧化天然橡胶的干燥过程,其干燥过程可用一指数方程准确表示。用SPSS软件求出方程中的参数和干燥系数。根据实验结果建立的数学模型与实测数据能较好地吻合,且与常规方法研究结果有很强的相似性,可作为干燥装置的设计和操作优化控制的基础模型。红外光谱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环氧化天然橡胶物料的干燥温度应控制在l00℃以...  相似文献   

12.
在大型汇气管热拔制工艺中,加热参数的选择会影响最终温度的分布,合理的加热参数有利于确定后续最佳拔制力的范围,从而有效抑制拔制过程中所产生的缺陷。基于电磁加热的原理,通过改变电源频率、电流及加热时间等参数,利用ANSYS软件对管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温度分布数据,并据此确定理论上合理的加热参数范围。结果表明:电源频率为5 k Hz,电流为500 A,加热时间为50~60 s的参数组合能够使最终加热温度达到900℃以上,且满足热拔制的工艺需求。通过电磁加热试验,验证了实际加热效果与仿真分析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Si(111)-7×7表面结构的DAS模型,从微观上分析了氢原子在这种表面上的吸附与脱附行为,揭示了二级脱附的指数前因子与温度的关系,对不同的表面初始覆盖度,导出了新的脱附方程,在计算机上用这个方程进行模拟,得到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模拟脱附谱。  相似文献   

14.
低碳球铁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球铁是一种介于钢与铸铁之间的新材料,经过由某些公认的球化及反球化元素共同组成的SX变质剂变质处理以后,石墨以细小圆整的球状析出。对于这种新材料的性能、组织特点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这种新型铸铁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与冲击韧性,可以作为耐磨材料来使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柠檬酸、乳酸和醋酸对鲜牛百叶的脱黑膜作用.结果柠檬酸、乳酸和醋酸的脱黑膜效果明显好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工业化学试剂,其中,柠檬酸脱黑膜效果最佳.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有机酸浓度、漂烫温度(电磁炉所设温度加热至沸腾)、漂烫时间3个因素对牛百叶脱黑膜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此3个因素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脱黑膜条件为柠檬酸浓度5%,漂烫温度150℃,漂烫时间1.5 s.  相似文献   

16.
按照NY 525—2012测定有机肥料的有机质含量时,发现分析条件对测定结果影响显著。通过对比分析各种条件下的测试结果,认为:样品制备应采取手动研磨法;前处理加浓硫酸的过程中应充分摇动三角瓶,使浓硫酸与重铬酸钾溶液充分混合;加热氧化有机质的过程中,应适时摇动三角瓶,使反应更加充分;建议换成油浴锅加热,以利于有机碳充分氧化;测定样品游离水时,以从烘箱内条件达到标准要求的温度开始计时为宜。采用能力验证样品和质控样品进行方法验证,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操作条件更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7.
热油管道停输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合理进行热油管道停输后的温度计算,模拟原油的凝固过程,有利于热油管道安全停输时间和再启动方案的确定。针对加热原油管道停输后油品物性、管道及周围介质的相互关系及其不稳定传热问题,提出了热力计算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有关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以及在冷却过程中油品的凝固问题。采用保角变换和盒式积分法对数学模型进行处理,构造出问题的差分方程。运用所提出的方法,对加热原油管道停输温度变化和冷凝过程进行了计算,与实测数据和文献中的计算方法相比,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从甜菜渣脱果胶样品中,利用碱提取法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离.实验证明氢氧化纳碱液的浓度范围为8%~12%,碱液浸泡时闻为6d,温度保持在25~30℃时,可将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充分分离,半纤维素的产率为13.0%.又通过不同条件实验证明,进一步用 NaOCl 溶液氧化除去纤维素中木质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5%NaOCl 溶液的用量是每10g 甜菜原渣需20mL,氧化时间是3h,氧化温度是55℃.得到纤维素的产率为18.3%、纯度是91.10%.  相似文献   

19.
限制自养硝化反硝化(OLAND)工艺是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相耦合的生物脱氮工艺,与传统的生物脱氮相比,能耗低,反应时间短,污泥产量少,不需投加碳源,脱氮效率高,在较低温度下仍可正常运行,在技术研究和开发上具有良好的潜力和经济价值。基于OLAND工艺原理,从微观上分析了工艺中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及特性,从宏观上探讨了溶解氧质量浓度、底物质量浓度、p H值及温度等对OLAND脱氮过程的影响,并从提高厌氧氨氧化脱氮效率入手,讨论了添加物(竹炭、二氧化锰、铁离子等)、菌种流加技术等对工艺的强化作用。指出多因子协作及其作用机制、OLAND脱氮效率的强化措施及机制研究是今后OLAND工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按脱矿物质、脱有机质、脱色和脱乙酰基四个步骤从鼠妇虫提取壳聚糖,在脱矿物质、脱有机质过程中分别设计了50℃、60℃、70℃、80℃、90℃ 5个水浴温度处理,经对5个温度处理的分析比较,确定了脱矿物质和脱有机质的适宜温度,再经脱色和脱乙酰基成功提取出了壳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