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紫斑牡丹(P.rockii)、大花黄牡丹(P.ludlowi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杨山牡丹(P.ostii)、卵叶牡丹(P.qiui)、滇牡丹(P.delavayi)和芍药(P.lacti- flora)等8个分类群中雄蕊瓣化瓣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仅出现在牡丹、紫斑牡丹和芍药花中的雄蕊筒状花瓣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在牡丹和紫斑牡丹中雄蕊筒状花瓣出现的频率低,且形态单一;而在芍药中其出现频率较高,且形态多样。(2)在解剖结构方面,雄蕊筒状花瓣从基部到顶部存在一系列的转化,与牡丹和紫斑牡丹相比,芍药中筒状花瓣的解剖结构更具多样性。(3)维管束边缘分生组织的不断分化和维管束数量的不断增多,在雄蕊原基转向雄蕊简状花瓣的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4)雄蕊筒状花瓣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基分化、转化发育、筒状花瓣形成和筒状花瓣成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一)山楂花序为多个伞房花序簇生于果枝顶端,每花序有花15~40余朵,最多达50朵左右。结果后花序梗干枯,其下的顶部数个侧芽,在条件良好时,仍能形成花芽,连续结果。 (二)山楂花芽形态分化,可分为六个时期。即花序原基分化期、花蕾期、萼片期、花瓣期、雄蕊期和雌蕊期。昌黎地区山楂花序原基于9月上旬出现,9月下旬出现花蕾原基,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出现萼片原基,大部分花芽以单花原基状态进入休眠期。但在休眠过程中仍缓慢进行分化,翌年早春3月上旬出现花瓣原基,3月下旬开始出现雄蕊原基,雌蕊原基出现在4月上旬以后,全部花芽分化所需时间达8个月左右。 (三)不同枝条花芽分化的开始时间不同。一般短枝顶芽分化早,长枝较晚,但到分化后期(雄蕊及雌蕊分化期),各类枝条间差异不大,基本上在同一时期分化结束。 (四)山楂花芽前期分化持续时间长,后期分化持续时间短。如花蕾原基最早于9月下旬出现,最晚为3月上旬,持续达160天,而雄蕊及雌蕊原基最早出现到最晚出现仅持续10天左右的时间。 (五)山楂花芽是在枝条停止生长3~4个月后开始分化花序原基,此时果实已接近成熟,枝条积累有机营养物质较多,加之抑花内源激素减少,促花激素增多,有利于形成大量花芽。根据山楂花芽分化开始晚,冬季休眠期中进行缓慢分化,雄蕊及雌蕊均在早春花芽萌动过程中形成的特点,应在8月中旬到采收前后增施氮、磷、钾肥料。肥水条件差的地方,早春萌动时追施速效性肥料,有利于提高花序质量,增加座果率。 (六)山楂花芽的鳞片平均数为16.1个,叶片平均数为9.5个,总节数平均为25.6节。不同年份、不同管理条件下山楂花芽分化的临界节数有一定幅度的变化,不同枝类间以长枝花芽的临界节数多,短枝及结果枝上花芽的临界节数较少。  相似文献   

3.
 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紫斑牡丹(P.rockii)、大花黄牡丹(P.ludlowi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杨山牡丹(P.ostii)、卵叶牡丹(P.qiui)、滇牡丹(P.delavayi)和芍药(P.lactiflora)等8个分类群中雄蕊瓣化瓣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仅出现在牡丹、紫斑牡丹和芍药花中的雄蕊筒状花瓣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在牡丹和紫斑牡丹中雄蕊筒状花瓣出现的频率低,且形态单一;而在芍药中其出现频率较高,且形态多样。(2)在解剖结构方面,雄蕊筒状花瓣从基部到顶部存在一系列的转化,与牡丹和紫斑牡丹相比,芍药中筒状花瓣的解剖结构更具多样性。(3)维管束边缘分生组织的不断分化和维管束数量的不断增多,在雄蕊原基转向雄蕊筒状花瓣的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4)雄蕊筒状花瓣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基分化、转化发育、筒状花瓣形成和筒状花瓣成熟4个阶段。   相似文献   

4.
应用石蜡切片法结合田间调查,研究了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一次花冬前及冬后花序的分化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板栗冬前花序原基的形成始于6月中旬,终止于8月中旬;冬季休眠前,这些花序原基仅分化出花簇苞片原基;翌年4月初顶芽露绿时继续分化花簇苞片原基,并在其内侧分化花簇原基.冬前花序原基全部发育成雄花序.冬后花序原基源于上年8月中旬冬前花序原基停止形成后,茎尖分生组织分化出的腋芽生长锥状原基;翌年4月初顶芽露绿时,这些突起迅速分化为花序原基.冬后花序原基可发育成混合花序或雄花序.冬前及冬后两类花序原基在形态及发育过程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早钟6号"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顶生枝的成花期间,调查其上第一次夏梢顶芽成花时分化出的叶片数量,跟踪顶生枝上两种特异芽体的发育去向,观察顶生枝上4种不同形态顶芽的成花特征.结果表明:第一次夏梢顶芽成花的临界节位超过16节或27节,即第一次夏梢的顶芽先后分化的叶片、小雏叶和鳞片叶数达到16片或27片以上时,生长点即可进入花芽形态分化.观察到两种特异芽体最终成为花芽的结果,同时还观察到4种不同形态的顶芽在成花解剖特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初步确定4种不同形态的顶芽与成花进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山楂树上,一部分营养枝顶端的侧芽和顶芽之间的节间极短,与预芽基本着生于同一部位。发育大小相似,好象并排着几个“顶芽”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枝条的多“顶芽”现象,具有这一现象的枝条称为多“顶芽”枝。为了弄清多“顶芽”枝的特点及其修剪反应,1987年至1988年在淄川区峨庄乡峨庄村山楂树上,进行了调查和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金边瑞香花芽形态分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金边瑞香花芽由顶芽发育而成,花芽分化包括花序分化和小花分化两个过程,分为未分化、开始分化、花序原基分化、小花原基分化、花瓣分化、雄蕊分化和雌蕊分化7个时期,分化的顺序是向心的;分化的临界期为5月中旬,分化时期长达7个月,花芽分化既持续又表现出两个分化高峰,还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果树花芽分化的研究最早是从形态分化开始的。人们首先区分了花芽和叶芽以及花芽发育的各个阶段。(5) (12) (13) (17) (20) (34)(39) (40) (41) (45) (8) (92) (93)(100) (137) (138) (139) (145) (148)顶芽的形成首先是鳞片的形成。顶芽就象一个胚胎新梢,一个节间大大缩短了的枝条。鳞片就相当于叶片,它们呈现典型的蔷薇科植物的特点,开张角度为144°(2/5)的叶序依次形成。鳞片的上方是“过渡叶原基”,再上方则是“叶原基”。所有这些原基都是按2/5的叶序依次出现的。生长点在三个最幼小的原基包围中略呈三角形。分化中的芽与  相似文献   

9.
金缕梅的叶芽形成与花芽分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缕梅的腋芽(叶芽)由前出叶和叶原基构成,顶芽由叶原基构成。其叶原基被两枚布满绒毛的托叶紧密包住。叶芽的叶原基分化期为5~11月,6~8月高温季节曾一度停止分化,最后只分化出4枚叶原基。花芽(腋芽)由前一年分化的1枚前出叶、2枚退化叶和翌年4月开始分化的1枚总苞叶、3枚苞叶和3朵小花构成;小花由2枚小苞、4枚萼片、4枚花瓣、8条雄蕊和2心室雌蕊构成。花芽发育主要在4~9月,于6月形成雌蕊以成后发育  相似文献   

10.
早实核桃花器官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形态解剖方法,观察早实核桃品种‘香玲’第1次开花的雌花芽和雄花芽发育特点,结果发现:在山东泰安地区,早实核桃‘香玲’雌花芽的分化从5月上旬—中旬进入形态分化临界期后,历经雌花花序分化期、花柄原基和雌花原基分化期、花被原基分化期、苞片原基分化期、花萼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和胚珠分化期;个别雌花原基还能分化出花瓣原基和雄蕊原基,雌花花瓣原基和雄蕊原基在随后的发育过程中退化。在晚实核桃品种‘青林’雌花发育过程中没有发现花瓣原基和雄蕊原基的分化。‘香玲’核桃雄花芽的分化从4月上—中旬次第进入雄花序分化期、雄花原基分化期、花萼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花药分化期、花粉囊和花粉粒形成期。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设施葡萄促早栽培的“隔年结果”问题,以4年生‘贝达’嫁接的不耐弱光的‘夏黑’和耐弱光的‘京蜜’为试材,通过石蜡切片法观察新梢2 ~ 7节各节位冬芽的花芽分化状况,绘制各节位冬芽群体的花芽分化进程图,研究设施促早栽培条件下耐弱光能力不同的葡萄品种冬芽的花芽分化规律。结果表明:(1)花序主轴的出现是成花起始的标志。(2)冬芽雏梢发育到含有两个叶原基至始原始体开始形成这一阶段是诱导设施葡萄成花的关键时期(生理分化期),始原始体分化期和始原始体分裂成二分枝之后是设施葡萄成花调节的两个关键时期。(3)始原始体出现之后,冬芽雏梢生长点和始原始体发育同步是成花良好的保证,冬芽雏梢生长点营养生长过旺是抑制成花,造成“隔年结果”的重要原因。(4)‘京蜜’葡萄对设施促早栽培环境具有极佳的适应性,新梢各节位冬芽花芽分化的各阶段持续时间短且重叠阶段少,均具有良好成花能力,节位优势不明显,花芽分化从新梢基部冬芽向上依次进行,高节位冬芽花芽分化稍迟,但速度较快;冬剪采取中短梢修剪即可实现连年丰产;‘夏黑’葡萄对设施促早栽培环境的适应性差,新梢各节位冬芽花芽分化的各阶段持续时间长且多阶段相互重叠,虽然从新梢基部向上成花数量逐渐增加,成花质量逐渐改善,但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存在严重的隔年结果现象,必须采取更新修剪等相应措施方能实现连年丰产。  相似文献   

12.
以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 var. delavayi)试管苗叶片为材料,采用噻苯隆(TDZ)或玉米素(ZT)结合NAA诱导离体叶片再生植株,并对再生过程进行形态学和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TDZ诱导马缨杜鹃离体叶片发生不定芽的作用强于ZT,WPM + TDZ 0.08 mg • L-1 + NAA 0.01 mg • L-1 是马缨杜鹃离体叶片再生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芽的分化率和分化数量分别为83.33%和4.29个;其再生方式为器官直接发生,且属于多起源,再生过程依次经历细胞增殖、细胞脱分化、细胞再分化、不定芽原基形成与发育4个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3.
周逸龄  王威  李秉玲  刘燕 《园艺学报》2011,38(11):2149-2156
 芍药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都存在花蕾败育现象,降低了成花率。以芍药品种‘巧玲’为材料,研究温室促成盆栽、室外盆栽和大田地栽方式下的花蕾败育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下芍药花蕾败育率明显不同,与各生长发育阶段蕾径大小相关。蕾径2 ~ 4 mm败育蕾发生率呈现温室促成栽培(67.9% ~ 86.6%)> 室外盆栽(44.9%)> 大田地栽(16.3%)的规律,此类败育蕾是由萌芽初期芽分化速度晚于同期正常芽的芽体发育而引起,蕾径达2 mm的败育蕾的雄蕊、雌蕊原基分化已完成;蕾径4 ~ 8 mm的败育蕾发生率呈现室外盆栽(29.6%)> 温室促成栽培(9.2% ~ 25.6%)> 大田地栽(11.8%)的规律,蕾径达5 mm的败育蕾处于胚珠原基分化阶段;蕾径8 ~ 17 mm的败育蕾在温室促成栽培条件下发生率为0 ~ 4.8%,但在室外盆栽及大田地栽环境中均没有发生,蕾径达10 mm的败育蕾其胚珠的珠心和珠柄已形成;蕾径17 ~ 27 mm的败育蕾在室外盆栽环境中发生率最高,为19.9%,其次为大田地栽,为9.2%,温室促成栽培最低,为0 ~ 1.4%,蕾径达18 mm的败育蕾可见胚珠的珠心、珠被、珠孔。3种栽培方式下败蕾率最高均出现在茎伸长期,即主要发生在2 ~ 4 mm大的花蕾,温室促成栽培中控制该阶段花蕾败育是降低败蕾率的关键,可以通过肥水管理,适当延长低温处理时间及保持后期栽培温度稳定来减少其发生,提高成花率。  相似文献   

14.
树莓花芽分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2年,对树莓花芽分化时期的形态特征及发育进程进行了定期观察。结果表明,树莓花芽分化始期为8月末,9月中下旬进入高峰期,约60~70d。形态特征是雏梢生长点向上隆起成半球状。10月上旬至翌年4月中旬,随初生髓部的伸展,半球状生长点(顶花序原基)向前推进,随后形成腋花序原基,即为花序原基分化期。随同冬芽萌发展叶,依次进入花蕾、萼片、花瓣、雄、雌蕊原基的芽外分化阶段,各期约7~15d。至5月中旬出现花药和胚珠原始体。此期距结果新梢的花序显露还有2~3d。基生枝下部花芽分化始期比中上部迟一个月,分化数量也有较大下降。  相似文献   

15.
‘天香台阁’桂花花芽分化及其台阁形成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方法观察桂花四季桂品种群的‘天香台阁’(Osmanthus fragrans‘Tianxiang Taige’)花芽分化的过程。研究表明,‘天香台阁’具3种不同的花芽,即普通花芽、特殊花芽、叶状花的台阁花芽。普通花芽和特殊花芽形态分化相同,分为总苞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顶花花被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及雌蕊分化期共5个时期,历时约5个月;而叶状花的台阁花芽除了这5个时期,最后还经历台阁形成期,共历时约6个月。3种花芽雌蕊均发育异常,台阁花芽中本应着生雌蕊的部位分化为枝条。  相似文献   

16.
李昀辉  李玉花 《园艺学报》2005,32(3):458-462
 本篇论文主要研究了草原龙胆单重瓣花器官的发育特征。取花部发生的第1个和第2个花芽为试材, 直接用于实体解剖观察。结果表明: 1. 单瓣花和重瓣花花芽分化过程均可分形态分化前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5个时期, 各轮花器官按照向心顺序发育。2. 到雌蕊原基形成为止, 单瓣花花器官各原基的分化过程大约需要12 d, 重瓣花的整个分化过程大约需要15 d。3. 单瓣花和重瓣花都包含5枚萼片、5枚雄蕊和1枚雌蕊, 而单瓣花花瓣是5枚, 重瓣花约是15枚。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异型花柱连翘(长花柱和短花柱)花芽分化与生长发育差异及其传粉习性,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连翘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并进行了授粉试验。5月中旬连翘新梢萌发时,分别取长为1、2、3、4、5和6 mm的异型花柱连翘花芽并制作石蜡切片,对连翘植株的花芽结构进行观察和拍照。连翘花期进行自交、同型与异型杂交授粉试验。结果表明:连翘花芽分化及花器官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花芽分化期、休眠期、花芽萌动与膨大期、鳞片脱落期、现蕾期、露冠期、开花期;其中花芽分化期可划分为分化初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冠原基分化期、雄蕊和雌蕊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花粉粒形成期。开花前1年异型花柱连翘的花芽分化及发育无明显区别;开花当年花芽外层鳞片脱落后,观察到长花柱伸长并明显超过其雄蕊高度,花丝开始发育,而短花柱发育基本完成,花丝快速伸长并超过其花柱。授粉试验结果表明,连翘异型杂交坐果率大于50%,同型杂交坐果率略大于20%,自交坐果率在5%左右,具有自交不亲和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期涂抹KT-30乳液对苹果幼树发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 a生矮化中间砧"红富士"苹果幼树为试材,从萌芽前到7月份,对中心干延长枝剪口以下30~60 cm缺枝部位涂抹100 mg/kg KT-30乳液,研究不同时期涂抹KT-30乳液对促进苹果幼树芽体萌发及定位发枝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上旬、4月下旬、5、6与7月中心干延长枝剪口以下30~60 cm部位对照萌芽率分别平均为43.7%、6.07%、0%、0%与10.75%。涂抹KT-30乳液后,第7~10天芽体萌发,从萌芽前4月5日到生长季7月5日,各处理芽的平均萌芽率均大于80%,其中5月25日处理后萌芽率最高,为100%,与其它处理时期的差异极显著。4与7月处理的芽体成枝力低,多抽生为短枝,其中7月25日处理后成枝力最低,为0%,极显著小于其它处理时期的,并且抽生枝条成熟度较差。5月25日与6月10日处理的芽体成枝力高,分别为66.0%与57.6%,超长枝长度平均为66.7与91.1cm,枝条生长健壮,成熟度好。随处理时期的延后,枝干比呈现减小趋势,4、5、6与7月分别平均为0.43、0.40、0.38与0.28。  相似文献   

19.
针对部分梨园中‘玉露香梨’出现的僵芽现象,以河北魏县发生僵芽的‘玉露香梨’短枝顶芽为试验材料,以与该梨园相邻的,以及山西太谷地区的正常梨园中的‘玉露香梨’短枝顶芽为对照,采用石蜡切片法、间接酶联免疫测定法、蒽酮比色法和凯氏定氮法,分析僵芽的发生时间和短枝顶芽在花芽形态分化期间的内源激素、碳氮营养含量变化及其与僵芽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僵芽发生始于7月上中旬花萼分化期;僵芽内IAA含量在7月初—7月中上旬显著高于正常芽,ABA含量在6月中旬—8月上中旬显著低于正常芽,GA3含量在整个花芽形态分化期内显著高于正常芽,ZR含量在6月初显著高于正常芽,ZR/GA3、ABA/GA3、ABA/ZR显著低于正常芽;僵芽梨园(魏县)新梢年生长量极显著大于正常梨园,生长天数长于正常梨园,其芽内可溶性糖、淀粉等营养物质和碳氮比显著低于正常梨园。僵芽梨园(魏县)枝条旺长,芽内高含量的IAA和GA3,低含量的ABA和碳水化合物,阻断了花芽正常分化,导致僵芽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纬度和海拔对主要苹果品种花芽分化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芽分化调控是苹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准确把握花芽分化时期是精准调控的前提和基础,为探究纬度和海拔对苹果花芽分化期的影响,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甘肃省静宁县和四川省茂县3个苹果产区,用摘叶和摘果的方法研究了茂县(海拔1 425、1 680和2 050 m)、静宁(海拔1 601 m)‘长富2号’苹果,杨凌地区(海拔525 m)‘长富2号’、‘烟富6号’、‘嘎拉’和‘秦冠’苹果的花芽分化差异。结果表明:在杨凌地区花芽生理分化的时间为‘长富2号’56 d,‘烟富6号’49 d,‘嘎拉’56 d,‘秦冠’42 d。在茂县不同海拔试验点,‘长富2号’花芽生理分化期持续的时间长短为低海拔高海拔(海拔1 425 m试验点为75 d,1 680 m为70 d,2 050 m为65 d)。‘长富2号’在不同地区,花芽分化持续时间的长短为低纬度高纬度[茂县(31o33′N)为70 d,杨凌(34o18′N)为56 d,静宁(35o41′N)为49 d]。枝条停长时间与花芽分化密切相关,枝条停长越晚越不易形成花芽。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枝条停长晚,但是花芽分化持续时间相对短。‘嘎拉’和‘长富2号’花芽分化从6月初开始至10月底分为6个时期,每个时期有明显的特征,各个时期相互交叉重叠;‘长富2号’各分化时期比‘嘎拉’开始的早,结束的晚,并且持续时间长,相对分散,认为这可能与富士苹果成花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