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萝卜是十字花科萝卜属重要的蔬菜作物,先期抽薹严重制约着萝卜春季栽培,不但影响了萝卜的产量和品质,也影响了萝卜的周年供应。对萝卜的抽薹开花特性、耐抽薹品种的选育、抽薹性状遗传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克服萝卜先期抽薹问题、提高耐抽薹萝卜育种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抽薹及开花对于芸薹属作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性状,对该性状的深入研究对芸薹属作物有着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通过综述芸薹属作物抽薹开花调控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芸薹属作物的研究仍主要在确定具体基因位点标记和基因功能方面,而对相关基因的整体系统研究还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运用正向遗传学方法对结球甘蓝叶球、叶片、抽薹开花相关性状及抗病性等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分子设计育种改良结球甘蓝主要农艺性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学铭  刘博  胡云艳  刘静  王晓武  武剑 《园艺学报》2014,41(10):2035-2042
为了揭示BrFLC5对白菜类作物抽薹开花的作用机制,克隆了12份开花习性不同的白菜类作物BrFLC5基因exon2 ~ exon4特异序列,分析发现在exon3的Pi3 + 1存在G–A变异,并开发了dCAPs标记。通过对来自10个不同栽培种群的93份材料进行开花时间调查和基因型检测,发现该基因的分子标记与开花时间表型显著相关(P < 0.05)。因此,用该标记可以进行抽薹开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5.
以早抽薹‘S-1’与晚抽薹‘G-1’为亲本,构建F1、BC1、BC2和F2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对结球甘蓝抽薹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采用SLAF-BSA方法对抽薹时间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结球甘蓝抽薹性状是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 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控制;主基因 + 多基因平均遗传率是93.41%。共检测到2个QTL,分别为2号染色体上的2.31 ~ 3.09 Mb和33.57 ~ 34.40 Mb,总长度为1.61 Mb。  相似文献   

6.
SRAP分子标记预测萝卜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应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萝卜亲本遗传距离从而预测F1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为萝卜杂交种亲本的性状改良及F1杂种优势选配提供参考。选择来源不同、农艺性状有差异的11个耐抽薹萝卜亲本材料,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0个杂交组合,运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萝卜亲本遗传距离以及其和萝卜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通过运用327个多态性SRAP标记来计算11个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其范围在0.162~0.486,且平均为0.291。亲本间SRAP标记的遗传距离与F_1杂种表现既有相关显著,也有相关不显著;与各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相关达到极显著、显著相关或不显著相关水平,表明SRAP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的强弱,但其相关程度还不能准确地预测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7.
以"胭脂红1号"萝卜为试材,在人工光照培养箱内对萝卜幼苗进行6个不同的昼夜温差处理(白天5℃/夜间5℃;白天10℃/夜间5℃;白天15℃/夜间5℃;白天20℃/夜间5℃;白天15℃/夜间10℃;白天15℃/夜间15℃),研究了萝卜最适宜的低温春化和抽薹的条件,以期为萝卜加代繁殖或防止萝卜先期抽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昼夜温差和春化处理时间,对萝卜的抽薹、现蕾和开花的影响差异显著,低温昼夜温差春化处理可促进萝卜抽薹、现蕾、开花以及植株花芽分化,还可以促进腋芽萌发成枝,处理时间越长促进作用越明显。白天10℃/夜间5℃、处理18d是"胭脂红1号"萝卜最适宜的低温春化和抽薹条件。低温抑制了植株的营养生长,春化处理时间越长,腋芽越容易萌发成枝,但随着开花结荚,花荚的质量明显降低,花薹相对矮小,对萝卜的茎粗、最大叶长叶宽的抑制作用也愈加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控制萝卜抽薹开花、提高萝卜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属十字花科根茎类蔬菜,在春季栽培中极易通过低温春化而抽薹开花。该研究以樱桃萝卜为试材,研究了低温春化对其种子萌发及抽薹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化处理能够有效提高种子活力,促进种子萌发。低温春化时间越长,萝卜现蕾、抽薹及开花所需的时间就越短。成花过程中樱桃萝卜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盛花期之前逐渐升高,之后逐渐下降。盛花期,春化处理20d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活性、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处理5d的。丙二醛(MDA)含量随着开花进程逐渐上升,春化时间的长短对叶绿素含量和MDA含量无显著影响。成花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显著,但在现蕾期和抽薹期,春化处理20d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处理5d。成花过程中,玉米素(ZT)含量逐渐降低,20d处理的ZT含量显著高于5d处理。吲哚乙酸(IAA)含量随着抽薹开花逐渐升高,但5d和20d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该试验说明,樱桃萝卜抽薹开花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ZT含量、IAA含量等的变化相关,春化时间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述指标。  相似文献   

9.
春季不少萝卜会抽薹开花,导致萝卜空心而失去食用价值,如不能及时销售,种植户只能眼看萝卜抽薹开花,然后拔除,造成损失。经多年实践,采取“断头法”可有效解决春季萝卜开花难题,延长萝卜贮藏时间,减少萝卜因空心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萝卜叶片过早干枯影响植株生长和肉质根的形成,限制萝卜高产潜力的发挥。研究萝卜叶片干枯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定位相关基因,对于探索萝卜叶片干枯的发生机理及其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萝卜自交系‘pp12Q-4-2’和‘36-2’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对其叶片干枯性状进行调查和遗传分析,同时观测叶片干枯对肉质根根粗和质量的影响。采用BSA法,利用基于萝卜全基因组测序开发的SSR引物对叶片干枯基因进行初定位,对初定位区域采用标记逐步加密的策略得到最终定位结果,并进行遗传图谱构建。研究结果表明:萝卜叶片过早干枯的植株叶绿素含量下降、肉质根生长发育受阻;叶片干枯性状符合质量性状的遗传特点,由隐性单基因控制,正常叶片对干枯叶片表现为显性;通过基因定位,最终将控制叶片干枯的基因定位于萝卜第7号染色体的scaffold89_21520和scaffold89_21545两标记之间,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8 c M,物理距离为211.63 kb,该区域包括43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1.
以3个在生产上表现优良的黄心菜品种为试材,将萌动种子置于4℃低温处理6、12、18、24 d,研究了种子春化处理对黄心菜植株抽薹开花的影响,以期为黄心菜种子繁育、单倍体育种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低温春化处理后,3个黄心菜品种的抽薹、现蕾、初花期、盛花期均显著提前,处理时间超过18 d以后,尽管植株抽薹开花更早,但植株及花薹表现更瘦弱;处理时间与各个表型性状均显著相关,处理时间与叶片数、叶片宽、叶柄长、株幅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片长、叶柄宽、薹粗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薹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处理6、12 d抽薹开花时间较晚,而处理24 d虽开花较早,但植株及花薹表现瘦弱,不利于花粉或种子培育,处理18 d植株抽薹开花时间显著提前且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光温处理,对24份不同抽薹性萝卜材料进行人工春化。试验结果表明,根据供试材料平均现蕾天数长短,以19 d间隔为单位,将其分为易抽薹、抽薹居中、耐抽薹、极耐抽薹4组。易抽薹组萝卜抽薹开花,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受低温处理时间的影响较大。耐抽薹萝卜的人工春化最佳条件,应至少达到4℃低温处理30 d,日光照时数16 h,长光照天数45 d。长期4℃处理不利于萝卜种子萌发及幼苗的正常生长,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棚室栽培冬春萝卜抗先期抽薹鉴定方法的技术要点,即以抗先期抽薹能力有明显梯度差异的5个萝卜品种为标准品种,采用心叶蜡粉显现、心叶正常或细长、花蕾显现和花茎(薹)长度、开花、单根质量达到食用成熟期的程度作为形态指标,形成6级调查分级标准和5个评价等级。该鉴定方法可对当前生产中使用品种的抗先期抽薹性进行量化评价,鉴定其抗先期抽薹能力强弱,并为合理使用、科学种植提供依据,也可为冬春萝卜育种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冬春萝卜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4.
以4种不同生态类型的萝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种子春化及种子春化结合幼苗春化两种处理方式对萝卜抽墓开花的影响,以探讨在北京地区如何实现不同萝卜品种冬季温室加代繁殖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耐抽薹即春性强的的萝卜品种,单一的种子春化处理即可实现加代目的;但对于耐抽薹即春性弱的萝卜品种,必须将种子春化与幼苗春化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加代目的.  相似文献   

15.
萝卜抽薹机制及耐抽薹种质资源选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萝卜是我国广泛栽培的重要蔬菜作物,但先期抽薹成为严重影响萝卜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选育耐抽薹萝卜品种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该研究通过分析近年来在萝卜耐抽薹性的遗传、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以及萝卜耐抽薹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培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更深入了解萝卜耐抽薹的机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雄性不育性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为耐抽薹萝卜新种质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长江流域圆柱形莲子资源‘中间湖野莲’为母本,泰国圆球形莲子资源‘清迈野莲’为父本,构建了含86个单株的F2遗传群体。2017和2018年对亲本及群体黑子期莲子长、莲子宽、单粒质量、开花数、心皮数、饱粒数等6个莲子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利用197个SSR标记对亲本及F2单株进行基因分型,结合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对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和分析。结果表明:莲子产量相关性状在F2群体中均呈近正态连续分布,表明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6个莲子产量相关性状共检测到28个QTL位点,分布在7条连锁群上,LOD值变幅为2.55 ~ 12.34,可解释5.5% ~ 27.4%表型变异率。贡献率 ≥ 10的QTL位点有25个,占QTL总数的89.29%。黑子期莲子长(bsl1),莲子宽(bsw6)、开花数(fn4.1,fn5)可在两年被稳定检测到,贡献率变幅为7.33% ~ 17.6%。  相似文献   

17.
以9个不同萝卜品种为试材,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分析评价了其抽薹特性,在此基础上鉴定出耐抽薹品种"白玉春"和易抽薹品种"满身红",并对其抽薹前后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探查萝卜抽薹的生理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硝酸还原酶(NR)活性在抽薹前呈逐渐升高趋势,但抽薹后则逐渐下降。因此,这些生理指标与抽薹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植株在生长初期就通过低温春化,引起花芽分化及抽薹开花,以致植株不能形成叶球的现象称为先期抽薹,这给蔬菜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选育耐先期抽薹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掌握抽薹性状的遗传机理有助于耐先期抽薹品种的选育。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芸薹属蔬菜抽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子标记及抽薹分子机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蔬菜》2020,(3):24-24
叶形是蔬菜重要的农艺性状。生菜根据叶缘形状不同,分为常见的锯齿形叶(Empire)和波浪形叶(Salinas)2种类型。高温胁迫下,Empire叶缘更易出现干烧心病变,且表现出晚抽薹表型,这些性状均为生菜等冷季蔬菜育种中的重要选择指标。2020年2月,日本长野蔬菜与观赏作物实验站通过遗传图谱的绘制和转录组分析,得到了同时控制叶缘形状和抽薹时间这2个关键性状的候选基因,而后结合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学试验,参考拟南芥中相关机制,对其可能在生菜的叶缘形状和抽薹时间产生的多效性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FLOWERING LOCUS C(FLC)是植物抽薹开花调控网络中关键的开花决定因子。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组蛋白修饰等表观调控FLC 的表达在植物抽薹开花时间调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FLC 的抑制因子或促进因子通过改变组蛋白氨基酸的共价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等),影响FLC基因所在区域的染色质重塑,调控FLC 转录表达水平,从而调节植物抽薹开花。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植物抽薹开花关键调控基因FLC 及表观遗传调控其表达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