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小米虚拟社区的用户画像,构建不同类型用户画像模型,深入研究小米社区中具有知识创新性的用户画像,探索用户在虚拟社区中的知识行为。[方法/过程]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方法,选择了小米社区内较为活跃的用户发帖和评论文本数据,分析了小米社区用户画像及其典型特征,揭示了每类用户的特征和知识行为,探究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知识交互过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小米社区用户可以分为5类,分别是故障反馈用户、评论解答用户、社交用户、咨询用户、建议用户,对每类用户分别进行用户画像分析。最后,针对不同用户提出一些可实施的建议,以便于社区管理人员对这部分用户的知识行为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维护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伴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在科研用户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方法/过程]通过对情境与认知视角下科研用户信息搜寻的行为过程、心理特点及影响机制的研究,以期为科研用户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研究内容进行丰富和扩展研究思路,构建适合科研用户需求的服务策略提供理论支持。从行为科学和认知心理的双重角度、以学术自我效能感和行为意向为研究视角构建科研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科研情境和环境及认知心理和态度两个因素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为直接,其次则是认知心理和态度的影响较为显著。自变量的类型有待丰富,并对部分预测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未进行完整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对学生的学习、科研研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从用户的角度展开研究,能深入了解用户使用数字资源行为意愿,精准建设数字资源。[方法/过程]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定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用户使用数字资源行为意愿模型并对此进行了结构方程路径分析并对不同民族大学进行了特定群体分析。[结果/结论]结果发现数字信息系统的有用性和易用性等对学生使用行为有显著的影响。特定群体分析结果发现系统特征、个体差异和信息内容质量等因素对民族地区高校汉族大学生使用数字资源有正向影响,而影响蒙古族大学生使用信息系统的因素主要有系统特征、自我效能感和易用性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围绕“如何激发馆员创新行为”这一问题,以社会认知三元交互理论为基础,以创新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对影响馆员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目的是为高校图书馆馆员创新行为的引导与提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梳理并借鉴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二者关系的国内外文献,结合高校图书馆具体工作环境构建出对应的概念模型,对京津冀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645名馆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分析和假设验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图书馆组织创新氛围不仅对馆员创新行为有直接影响,还通过创新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馆员创新行为。这不仅丰富了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领域的相关研究,也为高校图书馆组织创新管理提供了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农村居民在面对慢性病健康信息时,常常会产生认知冲突或负面情绪,从而产生慢性病健康信息规避行为。本研究旨在探索江苏省农村居民慢性病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机理。[方法/过程]研究基于压力应对理论和计划风险信息规避模型,在考虑农村居民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居民慢性病健康信息规避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250份有效问卷,并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法对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社会氛围、负面情感和患者认知正向影响农村居民的慢性病健康信息规避意愿,进而导致其信息规避行为的发生。同时,验证了信息获取限制因素对农村居民慢性病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在理论层面丰富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医疗服务机构优化慢性病健康信息服务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意义]为探索农村居民社会化阅读动机对行为的具体影响,厘清农村居民社会化阅读行为特点,进而为乡村振兴阅读推广服务提供指导。[方法 /过程]在“动机-行为”框架下,构建内驱性动机和社交性动机双链路社会化阅读动机模型,引入潜在示能性作为互动行为路径上的调节变量。通过问卷调查对黑吉辽三省部分地区农村居民收集数据,采用AMOS对447份问卷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结论]研究发现,以阅读效能、情感抒发、追求卓越代表的内驱性动机对沉浸体验有正向影响,以社会交往、获取认同代表的社交性动机对感知有用性呈正向影响,而沉浸体验和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社会化阅读行为;潜在示能性在沉浸体验与社会化阅读行为的互动影响中有调节作用,而在感知有用性与社会化阅读行为的互动影响中作用不显著。基于研究结果,分别从情感抒发、社交互动和潜在示能挖掘3个方面提出了社会化阅读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滇池湖滨湿地非使用价值的个人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权变估值法(CVM),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了专家、政府管理人员、农民、工人、学生等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段的对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滇池湖滨湿地非使用价值评估,并运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分析支付意愿与社会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滇池湖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人均支付意愿为150.03~217.66元/人·年之间,总支付意愿为6.26~9.09亿元/年。年龄、生活区域及知识水平等社会特征是支付意愿显著影响因子,其中选择价值与知识水平和居住地有显著关系;遗产价值与年龄相关性显著;存在价值与社会特征没有显著关系。[结论]滇池湖滨湿地的非使用价值评估是科学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滇池湖滨湿地非使用价值的CVM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滇池湖滨湿地非使用价值的个人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权变估值法(CVM),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了专家、政府管理人员、农民、工人、学生等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段的对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滇池湖滨湿地非使用价值评估,并运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分析支付意愿与社会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滇池湖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人均支付意愿为150.03~217.66元/人.年之间,总支付意愿为6.26亿~9.09亿元/年。年龄、生活区域及知识水平等社会特征是支付意愿显著影响因子,其中选择价值与知识水平和居住地有显著关系;遗产价值与年龄相关性显著;存在价值与社会特征没有显著关系。[结论]滇池湖滨湿地的非使用价值评估是科学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研究影响用户持续使用在线知识问答社区意向的因素,深入理解用户接受并持续使用技术创新的本质,深化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理论,促进知识问答社区和用户需求理论的发展。[方法/过程]笔者以“期望—确认”理论模型(ECM-ISC)为基础,结合关系维持双元理论等构建在线知识问答社区的用户持续使用模型和测量量表,共搜集358份有效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用户的期望确认度由信息、社交、情感、娱乐以及社会认同期望5个维度构成,5种确认度都会正面显著影响用户的满意度和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和感知有用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有积极影响;用户感知转换成本、用户习惯和自我效能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愿;自我效能正向影响社会认同确认度。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Livinglibrary的含义及发展,研究了“livingbooks”和读者在虚拟社区共享知识的过程,从自我效能感、互惠的益处、资源设备条件的易用性和有用性、激励机帝3、信任和认同感等方面,对Livinglibrary虚拟社区进行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Livinglibrary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的普及不仅依赖于技术的先进性,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态度也至关重要。[方法/过程]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重点考察知识服务能力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有关数据,运用AMOS软件对提出的模型和相应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直接对使用态度产生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态度的影响不大,与使用态度与感知有用性相比,用户感知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对使用意愿的影响较大。该研究指出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能提升用户平台使用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硕士研究生是学术研究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探讨其学术信息消费的信任影响机制,有助于提高学术信息生产和学术信息服务的质量,更好地满足硕士研究生的学术信息消费需求。[方法/过程]基于信任理论和信息利用行为相关理论,采用访谈法针对40个样本获取研究所需数据,运用扎根理论编码所获取的数据,构建并阐释硕士研究生学术信息消费的信任影响机制模型,最后提出改进硕士研究生学术信息消费的策略。[结果/结论]信息来源特征、信息渠道特征、信息内容特征和硕士研究生个人特征影响硕士研究生对学术信息的感知信任,硕士研究生对学术信息的感知信任影响其学术信息消费,感知信任在前述4个因素和学术信息消费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对国内外数字阅读行为相关研究做系统梳理,总结研究现状,为日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笔者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CNKI为数据来源,从数据库中选取相关文献,以可视化方法,绘制数字阅读行为领域知识图谱,对该领域研究主题热点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数字阅读行为的相关研究可大致划分为理论研究、行为研究、影响因素研究和策略研究4个类别,通过主题热点分析发现,国内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广泛但学科交互性不强,对新兴方法和工具的应用程度不高,今后该领域尚需加强跨域合作,加强对各类前沿研究方法和技术工具的引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阅读是一种社会活动,在社会学理论框架下对农村成年居民的阅读需求进行分析,不仅能了解不同的社会人群阅读需求的差异,还能理清社会学因素与农村居民阅读需求的相互影响关系。[方法/过程]文章面向广东省三镇的农村居民,通过问卷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社会学因素中的个人、家庭、社会中的某些因素对农村成年居民阅读需求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满足农村居民阅读需求的策略。[结果/结论]认为应该从优化资源结构、保障居家阅读、提升家庭阅读氛围,完善农家书屋的建设4个方面改进服务质量,优化农家书屋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熟石灰对附子地酸性土壤的改良作用以及对附子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开展盆栽试验研究熟石灰不同施用量对土壤pH、附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熟石灰处理(1 350、1 800、2 250 kg/hm~2)均可显著提高土壤pH(P0.05),且不同程度地促进附子出苗、抽茎;中、低用量熟石灰(1 350、1 800 kg/hm~2)能促进附子株高,而高用量(2 250 kg/hm~2)则抑制植株生长;所有处理对附子苗期展叶数均无显著影响;熟石灰用量为1 800 kg/hm~2能提高单株附子产量,而用量为2 250 kg/hm~2能提高附子成活率,促进附子总产量提高。[结论]一定用量的熟石灰能有效调节酸性土壤pH,促进附子生长发育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交流语境自然性的特征,研究创设了3种交流方式——语言交流、共享对象的语言交流、共享表情和对象的语言交流,以探查语境自然性对交流学习语言内容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交流情境中非语言因素的递加,交流语言内容显著减少;结合语言中无关信息的分析发现,对象共同可视性阻碍了语言认知过程,表情因素显著促进语言认知加工的准确性.证实:交流语境的自然性影响交流语言认知加工过程,具体而言,非语言因素(对象可视性和表情可视性)促使交流语言内容的减少,但对象可视性对于交流语言认知产生阻碍性,而表情对交流语言认知产生促进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找出影响西藏拉萨地区燕麦产量的各因素及其最佳取值水平。[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西藏燕麦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研究表明,青引2号、白燕8号为适宜品种,最佳播种密度在150~180 kg/hm2;氮肥是影响燕麦籽粒产量的显著因子,品种和氮肥是影响生育期的显著因子,各因子均对干草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探讨台湾赴大陆农业投资区位选择动因,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方法/过程]分析台湾赴大陆农业投资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以及投资的特征与投资目标地区的特点及其变化过程,探究台湾赴大陆农业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变化的原因.[结果/结论]结果显示,自然环境因素与社会因素共同造就了台湾对大陆农业直接投资的区位北...  相似文献   

19.
梁永松  曹国璠  龚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14-7816,7822
[目的]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综合收益以实现农业的高效生产。[方法]2006年以玉米间作绞股蓝套作平菇的净收益为研究对象,开展玉米密度(30000~90000株/hm2)、绞股蓝密度(15000~75000株/hm2)以及玉米施肥量(纯N 75~255 kg/hm2)对净收益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在这种种植模式中,玉米的种植密度对净收益有极显著的影响,绞股蓝密度有显著影响,而玉米纯N施肥量无显著影响。在玉米密度为75000株/hm2、绞股蓝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2、玉米纯N施肥量为210 kg/hm2时,净收益最高,达到33285元/hm2。[结论]玉米种植密度是影响净收益的主要因素,其次为绞股蓝种植密度,玉米施肥量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亚致死剂量噻虫嗪对日本弓背蚁觅食和亲系识别能力的损害,重点观察通过个体交流传递杀虫剂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拟觅食情景,观察农药处理对日本弓背蚁觅食能力的影响;通过Y形管试验和EAG(electroantennography)试验,观察农药处理对亲系识别能力的影响;通过攻击行为试验,观察农药处理对异种蚂蚁识别能力的影响。[结果]农药直接处理和通过个体交流获得的间接处理,均导致蚂蚁招募行为的丧失; 2种处理对同巢蚂蚁的识别能力无统计学差异,但显著影响对异巢蚂蚁的识别能力;在对异种蚂蚁的攻击行为和巢穴保护方面,仅直接处理组出现显著影响。[结论]亚致死剂量噻虫嗪可以直接影响日本弓背蚁的觅食和亲系识别能力;而且通过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农药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可以传递给其他未直接接触到药剂的蚂蚁,从而影响日本弓背蚁的种群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