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虫草属(Cordyceps s.l.)不同种类共培养及搔菌处理对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只与一种虫草菌共培养时,蛹虫草(C.militaris)子实体产量不受影响;连州虫草(C.lianzhouensis)子实体产量受到古尼虫草(C.gunnii)的促进、受蛹虫草的抑制。刮去一半菌丝,蛹虫草子实体产量比不处理时提高45.6%,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蛹虫草菌株母种的表层菌皮、母种基内菌丝和成熟的待分离的新鲜子实体顶端接种到液体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分析比较栽培所获得不同蛹虫草子实体的有效成分得出:以母种表层菌皮接种液体培养所获得的子实体虫草素和硒元素含量最高;以母种培养基的基内菌丝接种培养栽培所获得子实体的虫草酸、腺苷、虫草多糖、SOD酶、蛋氨酸、酪氨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车振明 《食用菌》2004,26(4):40-41
本实验主要对人工蛹虫草子实体及培养基中虫草素(3‘-脱氧腺嘌呤核苷)进行提取、纯化及纯度鉴定。结果表明:经过对蛹虫草子实体及培养基的粉碎、石油醚脱脂、80-85℃水浴12小时、调节等电点沉淀、732-NH4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离、浓缩、4℃下低温结晶,可得到一定纯度的虫草素晶体。  相似文献   

4.
以优质蛹虫草D1为试验菌种,分别对蛹虫草生长各主要阶段设置不同光照强度,对蛹虫草液体菌种制作、发菌及菌丝体生长、转色、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等主要生长阶段进行单因子对照试验,通过比较各试验组菌丝及子实体形态、色泽、生长趋势、产量、质量等主要性能特征,以实际栽培产量及商品性能为主要指标,探索蛹虫草不同生长阶段适宜光照强度及规律。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分别为0~50、0~10、300~500、200~300lx时,蛹虫草各生长阶段生长及发育性能良好,出草产量较高。说明对蛹虫草不同生长阶段实行不同光照强度管理是保证和提高蛹虫草产量与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人工培植蛹虫草子实体原基的诱发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冉翠香  王莉  许智宏 《食用菌》2001,23(4):9-10
本文就蛹虫草人工培植的子实体原基形成过程中,温差刺激及温差刺激的条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操作的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6.
氮源和无机盐对蛹虫草子座产量及虫草素和腺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利茹  杜双田 《北方园艺》2016,(19):163-167
以小麦为主要栽培基质,通过添加不同的氮源和无机盐,选用优质蛹虫草菌株CM-16进行人工培养,探索这2个因素对蛹虫草子座产量及虫草素和腺苷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过程中选用6g·L~(-1)的蛋白胨作为最佳氮源,子座干样质量、虫草素和腺苷的生成量均较高,分别为43.1g·盒~(-1)、3.95mg·g-1和2.35mg·g~(-1)。无机盐则选择1.0mg·L~(-1)的硫酸亚铁最为合适,此时子座干样质量、虫草素和腺苷的生成量分别为48.8g·盒~(-1)、4.98mg·g~(-1)和2.10mg·g~(-1)。  相似文献   

7.
虫草素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核苷类物质,其药用价值及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已众所周知。现从菌种选育、培养条件优化及提取工艺3方面综述了提高蛹虫草中虫草素产量的措施,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蛹虫草子实体的人工培养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使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蛹虫草菌长出了与野生蛹虫草一样的子实体,并测定了子实体及培养基-菌丝体混合物中超氧化物歧酶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选育出消费者喜爱的商品形态、口感及虫草素含量更理想的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子实体,基于米饭和鸡蛋的基础培养基,采用5种组合配方进行了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米饭全蛋(RE)、全蛋(CE)、蛋黄(CY)固体培养基中均长出不同形态的子实体;其中,全蛋固体培养基中子实体呈明显蘑菇状,直径可达3....  相似文献   

10.
以蛹虫草为试材,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锌,利用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测定菌丝体和子实体锌含量,蒽酮-硫酸法和DNS法测定子实体多糖和还原糖含量,探究了锌对蛹虫草菌丝体、子实体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富锌蛹虫草培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锌对蛹虫草菌丝体、子实体均有一定的影响,适量浓度促进生长,过高则抑制生长,最适合蛹虫草生长的培养基锌浓度为678 mg·kg-1,该浓度下蛹虫草子实体生长良好无退化现象,干质量出现最大值为3.56 g,多糖含量为7.32%,锌富集率达6.45%。  相似文献   

11.
蛹虫草子实体的人工培育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使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蛹虫草菌长出了与野生蛹虫草一样的子实体,并测定了子实体及培养基-菌丝体混合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朱亮 《蔬菜》2017,(10):54-56
为避免蛹虫草生产过程中遇到不出草、出草稀疏、子实体早熟、感染病害等问题,重点介绍了蛹虫草原基诱导技术以及原基期、幼草期、成草期不同阶段管理的技术要点,并针对出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可以指导生产管理,有效保障生产收益。  相似文献   

13.
为综合评价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子实体超细粉对小鼠的免疫增强和抗氧化作用,采用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耳肿胀法)实验、小鼠碳廓清实验、血清溶血素(血凝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同时测定了小鼠体重、免疫器官重量、血清及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肝脏中白介素-6、丙二醛等指标。结果表明:食用剂量为1.0g/kg BW的蛹虫草超细粉后小鼠耳片重量差值、血清抗体积数、肝脏匀浆(10%)中白介素-6含量显著升高,而小鼠体重、吞噬指数、胸腺/体重、脾脏/体重和肝脏/体重的比值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小鼠肝脏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柞蚕蛹虫草不同部位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柞蚕蛹虫草多糖百分含量子实体部分高于蛹体,子实体多糖含量是蛹体的3.27倍。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蛹虫草子实体的产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添加营养液,最终确定以大米为主料的代料栽培蛹虫草的营养液配方:玉米粉200 g/L,酵母膏8g/L,MgSO41.5 g/L,KH2PO4 2.5 g/L.添加此营养液,蛹虫草瓶产量(干)5.26 g,比对照增加了1.83倍.  相似文献   

16.
以2个蛹虫草菌株2014072503-1和2014072301-1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蛹虫草40d液体发酵过程中其发酵液中的虫草素产量,研究了蛹虫草发酵时间对虫草素产量的影响,旨在确定虫草素开始产生、产量迅速升高、产量最高的3个关键时间点,为下一步对以上时间节点的菌丝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进而挖掘与虫草素产量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奠定基础。结果表明:2个蛹虫草菌株发酵过程中产虫草素的起始时间点为发酵后3d,迅速升高的时间点是12d,虫草素产量最高的时间点2014072503-1号菌株为发酵后37d,而2014072301-1号菌株为发酵后34d。2014072301-1号菌株发酵产生的虫草素含量高(382.43μg·mL~(-1)),时间短(34d),更适于作为生产虫草素的菌株。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激发子菌株对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和腺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就虫草素而言,JF4对虫草素积累的诱导作用在发酵培养40d时达到最大,为162.22 mg/L,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3.85倍,并且JF4对虫草素的诱导作用是4种激发子中作用最强的;就腺苷而言,JF2对腺苷积累的诱导作用在发酵培养40d时达到最大,为29.16mg/L,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4.13倍。由此可见,激发子对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和腺苷的积累因激发子种类及添加后培养时间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虫草素是虫草中特有的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显著的药理作用.就近年来蛹虫草中虫草素的理化性质、合成、提取纯化方法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以蛹虫草菌皮为材料,研究虫草多糖和虫草素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虫草多糖和虫草素提取率的影响,建立了提取虫草多糖及虫草素的最佳工艺,即优化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10,提取次数2次,此时虫草多糖提取率可达8.72%,虫草素的提取率达到0.2908%。  相似文献   

20.
用直径6 cm,高10 cm聚乙烯培养罐固体发酵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以固体发酵产物中虫草素含量为指标,从16个蛹虫草菌株中筛选出虫草素含量最高的菌株,考察固体发酵该菌株的培养基组成、培养时间、培养基装量、料液比、培养温度、接种量和添加物对虫草素含量的影响,得到了有利于蛹虫草固体发酵产虫草素的培养条件:培养罐装20 g小麦,按小麦干重6%的量分别加入玉米粉和黄豆粉,按料液比1∶1.4(w∶v,以小麦干重为基准)加入营养液(g/L:2.0 K2HPO4·3H2O,0.5 MgSO4·7H2O,16甘氨酸),培养温度为26℃,时间46 d,接种量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