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杀螟赛昂     
杀螟赛昂是1959年日本发现的一种新的低毒有机磷杀虫剂,据1960—1962年发表的资料,这种新药对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有很好的效果。1961年此化合物在西德也进行过室内试验,其代号为“S—5660”。捷克在1959年也发表了专刊。  相似文献   

2.
六氯代苯防治小麦秆黑粉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赛力散等有机汞剂拌种防治小麦秆黑粉病效果不好,不能满足生产上要求。作者等从1957年至1959年曾在温室及田间进行了有关六氯代苯防治小麦秆黑粉病的浓度、用量、施用方法等问题的研究。结果证明用0.3%六氯代苯(有效含量40—60%)拌种对土壤传染的秆黑粉病有60—70%的防治效果,拌种结合土壤施药(每亩用有效含量为40%的六氯代苯1—2厅)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部分研究结果已在有关杂志上发表,上述防治方法已在生产上开始推广应用。本文系尚未发表的主要研究结果的较系统的报导。  相似文献   

3.
西红柿黄顶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頂病在广州地区发生已有30—40年,过去只是零星发生,为害不大。但自1959年开始則发生普遍,1959年发病率为5—7%,1960年为9—17%,1961年为30—50%,1962年减少至2—3%,1963年又較严重发生,大面积的番茄也几乎全部感染,而且发病早,損失很大。本病在各种品种上的病状特点是:感病后植株顶叶叶色褪綠乃至黄化,叶片变小,叶面皺縮,中部稍凸起,边緣多向下或向上卷曲;严重时,整个叶片呈“棒状”,病株矮化,不定枝丛生。但在薯叶型的品种如“Karlik”上的病状特点則是:顶部  相似文献   

4.
范怀忠  伍尚忠 《植物保护》1965,3(4):137-13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icola Fang et al)是广东和广西(南宁)水稻的一种新病害,为害有时相当严重。在1959年以前广东发病地区共33个县市,但据最近报告,已增加到52个县市。 在1955—1958年间,我们曾对此病做过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此后还继续进行田间观察。近年来由于调运良种,此病已在浙江、江苏和江西等省发生。因此特将这些调查资料整理发表,以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5.
早期发现的病毒:早在1959年发表的有关加州瓜类病毒病害的综合性报告说明,西瓜花叶病毒(W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西葫芦花叶病毒(SqMV)是发生最为普遍的病毒病。在南部沙漠盆地,WMV的株系最为流行,CMV居中,SqMV少见。在加州中部和北部,CMV和SqMV占优势,而WMV次之。10年后发表的报告再次说明,WMV、  相似文献   

6.
试验于1959、1961年在福建北部的红壤水稻土上进行,土壤微酸性,pH 值5—6,肥力中等。油菜品种为感病的“建阳油菜”。油菜的栽培按本地习惯管理。微量元素的施用方法,采用水溶液在油菜生长期间,进行根外喷施。1959年参试的微量元素有硼(硼酸)、锰(硫酸锰)、  相似文献   

7.
矮腥在小麦以外的其它禾本科种上发生的报导是很多的,Hardison氏等于1959年发表了一个能感染矮腥的禾草的修订目录,接着Schuhmann报导了另外的寄主,而Purdy等新近在评论矮腥的文选  相似文献   

8.
近期长江源区湖泊扩张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长江源区1976—2010年5期遥感影像,解译面积大于1 km2以上的92个湖泊面积。结果表明:1976—1992年,长江源区大部分湖泊呈萎缩状态,扣除多尔改错扩张外,中小湖泊面积萎缩了3%;1992—2001年,湖泊面积由801.6 km2增加到844.5 km2;2007年和2010年,湖泊持续扩张,面积分别达到866.8 km2和927.5km2,2010年的湖泊面积较1976年增加了15.7%;2007—2010年湖泊扩张强度最大。同时,分析了研究区1959—2010年的气候水文变化,结果显示:年平均气温52 a呈显著上升趋势,年蒸发量在1959—1980年呈下降趋势,以后趋于稳定,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在1998—1999年间出现了突变上升。湖泊面积对气候、水文的响应关系表明,近期的湖泊扩张主要由降水引起。与青海湖、黄河源等地相比,长江源区气候、水文、湖泊面积发生转折的时间要提前7 a左右。  相似文献   

9.
基于黏虫系统监测和统计数据,分析1959—2020年山东烟台黏虫种群演变特征。烟台市黏虫1年发生3代,第2代为主害代,多数年份可见第3代成虫。越冬代、第1代、第2代、第3代成虫发生期分别为3月中旬至5月中旬、5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上旬至8月下旬、8月下旬至10月上旬。1959—2020年,黏虫总体发生程度逐渐减轻,由当地常发性害虫演变为偶发性害虫。根据其成、幼虫监测结果,将当地黏虫发生为害分为1959—1971年、1972—1984年、1985—1996年、1997—2008年、2009—2020年共5个阶段,诱蛾量变化走势为高、最高、较低、中等、最低,5个阶段3个世代幼虫密度达防治指标累计年数依次为25、30、15、10、4年,反映了当地黏虫为害严重、最重、偏重、偏轻、轻的演变规律。分析认为,迁入虫源基数、作物种植结构及品种、气候条件、化学防控等是影响黏虫种群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烂秧是水稻水秧田幼苗腐烂的总称,其类型十分复杂,在不同地区、年份、气候条件下,均有所不同。1958—1962年作者等在北京郊区进行调查研究,1959年烂秧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1.
玉米锈病研究简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关于玉米锈病,1937—39年戴芳澜、王云章等在陕西、贵州及“西康”,1940—42年先后有叶正棪、杨新美及林亮东等在四川、广西及云南,1944年日人泽田兼吉在台湾,以及47年以后在甘肃、江苏等地均有发现;1950年陈翘邦自胶东黃县采得病害标本,作者于1959—60年间在太安、济南发现该病,1962年在太安再次发现。  相似文献   

12.
河南温县是小麦高产县,对防治小麦吸浆虫有较好的经验和基础。早在1956—1959年连续4年进行成虫出土期喷粉防治;1970—1973年又连续4年推行六六六土壤处理,防治秋播期地下害虫,对控制吸浆虫危害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1972年出现了吸浆虫最早的回升信号;1975年局部麦田暴发。在番田公社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巴拉格尔河流域1959—2015年的水文、气象和社会经济等数据,采用累积距平法、改进的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等,定量分析了年代、水文年、季和月尺度下的径流变化规律及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巴拉格尔河流域径流量在各时间尺度均呈现显著减少趋势,而各气候要素的波动变化趋势不明显,流域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类活动显著;径流量在2000年代最小,相对于1960年代来说减少了74.78%;流域径流变化最显著的突变点为1998年,变化期(1999—2015年)与基准期(1959—1998年)相比,该流域气候波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仅为28.86%,而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达到71.14%,因此,人类活动是引起径流量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广西植保》2021,34(1)
利用文献数据库分析国内白背飞虱研究现状,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59—2019年国内发表的白背飞虱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 60 a共发表有关白背飞虱论文2286篇,发文高峰期在2011—2017年;(2)高频关键词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发生特点、若虫、同型幼虫、发生规律、虫量、翅型、防治效果、水稻品种、天敌等;(3)在近10 a的白背飞虱文献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频次排位提到了第四位;(4)在白背飞虱研究领域,高频作者有程家安、胡国文、刘光杰、翟保平、俞晓平等专家;(5)《应用昆虫学报》《中国植保导刊》《中国水稻科学》《广西植保》和《昆虫学报》等期刊是发表白背飞虱研究领域论文的主要期刊。研究表明,白背飞虱防治尤其是控制其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造成的危害是白背飞虱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孟氏隐唇瓢虫在广州等地定居,控制石栗粉蚧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5年底,在蒲蛰龙教授主持下,自国外引进了澳洲瓢虫 Rodolia cardinalis Mul-Sant 和孟氏隐唇瓢虫 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澳洲瓢虫引进后随着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散放,1957—1959年相继取得长期控制吹绵蚧 Icerya purchasi Ma-skell 种群数量的明显效果,解决了广东等地木麻黄林和柑桔园的吹绵蚧问题。孟氏隐腐瓢虫于1955年—1964年在华南农学院和原中南昆虫研究所进行了大量繁殖,研究了它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是我县棉花最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其具有暴发性和暴食性,因此对棉花产量影响极大。笔者对本县近30年来棉铃虫发生实况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该虫在我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暴发规律,即10—11年为一个大暴发周期。每次暴发后维持2—3年。如1959年、1961年我县棉铃虫大暴发,四代高峰日平均百株卵量分别为268.0粒和188.6粒;  相似文献   

17.
桑叶白粉病[Phyllactinia Corylea (Pers.)Karst.]在广东通常发生于4—5月和10月。据最近8年的調查資料,1958、1959和1960年严重发病,1957和1962年中度发病,1963和1964年輕微发病。从发病的季节和年分間的差异看来,温度是决定性的气象条件,最适于发病的气溫似乎在22°—25℃之間,超出这一范围的气溫便成为限制因素。相对湿度的波动与桑叶白粉病的流行沒有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18.
书刊介绍     
文绣 《植物保护》1963,1(1):47-47
《》(植物保护的预测预报)作者墨·得拉郝夫斯卡娅(捷克)1959年,布拉格,1962年苏联的和译成俄文。 随着植保科学的发展,在预测预报问题上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但全面综合地阐述预测预报的理论和实际方法的书仍属少数。1958年苏联出版的“病虫害发生预测和统计”一书,比较全面地综述了苏联的测报方法和理论。1959年捷克出版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于1959—1960年在浙江黄岩桔区进行。文中对柑桔花蕾蛆的形态作了扼要的描述和学名的订正。此虫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在4月上旬开始羽化,幼虫有三个龄期,第1龄期3—4天,第2龄期6—7天,第3龄期最长,老熟后落土,在土中呈休眠状态,一直保持到来春。防治方法可采用地面施药,控制成虫羽化出土,经多种考核防治效果比树冠施药理想,并通过试点证明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县沙丘移动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关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县的沙丘移动速度,从已经发表的材料来看,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判断。一种认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和田之间……沙丘移动强度也不大”,并且把策勒绿洲西南沙丘移动列为“快速的类型(6—10米/年)”;另一种判断,策勒县“五十年代以来,在县城西北的沙漠,每年前移蔓延80—100米,1957—1980年在策勒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