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药剂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30g/667m2、吡·噻35%水分散粒剂20g/667m2、烯啶虫胺60%可湿性粉剂15g/667m2防治水稻褐飞虱,由试验结果表明,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防效达95%以上,持效期长达20d。其中呋虫胺、烯啶虫胺速效性好,药后3d防效达90%左右,可作为防治水稻褐飞虱药剂与目前常用药剂吡蚜酮进行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2.
单季晚稻飞虱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20g/667m2、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50g/667m2、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50g/667m2 有机硅16.7g/667m2、阿维菌素4%乳油30mL/667m2 噻嗪酮25%可湿性粉50g/667m2、毒·噻40%可湿性粉剂50g/667m2、氟虫腈5%悬浮剂50mL/667m2对单季晚稻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15d校正防效分别为53.0%~75.8%、60.7%~83.0%、65.7%~85.1%、63.4%~83.4%、28.2%~86.0%、39.8%~70.8%,并且以吡蚜酮、噻嗪酮 有机硅、噻嗪酮处理区蜘蛛量相对较高.对以褐飞虱虫量为主的中等至偏重发生稻田,以选用吡蚜酮、噻嗪酮 有机硅、噻嗪酮为好.  相似文献   

3.
浙西北单季稻区稻飞虱药剂防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种药剂防控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30%混灭.噻乳油80mL/667m2、18%吡.噻可湿性粉剂50g/667m2、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g/667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g/667m2、40%毒死蜱乳油100mL/667m2药后7d对单季稻五(3)代稻飞虱均有较好的总体防治效果,分别为97%、95%、96%、93%、90%,5%氟虫腈悬浮剂40mL/667m2的防效仅为63%,极显著低于其他药剂防效;其中,各处理对白背飞虱校正防效分别达97%、96%、97%、96%、90%、59%,以氟虫腈处理效果为显著低;对褐飞虱校正防效分别达97%、94%、96%、70%、92%、91%,以吡虫啉处理防效为显著差。在稻田以白背飞虱为主发生时,以选用混灭.噻、噻嗪酮、吡.噻、吡虫啉、毒死蜱处理为好,以褐飞虱为主发生时,则以选用混灭.噻、噻嗪酮、吡.噻、毒死蜱、氟虫腈处理为好,不宜使用吡虫啉处理。并且噻嗪酮、混灭.噻、吡.噻、吡虫啉处理区蜘蛛量相对较高,对稻飞虱的持续控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灰飞虱和褐飞虱是为害本地水稻的主要飞虱种群,近年来有加重发生的趋势,目前大部分药剂对其已产生较明显的抗性。乙虫腈10%悬浮剂、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是目前防治这2种飞虱比较理想的药剂,乙虫腈10%悬浮剂使用剂量为60-75ga.i./hm^2时,其对褐飞虱20d的防效保持在85%以上.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使用剂量为75~93.75ga.i./hm^2时,其对灰飞虱和褐飞虱均具有较好的持效性。  相似文献   

5.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是防治麦田一代灰飞虱比较理想的药剂,低龄若虫期用药,防效可达90%左右,其经济有效的使用剂量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30g/667m2,且对人和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6.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是防治麦田一代灰飞虱比较理想的药剂,低龄若虫期用药,防效可达90%左右.其经济有效的使用剂量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30g/667m^2,且对人和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7.
经试验表明,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可以持久有效地控制褐飞虱成虫,一般用量20g/667 m2时就可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10%吡虫啉、25%噻嗪酮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好地防治褐飞虱,此办法可以迅速将虫量压到最低,但是要想长期对其进行控制,应在用药之后及时进行检测,预防虫量回升。  相似文献   

8.
几种农药防治大龄高密度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80%烯啶虫胺.吡蚜酮WG施用20g/667m2,对高密度大龄褐飞虱有显著防效,药后3d、7d和14d防效分别达到81.51%、99.03%和99.54%;10%烯啶虫胺AS施用160g/667m2,药后3d、7d和14d防效分别达到70.6%、96.21%和97.93%,均优于25%吡蚜酮WP 32g/667m2、10g/L醚菊酯SC120g/667m2、80%敌敌畏EC160g/667m2+25%噻嗪酮WP120g/667m2,且对水稻安全,适宜水稻中后期爆发的高密度大龄褐飞虱防治。  相似文献   

9.
吡蚜酮对小麦穗期灰飞虱与麦蚜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吡蚜酮(pymetrozine)对小麦穗期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优于吡虫啉、啶虫脒和氰戊菊酯,对麦穗蚜的防治效果接近于以上各药剂。在小麦扬花初期预防灰飞虱和麦蚜时,667 m2分别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 g和25 g,用药后第30天的防治效果在90%左右;在小麦灌浆期防治灰飞虱与麦蚜时,667 m2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20 g,用药后5~10 d的防治效果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的效果、用量以及安全性,2010年在叙永县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白背飞虱田间百丛虫量2 000头以下、使用剂量20g/667m2时,对白背飞虱防效表现好,施用后15d防效可达85.31%。该药剂对水稻无药害、对稻田其他生物及有益生物稻田蜘蛛无影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5种药剂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比较了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烯啶虫胺10%可溶液剂、噻虫啉48%悬浮剂和噻嗪酮25%悬浮剂等5种药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噻虫啉48%悬浮剂150g/hm2对稻飞虱的防效最好,且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药后3、7、15d的防效均在80%以上;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150g/hm2的防效次之,速效性一般,但持效性最好,药后15d的防效为88.14%,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处理;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120g/hm2也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5d的防效为84.67%;烯啶虫胺10%可溶液剂600g/hm2的防效一般,最高防效为76.66%;噻嗪酮25%悬浮剂450g/hm2防效最差,药后3~15d的防效均在66%以下,极显著低于其它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12.
杀虫剂复配使用防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载林  曹相余  甘宁 《广西植保》2007,20(Z1):24-25
用80%敌敌畏EC与25%噻嗪酮WP等杀虫剂复配进行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后使用,明显优于其单独使用的效果,15%金好年EC 30ml/667m2、25%噻嗪酮WP 50g/667m2分别与80%敌敌畏EC 100ml/667m2复配使用后,药后1d,防效分别为70.01%和59.78%,药后21d分别为85.73%和85.69%。  相似文献   

13.
陈雪芳 《广西植保》2007,20(3):13-14
试验结果表明:25%噻·速灭乳油87.5g/667m2,70g/667m2药后3d、7d防效均大于90%,与对照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g/667m2和20%速灭威乳油130g/667m2的防效相比较,差异极显著.可在大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罗海 《广西植保》2007,20(3):14-15
试验结果表明:25%扑虱葳乳油600倍防治稻褐飞虱,药后3d、7d、14d防效分别达90.0%、97.95%、95.82%,是防治稻褐飞虱的理想药剂;40%毒死蜱乳油1 000倍 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防效也分别达91.80%、95.16%、91.57%,鉴于毒死蜱乳油成本较高,可将其作为防治稻褐飞虱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80%烯啶·吡蚜酮WG防治水稻褐飞虱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且对水稻安全,用量以12g/667m2为佳,药后1d、3d、7d和15d的防效分别达42.11%、65.10%、82.60%和92.44%。  相似文献   

16.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8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在有效成分108~180g. a. i/ha推荐用量下,于水稻潜叶蝇发生期喷施1次,施药后5d、10d对潜叶蝇的防效均在91%以上,对水稻生长安全。8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可以作为水稻生产中潜叶蝇的防治用药。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防治稻飞虱的有效药剂,选用呋虫胺等7种农药单剂对水稻稻飞虱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噻嗪酮40%悬浮剂对靶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速效性,药后15d,防效在87.7%以上。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药后7~15d防效理想,在90.9%以上。异丙威20%乳油和敌敌畏90%乳油对靶标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期较短。  相似文献   

18.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异丙威40%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药后2d40g/667m2的总体校正防效为80.6%,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25g/667m2的防效,与对照药剂异丙威20%乳油150mL/667m2的防效相当,而药后7、14、21d40g/667m2的总体校正防效也分别达89.4%、91.5%~80.9%,表明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安全性好,因此可以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检测氟虫双酰胺和噻嗪酮在茭白中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 (PSA) 净化,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5~1 mg/kg添加水平下,氟虫双酰胺和噻嗪酮在茭白植株和茭白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1%~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2%~11%之间。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氟虫双酰胺和噻嗪酮的半衰期分别为2.3 d和2.8 d,属易降解农药。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10% 阿维·氟酰胺悬浮剂按制剂用量450~675 g/hm2分别施药2和3次,间隔期5 d,距最后一次施药后7、14和21 d采样,氟虫双酰胺在茭白中的残留量均<0.01 mg/kg;25% 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按制剂用量600~900 g/hm2分别施药2和3次,间隔期5 d,距最后一次施药后7、14和21 d采样,噻嗪酮在茭白中的残留量为<0.005~0.078 mg/kg。建议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最高制剂用量为450 g/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以7 d为宜;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最高制剂用量为675 g /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以21 d为宜。  相似文献   

20.
毒死蜱、噻嗪酮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用药后低龄若虫、高龄若虫和成虫的数量消长情况,对毒死蜱和噻嗪酮2种药剂防治褐飞虱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这2种杀虫剂后,虽然田间褐飞虱卵能持续孵化,从而使总体防效降低,但这2种药剂均能有效减少高龄若虫数量,其中噻嗪酮在长达1个多月的时间内能阻止褐飞虱由低龄向高龄转化,毒死蜱的抑制有效期大约为10d。这2种药剂主要是通过在稻株上的残留来杀死低龄若虫,从而发挥其药效作用。通过本研究,有助于正确评价药剂对褐飞虱的防效,从而为防治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