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果蔬成熟和衰老中的重要酶—脂氧合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吉萍  申琳 《果树科学》1999,16(1):72-77
脂氧合酶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种酶,已有研究表明,它可能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防御过程的调控。近年来,随着对果蔬采后生理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发现脂氧合酶与果蔬采后的变化有关,它调节某些物质的合成,参与乙烯的代谢途径,并与果蔬的抗性,风味,颜色,硬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酶促褐变是导致果蔬贮藏、加工过程中外观品质、营养价值降低和货架期缩短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研究综述了果蔬采后酶促褐变机理、酶促褐变的物质条件以及控制酶促褐变的化学和物理方法,以期为果蔬采后贮藏保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果蔬预冷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冷可降低果蔬采后呼吸强度,抑制酶和乙烯的释放,降低果蔬生理代谢率,阻止果蔬品质变化,减少果蔬采后损失,是冷链物流的首要环节,对果蔬贮藏、加工、流通等过程中的品质、价值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并介绍了预冷的定义及种类,不同预冷方式的优缺点、适用范围等;对比了我国与国外在预冷装备与技术上的差距,指出了我国果蔬预冷现状的不足,并展望了我国预冷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乙烯促进采后果蔬的成熟和衰老,因此调控乙烯的生理合成和作用方式逐渐成为采后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本文对果蔬成熟过程中乙烯的生物合成与分子水平的调控进行了简要总结,主要是乙烯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及信号转导对果蔬成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鲜切果蔬由于受到人为鲜切加工造成的机械损伤,诱导果蔬组织发生加速代谢、酶促褐变以及品质劣变等变化。乙醇作为一种安全绿色保鲜剂(GRAS),可调控采后果蔬生理生化反应与代谢过程,在采后果蔬保鲜中广泛应用,如延缓果蔬成熟、降低果蔬褐变程度等。研究表明,乙醇处理能够调控鲜切果蔬组织中的苯丙烷代谢、抗坏血酸代谢以及谷胱甘肽代谢等生理过程,进而诱导酚类物质、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代谢产物的生产,从而提高鲜切果蔬的抗氧化活性,保持良好的生理品质,有效延长鲜切果蔬的贮藏期。综述了乙醇处理对鲜切果蔬抗氧化活性及品质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为鲜切果蔬的加工与保鲜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热激减轻柿果冷害及其与脂氧合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自生 《果树学报》2006,23(3):454-457
为研究采后柿果实冷害发生机理,探讨热激延缓采后柿果冷害的技术措施,以扁花柿果为试材,研究了经48℃热空气处理3h后,在1℃下冷藏时,热激对柿果冷害、脂氧合酶活性和膜脂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激延缓了脂氧合酶活性的上升,其棕榈酸和硬脂酸的相对含量低于对照,而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反而高于对照,并降低柿果冷害指数,但对油酸相对含量则无明显影响。这表明,热激减轻柿果冷害可能与抑制脂氧合酶活性和提高果实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桃果实采后脂氧合酶活性和膜脂脂肪酸组分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敏  陈昆松  吴平  张上隆 《园艺学报》2001,28(3):218-222
 以‘湖景蜜露’桃果实为试材, 分析了果实后熟软化进程中的乙烯释放、脂氧合酶(LOX) 活性和细胞膜脂脂肪酸组分的变化, 探讨其与果实软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细胞脂脂肪酸组分主要有棕榈酸(16∶0) 、硬脂酸(18∶0) 、油酸(18∶1) 、亚油酸(18∶2) 和亚麻酸(18∶3) 。在果实采后20 ℃后熟过程中, 三种不饱和脂肪酸组分比例变化较大(尤其是亚油酸和亚麻酸) , 而两种饱和脂肪酸的变化很小。在LOX 自我活化之前, 亚麻酸可能是LOX催化反应的主要底物。果实组织的后熟软化与LOX参与的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有关, 乙烯跃变可能是桃果实成熟启动后的伴随因子, 参与后熟软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对果蔬采后品质及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后热处理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果蔬采后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改善果蔬贮藏期间的品质、增强抗逆性等 方面。从果蔬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采后品质及防治病虫害等方面阐述了热处理的机理,讨论了热处理对果蔬衰老 方面的生理特征如色泽、风味、硬度(软化)、失重、呼吸、乙烯释放、酶活性等变化及与抗逆性有关的诱导蛋白质合成 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较全面阐述了热处理防治果蔬贮藏期间病虫害的机理如直接作用于病菌、害虫与提高果蔬的抗 病虫性等。  相似文献   

9.
果蔬采后叶绿素降解与品质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介绍了叶绿素降解的研究进展、果蔬采后叶绿素降解与品质变化的关系、影响果蔬采后叶绿素降解的因素以及相关采后贮藏技术措施。相对于叶绿素的合成,叶绿素降解的研究进展要缓慢得多。目前认为,叶绿素在绿色植物和成熟果实中的降解,至少有2条途径。一是包括叶绿素酶等在内的“PaO”途径降解;另一条是由一系列的氧化酶作用的叶绿素“漂白”过程。在果实以及蔬菜的采后贮藏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叶绿素的降解,如温度、气体条件、植物激素等。在广泛研究了叶绿素降解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果实的采后生理特点以及市场对产品的要求,研究出了如热处理、气调控制、药物处理等技术,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果蔬采后叶绿素的降解,以满足市场与消费者的要求,同时也为更多技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后贮运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果蔬采后品质的提升,减少了流通损失,但在实践中,更为直接的采后贮运参与者,如物流人员、生鲜电商和批发零售商等,因为缺乏果蔬采后生理的理论知识,对于果蔬的各种贮运技术实施不当或错误实施,限制了采后贮运科技的应用与发展。本文综述了影响果蔬贮运的五个关键生理因素,包括采前因素、采后呼吸生理、采后水分生理、采后非侵染性病害和采后侵染性病害五个方面,旨在为果蔬采后贮运从业者采用先进贮运技术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为采后贮运科技的技术"落地"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植物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黄酮是一类重要的多酚类次生代谢物,在植物中分布广泛,具有抗菌、抗氧化等重要功能。围绕类黄酮生物合成,概述了类黄酮合成途径中的重要基因以及生物合成调控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从分子角度为提高类黄酮合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植物黄酮醇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黄酮醇具有广泛生物活性,其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研究日益增多,逐渐成为热点。对黄酮醇生物合成关键酶(FLS、F3H、F3′H、F3′5′H、UGT)和调控因子(如MYB等转录因子)相关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重点对相关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对黄酮醇积累发挥关键作用的试验证据进行归纳,探索调控黄酮醇物质积累的有效途径及靶标分子,以期为利用基因工程定向积累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黄酮醇物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表达调控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EC4.3.1.5)是催化苯丙烷代谢途径第一步反应的酶,也是这个途径的关键酶,对植物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植物PAL的分布与定位、酶学性质,总结了生长发育、钝化因子与调节因子、末端产物等内部因素及光、温、机械损伤与生长调节剂等外部因素对PAL的调控作用,得出外部因子是在转录水平上对酶活性实施调控的结论,并运用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知识阐述了其调控机理。还着重阐述了PAL酶在果树上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及在果树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湖北襄阳一带苍溪梨果实上的褐斑病害,经研究证明,系磷、硼双缺引起。及时合理施硼,能迅速控制此病;保持土壤速效磷水平较高,可显著减轻受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
连续2 年以国庆一号温州蜜柑为试材研究了施钾肥对果实发育、裂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 月中旬施钾肥可提高花蕾质量,促进幼果生长,增加果皮厚度,减轻采前裂果;但却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 月中旬与7 月中旬分别施钾肥,既可减轻采前裂果,又维持较高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16.
硫代葡萄糖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含硫和氮的次生代谢产物。萝卜中硫代葡萄糖苷含量较高且种类丰富,其中4-甲硫基-3-丁烯基硫苷(glucoraphasatin,GRH)含量最高。硫代葡萄糖苷经黑芥子酶降解可产生高生物活性的降解产物,如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和腈等。上述硫代葡萄糖苷及其降解产物在植物病虫害防御、食品风味形成以及人体癌症治疗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萝卜中硫代葡萄糖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综述了萝卜硫代葡萄糖苷的结构与种类、生物合成与降解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旨在为萝卜硫苷的生物合成调控研究及其药食同源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乙醇:龙眼果皮= 100∶4(v/w )、70 ℃、100 m in 的最佳条件下,pH 4.52,λRmax= 370 nm ,呈鲜黄色。龙眼黄色素(R)乙醇提取液的pH、光、热、离子、共存物对R的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用A、B、C保鲜剂、浸果3 m in 后,分别于室温、15、- 10 ℃下贮藏10、30、60d,龙眼的好果率为87 % 、95 % 、100 % ,损耗率为14 % ~0,基本保持果壳原色和果肉的色泽、风味、品质,取得了护色保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VA菌根真菌对柑桔果汁成分和果皮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产性柑桔园中接种VA 菌根真菌(Glom us m osseae),设常规施磷区、减施磷区和减施磷+ 施炭区。试验结果表明,和常规施肥量相比,减少施磷肥量可以显著地提高柑桔的菌根感染率;由于菌根感染率的提高,减施磷区和减施磷+ 施炭区果实的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果皮油胞层的磷含量、糖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果皮着色度都显著地高于常规施磷区果实;类胡萝卜素含量与磷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高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糖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9.
花色素苷生物合成与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花色素苷是决定植物花色的主要色素,其生物合成是目前研究得最为清楚的植物次生代谢途径之一。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主要由于F3H,F3'H和F3'5'H三个关键酶的作用形成3个分支,最终分别生成橙色到砖红色的天竺葵素糖苷,红色的矢车菊素糖苷和蓝色到紫色的飞燕草素糖苷,因此, F3'H,F3'5'H和DFR基因是利用遗传转化引入花卉植物原本缺乏的花色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花色素苷合成结构基因的转录调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结构基因的转录进行调控的转录因子主要包括两大类相互作用的因子-bHLH和MYB类转录因子,花色素苷合成的转录调控机理的基本模式,包括bHLH和MYB类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结构基因顺式元件的识别和结合已经阐述的比较清楚。另外,对于一些处于bHLH和MYB上游的, WD40类因子和光敏色素的研究开启了从信号传导到花色素苷合成的整个调控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苹果和梨的二倍体和多倍体为试材,比较了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气孔密度、气孔长和气孔宽四个性状与倍性的关系,分析各个性状用于倍性鉴定的可靠性,并采用两类性状同时进行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分析方程。结果表明,叶绿体数目和气孔长鉴定倍性的可靠性较高,其中,苹果气孔长误判率最低,为6.67 % ;梨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误判率最低,为12.5 % 。如以这两个性状进行判别分析,苹果判别方程鉴定倍性的可靠性与以气孔长鉴定倍性的可靠性相似,梨的判别方程可大大提高鉴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