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设施栽培中无论促成早熟栽培或延迟栽培均可因地制宜推广葡萄1年多次结果技术,尤其是葡萄设施延迟栽培中,为尽可能延迟葡萄成熟期,应充分利用设施覆盖后生长期延长的特点,促进葡萄二次结果,使效益更加提高。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海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1992年对巨峰葡萄进行大棚促早熟栽培实践,1998年开始无核白鸡心等欧亚种葡萄大棚促早熟栽培,2006年开始对各种品种(包括欧美杂种)进行大棚促早熟栽培;2009年开始部分大紫王、醉金香、藤稔葡萄采用双膜覆盖促早熟栽培,直至2012年.15年的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试验主要研究4项技术,一是促早熟配套技术,二是大棚栽培条件下稳产栽培技术,三是大棚栽培条件下优质、精品栽培技术,四是大棚栽培防好雪害、冻害、热害和风害技术.本文主要针对促早熟配套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江西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2014年水果质量安全专项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2014年8月10日~9月15日,我们就新余市葡萄生产管理基本情况、生产中普遍使用的农药种类、风险因子形成原因及关键环节等,走访了湖陂葡萄协会、新余市立平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宜县锦业葡萄种植农民合作社等8家合作社,新余市利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新余市仰天岗葡萄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葡萄企业,湖陂葡萄基地10户种植户代表以及3家葡萄专用农资经销店。通过  相似文献   

4.
<正>葡萄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水果(2005年6653万t),在日本主要用于鲜食。日本国的葡萄栽培历史,从鎌仓时代初期甲斐之国(现在的山梨县)发现了甲州葡萄并开始栽培,到了明治时代,纷纷从美国和欧洲引进各种品种。目前栽培范围北到北海道,南到九州、冲绳,遍及日本各地,栽培品种多种多样,栽培形式由露地向设施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户太八号"葡萄为试材,比较了露地栽培与避雨栽培2种模式下葡萄的生长发育状况、外观品质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极显著削弱了叶幕层光照强度,为常规栽培的68.71%;避雨栽培下葡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降低12.10%,叶绿素含量平均降低5.57%;在叶幕微气候方面,避雨栽培下叶幕层日平均温度提高了1.68℃,日平均湿度降低了10.98%。与常规栽培比较,避雨栽培平均果粒质量降低了1.52g,平均果穗质量降低了92g;避雨栽培下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高于常规栽培,差异不显著;含酸量在果实发育时期极显著低于常规栽培下的葡萄,且差值较大。避雨栽培可显著提高果实固酸比,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
果树的设施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葡萄的设施栽培1.1果树设施栽培的进展日本经营性果树设施栽培始于温室葡萄栽培,明治19年(1886)在冈山县建立了单屋面玻璃温室,被认为是温室葡萄栽培的开始,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目前,其它果树类型温室栽培很少,多为露地栽培,其原因是日本果树是...  相似文献   

7.
庭院葡萄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庭院葡萄栽培历史悠久,沿袭下来的栽培方法是无规则稀植,采用放任自然大扇形整形修剪,管理比较粗放,所用品种多为结果晚的龙眼等,栽植后4—5年才开始结果。为此,我们在获得龙眼葡萄早期丰产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研究,提出了以实现庭院葡萄栽植2年丰产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我国葡萄设施栽培的历史、现状,以及我国葡萄设施栽培模式、设施类型和品种选择等。重点对葡萄促成栽培、避雨栽培、延迟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尤其在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调控,以及设施栽培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论述,为葡萄设施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葡萄保护地栽培是一种新型的葡萄栽培方式,生产上主要是小拱棚、大棚和温室栽培。保护地葡萄栽培经济效益高,一般为露地栽培的1.7~3.5倍,因此近几年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品种选择不当,往往产量低、品质差,降低了保护地葡萄栽培的经济效益。因此,品种的选择是关系保护地葡萄栽培成败的关键之一。2011—2013年,我们在长宁镇前苏各庄村进行葡萄保护地栽培试验,对‘乍娜’‘巨峰’‘里查马特’‘凤凰51’  相似文献   

10.
<正> 沈阳市东陵区葡萄栽培面积已有670hm~2(公顷)左右。康太葡萄在沈阳栽培,由于冬季需在行间取土防寒,一般多采用棚架稀植栽培,难以获得早期丰产,且采收期集中在8月中旬,因此经济效益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康太葡萄早熟丰产,我们从1987年开始对其进行各种试验,总结出了  相似文献   

11.
葡萄园套种春马铃薯立体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静 《上海蔬菜》2014,(3):90-90
<正>2013年长兴县葡萄栽培总面积达2480hm~2,投产面积达2353hm~2,约占湖州市葡萄栽培总面积的85%,占浙江省葡萄栽培总面积的10%,平均667m~2产值和平均667m~2效益达8078元和4278元,经济效益稳定,已成为长兴县主要特色水果产业。随着长兴葡萄产业的发展,栽培面积逐渐增加,许多葡萄种植户自2012年开始尝试在葡萄园内套种春马铃薯,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现将葡萄园套种马铃薯立体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2个葡萄早熟无核品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无核葡萄食用方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鲜食葡萄发展的趋势是从小粒到大粒,从有核到无核,今后早熟无核葡萄将在葡萄果品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河南省商丘市是河南省葡萄栽培主要地区,为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早熟无核葡萄品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系于1999年引种金星无核、黎明无核2个品种进行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葡萄主要有保护地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两种模式,其中设施栽培又有促成早熟栽培和延后栽培两种.春季是葡萄管理的关键时期,促成栽培正处于萌芽开花期,由于葡萄为蔓性果树,植株管理较独特,按葡萄特性进行抹芽、除副梢、抹梢定梢、引缚、摘心,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坐果率,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合理补充肥水,以提高促成栽培效益;延迟栽培...  相似文献   

14.
葡萄延迟栽培几个调控因素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延迟栽培作为葡萄设施栽培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调节葡萄果实成熟期,实现葡萄鲜果的周年供应,提高葡萄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合有关文献,总结了调控葡萄延迟栽培的几个重要因素,期望对葡萄的延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我国设施葡萄发展现状葡萄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避雨棚等保护措施,改善和调控设施内的光照、温室、湿度和气体等各种环境因子,从而满足葡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进而达到葡萄在规定时间内成熟的一种人为调控生产栽培模式。我国设施葡萄栽培起步相对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从庭院发展起来的。197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园艺试验站利用日光温室栽培葡萄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何水涛 《果农之友》2013,(10):42-42
日本葡萄真正栽培是明治和大正时代(1911-1912年).当时各地积极引进国外品种并形成了产区。随着品种的改良.现在栽培以欧美杂种为主的四倍体葡萄品种.并确立了设施栽培、利用赤霉素进行无核化栽培的技术.形成了葡萄产业,2008年日本葡萄的产值为76亿元人民币(下同),其栽培面积仅次于柑橘和苹果位于第3位。日本葡萄生产的目标主要利用果实的高品质占领市场.目前出口的国家(地区)主要是台湾和东盟。  相似文献   

17.
葡萄设施延迟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延迟栽培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种葡萄设施栽培新形式.它和促成栽培恰恰相反。它以生长后期覆盖防寒。尽量推迟和延长葡萄果实生长期为目的.延迟葡萄的成熟和采收时期.从而在隆冬季节采收新鲜葡萄供应市场.用延迟采收代替保鲜贮藏.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葡萄设施延迟栽培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0年,河北怀来县侯文海等利用塑料大棚进行防寒,将白牛奶葡萄推迟到11月底采收.显著提高了葡萄栽培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针对葡萄栽培管理,介绍了葡萄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葡萄栽培的特点,进而详细阐述了葡萄的栽培与病害防治技术,以期为葡萄栽培管理提供合理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葡萄柱座式栽培是四川重庆地区一带,根据当地竹材资源丰富和冬季葡萄无需防寒、生长期风力较小的特点,总结出的一种栽培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的篱架式、棚架式栽培不同,只需在葡萄植株附近立一根直柱,即可进行葡萄栽培。四川省璧山县璧泉乡高堡村葡萄种植专业户高儒贤采用柱座式栽培巨峰系品种葡萄,栽后第二年亩产达1000kg。现将葡萄柱座式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改土整地挖栽植沟深宽各80cm,上层30cm左右表土放在一侧,底土放在另一侧。栽植沟最底层铺放20cm厚的作物秸杆,再以挖出的表土与行间表土混以有机肥和过磷酸钙填满栽植  相似文献   

20.
我区葡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且巨峰葡萄逐步被藤稔等新品种取代。为实现早期结果,我们自1996年春季开始,进行葡萄双根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试材和方法试验在坊子区北沟西村进行。供试品种为2年生藤稔和巨峰葡萄各400株。株行距为1m×2m。土壤为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