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纯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分离株 YF0 5对对硫磷等一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的降解作用。在接种量 (OD4 15nm)为 0.2、pH7.0、30℃条件下 ,测得 10、25、50、100、200、500 mg/L对硫磷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 ,其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 0.077、0.123、0.128、0.119、0.084、0 .013,高浓度对硫磷对 YF05菌有抑制作用 ;分离株 YF05在不同温度及 pH下对对硫磷的降解作用为 40℃ >30℃ >20℃ ,pH8.0 >pH7.0 >pH6 .0。同样条件下 ,YF05对杀螟硫磷和甲基对硫磷也有较好的降解作用 ,对甲基对硫磷的降解速率常数与对硫磷相仿 ,对杀螟硫磷的降解速率常数略高于对硫磷。  相似文献   

2.
溴氰菊酯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定量测定溴氰菊酯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ic-ELISA)。合成了半抗原1-羧基-(3'-苯氧基苯基)甲基-3-(2',2'-二溴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基羧酸酯(Med)和N-2-(羧基丙基)氨基甲酰基-(3'-苯氧基苯基)甲基-3-(2',2'-二溴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基羧酸酯(Di)。分别采用碳二亚胺法和混合酸酐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了免疫原Di-BSA和包被原Di-OVA、Med-OVA。将制得的溴氰菊酯免疫原免疫动物获得多克隆抗体,经间接非竞争ELISA法测得其效价为2.5×105。通过对甲醇含量、离子强度、pH值等影响因素进行异源分析条件的优化,确立了溴氰菊酯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最佳检测条件(30%甲醇、氯化钠0.4 mol/L、pH 7.5),并建立了标准竞争曲线。该方法的IC50值为0.55±0.05 mg/L,检测限(IC10)为3.76±0.35 μg/L,对大多数拟除虫菊酯无交叉反应。分别在自来水、河水和土壤样品中添加0.05 ~5.0 mg/L(或mg/kg)的溴氰菊酯,回收率分别为89.7% ~106.8%、82.4% ~101.7%、75.6% ~97.8%。  相似文献   

3.
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同时检测3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能同时识别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杀螟硫磷的宽谱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同时测定这3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CLEIA),比较了间接竞争(ic-CLEIA)和直接竞争(dc-CLEIA)2种反应模式,优化了相关理化参数,确立了最适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间接竞争CLEIA法检测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杀螟硫磷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5.57、2.30和2.62 μg/kg,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0.39~100、0.39~25和0.39~25 μg/kg;直接竞争CLEIA法检测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杀螟硫磷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5.43、1.34和1.24 μg/kg,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0.39~100、0.10~25和0.10~25 μg/kg。所建立的CLEIA方法基本能满足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杀螟硫磷在谷物和果蔬中最大残留限量的检测要求,为研制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检测试剂盒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抗对硫磷单链抗体,并评价该重组抗体scFv-4C6的分子识别活性。以分泌能特异性识别对硫磷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4C6为RNA来源,采用RT-PCR方法扩增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经重叠延伸PCR方法串联拼接获得单链抗体基因片段(scFv-4C6)。构建包含目的片段的重组杆粒Bacmid-scFv-4C6,转染Sf9细胞表达目的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达产物,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ic-ELISA)法评价产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scFv-4C6基因片段拼装正确,成功转染Sf9细胞,并在转染后72 h表达量最高,表达的单链抗体大小为28.3 kD;表达产物能特异性识别对硫磷,IC50值为7.9 ng/mL,对甲基对硫磷和杀螟硫磷分别有12%和1.8%的交叉反应率,与亲本单克隆抗体的识别性能相似。该研究表明,具有生物活性的抗对硫磷单链抗体scFv-4C6可在昆虫细胞中成功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5.
选择了甘油、山梨醇、聚乙二醇(PEG)、卵清蛋白(OVA)、多肽、糖、氨基酸等试剂,通过经验法和正交法相结合的手段配制了一系列稳定剂,对吸附在酶标板上的三唑磷多克隆抗体进行处理(37℃,1 h)后,再在37℃下连续贮存 7 d,利用直接竞争ELISA法对不同稳定剂处理的包被抗体免疫活性、亲合性及检测灵敏度进行检测,并与未经稳定剂处理的对照进行比较,筛选得到效果较好的稳定剂 1 (质量分数:甘油2.5%,氨基酸1.5%,蛋白胨3.0%,离子螯合剂0.1%,防腐剂0.01%)。用稳定剂 1 处理包被抗体后,4~6℃下保存半年及37℃下保存14 d的试验结果表明,抗体的活性相对保持率分别为97.8%和94.2%;其免疫活性、亲合性(I50分别为68.43和54.38 ng/mL)及灵敏度(I10分别为3.72和 3.22 ng/mL)与常规方法包被的抗体(包被好后不贮存,直接检测,I50为60.73 ng/mL,I10为 3.11 ng/mL)无明显差异;冻融试验表明,经稳定剂 1 处理的三唑磷抗体在反复冻-融次数不超过8次时其活性也是稳定的。说明筛选出的稳定剂可以显著提高三唑磷多克隆包被抗体的稳定性,可用于三唑磷ELISA试剂盒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氯噻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多克隆抗体的氯噻啉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ic-ELISA)方法。设计合成了氯噻啉半抗原,将其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原和包被原。用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为2.56×106。通过对有机溶剂含量、离子强度和pH等影响因素的优化,确定了氯噻啉ic-ELISA的最佳检测条件(含体积分数10%甲醇的磷酸盐缓冲液、Na+浓度为0.14 mol/L、 pH 7.4),并建立了氯噻啉标准竞争曲线,该方法的抑制中浓度(IC50)为0.18 mg/L,最低检测限(IC10)为0.001 8 mg/L。所得多克隆抗体除与吡虫啉有较大的交叉反应外,与其他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无明显交叉反应。在水、土壤和甘蓝中分别添加0.05~1 mg/kg的氯噻啉标准溶液,平均回收率为91.42% ~113.8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2% ~8.68%,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该ELISA方法可用于环境及农产品中氯噻啉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使用Agilent 5nmC18色谱柱,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在波长230nm下,对创制农药硝虫硫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R2=0.998 6;平均回收率100.02%;相对标准偏差为0.16%;变异系数为0.18%。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以罗非鱼肌肉胆碱酯酶、Sigma C2888乙酰胆碱酯酶及商品化农药残留检测试剂盒为检测酶,使用酶抑制法进行检测,比较了12种不同浓度农药对这三种酶酶活力抑制情况。结果表明,9种有机磷杀虫剂和3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罗非鱼肌肉胆碱酯酶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均10×10-6μg/m L。敌敌畏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值为0.031×10-6μg/m L;灭多威的抑制能力最弱,IC50值为50.91×10-6μg/m L。8种农药(丁硫克百威、敌敌畏、辛硫磷、对硫磷、甲胺磷、乐果、马拉硫磷、甲基异柳磷)对罗非鱼肌肉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Sigma C2888,检测试剂盒ACh E对7种农药(呋喃丹、灭多威、辛硫磷、对硫磷、甲胺磷、马拉硫磷、敌百虫)的灵敏度高于Sigma C2888。与罗非鱼肌肉胆碱酯酶比较,呋喃丹、灭多威、辛硫磷、甲胺磷、敌百虫对检测试剂盒胆碱酯酶的抑制更强。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黄瓜、青菜和水样品中噻虫嗪残留的灵敏、快速检测,本文开展了噻虫嗪残留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CLEIA)研究。通过优化抗原和抗体工作浓度,分析体系中封闭物种类、甲醇含量、钠离子浓度及pH值,建立了噻虫嗪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在最优分析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25~12.5 ng/mL,定量限(LOQ)为0.125 ng/mL,IC50值为1.01 ng/mL。7种噻虫嗪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均不高于0.3%,特异性较好。分别以黄瓜、青菜和池塘水为对象开展添加回收试验,添加回收率范围为86%~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9.1%,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分析结果一致。采用该方法对市场购买的黄瓜、青菜和池塘水中的噻虫嗪残留进行检测,最终3种样品中噻虫嗪残留均低于检出限。研究结果表明,该CLEIA方法灵敏度高,样品前处理简单,环境友好,能够满足黄瓜、青菜和水中的噻虫嗪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间接竞争法的原理和液相芯片技术平台,选用黄曲霉毒素B1(AFB1)多克隆抗体对AFB1的定量检测方法进行了探索。通过优化偶联抗原浓度,确定AFB1多抗临界饱和浓度和抗原抗体最佳孵育时间,建立了AFB1液相芯片定量检测方法。以通用的IC50值作为灵敏度衡量标准,其灵敏度为1.33 ng/mL,以IC10作为最低检测限衡量标准,其最低检测限为0.15 ng/mL,线性方程为y=0.000 6x+0.000 8。应用该方法对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中的AFB1进行添加回收率检测,在2.0~16.0 ng/mL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均大于75%,相对标准偏差介于2.80%~4.69%(n=7)之间。经过实际样品的检测,证明该方法灵敏、稳定、快速、简便,适用于大量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毒死蜱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三氯硫磷为起始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得到毒死蜱半抗原O-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N-(3-羧丙基)硫逐磷酸胺 (简称CHBu),此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 (OVA)用碳二亚胺法和混合酸酐法通过偶联反应得到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其结合比分别为 14.6 ∶ 1 和6.2 ∶ 1。用所得的免疫原免疫兔子获得了高效价(抗血清: 2.56×104; 冻干粉: 2.56×106)、高亲和性、特异性好的多克隆抗体。交叉反应试验表明,该抗体与毒死蜱各结构类似物交叉反应率均小于4%;亲和性试验表明,在1~500 ng/mL浓度范围内,抑制率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 y=23.503 lg(x)+28.556,r=0.991 9,抑制中浓度I50=8.2 ng/mL,最低检测限为1.0 ng/mL。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小麦根腐病菌菌株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以提高其活性物质的产量。结果表明:最适合小麦根腐病菌产毒的培养基是察氏培养基;该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氯化铵,无机盐为氯化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硫酸亚铁;发酵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配比为:葡萄糖2.0%,氯化铵0.25%,氯化钾0.05%,磷酸氢二钾0.025%,硫酸镁0.025%,硫酸亚铁0.000 5%;有利于提高菌株活性物质产量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7.0,转速为130r/min,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5d,装液量为120mL/250mL,接种量为6%。小麦根腐病菌菌株发酵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在弱酸性及中性条件下较稳定。发酵条件优化后提高了小麦根腐病菌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桃中氰戊菊酯的残留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包被抗体、酶标半抗原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了氰戊菊酯在桃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氰戊菊酯多克隆抗体包被浓度为4.0 mg/L、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氰戊菊酯半抗原稀释1.0×105倍条件下,ELISA法检测氰戊菊酯的线性浓度范围为0.01~10 mg/L,氰戊菊酯对抗体-酶标半抗原反应的抑制中浓度(IC50)为193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4.5%,IC20为13.5μg/L。在2、0.2和0.05 mg/kg添加水平下,ELISA法测定桃中氰戊菊酯的回收率分别为81%~89%、85%~98%和85%~106%,RSD(n=5)分别为5.1%、5.6%和7.7%。ELISA法对桃中氰戊菊酯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4 mg/kg。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寻辣椒尖孢炭疽病的生防药剂,从而控制该病在辣椒生产上的扩散。以辣椒尖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acutata)为指示菌,从浏阳河风光带土样中分离筛选出6株拮抗放线菌株,其中菌株ND045对指示菌的拮抗效果最好,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71.6%。经形态观察、培养性状、生理生化鉴定,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将ND045菌株鉴定为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抗菌谱研究表明,该菌株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mysporum)和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都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抑菌率达40.58%~72.00%。通过单因子变量法和均匀设计法对菌株ND045进行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的发酵条件为:15 g大米粉、5 g大豆粉、0.5 g MgSO4、0.01 g FeSO4·7H2O、1.5 g NaCl、水1 000 mL、30℃、pH 8。经优化后,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达到82.61%,比优化前提高了11.01%。该研究结果为辣椒尖孢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将磁性纳米微球(MNP,表面修饰羧基的磁性四氧化三铁微球)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免疫传感技术结合,以莠去津单克隆抗体(AT-m Ab)与磁性纳米微球的偶联物(AT-m AbM NP)作为传感识别元件,初步建立了一种用于饮用水中除草剂莠去津残留检测的SPR信号增强免疫传感方法。通过对检测条件的优化,该方法对自来水中莠去津的检出限为0.89 ng/m L(S/N=3),检测范围为8.62~7.18×10~3ng/m L,检测时间小于20 min;在10~1 000 ng/m L添加水平内,莠去津的平均回收率为94%~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1%~7.3%。磁性纳米微球的加入有效增强了SPR传感器的响应信号强度,提高了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水中莠去津残留的检测方法,可为相应的现场检测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梅平  惠小敏  王雄 《农药学学报》2008,10(1):109-112
通过乙草胺与3-巯基丙酸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合成了半抗原——乙草胺-巯基丙酸(AMPA)。采用活性酯法将半抗原AMPA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了人工抗原。通过紫外光谱测定了AMPA与BSA及OVA间的分子结合比分别为41和26。用AMPA-BSA免疫小鼠,制备得到的单克隆抗体的效价为1∶ 16×104。以AMPA-OVA作包被抗原,用乙草胺单克隆抗体建立了ELISA检测方法,IC50值为0.55 μg/L,方法的检测范围为0.04~5 μg/L,检测限为0.04 μg/L。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包被抗体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了甘蔗中的克百威残留量。在优化条件下,对克百威标样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00 1~1 mg/L,抑制中浓度(IC50)=3.09 μ g/L,5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9.3%, IC20值为0.085 μ g/L。甘蔗中分别添加克百威标样1,0.1,0.01 mg/kg,直接竞争ELISA法测定的回收率分别为86.3% ~99.1%,89.0% ~101% 和70.7% ~90.6%,RSD(n=5)分别为5.4% ,5.2% 和10.7%。ELISA法对甘蔗中克百威残留的最小检出量为6.3×10-11g,定量限可达1.26 μ g/kg。而同样前处理条件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法对克百威的最小检出量为5×10-8 g,检测甘蔗中克百威残留的定量限仅为2.5 mg/kg。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相抗体直接竞争ELISA法测定小白菜和苹果中的甲萘威残留量 ,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ELISA法测定小白菜和苹果中甲萘威残留的检测限为0.4 ng/ kg;样本中添加 0.1mg/ kg和 10.0 mg/ kg甲萘威标样 ,以该法测定的回收率分别为80.9%~ 116 %和 86.7%~ 96.3% ,变异系数分别为 9.62 %~ 16.9%和 7.34%~ 11.4 % ;实际样本中甲萘威残留 ELISA测定的变异系数为 6.89%~ 10.3% ,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方法简便快速 ,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以MTT法测定了虫螨腈等杀虫剂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SL)细胞的毒力,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虫螨腈对SL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100 μg/mL的氟虫腈、丁醚脲、虫螨腈处理SL细胞24 h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依次为14.57%、22.91%、 52.53%;虫螨腈对SL细胞24和48 h的IC50值分别为57.56和2.60 μg/mL;50、100、200 μg/mL虫螨腈处理细胞24 h后,与对照相比,SL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分别降低46.87%、57.17%、73.31%,其下降值与药剂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