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春花 《绿色科技》2013,(10):131-131
介绍了香樟大袋蛾发生的规律,针对鄂州地区香樟分布的特点,对香樟大袋蛾的防治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泡桐大袋蛾的防治对策:以营林技术为基础,通过调整林分结构,选择栽植一定比例大袋蛾的拒食树种一苦楝、臭椿、香椿等式使大袋蛾完不成个体发育的杨树、国槐等,建立刘大袋蛾危害有较强自控作用的农林间作生态系统。加强种群监测,作好预测预报,狐好3龄前有利防治时机,对于大袋蛾危害轻的采用治点保面策略;对于危害中等且处蔓延趋势的进行主面防治;对于严重危害的采用防周围、奔内部的策略,加强防治技术措施的协调和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泡桐大袋蛾的防治对策:以营林技术为基础,通过调整林分结构,选择栽植一定比例大袋蛾的拒食树种-苦楝、臭椿、香椿等或使大袋蛾完不成个体发育的杨树、国槐等,建立对大袋蛾危害有较强自控作用的农林间作生态系统。加强种群监测,作好预测预报,抓好3龄前有利防治时机,对于大袋蛾危害轻的采用治点保面策略,对于危害中等且处蔓延趋势的进行全面防治,对于严重危害的采用防周围、弃内部的策略,加强防治技术措施的协调和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河南省兰考县1985 ~1995 年泡桐大袋蛾治理情况、虫口密度以及寄生率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受害面积可以将泡桐大袋蛾的发生划分为蔓延期(1985 ~1990) ,这时的年平均扩散速率为115 % ;高峰期(1991 ~1992) ,年平均扩散速率约为0 % ;消亡期(1993 ~1995) ,这期间大袋蛾种群急剧消亡.防治措施能有效保护泡桐叶片.但由于对有虫树木不能彻底地防治,因而不能有效防止害虫的扩散;同时,这种防治措施也不是导致大袋蛾种群消亡的原因.数据分析还表明大袋蛾的发生周期更象是与寄生天敌相互作用的结果,天敌的作用是大袋蛾种群消亡的促进因子之一,但不是决定性的因子.本文提出了泡桐大袋蛾种群破产阈值的观点,并计算得到破产阈值指标 Tcr = 355 头/ 百叶,即当幼龄(1 ,2 龄) 虫口密度超过355 头/ 百叶、扩散速率为0 % 时,大袋蛾种群将自然、迅速地消亡.因为极高的虫口密度导致了剧烈的种内竞争,并且环境负荷量已无法满足种群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 大袋蛾又名避债蛾,在我省分布广,食性杂,危害时间长达5—6个月。大袋蛾主要危害泡桐、刺槐、法桐、榆、枣等多种树木。大发生时,可将林木叶子吃光,还能啃食枝条皮层及果实。近几年来,我省林木受大袋蛾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6.
<正> 泡桐大袋蛾是一种危害泡桐的最主要食叶害虫,近年来在全省各地相继暴发成灾。为有效控制大袋蛾危害,我们对乐斯本、多来宝、抑太保、灭索威、盖虫散等五种新农药进行了室内、田间药效筛选,并于1993年7月在兰考县进行大而积防治试验,把百叶虫口控制在2.5头以下,制止了大袋蛾危  相似文献   

7.
冬季低温与大袋蛾幼虫越冬死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1987年,我们在菏泽市对大袋蛾幼虫越冬死亡的情况进行了观察。认为大袋蛾幼虫在越冬期间死亡,除鸟类啄食和已被天敌寄生外,冬季出现的最大寒流  相似文献   

8.
1996 ̄1998年在豫东以商丘市区为中心对大袋蛾的分布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以泡桐、刺槐等五个树种为调查对象,对大袋蛾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大袋蛾在不同环境、不同树种条件下,其分布的密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论述了森林病虫害灾变预测的建模方法,并建立了大袋蛾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经检验模型精度较高,利用该模型对未来10年内大袋蛾的灾变时间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用模糊列联表对,1991年大袋蛾Crytothelea variegata Snellen发生趋势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为严重发生,与1990年同期相比呈上升趋势。这一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此方法适于在大袋蛾的发生数量的测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