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科技》2005,(2):56-56
2005年我国的大米贸易将呈现四大特征:一是南进北出,即我国南方主销区以进口为主,而东北产区以出口为主:二是买籼卖粳,即籼米以进口为主,而粳米以出口为主。三是进大于出,即大米进口量将超过大米出口量,呈现净进口格局:四是进口多元化,即大米的进口来源国将更趋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水果产品以内销为主,出口比重很小。近几年水果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出口总量和总额大于进口。水果出口主要到达地是亚洲国家和俄罗斯,进口来源地主要是东南亚和南美洲。近几年我国水果进出口主要变化趋势:1.出口稳定增长,进口呈现波动性增长。2、苹果、柑橘、梨以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信息》2001,(3):12-13
一、粮食出口增加 粮食是我国传统的贸易产品,既有进口也有出口。粮食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为加拿大、美国、巴西、泰国和澳大利亚,出口国主要是韩国和菲律宾(以贸易量份额超过10%的标准)。近几年来,我国粮食进出口变化较大。其一是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贸易形态重新变为净出口;其二是进口结构发生变化,玉米、大米恢复出口,大豆从出口变为进口。这种变化,除了由于国内连续3年粮食大丰收造成供给大于需求以外,也因为小麦、玉米的国际市场价格不断下跌,国家及时调整了粮食的进出口政策,从限制出口转为允许出口。  相似文献   

4.
马光霞 《农业展望》2006,2(2):29-32
2005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双增长势头,出口增幅较大超过进口增幅,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下降。粮食(不包括大豆)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大幅下降,呈净出口格局;食用油籽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扩大;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长。进口有所下降,贸易逆差缩小;棉花进口增长,出口下降,贸易逆差缩小;食糖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有所扩大;蔬菜、水果出口增长,均为贸易顺差且顺差扩大;畜产品、水产品进出口双增长,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缩小.水产品贸易顺差有所扩大。200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仍以东部地区为主,其出口份额有所下降,进口份额略有增加;中部地区出口份额有所增加,进口份额略有下降;西部地区进出口份额都略有增加。2005年亚洲仍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市场份额略有减少;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市场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0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主要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其出口增长进口下降;进料加工方式进出口双增长。  相似文献   

5.
世界稻米市场概况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1999/2000年度的全球稻米生产总量为593亿t,比1998/99年度增加19%,而1998/99年度又比1997/98年度增加了09%。1999年的全球大米贸易总量减少2500万t,比1998年的历史最高贸易记录下降9%,但仍将是第二个历史最高记录。全球大米贸易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许多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稻米生产的恢复,这些国家在1998年的大量进口刺激了全球大米贸易总量的增长。四大主要大米进口国(孟加拉国、巴西、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在1999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连续多年呈现逆差并持续扩大,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出口增长是关系农业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任务。韩国是我国第四大农产品出口目标市场,我国长期对韩国保持农产品贸易顺差,但近年来我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趋缓。以农药残留限量为典型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是阻碍和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韩国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年来,韩国不断调整农药使用管理制度和相关进口监控检查措施,我国农产品出口韩国因农药残留问题受阻呈现增加趋势。梳理了2015年1月至2022年4月韩国通报我国出口农产品农药残留违规数据,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韩国因农药残留问题被通报的数量、涉及的农药种类和受影响的产品范围不断增加,导致受阻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韩国全面实施农药肯定列表制度并扩大进口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范围,而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获取国外法规标准信息的能力不足,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管理的规范性仍有待加强。提升我国农产品应对韩国农药残留贸易壁垒的能力,需要从加强韩国法规标准信息预警、提升生产主体科学用药和质量安全控制能力、探索推动韩方建立重点贸易产品进口限量以及完善国内特色小宗作物农药登记和限量标准制定等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7.
罗万纯  刘锐 《农业展望》2010,6(4):41-44
利用2000~2009年农产品贸易数据,从洲别、国别和省别情况,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区域格局的现状和演变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产品贸易区域格局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比较集中,主要出口到亚洲,但进口比较分散;中国主要向中国香港出口小麦,向韩国出口玉米,向日本出口大豆和棉花;中国主要从泰国进口大米,从加拿大进口小麦,从美国进口玉米、大豆和棉花,从古巴进口食糖;中国主要从广东、山东等地区进出口农产品。展望未来,运输成本、中国和贸易对象国贸易协定、贸易对象国农产品生产状况、中国和贸易对象国贸易关系以及贸易省或地区区位优势等因素将影响着中国农产品区域贸易格局。  相似文献   

8.
据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的认定,与2018年大米出口结果相反, 2019年初至今大米出口大幅下降。越南大米最大出口市场的大米进口放缓,其他市场不见起色,致使九龙江三角洲地区水稻价格下降。其要求大米出口企业需认真实施购买储备大米和促进稻米贸易,加快已签订合同的大米出口进度。  相似文献   

9.
2012年,我国大米进口量同比迅猛增加,进口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长期以来泰国大米进口量占据首位,转而变成越南、巴基斯坦为主,泰国大米作为补充的进口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2003—2012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从403.6亿美元增至1 739.4亿美元,增长330.97%,农产品贸易由顺差25亿美元变为逆差489.4亿美元,逆差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的是进出口金额与数量的变化方向不一致。2011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增长对世界农产品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和6.6%,表明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产品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预计2014年全球贸易量增长率为4.9%,中国进口、出口增长率将分别控制在10%和7%以内,中国农产品贸易大进大出的局面将有所改变,呈现稳步发展、适度增长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GL指数和GHM法定量测算并分析了我国农机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类型特征,基于F-K理论模型对我国农机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我国农机产品贸易的GL指数从1992年的0.28提高到2005年的0.70,说明产业内贸易水平明显提高,贸易主要形式逐渐从产业间贸易过渡到产业内贸易;2)我国农机产品贸易的水平型和高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GL指数接近于零,说明产业内贸易的类型属于低质量垂直型,呈现出口低质量产品、进口高质量产品的交换格局;3)经济发展水平和要素禀赋差异对我国农机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显著,显著性水平在0.01以上。提高国民经济水平、缩小我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将会促进我国农机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发展不平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贸易总规模自2014年后开始下降。中国农产品出口以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高价值农产品为主,出口市场结构集中度较高,进口市场则比较分散。未来,国内农产品需求缺口短时间内无法弥补,农产品价格或将继续走强;中国贸易结构和特征优势短时间内不变,进出口结构将呈分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羊绒制品生产、贸易大国,本文首先对中国羊绒制品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1992—2016年中国羊绒制品贸易以出口为主,进口极少;然后通过测算中国羊绒制品出口贸易的MS、TC指数和RCA指数,发现2002—2016年中国羊绒制品的国际竞争力一直较强,但是竞争力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较为显著,说明中国羊绒制品出口潜力在不断下降;最后,通过建立对数引力模型,分析发现进出口国(地区)的经济规模对中国羊绒制品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进口国(地区)的纺织业发展水平和产品出口价格则会抑制中国羊绒制品的出口。此外,地理距离、贸易配额政策对中国羊绒制品贸易具有阻力作用,而共同的语言文化认同则对中国羊绒制品的出口具有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03年第4号),现将2005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领条件和分配原则公布如下:一、2005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量为:小麦963.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90%;玉米720万吨,国营贸易比例60%;大米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50%;棉花89.4万吨,国营贸易比例33%。二、企业通过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易货贸易、边境小额贸易、援助、捐赠等贸易方式进口上述农产品均需申请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并凭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证办理通关手续。由境外进…  相似文献   

15.
美国农产品贸易额占世界农产品贸易额的9.2%,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2002—2012年,美国农产品进出口均保持快速增长,出口增速高于进口。美国农产品出口以谷物、畜产品、食用油籽等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传统出口市场较为稳定;进口以饮品、水产品、蔬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自新兴进口来源地增长迅速。近10年来,美国农产品贸易在其商品贸易中的地位逐步提升。然而,美国农产品贸易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主要进出口产品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份额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2006—2016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数据,测算并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中的虚拟水流动及其特征。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体表现出虚拟水净进口状况,中国农产品虚拟水的净进口量在-121.8157亿~722.0710亿m3,且中国的净进口量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虚拟水流动频繁的国家主要是越南、泰国、新加坡和缅甸;中国虚拟水出口主要是蔬菜类(大蒜和干豆)和水果类(苹果和柑橘类水果)农产品,进口则主要是谷物类(大米)和水果类(香蕉和杧果)农产品。  相似文献   

17.
《世界农业》2006,(4):64-64
据世界银行发表的报告指出.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对策。应寻求并推进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实施。世界银行根据商品类别对实施自由化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在大米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受益最大的将是日本消费者。如果日本大米全部实施自由化.大米进口量将从每年的39.2万t增加至218万t.每吨大米的进口价格将由3098美元下降至656美元。据此预算。日本的消费者每年将受益242亿美元.尽管日本农户因进口增加而损失192亿美元.但总体上日本仍受益36亿美元.收益大于损失。世界银行报告书呼吁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尽快在本国实行大米自由化.削减并取消对大米的出口补贴以及降低大米进口关税.从而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翁鸣 《农业展望》2014,(1):61-65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2003-2012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从403.6亿美元增至1739.4亿美元,增长330.97%,农产品贸易由顺差25亿美元变为逆差489.4亿美元,逆差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的是进出口金额与数量的变化方向不一致。2011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增长对世界农产品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和6.6%,表明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产品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预计2014年全球贸易量增长率为4.9%,中国进口、出口增长率将分别控制在10%和7%以内,中国农产品贸易大进大出的局面将有所改变,呈现稳步发展、适度增长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彭超  张欢  陈媛 《农业展望》2011,7(12):3-7
2011年1-11月,中国稻米价格稳中有升,大米贸易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展望后市。中国稻谷产量实现了8连增,稻谷价格将继续维持稳中有涨的运行格局,国内大米价格仍以高位平稳运行为主,国际大米价格将继续上涨。  相似文献   

20.
今年前3个季度,我国进、出口木片贸易方面出现了明显回落趋势:一是进口数量与2013年同期相比,出现了较小跌幅;但进口价值行情却显示小幅回升,与此同时进口价值金额也随之小有上浮。二是与前者大相径庭的是,今年以来出口木片方面也出现了全面回落的变化:首先,针叶木片出口仍然陷于"停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状态已经延续了将近2年之久。一直是出口的主打产品的非针叶木片行情也体现出下滑的景象,无论是在出口数量,抑或是在价格行情及价值金额方面都显示明显回落,出口数量出现了六成以上的缩减。价格行情快速缩减了一成之多,价值金额则下行了六成以上。下面我们根据2014年1—9月份国家海关统计的我国进、出口木片的总体情况和与2013年同期的对比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