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移栽基本苗对水稻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稻品种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方法,探讨了移栽基本苗对水稻群体性状、产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成熟期收获穗数与移栽基本苗数呈正相关;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剑叶的净光合速率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的百分比与移栽基本苗数呈负相关;单位面积颖花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与移栽基本苗数呈多元相关.滨海盐碱稻区盐丰47的适宜移栽基本苗为80.81×104/hm2,可获得9.05 t/h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一、超级稻"三定"栽培的技术内涵 超级稻"三定"栽培法是指定目标产量、定群体指标、定技术规范的水稻栽培方法.在目标产量已确定的基础上(定产),群体指标的调控首先是确定基本苗数和栽插密度(定苗),其次是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定氮).因此,超级稻"三定"栽培法的内涵可理解为: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即定产、定苗、定氮.  相似文献   

3.
通过播期、基本苗和施肥量试验,分析各个因素对小麦品种烟农19的若干农艺性状、产量和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播期、适当增加基本苗和施肥量,可以提高该品种的产量,改善若干农艺性状,并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部分品质性状的改良.讨论小麦品种"烟农19"在灵璧县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开展不同播期、密度、壮秧剂用法、农膜用法、管水方式、插植方式等试验,探讨华南地区早造超级稻在低温、高肥、长生育期的条件下,实现高产的目标。结果表明:早播种、盖双层农膜、合理施用壮秧剂,可抢抓季节、提高成苗率;插足基本苗、抛秧代替人工插秧、排好水晒好田等技术措施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基本苗对直播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杂交早稻两优287和常规早稻鄂早18为材料,研究了直播早稻基本苗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和基本苗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两优287产量明显高于鄂早18,主要是两优287穗粒数较多,其直播适宜基本苗为120万~150万·hm-2,鄂早18直播适宜基本苗为150万~180万·hm-2.  相似文献   

6.
按小窝疏株密植种植方式,设置基本苗6苗/窝、4苗/窝和2苗/窝3个处理,研究了基本苗数对杂交小麦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表明,降低基本苗后,杂交小麦的单株成穗能力有极大提高,基本苗6苗/窝、4苗/窝和2苗/窝的单株成穗数分别为1.5个、2.0个和3.6个,穗长、有效小穗数和穗粒数都有提高,单穗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单株籽粒产量极显著提高,基本苗4苗/窝和2苗/窝的单株产量分别是6苗/窝的单株产量的1.58倍和2.93倍,基本苗4苗/窝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6苗/窝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杂交小麦种植的合理基本苗约4苗/窝,折合约8~9万苗/667 m2;通过精量播种,充分发挥杂交小麦在营养生长方面的优势,促进植株的个体发育,提高繁殖系数,降低用种量和种子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给小麦新品种"淮麦35"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进行了不同基本苗数、下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淮麦3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本苗数、下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淮麦35"的产量和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每667 m2基本苗数为15万苗、每667 m2纯氮用量为18 kg、氮肥运筹为基肥∶平衡肥∶孕穗肥=5∶1∶4时,"淮麦35"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试验,研究了通优粳1号在不同基本苗、施N量和多效唑化控条件下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干物质积累、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和产量变化,探明其高产技术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密肥控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施N量>基本苗>多效唑施用量,增加基本苗和施N量有利于增加茎蘖和成穗密度,增加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但基本苗和施N量过高,能降低成穗率和经济系数,延长生育期.适宜基本苗和施N量可协调茎蘖密度与成穗率之间的关系,保持灌浆期有较高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在基本苗55.2×104/hm2、施N量339.2 kg/hm2、多效唑用量97.9 g/hm2时产量潜力最大,为12 606.0 kg/hm2.产量>112 50 kg/hm2的最佳农艺措施为:基本苗52.6~60.1×104/hm2、施N量328.0~356.1 kg/hm2、多效唑用量87.6~104.6 g/hm2.  相似文献   

9.
以影响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基本苗、基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拔节期追氮量为决策变量,以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烟农19在淮北地区生态点的产量模型,即基本苗440.25万苗/hm2,施氮113.7kg/hm2,施磷156.9kg/hm2,施钾126.0kg/hm2,拔节期追氮103.35kg/hm2时,可获得最高理论产量9 795.22kg/hm2;同时提出了预设产量9 000kg/hm2的590种方案及95%分布量的区间数值。在设定的五项农艺措施中,以基本苗对烟农19产量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施磷量,基本苗的设定是烟农19在生态点高产栽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58个燕麦品种的基本苗、株高、鲜草产量的比较分析,筛选出最适宜在拉萨地区复种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总体表现均较好的是定燕2号基本苗40.12万株/667 m2,株高93.67 cm,鲜草产量5 976.61 kg/667 m2;远杂2号基本苗24.54万株/667 m2,株高100.78 cm,鲜草产量5 493...  相似文献   

11.
优质早籼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优质早籼稻"赣早籼37号"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基本苗数>肥料用量>肥料种类>育秧剂种类。基本苗数和育秧剂对有效穗数、实粒数、总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基本苗数和肥料种类对结实率和成穗率影响较大。最佳栽培技术组合为:采用壮秧剂塑盘育秧,抛栽基本苗数为142.5万/hm2,施用总有效成分为265kg/hm2的有机无机复混肥(N∶P∶K=13∶6∶11)。该技术组合可获得6749.7kg/hm2的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泰和县双季晚稻"三控"施肥氮肥调减幅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机理是在栽足基本苗条件下,通过控肥(控制氮肥总量、适量氮肥后移作穗肥),实现控苗(控制无效分蘖发生,降低高峰苗数,提高成穗率),控病虫害(调优群体结构、减轻病虫害),达到节肥增产提效目的。该文主要探讨了"三控"施肥氮肥不同的调减幅度对水稻农艺状性、产量构成和单位面积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晚稻以施纯氮11.7kg/667m~2、按基、蘖、穗肥5∶2∶3的比例,且蘖肥在抛栽后11~14d施用的处理产量最高、效益最佳,该处理表现为生育期适中,生育稳健、抽穗整齐,群体结构与穗粒结构协调,灌浆期较长,结实率和饱满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崇明县大麦高产栽培水平,进行了不同播期、种植密度与磷肥用量对大麦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因素不同水平对大麦"花22"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但以磷肥用量对其影响为最大,且在迟播条件下影响最为显著。崇明县"花22"适宜播期在11月5日左右,基本苗以240万苗/hm~2较为适宜。在适期播种、适宜基本苗条件下,磷肥用量为90kg/hm~2可节本增效;在迟播、稀播条件下,磷肥用量为135kg/hm~2可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4.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移栽基本苗对水稻新品种花粳22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粳22适宜移栽基本苗为90万株/hm2,可获得产量11.22 t/hm2,比基本苗45万株/hm2(10.35 t/hm2)、135万株/hm2(10.51 t/hm2)处理分别增产了8.41%、6.76%。水稻适宜基本苗数,对协调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的合理组合、促进有效分蘖、高产群体的建立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稻茬麦模式化栽培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稻茬小麦氮素、磷素、基本苗、播种期和浇水次数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亩施氮素17.35~22.5公斤、P_2O_57.1~14.3公斤、基本苗9.95~25.4万、播期为冬前0℃以上积温714.3~760.8℃、全生育期浇水1~3次,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实现水稻高产所需要的移栽基本苗数及相应的施肥量.[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移栽基本苗数条件下配方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施肥水平下,适宜的移栽基本苗数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在相同基本苗数条件下,不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有显著影响,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结论]试验结果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邗江区有利于实现直播稻高产稳产的播种时期和适宜基本苗数.[方法]采取对典型水稻田块调查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直播稻不同播种时期、不同基本苗数对直播稻生育进程、植株与穗部性状、群体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播期试验水稻品种选用南粳44和扬粳4038,基本苗分别为112.5万和135.0万株/hm2,播期分别为6月1、7、13日.基本苗试验品种选用南粳44,基本苗分别为82.5万、94.5万、112.5万、136.5万和157.5万株/hm2.[结果]麦收后及早播种有利于延长生育期,增加水稻生长量,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最终实现较高的产量.直播稻基本苗在112.5万株/hm2左右、单株成穗3.O~3.5个时,产量构成因素间协调与平衡,可实现高产稳产.[结论]该研究可为集成适宜邗江地区的水稻直播规范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高京福1优527的单产水平,挖掘其产量潜力,2007年在福建省三明地区进行种植密度、纯氮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基本苗21.74万株、施用纯氮150kg、施用磷肥90kg、施用钾肥150kg可实现较高的产量水平,与其它处理差异达显著.京福1优527高产栽培策略是合理密植,控制好基本苗数.一般中等肥力田基本苗以21.74万/hm2左右为宜.例如安排密植规格为20 cm×23 cm,每丛插1~2苗左右.同时通过合理施用氮、磷肥促使大穗,以达到高产目的.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每公顷施用纯氮150kg、磷肥150kg可达到7.72t/hm2左右的产量水平.与此同时,配合施用钾肥和有机肥也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水稻“光明粳2号”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出水稻新品种"光明粳2号"机条直播的适宜种植密度,进行了不同基本苗数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条播和人工撒播均表现为增加基本苗能提高水稻产量,但由于没有出现拐点现象,适宜的种植密度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啤酒大麦"花11"的推广应用,提高"花11"种植水平,2008年秋进行了"花11"播期、密度、肥料三因子三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早播条件下,种植密度高会引起倒伏,获得高产应利用分蘖优势;晚播条件下,增加基本苗可提高产量。不同氮肥用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播期间产量差异显著。抽穗后干物质累积越多,产量越高,影响干物质累积的因素是播期>氮肥>密度。蛋白质含量与氮肥用量显著相关,其次是播期,与密度相关性最小。千粒重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栽培上应适期播种,采用较低的基本苗,提高抽穗率,增加抽穗后的干物质累积,提高产量,后期减少氮肥用量以降低蛋白质含量,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