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生态高值农业发展模式及其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内外农业发展现状与我国新形势下农业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分析,根据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提出了"构建我国生态高值农业产业体系"的相关概念与内涵、我国生态高值农业模式构建原则及相关技术体系;分析并展望了我国"生态高值农业"目标体系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生态高值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高值农业是充分应用现代及未来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以及新信息技术、新生物技术等武装起来的农业高新技术体系与生产模式,其宗旨是在确保生态环境友好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内涵和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农业产业的高值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产业化水平、竞争力和比较效益。生态高值农业是包括生态农业及环境与农产品高产、高质、高效及科技、市场、产业经济价值相结合的总概念,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4.
5.
生态循环农业理念主要建立在循环经济的基础上,通过对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该模式目前广泛应用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体系中,并且效益明显.为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因此分析了生态循环农业的特点,讨论了4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并针对生态循环农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地区滨海盐渍土农业生态的利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的重点经济开发区,分布着大量的盐碱荒地。根据黄河三角洲土地开发利用现状,总结提出了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适合黄河三角洲当地特点的四种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系统分析了四种模式的应用效益和实施技术规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模式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适用条件和区域布局,该研究对于黄河三角洲的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欧盟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识到农业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在农业政策中加入了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在这些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中,欧盟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很具有代表性,欧盟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中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对我国的农业与环境和谐发展有很好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正> 科学家们正在坚定不移地寻找获取食物的新途径。但是,尽管这样勇敢地向科学提出了要求,然而在今天和可预见的将来,却仍然是土地;只有土地,只有约占地球上陆地11%的耕地,才给人类提供了大约90%的食物。苏联的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入均国土面积8.4公顷。显然,这样多的土地使部分领导人无忧无虑,以致对土地漠不关心。但是,不要忘记,土地并不就是耕地。要知道,适宜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要少得多。而且由于人口的增长,各种建筑面积的扩大以及城市化的加速,苏联人均耕地面积逐年显著减少。如果说在1958年人均耕地面积有1.06公顷,那么到1968年就下降到0.98公顷,而目前已 相似文献
9.
安晓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5,3(3):14-16
中国的农业经济政策应从生态经济持续性的角度进行考察,并予修改、补充和完善,使之成为重要的农业宏观调控手段。这一政策体系包括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投入政策、支持农业生态系统工程持续性建设的经济政策、提高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技术政策和保持农业生态平衡的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10.
11.
12.
李志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176-179
简介了陕甘宁接壤区生态产业、特别是生态农业发展的6点构想:一是按照不同地貌部位的特殊生态条件具体配置生态农业;二是根据本区生态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划分出南部旱塬农林区、中部黄土丘陵农牧区、北部长城沿线风沙牧林区、西北部沿黄灌区等4个生态区,提出分区指导生态农业发展的策略;三是发展草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应用生态技术,保持农业生产的“生态性”,强调发挥传统耕作方式优点,减少化学物质施用;五是按地域生产综合体模式和“3R原则”组织工业生产,形式合理的地域工业循环体系,实现清洁生产;六是建立生态产业的激励和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生态农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李文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1):1-3
阐述了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特点、取得的主要成效与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并提出新时期生态农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简析了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重点建设“四大工程”以及增加投入、推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县、加强闽台与国际生态农业技术合作和建设三大保障体系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志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29-38
当今世界,我们面临诸多挑战。全球性的人口、粮食、能源与环境危机互为因果,正在形成一个越来越危险的恶性循环。在这一背景之下,农业领域所面临的问题都是综合性问题。本文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出发,重点论述了农业环境、农业生物多样性、食物网、农业集约化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之间相互关系等尚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将来要努力的方向。生态农业是建立在生态学、特别是农业生态学之上的实践活动。未来的生态农业要处理好"生物"、"环境"、"生物与环境"这几个概念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个模块内部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近期内,土壤质量普查、生态风险评估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是需要优先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本文建议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来研究生态经济社会复合体内部的深层关系,如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灾害控制和生态修复的经济成本、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及生计和福祉等。总而言之,我们要用整体的视野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生态农业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态农业主要种植模式及其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鸿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6,4(1):15-22
本文以我国广大农民在长期生态实践中创造的10种生态农业种植模式为基础,分析了其普遍具有的高产、高效特征和使之得以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原理。 相似文献
18.
渭北旱塬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析了陕西省渭北旱塬实施的以沼气为纽带的“三位一体”五配套良性循环生态农业模式、以退耕还林还草为核心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19.
生态农业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障碍因素和隐含着无穷潜力。为寻求生态农业健康发 展的途径,讨论了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并提出主要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