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20个矮源作母本测配的F1代株高,研究矮源的致矮力及其与父本的关系,结果表明:致矮能力强的显性矮源有矮变1号、绵11Rht 3和黄抗Rht 10;致矮能力较弱的隐性矮源有农林10、贵农40、渝46和84-2014;致矮能力较强的半显性矮源有13个矮源.矮源F1代株高与杂交父本株高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达极显著,对父本株高降幅较大的矮源有矮变1号、绵11 Rht 3和黄抗Rht 0,降幅较小的矮源有渝46、84-2014、贵农40、农林10和西南06;其他12个矮源影响适中,是杂交小麦育种首先考虑应用的矮源.聚类分析表明矮变1号为Ⅰ类,绵11 Rht 3和黄抗Rht 10为Ⅱ类,BAU-Rht 12为Ⅲ类,矮苏3、奥尔森、西南02、西南04、西南04-1、西南05、BAU-Rht 21、西南06、西南07、渝183、渝172、早农林10为Ⅳ类,农林10、渝46、84-2014和贵农40为Ⅴ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机添加物对矮败小麦F1可育株花药培养特性的影响,研究其花粉植株越夏方法。【方法】应用单因子试验,分析水解酪蛋白、谷氨酰胺和生物素3种有机添加物对矮败小麦F1可育株可育株花药培养特性的影响,比较不同基因型矮败小麦F1可育株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研究多效唑对矮败小麦F1可育株花粉植株越夏的影响。【结果】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水解酪蛋白、谷氨酰胺和生物素对矮败小麦F1可育株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都有一定正向促进作用,在其最适质量浓度(水解酪蛋白500 mg/L、谷氨酰胺5.0 mg/L和生物素2.0 mg/L)时,矮败小麦F1可育株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7.07%,22.48%和55.27%;基因型对矮败小麦F1可育株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和绿苗再分化有重要影响,矮败小麦与小偃22、101、西农213 3个小麦品种(系)杂交F1可育株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5.49%,4.73%和5.85%,三者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矮败×小偃22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明显高于矮败小麦与101、西农213杂交F1代2个供试材料,达到了13.70%。在添加多效唑和连续继代培养条件下,成功地进行了矮败小麦F1花粉植株越夏,证明在越夏培养过程中,4.0 mg/L多效唑表现出的延缓生长作用较3.0 mg/L更好,并未见有毒害作用。【结论】添加500 mg/L水解酪蛋白、5.0 mg/L谷氨酰胺和2.0 mg/L生物素,能使矮败小麦F1可育株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较对照有明显提高;添加多效唑和连续继代培养可使矮败小麦F1花粉植株成功越夏,获得生长健壮、移栽成活率高的花培苗。  相似文献   

3.
矮败小麦利用的研究Ⅲ.株高遗传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矮败小麦为母本经姊妹交,测交、回交以及轮回群体中开放授粉获得有关分离世代群体。通过计算其群体株高平均数、方差和遗传力,以及亲子间株高相关系数,对矮败小麦株高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矮败小麦株高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但不育株、可育株间株高差异显著,不育株一般40cm左右,且株高遗传变异相对较小。不同遗传背景对可育株株高影响显著,而对不育株影响甚微。对可育株株高选择,早代进行效果较好。矮败小麦不育株与不同株高的父本杂交,后代可育株株高呈现偏父正态分布,且半矮秆植株的分离频率相对较高。回交世代中,回交父本对后代可育株影响较大,而对不育株影响较小。随着回交世代增加,可育株株高越来越接近父本。经4~5代回交后,两者之间几乎无甚差别。由于矮败不育株有利于接受群体中较矮植株的花粉,在轮回选择中,应用矮败小麦能够有效地控制群体株高。  相似文献   

4.
小麦株高构成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 0个小麦品种 (系 )的株高构成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株高构成指数在品种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 ,该值的提高可通过杂交选择来实现。各I值与克草粒数、经济系数和籽粒产量均呈正相关 ,I1值与产量的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要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育种过程中有效控制矮败小麦群体的株高,对矮败小麦混合互交轮选群体和控制授粉后代群体的株高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杂交方式后代群体中可育株和不育株株高差异明显,有利于选择利用。混合互交轮选群体应注意扬花前在一定选择强度下及时淘汰不良高秆可育株,并收获相对较矮的矮秆不育株种子混合成下一轮群体。对轮选群体中分离出的优良矮秆不育株进行控制授粉,也应优先考虑选择株高相对较矮的优良种质做父本。通过以上措施,矮败小麦后代群体在株高性状上容易得到较好的控制,从而提高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可育株的出现频率。  相似文献   

6.
以普通小麦品系 30 3,70 6及其回交转育的粘果山羊草 ( Ae.kotschyi)、瓦维洛夫山羊草 ( Ae.vavilovii)和牡山羊草 ( Ae.juvenali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1 3个普通小麦品系为父本 ,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 ,研究了以上 3种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 F1 代株高和旗叶面积的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 ,与普通小麦细胞质相比 ,3种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 F1 代的旗叶面积不存在正向或负向的细胞质效应 ,而对普通小麦 F1 代的株高有负向的降低效应 ,瓦维洛夫山羊草细胞质对 F1 代株高降低作用不显著 ,粘果山羊草、牡山羊草细胞质对 F1 代株高降低则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3年试验结果表明,在福州地区矮败小麦后代表现矮秆株不育。高秆株可育。矮秆性和不育性连锁遗传。从小麦拔节到抽穗期间,均可根据植株高度间接判别不育性,提高选择效率。矮败小麦株高表现连续分布,不育株内和可育株内均有一定差异,且不育株的高限和可育株的低限表现交叉,存在中间类型。在以株高为标记性状判别育性时,应选择明显高株和明显矮株。尤其在拔节期。更需选择极端类型才能准确,而对中间类型植株。仍需通过检查花药确定其育性。  相似文献   

8.
小麦株高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小麦株高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选育矮秆和半矮秆品种是现代小麦育种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小麦品种过度矮化的不利影响和适度高化的有利作用。株高的理想范围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生产条件和产量水平来确定。在适当控制株高的基础上,应着重提高茎秆质量和根量,注重合理群体组成及冠层结构的选配工作,进一步优化综合农艺性状,从而在更高的基础上实现形态性状的理想组合,才能提高产量潜力,实现产量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中国小麦主要矮秆基因的分布及其对株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矮秆基因在中国冬麦区的分布及利用情况和明确矮秆基因对小麦株高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小麦的水肥利用效率,利用前人开发的矮秆基因分子标记和收集的210份冬小麦材料研究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在中国冬麦区的分布和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10份冬小麦材料含有矮秆基因RhtB1b的材料有51份,占总材料的24.3%;含有矮秆基因Rht-D1b的材料有40份,占19.0%;含有Rht8矮秆基因的材料有94份,占44.8%。含有Rht-B1b的小麦材料平均株高为84.0cm,不含有Rht-B1b的小麦材料的平均株高为93.7cm;含有Rht-D1b的小麦材料平均株高为77.9cm,不含有Rht-D1b的小麦材料的平均株高为94.6cm;含有Rht8的小麦材料平均株高为90.0cm,不含有Rht8的小麦材料的平均株高为92.5cm;Rht-B1b、Rht-D1b和Rht8对小麦平均株高的降秆作用分别为9.7cm、16.7cm和2.5cm。进一步分析不同矮秆基因组合的联合分布情况,同时分析不同矮秆基因的联合降秆作用,结果表明3个矮秆基因的联合降秆作用大于2个矮秆基因的降秆作用,2个矮秆基因的联合降秆作用大于单个矮秆基因的降秆作用;另外还对分子标记在小麦矮秆基因的选择利用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玉米骨干自交系郑58为母本、7个亲缘关系不同的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杂交种,测定和分析其亲本和F1代种子的烟酸、肌醇、生物素含量,研究F1代种子烟酸、肌醇、生物素含量及株高、穗位高等性状的杂种优势,并对亲本(父本)种子维生素含量与其F1代种子维生素含量和株高相关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亲本与F1代种子维生素含量关系表现多样化,其中F1代种子烟酸含量表现为近低亲或超低亲遗传,表现为杂种劣势;生物素含量往往倾向表现为近高亲遗传,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肌醇含量往往倾向于近低亲或低于亲本遗传,杂种优势较弱。(2)F1代株高与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高系数的相关性不显著;株高中亲优势与穗位高中亲优势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高系数杂种优势的相关性不显著;F1代穗位高与穗高系数呈显著正相关,穗位高和穗高系数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3)亲本自交系种子的烟酸含量与F1代株高、穗位高、株高中亲优势呈显著正相...  相似文献   

11.
1985~1986年用6个株高不同的中国品种(系)与3个含Rht1、Rht2基因的美国矮源杂交,连同亲本(P1、P2)和F1共26个基因型,种植在美国爱达荷大学温室.每基因型5盆10株,测定了节间长、茎长、穗长、株高、每穗小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记载了抽穗期和开花期.结果表明,9个品种在研究的全部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杂种F1的茎长、株高、多数节间表现显性或超显性;第5节间(穗下节间)长与茎长、株高间、茎长与株高间、穗长与穗粒数间、抽穗期与开花期间,均呈高度正相关;但第5节间长与抽穗、开花期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用矮变1号与农林10号小麦矮源,分别以同样的组配方式进行正反交试验。结果表明:(1)矮变1号株高的遗传,不同于农林10号的隐性遗传方式,可认为控制矮变1号株高遗传的主要矮化基因是部分显性的;(2)矮变1号各组合子二代分离出超矮秆植株的比例显著大于农林10号;(3)相关性分析表明,杂种后代随着株高的降低,不孕小穗增加,主穗粒数减少,穗粒重和株粒重明显下降。但是,不同杂交组合的表现不尽相同。“矮变1号”ד8582-201”,子二代平均株高44.7厘米,在田间以矮、齐、多穗而注目,杂种穗粒性状的表现也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3.
配合力与杂种F1及亲本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完全双列杂交随机区组试验为基础,从统计角度论证了配合力与杂种F1和亲本间以及配合力间的数量关系:(1)总配合力0与杂种F1间相关系数等于1;(2)一般配合力与亲本间的相关系数等于1.特殊配合力与亲本间的相关系数等于0;(3)一般配合力间及其与特殊配合力间的相关系数等干0;(4)导出了4种配合力(和)与杂种F1间的相关系数的简便计算公式以及配合力决定杂种F1的3个基本性质;(4)杂种F1与配合力的线性回归关系式为:杂种F1=…+配合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二年三茬作物的田间微区(15)~N 示踪实验,研究了亚硫酸铵(ASI)、亚铵造纸制浆废液(WPF)和液氨(AA)的肥效和残效。作物是水稻—小麦—水稻,主要结果表明,这三种肥料都是很有使用价值的,有待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