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比较研究了南亚热带鼎湖山森林群落演替序列中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表层(0~20cm)土壤pH值、有机质、全N、速效K、交换性Ca和Mg、有效P、B、Mo、Cu、Fe、Zn和易还原Mn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土壤pH值显著高于其它两森林土壤;随着群落的进展演替,养分在土壤中的累积(Ca除外)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即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指标的累积呈现出持续增加(有机质、交换性Mg、有效B、Mo、Cu、Fe和易还原Mn)、持续递减(交换性Ca)、先增加再减少(有效P)和先减少再增加(pH值、总N和有效Zn)的4种变化形式;土壤养分元素的相关对对数以马尾松林最多。植物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累积效应显著,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是土壤养分不断积累的过程,土壤有效养分元素来源也趋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南方典型红壤区旱地与水田土壤酸度的剖面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凯丽  徐明岗  周晓阳  蔡泽江  王伯仁  刘瑜  颜芳  孙楠 《土壤》2022,54(5):1010-1015
为探明红壤区不同耕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酸度的剖面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选取江西省余江县和湖南省祁阳县的典型水田、旱地两种耕地利用类型下、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发育的红壤,分5层(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测定土壤pH、交换性铝、交换态盐基阳离子及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分析剖面酸度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H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不同耕地利用类型下以水田剖面p H较高,范围为5.80~6.43,旱地剖面p H较低,范围为4.68~5.41。土壤交换性铝含量以水田含量较低,范围为0.16~1.56 cmol/kg,旱地的含量较高,范围为4.22~7.02 cmol/kg,水田的交换性铝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旱地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0~20 cm土层的交换性铝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40~100 cm土层的交换性铝与交换态盐基阳离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耕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土壤酸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旱地土壤酸度强于水田。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能是减缓酸化、降低交换性铝含量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3.
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营养元素随剖面深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潮棕壤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营养元素随剖面深度变化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有机C、全N、全S及DTPA浸提态Fe、Mn、Cu、Zn等具有随剖面深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交换性Ca、Na及交换性盐基总量在土层间的分异不明显。有机C、全N、碱解N、NO3^-N、全S及DTPA浸提态微量元素在0~10cm和0~20cm的含量与0~100cm含量的比值分别为0.1和0.2以上.表明这些养分指标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NH4^-N、全P、速效S无明显的表聚性;交换性Mg、Na及交换性盐基总量在0~20cm与0~100cm含量的比值小于0.2.反映了供试潮棕壤较强的淋溶作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营养元素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差异及表聚性特征,主要受到植物循环的影响,另外还受到淋溶及人为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自辽宁省西部朝阳地区旱地土壤及设施栽培土壤采集耕层土壤样品,分析了褐土区旱地改为设施栽培后土壤pH、电导率、有机质、速效养分及交换性养分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朝阳褐土地区旱地变为设施种植蔬菜后,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电导率均显著增加,土壤pH值则由偏碱性显著下降至中性及微酸性;2)设施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显著增加,较旱地土壤提高了11.37%,其中设施土壤的交换性Mg~(2+)、K~+含量分别是旱地土壤的1.89倍和2.77倍,均显著增加;土壤交换性Ca~(2+)的含量无显著变化。3)设施土壤中交换性Mg~(2+)和K~+占交换性盐基总量的比例显著高于邻近的旱地土壤,交换性Ca~(2+)的比例则显著低于旱地;设施土壤Ca/K、Mg/K、Ca/Mg比值较旱地土壤均显著下降,其中设施土壤的平均Mg/K比值已低于2,土壤缺Mg现象应得到重视。在设施土壤养分管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交换性养分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5.
典型岩溶区板栗树下土壤pH值与盐基饱和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岩溶区板栗树下土壤pH值的变化及其与盐基饱和度的关系,以广西隆安县典型岩溶区为研究区,分别测定了旱季与雨季洼地2年生、5年生、10年生板栗树和洼地草地、坡地灌木丛的土壤剖面pH值,土壤在20、50、80 cm深处的交换性盐基总量,交换性Ca2+、Mg2+、Na+、K+的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等,并对板栗树下土壤pH值与盐基饱和度和交换性Ca2+、Mg2+、Na+、K+的含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板栗树下土壤pH值偏低,呈弱酸性,这可能与板栗树的种植有关;土壤pH值与盐基饱和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672),与交换性Ca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632),与交换性Mg2+、Na+、K+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晟强  郑子成  李廷轩  李彦 《土壤学报》2013,50(4):1014-1021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团聚体交换性K 含量随粒径的减小先升高后降低;交换性Mg2 含量在各粒径中分布较均匀;而交换性Na 、Ca2 含量和交换性盐基总量(TEB)随粒径的减小而升高。各粒径团聚体交换性盐基离子平均含量表现为Ca2 > Mg2 > K > Na ;(2)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各粒径团聚体交换性K 、Na 含量逐渐降低;交换性Ca2 、Mg2 含量和TEB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在植茶23 a和31 a含量较高。其中,0~20 cm土层比20~40 cm土层的变化幅度更明显;(3)土壤团聚体(K Na )/(Ca2 Mg2 )含量比值随粒径的减小先升高后降低;而团聚体含量随粒径的减小则先降低再升高最后降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各粒径团聚体(K Na )/(Ca2 Mg2 )含量比值先降低后升高,植茶23 a和31 a含量比值较低,这与>5 mm团聚体含量的变化规律相反,0~20 cm土层表现更明显。不同粒径团聚体对交换性盐基离子的保持和供应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各粒径团聚体交换性K 、Na 含量逐年降低,交换性Ca2 、Mg2 含量在植茶23 a和31 a较高,其后有所降低。因此,在茶园管理中需平衡施用氮、钾肥,植茶23 a后应增施有机肥料,加强水土保持,防止土壤严重酸化以减少Ca2 、Mg2 淋失。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云南省菠萝蜜主要种植园土壤和叶片养分状况,以期为菠萝蜜园合理施肥提供依据。调查分析了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15个种植园不同土层(0~20、20~40、40~60 cm)的土壤养分状况和叶片养分含量,结合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含量在0~20 cm土层含量最为丰富;不同土层间除土壤pH、有效硼之外,有机质及其他养分元素均有含量变幅范围、变异系数较大的表现。(2)86.67%土壤pH值小于6.5,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及各种中、微量元素含量中上水平,磷素含量各种植园表现不一,差异明显。(3)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全磷含量与土壤速效钾、有效锌、交换性钙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效磷、有效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pH与土壤交换性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片氮、锰、锌、铜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钙与土壤交换性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建议云南省菠萝蜜种植园施用石灰或者土壤调理剂提高土壤pH,增施有机肥、磷肥、硼肥,适当控制氮肥、钾肥、钙镁中量元素肥及铁锰铜锌微量元素肥的施入量,以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耕地土壤交换性钙镁比值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对沈阳市郊区1994个耕地表土(0~20cm)样点和4个典型剖面中交换性Ca/Mg的比值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属耕层土壤中Ca、Mg交换量有较大差别,交换性Ca/Mg的比值主要受母质等成土因素的影响;棕壤的各个土属的Ca/Mg在4左右,石灰性草甸土和草甸沼泽土的Ca/Mg则在8以上。棕壤和草甸土典型剖面不同层次中的Ca/Mg比值有着随深度加深而降低的趋势;由于Ca的植物返还率较Mg高,同一土壤类型中Ca/Mg比值的最大值出现在表土层,母质层中的Ca/Mg则相对稳定。对土壤Ca/Mg进行研究可以丰富土壤离子交换性能研究和土壤发生学特性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平和县作为我国蜜柚主产区,在生产中普遍存在施肥不合理的现象,引起土壤酸化、养分不平衡等生产生态问题,因此探究合理施肥模式对于指导蜜柚施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农户常规施肥(F)、减量施肥(RF)、减量施肥+石灰(RFL)、减量施肥+调理剂(RFC)、减量施肥+石灰+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RFLM)5个施肥措施,开展为期两年(2018~2020年)的田间试验,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酸度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RFL、RFC、RFLM处理在短期(2年)内对土壤表层(0~20 cm)酸度有显著提升,以RFLM效果最佳,但不能显著改变亚表层(20~40 cm)土壤酸度。(2)0~20 cm土层F处理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浓度最高,盐基饱和度最低,3种减肥调酸处理较F处理的交换性酸、交换性铝显著降低,盐基饱和度显著提高,RFL、RFLM阳离子交换量显著高于F;20~40 cm土层各处理间交换性酸、交换性铝和CEC均无显著差异。(3)土壤表层F处理2020年NH4+、NO3-、有效磷和速效钾...  相似文献   

10.
宁夏引黄灌区盐化土壤盐分特征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宁夏典型盐化土壤,研究了土壤盐分、pH和碱化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对土壤含盐量及各离子组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的盐分离子有SO42-、Cl-、Na+、Ca2+,0~ 40 cm土层试区土壤类型属氯化物-硫酸盐类型;40~100 cm土层,属硫酸盐-氯化物类型.相关性分析表明:0~4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与SO42-含量相关性最大,其次是Mg2,40 ~ 10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与Cl-和Na+的相关性最大,其次是SO42-,各土层Cl-与Na+均呈相关系数大于0.97的极显著正相关,SO42-在0~40 cm土层与Ca2+的相关性最大,40~ 60 cm土层与Cl-的相关性最大,60 ~ 100 cm土层与Na+的相关性最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SO42-、Mg2+、Cl-、Na+、Ca2可作为试验区土壤盐化状况的特征因子.  相似文献   

11.
Inform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oil water content (SWC),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and soil exchangeable cations (SEC) is important for managing forest ecosystems in a sustainable manner.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how SWC, SOM, and SEC were influenced in forests along a successional gradient, including a regional climax (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or MEBF), a transitional forest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or MF), and a pioneer forest (coniferous Masson pine (Pinus rnassoniana) forest, or MPF) of the Dinghushan Biosphere Reserve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SWC, SOM, and SEC excluding Ca^2+ were found to increase in the soil during forest succession, being highest in the top soil layer (0 to 15 cm depth) except for Na^+.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il layers were largest in MF. This finding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nutrients were enriched in the topsoil when they became increasingly scarce in the soil.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among SWC, SOM, and SEC. A linear,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SWC and SOM.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M and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hich agreed with the theory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determining SEC is SOM. The ratio of K^+ to Na^+ in the topsoil was about a half of that in the plants of each forest. MF had the lowest exchangeable Ca^2+ concentration among the three forests and Ca^2+:K^+ in MPF was two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MF. Understanding the changes of SWC, SOM, and CEC during forest succession would be of great help in protecting all three forests in sou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12.
通过河北雾灵山5种人工纯林的土壤养分分析,研究了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pH值、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变化,并对不同土壤养分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种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pH值均为弱酸性,其变化范围为4.61~6.31;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表现为:表层(0—10 cm)> 中层(10—20 cm)> 下层(20—40 cm),有机质均值在2.53~9.60 g/kg之间;土壤全磷含量均值为0.20~0.70 g/kg;土壤全氮含量均值为2.38~3.45 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值为67.54~169.88 mg/kg;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值在0.84~6.84 mg/kg之间;土壤碱解氮含量均值在65.68~147.88 mg/kg之间;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综合效应评价,白桦纯林最大,为1.122;落叶松纯林最小,为-0.819。综合来看,随土层厚度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减少;阔叶林土壤养分含量大于针叶林。  相似文献   

13.
鉴于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所处环境条件和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及在南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试验选择四种不同矿化度(2.58、5.75、8.90、13.99 g L-1)水滴灌的防护林地,采集0~5 cm、5~15cm、15~30 cm、30~50 cm四层土样为研究材料,主要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防护林地土壤养分因子、微生物量因子和酶活性因子中每两组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变量土壤养分、微生物量、酶活性中,每两者之间均有显著的典型相关变量存在,而且基本能够代表变量总体相关信息;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量的相关性主要由养分中的全氮、速效氮、有机质、全磷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中的放线菌数量、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磷引起的;土壤养分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主要由土壤有机碳、速效钾含量与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引起;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主要由土壤微生物量磷、微生物量氮与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引起;滴灌水矿化度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的效应明显,高矿化度水不利于土壤养分积累和微生物生存。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后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25 a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等阔叶树种的1 a生幼苗,16年后形成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土壤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除青栲外)明显增加了林下表层土壤(0~20 cm)的有机质含量。各林分下土壤全K、全M g、全C a、全N和全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41,6.64,4.33,1.45,0.46 g/kg,表明土壤K、M g、C a的含量比较丰富,而N和P则相对缺乏,营造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N、P含量。所有混交林深层土壤(20~60 cm)的有效N、P含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而有效K的含量则相反。混交林下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壤的平均pH值分别为4.40,4.61和4.68,而马尾松纯林下各土层的pH值则依次为4.39,4.41及4.42,说明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20 cm以下土层的活性酸度。套种阔叶树(除苦槠外)后由于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度,增加了土壤盐基离子浓度,从而明显提高了土壤盐基饱和度。  相似文献   

15.
以天山北坡为研究区域, 采用野外调查与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选取5个土壤养分指标: 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总盐,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天山北坡3个区段(昭苏-特克斯、新源-巴音布鲁克、巴里坤-伊吾)林沿土壤不同层位(0~5 cm、5~20 cm、20~40 cm)养分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 天山北坡西段(昭苏-特克斯、新源-巴音布鲁克)土壤养分含量比天山北坡东段(巴里坤-伊吾区域)高。3个区段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0~5 cm土层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均比5~20 cm、20~40 cm高; 5~20 cm土层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均比20~40 cm高; 总盐含量不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按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标准, 天山北坡3个区段土壤均属肥沃级。昭苏-特克斯区段、新源-巴音布鲁克区段0~5 cm、5~20 cm、20~40 cm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 而巴里坤-伊吾区段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变化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天山北坡西段(昭苏-特克斯、新源-巴音布鲁克)植被类型较多, 植被覆盖度较高, 土壤较为肥沃, 大部分区域为夏牧场, 人类活动以放牧为主, 对该区段土壤要防止过度放牧所造成的植被退化与水土流失。天山北坡东段(巴里坤-伊吾)因土壤中砾石较多, 植被类型较少, 植被覆盖度较低, 人类活动包括放牧、林业种植与旅游, 与西段相比东段土壤的养分含量较低, 所以应以保持生境原貌为主, 避免人为扰动后的生境退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粮田土壤磷、钾养分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0~ 2 0 cm土层 N( NH4 - N)、P、K、Mn、Zn、Fe、Cu等主要养分速效含量明显高于 2 0~ 4 0和 4 0~ 60 cm土层 ,其中 0~ 2 0 cm土层 P含量数倍高于 2 0~ 4 0和 4 0~ 60 cm土层 ,显示磷肥应尽可能深施 ,以提高下部土层 P素肥力 ,2 0~ 4 0和 4 0~ 60 cm土层养分含量差异不大。不同施肥措施对上部土层 ( 0~ 2 0 cm) P、K等养分含量有较明显影响 ,而对下部土层 ( 2 0~ 4 0和 4 0~ 60 cm) P、K等养分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江西大岗山3种林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对江西大岗山林区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和毛竹林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持水量和贮水量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容重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0~80 cm的土层中,杉木人工林、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的土壤容重分别为1.29 g/cm3,1.24 g/cm3和1.20 g/cm3。(2)随土层深度的增加,3种林型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逐渐降低。(3)在0~80 cm的土层中,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毛竹林次之;而常绿阔叶林土壤的毛管孔隙度最小,毛竹林最大。(4)在0~80 cm的土层中,3种林型土壤的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均为毛竹林>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在0~80 cm的土层中,3种林型土壤的现有贮水量和饱和贮水量均为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毛竹林。(5)毛竹林在0~40 cm土层中,土壤物理性质明显优于另外两种林分。  相似文献   

18.
研究海南省芒果主产区土壤养分丰缺及与果实矿质养分相关性,以期掌握芒果园土壤肥力现状,为科学、合理制定海南省芒果主产区的施肥策略奠基础。通过对海南省芒果主产区陵水、三亚、乐东、东方四市县芒果园0~20 cm、20~40cm土层采集的342个土壤样品和90个植物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分析。研究发现,芒果园土壤pH均值为5.51,果园土壤呈酸性;果园有机质含量偏低,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四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三级以下水平占各地土壤的比例分别为:陵水60%、三亚69%、乐东93%、东方100%;果园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较低,基本在三级及以下水平,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含量较高,大部分土壤在三级及以上水平范围,磷含量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0~20 cm土层为123.07%,20~40 cm土层为138.32%;芒果园土壤交换性钙含量较丰富,交换性镁含量较低,钙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增加,镁则相反;芒果园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丰富,随土层的加深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减少,有效锰略微增加,有效硼基本不变;果园土壤养分含量与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强,其中果实锰与土壤速效钾(相关系数0.990)、果实锰与土壤碱解氮(相关系数0.995)、果实锰与土壤有效锌(相关系数0.960)及土壤铜与果实铜(相关系数0.926)为显著的正相关,土壤有效磷与果实微量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效铁与果实大量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与果实微量元素呈正相关。海南省芒果园土壤有机质、土壤氮(全氮、碱解氮)含量均较低,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为中上水平,交换性镁含量较低,果园土壤微量元素较丰富。建议生产中以基肥为主,增施有机肥,适当配施锰等微量元素,可以喷施少量叶面肥补充微量元素。在施肥时应平衡施肥,合理用量。  相似文献   

19.
环渤海沿海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大尺度研究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和分布,是实现区域平衡施肥和精准化农业的重要前提,大批量土壤养分的实验室分析比较费时费力且耗资较大,地统计及GIS插值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利用432个采样点,进行环渤海沿海区域0~30 cm和30~60 cm土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土壤养分指标包括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及全氮。对各土壤养分指标进行传统统计和地统计分析并采用kriging进行空间插值成图。结果表明:同一养分指标变异程度在0~30 cm和30~60 cm土层均相近;各养分指标在两土层均具有良好的空间结构性;研究区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相对丰富,碱解氮、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缺乏,总体而言本研究区域土壤养分较缺乏,30~60 cm土层各养分含量较0~30 cm土层更加缺乏。  相似文献   

20.
杨绍聪  吕艳玲  段永华  饶敏  李竹英 《土壤》2005,37(4):433-438
针对玉溪市设施栽培中存在的土壤盐分富集及养分不平衡问题,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将设施栽培土壤与露地栽培土壤配对,采集剖面土样和耕作层混合土样进行化学性状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溪市设施栽培土壤pH值显著降低,盐分浓度、有机质、有效态N、P、K、S、Cu、Zn、Fe及交换态Mg显著提高,而交换Ca和有效Mn提高不明显;设施栽培土壤养分富集主要在0~10cm土层,且集中在0~2cm的表土层,其中以EC值、有效S、有效K及有效Mn在0~2cm表土层的相对富集量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