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鲁花14为材料,对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荚果和种子的发育情况以及花生种子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针入土的第39天,小种子(远离果针一端)的平均长度超过大种子(靠近果针一端),在接近成熟时,小种子的平均质量超过大种子。在花生种子中,可以检测到12种脂肪酸。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萮酸、花生酸、二十四烷酸、花生烯酸、异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豆蔻酸。在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含量随种子的发育逐渐增加,油酸含量不断增多,而亚油酸则呈缓慢减少的趋势。在接近成熟时,油酸和亚油酸占全部脂肪酸含量的79.4%。油酸亚油酸的比值随着种子的发育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3.
棉花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及脂肪酸积累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徐州142及其无绒无絮突变体不同发育时期棉子脂肪和脂肪酸组成含量的测定,分析棉子发育过程中脂肪及脂肪酸组成的积累模式。发现2个材料的棉子从开花后20 d到成熟这一阶段脂肪积累呈上升趋势,其中成熟种子含油量达到最高,且无绒无絮突变体材料各时期棉子脂肪含量都高于野生型。2个材料棉子发育过程中先后有8种脂肪酸成分出现,其中成熟棉子中油酸(C18:1)与亚油酸(C18:2)含量占脂肪酸总含量的72%左右,是棉子脂肪酸的重要组分。对棉子发育过程中各脂肪酸组成含量做相关分析发现徐州142中C18:1与C18:2呈一定正相关但不显著,而突变体材料中则呈极显著正相关。棉花的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Gh LPAAT1和Gh LPAAT2)在不同发育时期棉子中的表达水平与棉子脂肪积累趋势基本一致,推测其参与了棉子脂肪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紫苏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药用紫苏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了基质、光照、pH值、水势和盐分对紫苏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苏种子具有广泛的土壤适应性,以农田土最为适宜;在全黑暗条件下发芽率最高,为85.8%;在pH值为4.0~6.3之间均可萌发;萌发率在水势0~-0.6MPa范围内从78.3%降至4.2%,即紫苏种子在干旱的环境下仍可萌发;紫苏种子耐盐性较强,当NaCl浓度为160 mmol/L时,种子萌发率仍高达65.8%.紫苏具有一定的抗干旱和抗盐胁迫特性,可作为育种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咪  曾子欣  徐尧  张璇  李铭洁  孙静 《种子》2021,(5):27-32
为探明牡丹种子发芽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以盛花期后不同发育阶段的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干重、鲜重、含水率、种子活力、解剖结构、可溶性糖以及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不断变薄、淀粉不断降解,胚乳不断充实、积累淀粉;种子干重、鲜重在花后100 d最高,而含水率在此时最低;胚乳细胞在花后50 ...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推进液体分选在提升种子质量方面的应用,选用紫苏种子(发芽率约 55%)为材料,分别采用 0.85g/cm3 、0.90g/cm3、0.95g/cm3、1.00g/cm3 的乙醇溶液作为分选液体,对紫苏种子进行分选。结果表明:紫苏种子的比重与种子活力显著相关,如采用 0.90g/cm3、0.95g/cm3 的乙醇溶液进行分选,获选紫苏种子占比分别为 88.3% 和 67.7%,发芽率分别显著提升至78.9% 和 88.3%,均达到紫苏种子的相关质量标准要求,效果均显著优于传统的风选 - 圆孔筛筛选 - 比重选清选工艺(获选占比 61.9%,发芽率 68.0%)。综合确定紫苏种子液体分选全程工艺为:用 0.90g/cm3 的乙醇溶液分选紫苏种子,捞出下沉的种子,离心甩干 3min,43℃旋转烘干 35min。  相似文献   

7.
以在4℃冰箱中低温贮藏了5年的5个紫苏变种的14份种子为材料,探讨了遗传和环境因子对紫苏种子活力的影响,并筛选了评判紫苏种子劣变程度的指标.结果表明:1)紫苏种子活力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白苏变种和耳齿紫苏变种的耐贮性较好,野生紫苏变种和紫苏变种的次之,回回苏变种的耐贮性较差;2)紫苏种子最适宜的保存条件为低温、干燥、密闭环境;3)千粒重、电导率、丙二醛含量、CAT活性可作为衡量紫苏种子劣变程度的指标.本研究可为紫苏的种质资源保存和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组分的累积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豆籽粒形成过程中,随着棕榈酸、亚麻酸的含量下降,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上升。在棕榈酸累积的中、后期,高蛋白品种与其他品质类型品种有一定差异。油酸的累积主要在大豆籽粒形成的早期,但高油品种红丰9号与其他5个品种有较大差异。亚油酸的累积则主要在中后期。开花后51 d是这5种脂肪酸累积的共同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休眠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笃乐 《种子》1999,(3):18-20
对六个冬小麦品种不同采收期的种子进行了水分,鲜干种子发芽及休眠性测定。结果表明;鲜种子的萌发率随要育程度而提高。在生理成熟前后达到最高值,并与其水分含量高度负相关,干燥可显著地促进示熟种了的萌发;种子的休眠性随发育程度的提高而减弱,17DAA以后采收的种子没有休眠性。  相似文献   

10.
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质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新产  赵文明 《种子》1994,(6):13-15
对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研究结果表明: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累积量、单粒含氮量都随开花后日数增加而增加。其中开花第3天出现LMW蛋白质组分,第6天出现HMW蛋白质组分;第15天出现豌豆球蛋白、第18天出现豆球蛋白,第21天出现伴豌豆球蛋白,第27天各种蛋白质组分累积达最大值。其累积的顺序是:豌豆球蛋白——豆球蛋白—伴豌豆球蛋白。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紫苏种子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给优化种质资源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0个不同紫苏品种作为供试材料,研究其种子性状、品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个不同品种紫苏种子直径、千粒重、粗脂肪、粗蛋白和纤维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幅为籽粒直径1.58~2.15 mm,千粒重2.36~5.12 g,粗脂肪34.0%~45.2%,粗蛋白18.5%~21.8%,纤维素19.0%~25.1%。总脂肪酸中含棕榈酸3.16%~4.77%,硬脂酸0.56%~1.86%,油酸11.42%~23.06%,亚油酸8.53%~13.02%,亚麻酸58.48%~70.90%,总不饱和脂肪酸占到总脂肪酸的93.26%~95.00%。ZY-3,ZY-1,ZB-1,BZ-2和BS-1粗脂肪含量高,α-亚麻酸比例大,可作为高油高亚麻酸优质育种材料。试验结果还表明,粗脂肪、亚麻酸含量与籽粒直径和千粒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油酸含量与籽粒直径和千粒重间呈显著负相关,而油酸与亚麻酸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要提高紫苏籽的亚麻酸含量,就要适当控制其油酸含量。  相似文献   

12.
紫斑牡丹种仁种皮中脂肪酸组成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岛津GC-2010气相色谱仪、DB-WAX毛细管柱和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品,对紫斑牡丹种子的种仁、种皮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DB-WAX毛细管柱能够较好地分离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品中的绝大多数种类,可以用于确定大多数植物脂肪酸种类;紫斑牡丹种子的种仁、种皮脂肪酸组成相近,主要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亚麻酸含量显著较高,在种仁中α和γ亚麻酸分别达31.56%和7.32%。  相似文献   

13.
云南紫苏资源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9份云南紫苏地方品种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这9份紫苏品种存在着6种酶谱类型,并且聚合成5支,支持将云南省紫苏属植物分成回回苏、紫苏、耳齿紫苏、野生紫苏和白苏5个变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子的脂肪酸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葡萄子为原料,用SZY—07型脂肪分析测定仪提取葡萄子油。将葡萄子油进行甲酯化处理后,通过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甲酯来间接测定脂肪酸的含量。采用保留时间定性法和校正归一定量法来分析各种脂肪酸。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表明,该方法重现性较好,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紫苏脂肪酸硫酯酶基因PfFatA生物信息学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脂肪酸硫酯酶A(FatA)在紫苏脂肪酸合成机制中发挥的作用,对紫苏FatA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fFatA基因cDNA全长1 652 bp,开放阅读框1 119 bp,编码372个氨基酸;紫苏FatA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无跨膜区域;含Acyl-ACP_TE保守结构域,属于Hotdog fold超蛋白家族;多序列比对结果发现,序列C端含有保守的三联肽AKL和SKV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紫苏与丹参亲缘关系较近。通过Real-time PCR分析得知,PfFatA在紫苏根、茎、叶、花和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其中,在种子发育初期表达量最高。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PfFatA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南瓜籽油的溶剂提取法,分别使用乙醚、石油醚和正己烷提取南瓜籽油,确定南瓜籽油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为乙醚,提取温度54℃,提取时间5h,南瓜籽的出油率为47.29%。气相色谱分析南瓜籽油表明,南瓜籽油中主要含有4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  相似文献   

17.
牡丹和芍药花瓣中高级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牡丹和芍药花瓣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以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采用脂肪酸甲酯化的方法获得油样,用气相色谱法对牡丹和芍药花瓣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并分析了牡丹和芍药不同时期花瓣中脂肪酸组分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牡丹和芍药花瓣中高级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相似文献   

18.
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和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通过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确定该技术在葡萄皮渣精深加工中的适用性。试验以酿酒后皮渣中分离获得的葡萄籽为材料,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葡萄籽进行超微粉碎处理,重点研究超微粉碎工艺对葡萄籽粒径、原花青素的含量、脂肪酸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粉碎葡萄籽粉对比,经超微粉碎处理后葡萄籽粉中的原花青素含量达到8.74mg/g以上,其增加了28.5%,而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较小,保留率较高。实验证明,不同超微粉碎时间(5~25 min)处理对超微葡萄籽粉中的原花青素和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结果证明超微粉碎处理有利于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释放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保留,适宜在葡萄皮渣精深加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间作对大豆荚粒性状及种子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镇林 《种子》1999,(5):25-27
间作大豆,五种荚粒性状的均数都小于各自的对照(单作),且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t=-3.667-^**_4.76^**),按下降幅度排列依次为:单株粒重-粒茎比-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除百粒重外,其余四性状相互音 高度显著正相关,(r=0.743^**-0.957^**),但偏相关分析,百粒重分别与粒数和粒茎比 ,那么对单株产量的相关也可达显著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20.
鲁庚  唐鑫  陆俊杏  李丹  胡秋芸  胡田  张涛 《作物学报》2020,46(8):1283-1290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DGAT)是植物合成三酰甘油(TAG)最后一步的关键酶,其中DGAT2在某些植物的种子油中能选择性积累更多不饱和脂肪酸。本文成功克隆了紫苏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基因(PfDGAT2),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PfDGAT2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不同器官中PfDGAT2基因均有表达, 10 d种子的表达量最高,在根中的表达量次之,在种子发育中后期,PfDGAT2表达量逐渐降低。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过表达PfDGAT2拟南芥种子含油率提高了21.68%~77.89%,其中种子含油率增加最多的4个株系,其亚麻酸(C18:3)增加4.57%,花生一烯酸(C20:1)增加7.44%,花生二烯酸(C20:2)增加5.4%,二十二一烯酸(C22:1)增加10.37%,而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亚油酸(C18:2)含量分别降低了3.47%、6.64%和4.83%,油酸(C18:1)和花生酸(C20:0)分别只降低了0.18%和1.91%。本研究结果表明,紫苏PfDGAT2基因不仅能提高种子含油率,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