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选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两系不育系被发现以来,两系杂交水稻育种几十年间取得显著成就。本文根据国家水稻数据中心两系不育系及两系品种审定数据等信息,概述了目前为止我国两系不育系及两系杂交稻品种审定情况和良好发展态势,将四川省和湖南省两个育种大省的两系杂交稻审定情况进行了对比和育种方向的分析,并对两系杂交水稻育种做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育水稻两用核不育系611S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多系1号配组,育成了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662".经贵州省两年杂交水稻区试鉴定,平均产量7.43t/hm2,比对照汕优63平均增产6.3%;一年生产试验鉴定,平均产量7.15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3.4%.接种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两优662对稻瘟病有较好的抗性.该组合于200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9516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优良杂交水稻恢复系。具有恢复谱广、恢复力强、花粉量足、容易制种、杂种优势强等特点。由其与协青早不育系配制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协优9516,于1999年3月通过浙江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吴凡 《中国种业》2015,(4):78-78
<正>深两优725是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深51S与自育恢复系绵恢725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迟熟中籼稻新品种,该品种米质优异,达国标2级。2013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3006。1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1.1母本来源母本深51S是以(8015S/深97B)F2中的优良不育株为母本,以(准S/早优143)F2中的优  相似文献   

5.
中熟两系杂交水稻孟两优2816(孟S/2816 R)于2011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其双亲的特征特性及安全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隆两优1377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用温敏两系核不育系隆科638S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抗病常规品种黄粤丝苗(R1377)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高产稳产,品质优,适应性广,抗倒性强,熟期适宜,农艺性状优良。2017年分别通过了国家长江上游中籼迟熟、中下游中籼迟熟、华南感光晚籼组审定;2018年通过了广西省桂南晚稻组新品种审定,2018-2019年累计推广面积逾13.3万hm2,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水稻组合聚两优53是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用两系不育系RGD-7S和水稻恢复系汕恢53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其丰产性较好、米质较优、抗性较好,2023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220088。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主要农艺性状、试验示范表现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和两优713是用两系不育系和620S为母本与恢复系R713杂交,经多代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的特点,尤其是适应性广。2017年同时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稻区的审定,为"双国审"稻。  相似文献   

9.
优质杂交稻D优3232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优3232是重庆三峡农科所针对三峡库区,特别是渝东山区阴雨、多湿、寡照、夏秋高温、伏旱严重的特殊生态气候和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长期存在的高产不优质、不稳产的状况,采用热带与温带的优质水稻材料进行杂交,培育出优质恢复系3232,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育成的带粳型血缘的优质不育系D297A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中籼晚熟新组合.1997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8月获重庆市万州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优质杂交稻中百优1号在桂林市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百优1号是由中国水稻所利用新不育系中100A和优质、多抗自选恢复系中恢133组配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06053号,属三系籼型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