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倒折倒伏与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个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倒折倒伏与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倒伏率与百粒重、穗长、行粒款呈极显著负相关;倒折率与空秆率成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还表明,夏玉米的籽粒产量与倒伏率、倒折率均呈负相关,说明倒折倒伏直接影响产量,生产上应注意预防倒折倒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玉米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玉米产量及其穗部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以郑单958为代表的夏播玉米的最佳密度为5483株·667 m-2。在本研究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种植密度对穗粗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单穗质量和单穗粒质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豫北地区夏玉米倒伏倒折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原因、品种因素、种植密度、管理方式等.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推广抗倒性较好的玉米品种、选育优良的玉米新品种、合理密植、科学管理、化学调控等,这些技术为豫北地区夏玉米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1、品种特性玉米因品种不同,株高、穗位高度、根系长势、茎秆粗度、叽械强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抗倒伏、抗倒折能力也有所不同。一般讲,株高较矮、穗位较低、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品性坚韧的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5.
密度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密度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灌区春玉米品种选择与增密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方法]以玉米品种宁单41号、宁1530、宁玉51号、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82500、90000、97500和105000株/hm24种密度处理,分析密度对穗部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部性状的...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一定生态条件下玉米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豫单998和郑单958玉米品种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郑单958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豫单998的产量开始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达最大(9 375.47 kg/hm^2),当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时,产量反而下降。2个供试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行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秃尖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行数和穗粗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有所差异,郑单958的适宜高产密度为75 000株/hm^2,豫单998的适宜高产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寻夏玉米穗部性状对不同密度的响应程度及对产量构成的影响,揭示果穗各性状间的协调关系,为夏玉米新品种高产创建的合理密植提供科学依据。以‘弘大216’、‘垦丰101’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密度处理,通过对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等的监测,研究夏玉米穗部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品种产量均随着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符合二次曲线关系,相关分析显示,行粒数、穗长均和产量呈极显著相关,秃尖长与产量呈显著相关;紧凑型玉米品种‘弘大216’穗行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半紧凑玉米品种‘垦丰101’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在保证合理密植条件下,通过肥水措施协调好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之间的关系,更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8.
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我院玉米长期丰歉定位试验结果分析得出:玉米穗部性状中秃尖长度年度间波动幅度最大,其次是穗重和穗粒重;产量变异系数为16.3%;玉米穗部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的连锁关系;穗粗、穗重、穗粒重和百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秃尖长度与产量呈负相关;玉米穗部性状中穗粗、穗重、秃尖长度、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其中穗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是玉米产量形成的主导因素;穗长与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负值。  相似文献   

9.
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双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kei9103等8个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双列杂交设计组配一套不包括反交的组合,用Hayman的双列分析法对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产量等6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行数的遗传符合加性一显性模型,穗粗,百粒重的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可能还有基因连锁或上位放应存在,行粒数,产量的遗传不符合加强-显性模型,还有上位性效应存在,对穗长,穗行数进一步分析了可见,显性基因是增效基因  相似文献   

10.
选用4个玉米品种,在3种密度下,分别进行了对照、剪叶、断根和剪叶断根等处理,以研究对玉米穗 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对结实长、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有相同的趋势,影响量大小依 次为剪叶断根>剪叶>断根>对照,且随密度的增加,影响量也随之增加。剪叶和断根对结实长度和穗粒数 的影响量有累加作用,对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量累加作用不明显。在营养供给不足时,有限的营养优先供给 千粒重,千粒重、穗粒数分别是选育中穗品种和大穗品种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11.
种植方式对高产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密度和不同种植方式下对3个玉米品种的穗部性状及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穴三株种植方式有利于玉米穗部性状发育和产量提高。登海601综合表现优良。以穴三株方式种植登海601,产量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达21031.47kg/hm2。  相似文献   

12.
夏玉米倒伏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夏玉米倒伏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表明,倒伏对夏玉米秃尖和百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对玉米果穗长、果穗粗和产量的影响较明显;不同时期倒伏,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且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以抽雄期倒伏影响最大。因此,生产上要采取适时培土和及早排除积水等措施,减少倒伏造成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3.
14.
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间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技服务》2016,(1):69-71
通过对穗部性状与产量通径分析,表明穗部性状对产量的贡献是由本身的直接效应和通过其他性状间接效应来实现的,是综合作用的结果,性状间存在互变规律性,因此在选择这些性状时必须考虑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充分利用。就本试验结果而言,在构成玉米产量诸因素中,百粒重、穗行数、行粒数、穗长是影响玉米产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4因素与产量有较大的相关系数,所以在选择时应注重对该4因素的选择,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应增加穗粗,提高出籽率,并且协调好穗行数与出籽率、轴粗与出籽率等相互制约关系,有望选出高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15.
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甘肃省玉米区试预备试验 33个杂交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穗部性状对产量的贡献是由本身的直接效应和通过其它性状间接效应来实现的 ,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选择这些性状时必须考虑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在影响产量诸因素中 ,千粒重、穗长、行粒数起着决定性因素 ,在选择时应注重对该三因素的选择 ,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穗粗 ,提高出籽率 ,协调好穗行数与出籽率和穗轴粗与出籽率等相互制约关系 ,就有望选出产量较高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夏玉米吐丝期剪叶对其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叶长宽和面积随节位上升呈抛物线变化。吐丝后剪叶,穗长、穗轴直径和质量减少,而秃尖占比增加;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数、穗粒质量减少,叶面积与单株生产力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夏玉米生理成熟后穗下茎秆倒折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四川省夏玉米生理成熟后穗下茎秆倒折规律,选用四川省大面积推广的夏玉米品种,在田间生理成熟后至收获前调查穗下茎秆倒折的具体位置,分析玉米植株性状与倒折发生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生理成熟后玉米穗下茎秆倒折各节位占比随节位的上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主要发生在基部第3、4和5节,所占比例分别为33.86%、34.66%和16.33%。生理成熟后穗下茎秆倒折主要发生在各茎节下部2.0cm至茎节上部3.5cm区域。参试品种生理成熟后茎秆倒折高度及倒折节位与株高、穗位高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不同密度下的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多个生产上应用的玉米杂交种在4个密度条件的试验结果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出籽率和千粒重,随着密度的逐渐增加,穗行数、出籽率和千粒重的作用逐渐增大,且千粒重上升成为主要因素而出籽率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作用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9.
玉米杂交种不同产量水平穗部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南省近3a(2008-2010年)参加60 000株/hm2密度组区域试验的低、中、高3个产量水平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以期为选育耐密植高产玉米新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6 000~7 500kg/hm2较低产量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行粒数、千粒重、穗行数、穗粗和穗长;在7 500~9 000kg/hm2产量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出籽率、穗长、千粒重、穗粗和行粒数;在9 000kg/hm2以上高产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穗长、虚尖长、行粒数、穗粗、轴粗,净效应值比较大的有穗长、千粒重、出籽率和轴粗。由此可见,在选育耐密植的高产(9 000kg/hm2以上)玉米杂交种时,应重视穗长、穗粗、出籽率和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This experiment was based on 11 maize cultivars and 1 control, including the leaf length, leaf shape value, the angle of leaf, stem and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ear diameter, grain rows and yield. There was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ngth of leaf at ear position and the diameter of ear, that is, the diameter of ear, the number of rows of ear and the yield reached the maximum value when the leaf shape value was 8.3. The mean value of stem-leaf angle of leaves near the panicle site showed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ear diameter, number of rows and yield, that is, the varieties with large stem-leaf angle showed smaller ear diameter, fewer rows of grains and lower yiel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yield in tasseling stage. Share a collection Edit Delete Mo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