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肃地貌区划与地貌条件的农业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地貌形态特征、地质构造成因及其它自然地理因子,将甘肃地貌划分为北山山区、阿拉善高原南缘区、河西走廊区、祁连山区、陇中黄土高原区、甘南高原区、陇南山区等7个区域。分述各区自然地貌景观特点,进行地貌条件的农业评价。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承德市滦平县白草洼自然保护区区划的总结和分析,结合北温带地区的气候和生物特征,探索了我国北温带地区自然保护区区划的特点,提出了相应区域自然保护区区划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以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空间技术北京市地貌类型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貌类型区划图是区域土地利用及农业规划中重要的基础数据,而北京市现有的地貌类型区划数据存在比例尺过小、与北京市当前的土地利用图不一致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收集总结研究区已有地貌区划方案的基础上,确定了北京市地貌划分的类型及划分标准。首先以研究区高精度DEM为主要数据源,同时参考研究区的地质图,利用相应的空间分析技术初步确定地貌类型区划界线。然后,利用SPOT5遥感影像和DEM生成的三维景观对地貌类型区划进行了验证和局部调整,并通过外业实地调查进行核实。最后,生成与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在比例尺、参考坐标系等方面一致的地貌类型区划数据,为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黑龙江省农场系统粮用种子加工机械化生产态势与需求的基础上,应用对应分析的数学方法,对92个农场的种子加工机械化的类型进行了区划.并提出了4种类型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技术,采用5个指标测度了3种不同地貌类型的耕地景观破碎度,分析了其与耕地生产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①3种不同地貌类型的景观破碎度差异较大,山地耕地景观破碎度最高,达0.985;丘陵耕地景观破碎度次之,为0.705;以平原耕地景观破碎度最小,为0.068.②耕地的生产效益与耕地景观破碎度呈负相关性的特点.为此需要针对不同地貌类型的耕地,需要采用不同的耕地整治措施来降低耕地景观破碎度,从而提高耕地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对宝鸡地区不同地貌区农村居民的灾害感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宝鸡农村居民的居住地貌类型区差异与灾害感知指数显著相关。居住在不同地貌区环境下的人群所担心的灾害类型与当地的真实自然灾害类型基本一致。就宝鸡地区渭河平原、黄土台塬和基岩山地3个主要地貌类型区居民而言,总体灾害感知和旱情感知以山区最强,平原最弱;旱灾因素感知以平原最强,台塬最弱;旱灾防治态度感知以台塬区最强,山区最弱;旱灾防治行为感知以山区最强,黄土台塬区最弱;旱灾承受力感知以黄土台塬区最强,平原最弱。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技术,采用5个指标测度了3种不同地貌类型的耕地景观破碎度,分析了其与耕地生产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13种不同地貌类型的景观破碎度差异较大,山地耕地景观破碎度最高,达0.985;丘陵耕地景观破碎度次之,为0.705;以平原耕地景观破碎度最小,为0.068。2耕地的生产效益与耕地景观破碎度呈负相关性的特点。为此需要针对不同地貌类型的耕地,需要采用不同的耕地整治措施来降低耕地景观破碎度,从而提高耕地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杜仲栽培区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杜仲栽培现状分布及杜仲生物学特性,将全国杜仲栽培区划为中心栽培区、主要栽培区、边缘区和引种区,17个亚区,30个地区。  相似文献   

10.
根据杨梅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及杨梅的地理分布,对我国杨梅生态区划进行了探讨。中国杨梅分布在东经97°-122°和北纬18°-33°之间,经济栽培集中在东经103°以东和北纬31°以南地区。杨梅树对低温敏感,喜冬季温暖和春、夏季湿润的气候。根据杨梅的耐寒性,极端最低气温,年降雨量及果实熟期(5-6月)干燥度的分布,将我国杨梅划分为4个生态区:最适宜(I)、适宜(Ⅱ)、次适宜(Ⅲ)和不适宜(Ⅳ).I和Ⅱ区位于我国南部,适宜于杨梅栽培;在Ⅲ区应精心选择小气候,以防御杨梅受冻害。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中国北方376个气象台站连续30年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霞多丽酿酒葡萄区划成果,针对中国北方霞多丽酿酒葡萄的生长习性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中国北方霞多丽酿酒葡萄优质生态区区划方法及指标,运用GIS技术,按可种植区划分制作霞多丽优质生态区区划图;通过分析研究气候适应性,并对我国北方霞多丽酿酒葡萄种植和生态分布进行精细化区划。研究表明,霞多丽酿酒葡萄适宜在新疆北部和东部、内蒙古中部、甘肃中南部、宁夏中北大部、山西北部等干旱少雨、热量条件好且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生长,这些地区应大力发展酿酒葡萄产业。  相似文献   

12.
依照相关区划原则,选取林业数据中的有林地、灌木林地、无林地和非林地等4个指标,采用模糊聚类法对研究地浙江省范围内67个县级行政单位实施区划分类,其目的是用数学方法对林业自然地理的量化因子进行数量化研究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将全省分为5个类型,其结果与研究地的自然地理状况基本相符。研究表明:基于模糊聚类的林业自然地理区划是可行的,进一步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各部门的要求,加入相关的专业数据,可以得到更为综合的区划结果。以行政单位作为区划单元得到的结果,有利于各级政府的决策和对自然资源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3.
选取农业资源条件、农村社会发展、农业经济状况等三大类共18个指标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进行综合农业区划。将互助县21个乡镇划分为脑山浅山农牧区、中部盆地农牧区、川水农业区、东部林牧区、北山林牧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从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以及管理体制的特点出发,找出它们在分类型管理、分级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从法学的角度提出在完善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方面:一是要明确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和功能,二是要实行多种管理费用负担原则,三是要遵守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和行政首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15.
为进行我国北方优质起泡酒葡萄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促进我国起泡酒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收集整理了中国北方376个气象台站连续30年(1981—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逐级分区与集优法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中国北方霞多丽、贵人香、白诗南、雷司令、白品乐、黑品乐等不同品种起泡酒葡萄的生长习性与气候适应性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北方起泡酒葡萄优质生态区区划方法及指标,再应用 GIS 技术,按可种植区划分制作起泡酒优质生态区区划图,通过气候适应性分析进行研究,对我国北方起泡酒葡萄种植和生态分布进行精细化区划。结果表明,起泡酒葡萄在我国北方适宜生长的区域较小,主要分布在华北的内蒙古中部及西北地区,这些地区热量条件充足、成熟期降水量小、土壤多为钙质土,气候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宜不同品种和熟性酿酒葡萄的成熟和品质形成,是发展优质起泡酒葡萄产业基地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GAP分析是评估区域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性的科学方法.收集了截至2013年9月福建省已建的93个自然保护区相关资料,在分析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热点区分析和GAP方法分析了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3个尺度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物种尺度上,存在鼋、大刺鳅、虎纹蛙等12种保护空缺物种;(2)生态系统尺度上,已建自然保护区基本涵盖了福建省全部生态类型,但内陆湿地与水域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面积仅占该类型生态系统总面积的3.13%,远远低于国际标准(10%);(3)景观尺度上,福建省漳浦前湖湾湿地、永定王寿山等17个地区存在空缺,亟需加强这些空缺区的保护,以进一步完善福建省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健康评价有别于普通的森林健康评价,在评价中要考虑森林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从森林对生态系统、森林社会价值、森林对珍稀保护物种影响等方面构建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得出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综合指数,从而判别自然保护区森林的健康程度,并对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进行健康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5块样地中,有8块样地处于健康以上状态,比例达到了53.3%,亚健康状态样地占到了46.7%,表明百花山保护区森林健康状况良好,与实际调查情况一致,表明指标体系有较好的适用性。图1表3参21  相似文献   

18.
根据福建省67个气象站30a(19611990年)的平均气象资料,选取与冬季热量资源关系密切的9个气象要素以及3个地理要素为指标,应用对应分析方法将全省冬季热量资源划分为差异较显著的5个区域,分区评述了各区的热量资源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南药种质资源数据库信息系统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药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信息系统是采用广东生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平台在windows环境下构建完成的。首先将数据输入Ms Exeel2000,然后导入数据库管理平台。本数据库共收录南药植物558种。本系统能够任意查询南药所有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所属科名、种名,并能显示植物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环境、药用价值以及图片。数据库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南药植物资源信息共享,对生产、科研、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态度是决定自然保护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浙江与陕西2省8个自然保护区周边24个社区,192个农户生计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对保护区管理和农户生计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Ologit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保护区管理、农户生计状况对农户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提供就业帮助和建立针对社区的补偿机制,有助于提高周边农户支持意愿,但目前的社区共管和旅游开发等对周边社区农户支持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在当前周边社区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薪柴为主的情况下,农户能源消费水平越高对自然保护区发展支持程度越低;农户收入水平对支持态度的影响与预期判断相悖,但实际作用有限。建议进一步完善社区共管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共管模式的效果;建立多元长效补偿渠道,改善农户生计方式,降低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的直接依赖。表6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