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2008—2009年温瑞塘河监测资料,研究典型平原河网温瑞塘河流域的氮磷营养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温瑞塘河水质污染十分严重,表现为溶解氧含量低,氮磷营养盐含量高的富营养化水体特点。河网区水体氨氮(NH+4N),硝酸氮(NO-3N),亚硝酸氮(NO-2N), 溶解性无机氮(DIN),正磷酸盐(PO43-P)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0.75, 0.68, 0.05, 11.48, 0.79 mg·L-1。 河网区水体氮磷营养盐含量时空分布特征明显。空间上呈现出三级河道>二级河道>主河道>湿地的分布特征;各水质指标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DIN和NH+4-N浓度随季节变化特征趋于一致,表现为冬春季节大于夏秋季节,PO43- P浓度整体上呈现出春夏季节大于秋冬季节的趋势。水体中DIN/P为15=.93,接近Redfield比值,表明温瑞塘河具有发生水华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钱塘江中下游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别在春夏秋冬季对钱塘江中下游6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跟踪调查,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及与水体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监测点浮游植物总数为6门89种(属),平均物种密度为1.22×105 cell·L-1,平均生物量为0.24 mg·L-1;全年生物多样性指数为0.41~1.3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931。典型对应性分析(RDA)显示,影响钱塘江流域浮游植物数量及分布的主要因子是pH、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相似文献   

3.
海州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3年2、7、10月和2004年2月对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2门16属36种,其中硅藻门占优势,有13属31种,甲藻门次之,有3属5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前3次以硅藻占绝对优势,第4次演变为甲藻占优势;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为0.98~10.60 mg/m3,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值分别为6.81、6.10 mg/m3;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为41.06~706.63 mg/m3,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值分别为252.95、123.69 mg/m3;初级生产力为27.02~1 222.78 mg C/(m2.d),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值分别为455.23、276.92 mg C/(m2.d);鱼礁区和对照区浮游植物的月均细胞密度最高分别为269.6×104、187.4×104cell/m3,最低分别为220.9×104、114.7×104cell/m3。被调查海区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同一季节中,鱼礁区的生物量、营养盐含量等比投礁前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上海青草沙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进、出水口与库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异同的原因,于2021年每月对浮游植物进行调查,运用浮游植物功能类群(Functional groups,FG)方法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青草沙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43种,主要由蓝、绿、硅藻门种类构成,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为(0.64±0.35) mg/L。水库浮游植物共划分出25个功能类群,其中K、Lo、H1、S1、B、D、P、MP、F、G为优势功能群,主要隶属于蓝藻门和硅藻门。进、出水口浮游植物种类分别有3门40种,5门48种,分属于15组、19组功能群,共有优势功能群为7组,分别为K、Lo、S1、P、MP、B和F功能群;进水口年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18.17×104 cell/L和0.16mg/L,与进水口相比,出水口年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上升了34.85%和50.12%,且进、出水口生物量间呈显著性差异。对青草沙水库3个库区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的生物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云南大理州第4~7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了大理州云南松天然林生物量的遥感估测;基于大理州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进行了大理州云南松天然林生物量遥感制图,并对其1992—2007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拔1500~3000 m,云南松天然林生物量最为丰富,占其总量的94%;云南松天然林生物量随坡度的逐渐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主要分布于5°~35°,约占其总量的94%;在坡向方面,研究区云南松天然林生物量的分布较为均匀,主要分布于半阳坡(西坡、东南坡)和阳坡(南坡、西南坡),约占其总量的48%~54%。总体上看,15年间大理州云南松天然林的分布面积及生物量均呈不断增长之趋势,云南松天然林覆盖面积有所增加,生物量总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2009年对滦河水库系统潘家口-大黑汀水库的浮游植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共监测到浮游植物8门34科62属,其中本次研究共发现库区新记录藻类11属;种类最多的为绿藻门和硅藻门,分别有27属和14属,分别占32.4%和23.5%;其中优势种类为8属,常见种类为17 属,次常见或稀有种类为37属.藻密度在春末和夏初较小,在秋季的8、9月生长量达到最大,在冬季又开始降低,以潘家口坝上样点为例,5月藻密度为160.9 万个·L-1,9月藻密度1 721.27 万个·L-1;春季主要的优势类群为硅甲藻,夏季为隐硅藻,秋季为蓝绿藻,夏秋季节的优势属为假鱼腥藻(蓝藻门).藻类分布存在空间性差异,种类最多的样点(下池)共发现43属,种类最少的样点(大黑汀库区)仅发现20属.与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结果相比,47 属为共有浮游植物,相似性系数为64.8%,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由硅藻型向蓝-绿藻型转变,其中变化最大的样点为潘家口坝上,相似性系数仅为29.4豫,藻类密度增加了近20 倍,总磷和总氮浓度分别增加1.41倍和3.63倍,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富营养化程度呈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7.
依据2005-2010年对广西桂平市东塔鱼类产卵场水体叶绿素a含量连续监测所取得的数据,采用Danniel趋势检验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该产卵场水体叶绿素a含量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产卵场水体叶绿素a含量保持较平稳状态,6年间没有实质性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6—2012年张家港二干河4个监测断面的9项水质指标数据,综合运用水质标识指数(WQI)、方差分析(ANOVA)和因子分析(FA)的方法分析张家港二干河水质时空分异特征,并解析污染来源。2006—2012年间,河道整体污染水平呈减轻趋势,4个监测断面污染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十一圩闸<栏杆桥<港丰公路大桥<蒋桥,呈现河道中段污染较严重的现象;所有断面各年粪大肠杆菌、铵态氮和总氮的污染程度均较严重;不同年份二干河的主导污染源有所差别,近年来工业点源污染、农村及城市生活面源污染起综合的作用。运用以上3种方法可以客观合理地评价二干河的水质变化状况,为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湛江港海域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汉华  戴明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1):10-13,22
采用分类统计法调查研究了湛江港海域的浮游植物生态特征.结果表明,湛江港海域浮游植物出现了硅藻、甲藻、蓝藻和金藻等4门17科87种,绝对优势种是中肋骨条藻(Skelelonema costatum),其次是奇异棍形藻(Bacillaria paradoxes);组成呈现明显的热带及亚热带海湾及沿岸种类区系特征,以暖水性沿岸广盐性种为主;浮游植物密度较高,平均达294.74x 10(4) cells/m3,多数站位的密度在100x 10(4)~400x 10(4) cells /m(3)之间,以硅藻类占绝对优势;种类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414,种类均匀度为0.525;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有关部门开展湛江港海域的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通江湖泊洞庭湖浮游植物为研究对象,明确通江湖泊洞庭湖在不同水文期藻类群落结构和动态变化特征,并根据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湖区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对洞庭湖流域进行了浮游植物生物调查,共检出6门51属,其中绿藻门19属,占37.26%;硅藻门最多,为21属,占41.18%;裸藻门4属,占7.84%;蓝藻门和甲藻门各3属,各占5.88%;隐藻门最少,仅有1属,占1.96%。优势种全湖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主要优势种为直链藻、针杆藻、舟形藻、栅藻、小球藻、席藻和隐藻。全湖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7.2×104~300.6×104 cells/L,均值为27.2×104 cells/L。从时间分布看,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丰水期>涨水期>枯水期>退水期,涨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退水期的藻类分布存在差异明显;从空间分布看,东洞庭湖的大小西湖断面藻类密度最大,均值达220.9×104 cells/L,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比较珠三角与“9 2”省区优势农产品的发展优势及区域布局特点,从比较优势理论上阐述珠三角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9 2”省区优势农产品合作发展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环境问题与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从水、土壤、食品安全、农村生态等4个方面.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环境现状,提出了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农业、丘陵山区立体种养农业、基塘农业和观光农业等与区域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适应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最后给出了区域产业化、绿色化和生活化的生态农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现代农业理念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现代农业是在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农业企业制度和农业产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理念,它同时也吸收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理念中的有益成分,其中关键是要形成重组农业资产存量的有效机制,对外拓展农业的外延,对内提高产业的收益,从根本上扭转农业生产经营的颓势,并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新型农业企业的组织结构,营造与国际市场对接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收集、汇总和整理珠江三角洲园林绿化植物基本资料的基础上 ,运用Foxpro关系型数据库应用软件的管理功能 ,进行园林植物信息管理系统结构设计 ,以实现珠江三角洲园林植物信息 (文字、彩色图象 )的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王成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54-19156
在介绍珠三角地区概况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了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其中,从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和技术政策优势3个方面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从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产业规模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4个方面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劣势;从潜在客户市场、政策环境和市场支持3个方面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机遇;从理念因素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个方面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威胁。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三水市种植业耕作模式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广东三水市种植业18种耕作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协调的模式有:稻-荸荠、菜-萝卜-萝卜、瓜-豆-番茄和瓜-豆-菜等;两效益相互矛盾的模式有:瓜-瓜-菜-较好的发展前途。但有待优化作物结构和管理技术,提高系统功能和效益。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乡村景观意象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建红  王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579-1582
通过问卷调查和感知地图,对珠江三角洲乡村景观中的人从主观感知的角度进行了景观空间意象差异性分析,发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及不同年龄的人对乡村景观有不同的空间感知及不同的理想乡村景观构想,但其共同点是希望乡村景观在发展的过程中能保留其优秀的地域性号观特色和延续地方场所精神,这为建设理想乡村景观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农业正大力实施野走出去冶战略,加速与周边国家的双边或多边合作。立足以 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对珠三角与东盟农业国际合作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并提出广州-珠三角与东盟农业国际 合作的经验与模式,进而提出推进广州-珠三角与东盟农业国际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珠三角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三角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信息系统建设旨在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对多源、异构、海量的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评价:介绍了系统总体设计情况,重点对系统的数据管理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两大核心功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依据广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工作思路,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发展的特点,在遵循科学性、综合性、针对性、可比性、可操作性以及相对独立性原则的前提下,构建了以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进步、村庄建设和村庄规划5个一级指标,发展规划等13个二级指标,有无规划、是否通过评审等5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珠江三角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对指标无量纲化、指标权重确定及综合实现程度等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