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2个转BtCry1Ac基因107杨株系及其未转基因对照为材料,研究转Bt基因107杨的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垂直方向上,2个转基因株系与CK的总根系及各径级根长密度、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以及生物量密度上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0~30 cm土层中,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及生物量密度均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土层;2)水平方向0~150 cm, 2个转基因株系与CK的总根表面积密度、总生物量密度随着距树干水平距离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不同径级根系表面积密度、根长密度在距树干0~30 cm处达到最大值;3)2个转基因株系总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和生物量密度均小于对照,对照与转基因株系存在显著性差异,而2个转基因株系间无显著性差异;4)3个株系在根系分布中均以细根为主,且转基因株系细根径级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表现为对照大于转基因株系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和转基因株系中根与粗根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北京山区不同林分林下植被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林下植被生物量以及根系特征,为北京土石山区人工造林树种的选择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土石山区典型代表红门川流域,以油松和侧柏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进行植被调查,测定林下植被生物量和根系,草本和灌木生物量采用全刈法,根系调查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地根系生物量差异显著(P < 0.05),灌丛林地根系生物量最高((6.84±1.35) t/hm2),其次为侧柏((4.65±0.90) t/hm2),油松林地土壤根系生物量最低((3.33±0.93) t/hm2),且同一林地根系生物量在不同土层均基本接近;不同树种林地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均随径级的增大而减小,0~0.1 mm径级根系是林地根系分布最广的,其次为0.1~0.2 mm径级的根系;随林龄增大,侧柏、油松林不同径级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系生物量均呈递减趋势,且均明显低于灌丛林地;坡向显著影响林地根系生物量,半阴坡根系生物量明显大于阳坡和阴坡根系生物量(P < 0.05),林地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与砂粒含量显著性负相关(P < 0.05),其中径级0~0.1 mm和0.2~0.5 mm根系尤为明显,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密度间显著负相关(P < 0.05),尤其是径级0.2~0.5 mm根系。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对土石山区造林树种的选取不仅要参考当地环境条件和土壤特征,还要充分考虑造林树种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3.
根系形态可塑性决定黄栌幼苗在瘠薄土壤中的适应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形态可塑性与植物生长对策及资源利用能力紧密相联,是植物在特定环境下生存策略的重要表现。研究有限资源土壤中根系形态可塑性与植物生态对策的关系,对深入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栌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材料,采用温室盆栽试验,设置5个不同梯度养分供给水平,对黄栌幼苗根系功能性状(比根长、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根细度、根尖密度、分枝密度等)和不同径级细根的功能性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养分供给环境中黄栌幼苗根系形态的可塑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养分供给处理对黄栌幼苗的比根长、比表面积、根尖数、分枝数、根尖密度、根平均直径、根组织密度和根细度均有极显著影响(P < 0.01);在纯沙环境中,黄栌幼苗与比根长、比表面积和根细度变化最为密切;在养分受限制较严重的环境中,黄栌幼苗主要通过改变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和分枝数适应环境;养分受限制相对较轻和中等的环境中,幼苗与根尖密度、分枝密度、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变化关系最为密切;而在全土环境中,幼苗主要通过根组织密度变化适应环境。养分供给量受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可刺激黄栌幼苗分化直径≤1.0 mm的细根、限制直径>1.0 mm根系发育;通过根系形态性状的可塑性反映,养分供给状况变化显著地改变了黄栌幼苗吸收利用养分的对策,从充足养分到养分受限制条件、到养分极度缺乏条件,黄栌幼苗对养分吸收利用的对策从强化就地利用能力,转变到就地吸收利用与扩大吸收范围并重、扩大吸收范围、提高储存与输导能力,最后转变到忍耐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用室内盆栽试验方式,设置正常水分和干旱两个处理,研究接种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水分条件下接种绿色木霉处理(TK),与CK相比,玉米幼苗的总根表面积、总投影面积、总根长分别增加41.73%、18.41%、10.12%,总根体积增加100.07%(P<0.05);根系构型中分支数、链接数、根链接平均长度与CK差异显著(P<0.05),交叉数、根尖数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分别增加5.93%、5.16%;比根长、比根表面积、分形维数、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与CK差异显著(P<0.05)。干旱胁迫下接种绿色木霉处理(DSTK),与DSCK相比,玉米幼苗的总根长、总根体积、总投影面积和总根表面积均显著提高(P<0.05);根系构型中分支数、链接数、根链接平均长度、根链接平均直径与DSCK差异显著(P<0.05);比根长、比根表面积、分形维数、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与DSCK差异显著(P<0.05),根冠比与DSCK相比差异不显著,增幅为25.28%。综上...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三峡库区植被边坡植物物种根系特征与土壤渗透性之间的关系,以裸地为对照,应用Win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对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in.) Nash)、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ugge)、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等4种护坡草本的根系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紫花苜蓿和香根草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显著大于狗牙根和百喜草;(2)不同草本类型和同一草本不同土层之间土壤渗透性存在较大差异,且各草本土壤渗透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对于裸地而言,4种草本均能显著增强土壤渗透性,其土壤渗透性优劣表现为:香根草>紫花苜蓿>百喜草>狗牙根;(3)土壤的初始入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率和渗透总量等各参数均随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增大而增强,且与直径介于0.5-5 mm不同径级的根系特征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故根系对土壤渗透性的增强作用主要归功于0.5-5 mm径级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4)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对考斯加科夫入渗模型参数K和a有较大影响,随着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的增加,表征土壤初始入渗率的K值逐渐增大,而表征入渗能力衰减的参数a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添加外源养分对麻栎细根生长特征、形态特征和养分特征的影响,探讨细根在不同富养斑块的觅养特征,为研究细根养分捕获策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林龄约30年的麻栎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根系生长袋法,设置对照(CK)、氮添加(N)、磷添加(P)、多养分添加(NPK)、凋落物添加(F)共5个处理,探究细根生长特征(细根生物量、总根长)和形态特征(平均直径、比根长、组织密度、比表面积、分枝比、分枝强度)以及细根中N、P含量对养分添加的响应规律。【结果】(1)与CK相比,NPK处理麻栎1~3级细根的总根长及生物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N处理总根长和生物量均表现出降低趋势,但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不同外源养分对麻栎细根形态特征的影响并不一致。与CK相比,P、NPK、F处理总体使麻栎细根直径减小,而N处理使3级根直径显著增加(P<0.05),细根的组织密度、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对4种养分添加处理响应并不敏感。与CK相比,P、NPK和F处理对细根分枝比和分枝强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N处理使2~3级细根的分枝比和分枝强度显著增加(P<0.05)。(3)N、P、NPK、F 4个处理细根的N含量均高于CK,其中N、NPK处理与CK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较CK增幅分别为102.3%和77.0%;N及F处理细根P含量与CK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NPK和P处理细根的P含量均较CK显著增加(P<0.05),其中以NPK处理最高,较CK的增幅为128.8%。【结论】同时增加土壤N、P养分时,麻栎通过增殖根长和细根生物量来获取更多的养分,而将N、P肥单独作为外源养分添加时,麻栎则通过改变细根形态特征来提高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添加凋落物对麻栎细根生长形态特征无明显影响,可知麻栎对不同类型外源养分具有不同的吸收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用室内盆栽试验方式,设置正常水分和干旱两个处理,研究接种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水分条件下接种绿色木霉处理(TK),与CK相比,玉米幼苗的总根表面积、总投影面积、总根长分别增加41.73%、18.41%、10.12%,总根体积增加100.07%(P<0.05);根系构型中分支数、链接数、根链接平均长度与CK差异显著(P<0.05),交叉数、根尖数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分别增加5.93%、5.16%;比根长、比根表面积、分形维数、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与CK差异显著(P<0.05)。干旱胁迫下接种绿色木霉处理(DSTK),与DSCK相比,玉米幼苗的总根长、总根体积、总投影面积和总根表面积均显著提高(P<0.05);根系构型中分支数、链接数、根链接平均长度、根链接平均直径与DSCK差异显著(P<0.05);比根长、比根表面积、分形维数、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与DSCK差异显著(P<0.05),根冠比与DSCK相比差异不显著,增幅为25.28%。综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表施和混施污泥对鹅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根系生长和重金属吸收的影响,深入认识污泥施用对园林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为污泥在园林中安全利用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根箱试验,观测不施、表施和混施10%(w)污泥对常见园林植物鹅掌藤的不同土层根系形态及土壤pH和电导率动态变化的影响,分析根组织密度、根密度和重金属含量,拟合土壤pH、电导率、根系重金属含量与根长的关系。结果 与不施污泥相比,混施污泥明显抑制鹅掌藤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密度增长;而表施污泥显著增加鹅掌藤0~20 cm土层的总根长、根体积和根密度。处理240 d后,混施污泥处理的0~20与20~40 cm土层总根长分别为不施污泥的66.37%和51.51%,而表施污泥处理分别为不施污泥的115.43%和98.66%。最大总根长、根体积和根密度均出现在表施污泥的0~20 cm土层,最大根干质量和根组织密度出现在表施污泥的污泥层。混施污泥显著提高了土壤pH和电导率以及植株重金属含量,不同土层根系Cd、Zn、Cu和Ni含量分别是不施污泥的2.32~11.70倍。线性回归拟合分析表明,不施和表施污泥处理的0~20 cm土层鹅掌藤原位扫描总根长均与原位测定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鹅掌藤总根长与根系Cd、Zn、Cu和Ni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 表施10%(w)污泥可以提高土壤pH并促进鹅掌藤根系生长。混施10%(w)污泥显著增加不同土层根系重金属含量,进而抑制鹅掌藤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不同砧木类型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根系分布特征,以河北省迁西县北京林业大学经济林(板栗)育种与栽培实践基地3种砧木类型(单芽砧、双芽砧、1年砧)的5年生板栗为研究对象,采用壕沟法研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不同径级根系等指标的水平及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水平方向上,单芽砧板栗根系主要集中在距树干20~60 cm处,双芽砧板栗根系主要集中在距树干40~100 cm处,1年砧板栗根系在距树干20~100 cm呈均匀分布。垂直方向上,板栗根系主要集中在20~40 cm土层处。(2)双芽砧板栗根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3)3种砧木类型根系的不同径级中,0~1 mm径级根系根长和根表面积最大,根体积最小。与1年砧(对照)相比,单芽砧和双芽砧板栗0~1 mm径级根系根长和根表面积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不同土壤温度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郑单958’为材料,采用新型土壤增温设备进行盆栽试验,在玉米苗期分别设置25.0(CK)、27.5(T1)、30.0(T2)、32.5(T3)和35.0(T4)℃5个土壤温度处理,持续处理10 d,测定玉米苗期根系形态、拓扑结构以及各径级根系构型等参数。结果表明,与25.0℃(CK)相比,27.5℃的土壤温度处理可使玉米苗期的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分枝数、根尖数和分形维数均显著增加;随着温度的持续增加,增温对根系的生长发育逐渐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土壤温度达35.0℃时,上述6个指标均显著降低。土壤温度<30.0℃时,土壤温度的升高导致细根(≤0.5 mm)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占总根系的比例均显著升高,在30.0℃的土壤温度下,细根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分别占总根系的84.00%、64.79%和31.89%。当土壤温度升至35.0℃时,细根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占比均显著降低,而中等根(0.5~1.0 mm)和粗根(>1.0 mm)的占比均显...  相似文献   

11.
极端干旱地区胡杨林根系分布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2006年5—7月在极端干旱区额济纳旗的实测资料,对胡杨林的根系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期望对全面认识胡杨根系、根系吸水及胡杨SPAC系统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力的试验依据和理论支持.该文将根系分为输运根系(d02 cm)和吸水根系(d≤02 cm).输运根系的分布存在分形现象,根系土壤水分的变化对胡杨输运根系的分布有着直接影响.分析过程引入了土壤含水率期望的概念,当土壤含水率期望的平均值为25.03 cm·g/g时,输运根系分布的分维值为2.000 7;当土壤含水率期望的平均值为55.95 cm·g/g 时,输运根系分布的分维值为1.627 5.即当土壤含水率期望值较低时,输运根系分布的分维值较大;当土壤含水率期望值较高时,输运根系分布的分维值较小.对于吸水根系,该文建立了根长密度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一维分布函数以及二维分布函数.采用指数函数对吸水根系的根长密度分布函数进行拟合,拟合函数与实测数据的R2分别为:0.89、0.68、0.73和0.69,说明胡杨吸水根系根长密度的分布基本符合指数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12.
毛白杨1—2年生根萌条不定根起源和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白杨Popvlvs tomentosa Carr.1—2年生根萌条分别扦插于蛭石、砂土及水中。从外部形态观察到,不定根多发生于切面及靠近切面的部位。从横切面上观察到,不定根原基起源于髓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叉的部位。大约经12—14天,不定根原基发育为幼小不定根并伸出周皮之外。在1—2年生的未离体枝条中也发现有不定根原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毛白杨Popvlvs tomentosa Carr.1—2年生根萌条分别扦插于蛭石、砂土及水中。从外部形态观察到,不定根多发生于切面及靠近切面的部位。从横切面上观察到,不定根原基起源于髓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叉的部位。大约经12—14天,不定根原基发育为幼小不定根并伸出周皮之外。在1—2年生的未离体枝条中也发现有不定根原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系是玉米吸收氮素营养的主要器官。在大田条件下,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分布、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对不同水氮处理的响应,以及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指标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用以了解其时空分布及与土壤氮分布的吻合情况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2011—2015年,设置不灌水+不施氮(W0N0)、不灌水+300 kg N·hm~(-2)(W0N1)、不灌水+360 kg N·hm~(-2)(W0N2)、大喇叭口期灌水+不施氮(W1N0)、大喇叭口期灌水+300 kg N·hm~(-2)(W1N1)、大喇叭口期灌水+360 kg N·hm~(-2)(W1N2)共6个水氮处理。各施氮处理下拔节期施氮30%、大喇叭口期施氮70%。大喇叭口期灌水量为750 m~3·hm~(-2)。在2015年玉米生长季,分别于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吐丝后20 d和成熟期在玉米种植行和行间采集0—50 cm土体样品(每10 cm一层),测定夏玉米根长密度、根干重密度、土壤硝态氮含量,并计算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在成熟期采集植株样品,分析玉米氮素吸收量。【结果】随着玉米生育进程,种植行和行间0—50 cm土壤剖面夏玉米根长密度、根干重密度和硝态氮含量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密度峰值出现在吐丝后20 d,而土壤硝态氮含量峰值出现在大喇叭口期。在0—360 kg·hm~(-2)的范围内,夏玉米根长密度和吐丝期之前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玉米根干重密度和吐丝期之后土壤硝态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峰值出现在施氮300 kg·hm~(-2)处理。大喇叭口期灌水可以提高夏玉米生育后期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密度,但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土层加深,种植行夏玉米根长密度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RLD1-N)以及根干重密度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RWD1-N)总体呈降低趋势,行间夏玉米根长密度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RLD2-N)以及根干重密度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RWD2-N)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峰值出现在10—30 cm土层。随着玉米生育进程,各土层RLD1-N、RWD1-N和RWD2-N以及0—40 cm土层RLD2-N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用氮肥提高了RLD1-N、RLD2-N、RWD1-N和RWD2-N。施氮量从300 kg·hm~(-2)增加至360 kg·hm~(-2)时,降低了0—30 cm土层RLD2-N、0—20 cm土层RWD1-N以及拔节至吐丝期间RLD1-N和0—20 cm土层RWD2-N,提高了40—50 cm土层RLD2-N、20—50 cm土层RWD1-N以及吐丝期之后的RLD1-N和RWD2-N。夏玉米种植行和行间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密度与其硝态氮含量的吻合度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但与氮素利用效率极显著负相关,且其相关性优于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密度与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相关性。【结论】在大田条件下,施用氮肥可以提高夏玉米根长密度、根干重密度、土壤硝态氮含量以及夏玉米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但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时会降低夏玉米生育前期上部土层的夏玉米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可以作为研究夏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明单粒精播种植方式种间距对小麦根系的土层分布影响,构建了基于根系数字化仪实测根系3D拓扑结构数据下MATLAB分割分析复合型小麦根长密度(RLD)定量技术,获取大田条件不同种间距单株稻茬麦RLD在不同土层的分布特征和相对根长密度(NRLD)分布模型。【方法】选用宁麦13为试验材料,采用免耕等距单粒线播法,分别于2020和2021年进行稻茬小麦的免耕种植试验,设置单粒精播种间距1.5、3.0、4.5、6.7、9.0 cm共5个处理(JT1.5、JT3、JT4.5、JT6.7、JT9),行距20 cm。RLD分析采用根系构型数字化仪实测根系3D拓扑结构配合Pro-E软件数字重构,辅以MATLAB实现基于“空间voxel元技术”的根系生长空间3 cm3精细分割和定量分析,跟踪各土层RLD分布动态和NRLD模型。【结果】不同处理的单株稻茬麦根长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减小,0—9 cm土层深度内分布的稻茬麦根系达总根量95%以上,超过9 cm土层深度小麦根系急剧减小;单株小麦根系扩展面积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根构型以种子位作为中心点向四周拓展,且表现...  相似文献   

16.
Hybrid indica rice (Oryza sativa L.) cultiva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ice production system due to its heterosis, resistanc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large panicle, and high yield potential. However, no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its root growth dynamic responses to rising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CO2]) in conjunction with nitrogen (N) availability. Free air CO2 enrichment (FACE) and N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rice root growth. In this experiment, a hybrid cultivar Shanyou 63 (Oryza sativa L.)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FACE and N levels on roots growth of rice. The result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both adventitious root volume (ARV) and adventitious root dry weight (ARD) under the FACE treatment. Th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also increased ARV and ARD, but the increase was smaller than that under FACE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FACE experiment, numerical models for rice adventitious root volume and dry weight were built with the time as the driving factor. The models illustrated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rice adventitious root volume and dry weight after transplanting, regulated either by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atmospheric [CO2] or by N application. The models were successfully used to predict ARV and ARD under FACE treatment in a different year with the predicted data being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ctual experimental data. The model had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growth regulation of rice roo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tmospheric [CO2] rising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以晋西北黄土高原10年生独生和簇生两种生长方式的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开挖采集根系的方法对不同土层深度内现存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及比根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独生根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及比根长均高于簇生根,根系生态型是影响柠条锦鸡儿根系特征的根本原因。土壤资源的异质性是导致柠条锦鸡儿在土壤垂直方向上调整根系的形态和数量的主要原因。独生根根系较大的根长密度与比根长,具有更高的种内竞争力,提高了其适应环境的机制,比簇生根有更好的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与保持水土效应。  相似文献   

18.
胡杨横走侧根及不定芽发生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胡杨根蘖繁殖特性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胡杨横走侧根的初生木质部为三原型或四原型,周皮中栓内层较发达,由6~8层薄壁细胞组成。横走侧根横切面上次生维管组织中次生韧皮部的比例远小于次生木质部;早期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以细胞壁尚未木质化的木纤维细胞数量居多为特征;维管射线很发达。胡杨的根蘖繁殖源于横走...  相似文献   

19.
限域供应NO3-对玉米根系形态及其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 PVC管进行土柱栽培试验 ,研究了限域供应 NO- 3 对玉米根重、根系密度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及玉米根系形态对 NO- 3 吸收的影响 ,并讨论了限域供应 NO- 3 与侧根萌发、伸长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表下灌施 NO- 3能促进根系在土壤中下层的分布 ,显著增加根系密度及其在土壤中层的分布 ;根系密度与 NO- 3 吸收量关系密切 ,相关系数 (R2 )为 0 .95 0 6。限域供应 NO- 3 能够刺激侧根萌发伸长和增加根系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