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格局分析及其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对影响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分布格局的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DCCA排序将喀纳斯森林群落划分为9个类型;②DCCA排序第一轴与坡度、土壤含水量、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pH值显著相关,第二轴主要与海拔、坡位、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相关,但是对森林群落分布格...  相似文献   

2.
门头沟区煤矿废弃地自然恢复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53块样方资料,对门头沟区煤矿废弃地自然恢复植被进行了TWINSPAN数量分类和DCA、DC-CA排序。结果显示:由TWINSPAN数量分类可将该区自然恢复植被划分为11个群落类型;以TWINSPAN数量分类为基础的DCA二维排序图将样方分为4个生态类型,反映了门头沟区煤矿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规律,即草本群落→灌丛群落→灌丛向乔木群落过渡→乔木群落;DCCA排序较好地揭示了该区自然恢复植被的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第一排序轴表达了朝植被自然演替方向的一个综合梯度,第二轴主要表现出自然恢复植被的坡度、坡向的变化趋势,即水分和温度;DCA排序反映了群落在主要环境梯度上的分布,而DCCA排序进一步表明了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梯度格局法研究毛竹林下植物沿海拔梯度的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毛竹林下植物的分布和各环境因子进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结果表明,灌木层、层间层、草本层的DCCA排序axes1效果和总体效果均为显著,其DCCA前2个排序轴特征值分别占总特征值的65.1%、65.6%、62.6%,排序效果良好;结合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和DCCA排序结果,海拔对毛竹林下植物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其次是坡向,而坡度和坡位与林下植物的分布规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李宁 《农学学报》2017,7(9):26-31
为了解决辽宁省西北部地区造林困难的问题,对乔木林群落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DCCA排序法分析乔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应用Canoco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经过结果分析得出,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坡位、坡度、海拔、土壤类型是影响乔木植物分布的主要因子。根据树种和样地的DCCA排序图,5种群落的划分和群落分别适宜的生长环境。通过分析环境因子对物种分布格局的解释能力分析,环境因子解释了45.3%的植被格局。  相似文献   

5.
通过样方调查,使用TWINSPAN及DCCA分析方法,研究了王二包自然保护区植被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233种,隶属于89科、168属;其中蕨类植物13科、17属、21种,裸子植物3科、5属、5种,被子植物73科、146属、207种.(2)王二包自然保护区植被划分为8类TWINS-PAN群落类型.(3)土壤pH、海拔及土壤厚度反映了DCCA第一轴的环境变化,坡度和坡向反映了DCCA第二轴的环境变化;总体体现了植被类型的变化梯度,即从上向下,伴随着由光照充足的大坡度环境向光照一般的平地过渡的同时,阔叶林群落向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过渡.  相似文献   

6.
通过样方调查,使用TWINSPAN及DCCA分析方法,研究了王二包自然保护区植被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233种,隶属于89科、168属;其中蕨类植物13科、17属、21种,裸子植物3科、5属、5种,被子植物73科、146属、207种.(2)王二包自然保护区植被划分为8类TWINSPAN群落类型.(3)土壤pH、海拔及土壤厚度反映了DCCA第一轴的环境变化,坡度和坡向反映了I)ccA第二轴的环境变化;总体体现了植被类型的变化梯度,即从上向下,伴随着由光照充足的大坡度环境向光照一般的平地过渡的同时,阔叶林群落向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过渡.  相似文献   

7.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相结合的方法,对太原市崛围山人工植物群落的群落组成、结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TWINSPAN分类将崛围山45个样方划分为7个群丛,各群丛分别位于不同的海拔高度,并论述了各群丛的特征。分类结果反映了植物群丛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DCA排序轴反映了海拔和坡向的梯度变化,表明海拔和坡向是决定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结果表明:①采用TWINSPAN等级分类方法,将森林群落划分为9个类型;②TWINSPAN和DCA相结合应用能较好地反映出各森林群落之间以及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③DCA排序第一轴从左到右,湿度在逐渐增大,第二轴从下到上,气温逐渐降低,沿对角线方向,海拔逐渐升高.影响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类型和植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梯度、水分和热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植被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在群落样方调查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大小兴安岭过渡区木本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分类对大小兴安岭过渡区33个样地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红松—红皮云杉针叶混交群落;落叶松—白桦群落;白桦群落;蒙古栎—山杨群落;水曲柳群落;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群落;樟子松群落。33个样方的C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表明海拔和土壤状况是影响物种分布分异的最主要环境因子,郁闭度对物种分布分异起次要作用。物种样地与环境因子CCA排序结果是:第一轴与海拔、土壤全氮存在极显著关系,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湿度和群落郁闭度指数存在着较显著的相关关系;第二轴与土壤全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第三轴则主要反映了土壤含水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小叶鹅耳枥群落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小叶鹅耳枥群落,沿不同海拔布置样方,结合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别对乔木层、灌木层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并进行了环境解释。用TWINSPAN等级分类法将乔木层和灌木层各分为9个群丛,较好的反映了群落生境特征。CCA排序结果同TWINSPAN。CCA第一排序轴主要与植物所在环境的坡度相关,第二轴主要与坡向和海拔相关。CCA结果表明,坡度、坡向、海拔对不同功能层的植被类型、结构、分布所起到的作用具有一致性,其中坡度、坡向的影响比较明显,海拔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土壤细菌群落在戴云山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900 ~ 1 500 m)分布特征,为理解海拔影响森林土壤结构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高通量测序探讨不同海拔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分析环境因子对土壤优势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过程。  结果  (1)随海拔升高,土壤全磷含量总体呈逐渐递减;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呈单峰模式;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呈双峰变化趋势。(2)不同海拔中土壤细菌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 > 10%)。(3)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如物种数、Chao1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ACE指数沿海拔梯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1 100 m处达到峰值,且达到显著水平(P < 0.05)。(4)微生物共现网络分析表明戴云山不同海拔土壤优势细菌群落具有明显模块化结构,关键类群包括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的部分属,其中变形菌门的细菌关键类群最多。  结论  海拔、坡度、pH值、土壤全氮、水解氮和土壤有效磷是驱动不同海拔森林土壤优势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运用系统聚类将戴云山黄山松群落29个调查样地划分为8个群丛类型。采用Levins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anka指数和Petraitis普遍生态位重叠指数计算群落乔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多种群生态位重叠,分析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在总群落中,黄山松生态位最宽,在群落中地位高,分布范围广;亮叶水青冈生态位最窄,与黄山松形成共建群落;总群落物种生态位宽度比各群丛大。各主要种群生态位重叠值普遍偏低,91.78%种对生态位重叠值在0-0.5之间波动。群丛Ⅶ的普遍生态位重叠值最高,群丛Ⅷ与群丛Ⅶ相似,说明该2群丛各物种在资源利用上共性较强;而群丛Ⅱ普遍生态位重叠值最小,群落中各物种资源利用共性最差,优势种的优势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博格达山区树附生地衣为研究对象,根据博格达山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在不同的海拔地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20个样地,进行常规群落调查,并收集环境参数。用形态解剖分析、化学物质鉴定、分子系统研究等方法鉴定地衣;以地衣的盖度为指标,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法、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划分树附生地衣群落,用典范对应分析法分析地衣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用相似性、多样性等数据进一步研究各树附生地衣群落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分布在博格达山区的树附生地衣共有48种,分为平盘软地卷(Peltigera elisabethae(Gyeln.) Hale)+寄生石蕊(Cladonia parasitica Hoffm.)群落、蜈蚣衣(Physcia stellaris(L.) Nyl.)+长缘毛蜈蚣衣(Physcia tenella(Scop.) DC.)群落、粗皮石蕊(Cladonia scabriuscula(Delise.) Leight)+土星猫耳衣(Leptogium saturninum(Dicks.) Nyl.)群落、喇叭粉石蕊(Cladonia chlorophaea(Flk.) Sommerf)+枪石蕊(Cladonia coniocraea(Flk.) Spreng)群落等4个树附生地衣群落。树附生地衣的群落分布与光照强度、人为干扰、林冠层郁闭度、湿度、胸径等因素显著相关,而地表植被盖度和坡向等因素对树附生地衣群落分布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戴云山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世群    刘金福    冯雪萍    何中声    李文周  李霖  陈文伟  刘梦昕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6):50-57
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M.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研究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森林植被多样性普遍较高,灌丛最小。各层次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灌丛多样性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等群落较其他群落相对不稳定,灌丛群落处于稳定状态;总体上,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表明保护区植被保护效果较好;从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角度分析,受群落自身性质特点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同一群落多样性大小与其稳定性并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群落进行野外调查,采用TWINSPAN群落分类方法,样方DCA的第1轴基本上反映了各植物群落所在生境光照和水分情况,即DCA第1轴从左到右,海拔逐渐降低,将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连翘群落35个样方划分为8个群落类型:①连翘-披针叶苔草群丛;②连翘-披针叶苔草+蓝萼香茶菜群丛;③连翘-披针叶苔草+委陵菜群丛;④连翘+虎榛子-披针叶苔草群丛;⑤连翘-披针叶苔草+委陵菜+兔儿伞群丛;⑥连翘+山核桃-披针叶苔草群丛;⑦连翘-披针叶苔草+大火草群丛;⑧连翘+荆条-卷柏群丛。光照强度逐渐增强,群落土壤的水分条件逐渐改善;第2轴从下到上,海拔逐渐降低,气温逐渐升高。30个优势种DCA排序说明,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落类型的分布格局。采用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Alatalo指数等反映连翘灌丛的物种多样性,分析了连翘灌丛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类型、结构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连翘灌丛物种多样性受其所处的坡向、坡度、土层以及群落物种组成、人类活动干扰等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莫莫格湿地植被结构研究及其对碱性湿地演替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莫莫格湿地属于典型的松嫩平原碱性湿地,在白鹤的全球迁飞网络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退化过程中植被结 构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以植被调查和土壤取样为基础,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去趋势对 应分析(DCA)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植被进行分类,并以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的方法研究当地物种与环 境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莫莫格湿地的植被可以划分为9 种类型,即羊草群落、水蓼群落、扁秆藨草群落、鹅绒 委陵菜群落、芦苇群落、毛马唐群落、狗尾草群落、虎尾草群落和蒿类群落,其中虎尾草群落和蒿类群落是分布最 为广泛的2 个类型。莫莫格湿地植被主要组成部分为中生植物群落,表明该湿地正处于退化过程中,植被类型 可归类为退化草甸。植被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湿地水文条件的变化,而土壤pH 值、电导率和有机质含量也是影 响该地区植被结构的重要因素。适当干扰促进了虎尾草单优势种群落的形成,羊草群落和过度放牧不是其出现 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戴云山常见的2种亲缘关系较近的松属植物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研究对象,探讨这2种植物针叶的抗氧化酶活性沿海拔梯度的差异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山松、马尾松针叶的丙二醛(MDA)含量差异显著,马尾松MDA含量高于同海拔黄山松.MDA含量沿海拔梯度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海拔1 400~1 700m,北坡黄山松MDA含量均高于南坡,随着海拔的升高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马尾松、黄山松抗氧化酶活性随海拔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海拔的升高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增强的趋势;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高海拔处未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方法和Kruskal-Wallis(非参数ANOVA)分析方法研究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森林群落枯立木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调查枯立木77株,分属17科25属32种;(2)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和坡形等5个地形因子的综合作用对枯立木的分布格局具有显著影响(P<0.01),地形因子与3个排序轴均有较强的相关性,地形因子在第1排和第2排序轴的位置明显反映其生态特点;(3)海拔对枯立木多度的影响显著,海拔是影响枯立木分布的首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荣成近岸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6年2月、5月、8月和10月对荣成近岸水域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2016年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28种,分属6类,其中桡足类最多,共鉴定15种;其次为浮游幼虫,共鉴定7类;端足类鉴定出3种;被囊类、糠虾类和毛鄂动物分别鉴定出1种。主要优势种为钩虾、强壮箭虫、长尾类幼虫和中华哲水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春季最高,秋季和冬季次之,夏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对浮游动物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溶解氧、p H值、化学需氧量、硅酸盐、盐度、磷酸盐和水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