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合肥市高校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群落学调查方法,对合肥市高校森林群落的植物组成、分布、结构特征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肥高校植物群落主要有99科、224属、342种(其中含16个变种,7个变型种,13个栽培变型种).蔷薇科、豆科、木兰科和木犀科等为优势科;水杉、枫杨、女贞、桂花、圆柏、雪松、紫叶李和香樟等为优势种.乔木层树种有98种,少数种占有较大比例,优势种群中常绿树种占有一定比例.树木径阶主要集中于5~26 cm.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以乔木层较高,灌木层次之,草本层最低.藤本植物种类少,应用率低.群落类型以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和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为主.笔者认为合肥市高校森林群落应以地带性落叶阔叶树种为主体,以提高植物多样性为基础,优化高校森林群落结构,构建近自然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2.
安徽休宁县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休宁县森林群落的类型、组成、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休宁县的典型森林群 落为常绿阔叶林,但由于森林破坏,群落为成层现象和层片不甚明显;物种多样性指数(S、 D、H)是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低海拔>高海拔; 在同一类型不同层次中,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3.
从森林生态系统林冠截留降雨、林下植被及枯落物持水、土壤蓄水以及不同林地土壤的抗侵蚀性等四个方面对黔东南5种森林类型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黔东南5种主要森林类型截留率介于9.98%~28.46%,以马尾松纯林和针阔混交林截留效果最好。林下灌木层的持水能力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落叶阔叶林>杉木纯林>常绿阔叶林。草本层持水能力表现为马尾松纯林>常绿阔叶林>杉木纯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枯落物层持水能力大小分别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杉木纯林。5种森林类型中落叶阔叶林表层土壤容重最小、仅为0.84 g/cm3,对土壤改善最为明显,表层土静态总蓄水量也相对较大。针阔混交林在各个层次的土壤稳渗速度均为最大,因此动态蓄水方面强于其他森林类型,表层土方面马尾松林次之、其后分别是常绿阔叶林和杉木纯林,而落叶阔叶林的表层土壤稳渗速度最小,其土壤抗侵蚀性优于黔东南其它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4.
铜鼓县的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山顶矮林,亚热带针叶林,竹林,灌丛和灌草丛。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地带性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天然林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持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贵云  王进  戴晓勇 《农技服务》2009,26(10):79-80,109
贵州省天然林保护区包括乌江、赤水河、清水江3个流域内的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黔南、黔东南、铜仁、毕节等8个市(州、地)的70个县(市、区、特区)和8个贵州省林业厅直属单位9个监测县和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25.6万hm2。共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杂竹林7个森林类型。就以上森林类型的土壤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得出:土壤容重:灌木林>竹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土壤孔隙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灌木林;土壤持水性能: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灌木林。各森林类型的土壤持水性能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土壤孔隙度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则反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公园内不同植物配置类型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为营造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活动场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州市闽江公园南园为研究样地进行了1周年(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的定点检测,选择30个样点,凝练成8个植物配置类型和1个对照点(CK)。研究不同植物配置类型负离子浓度日、逐日、月和季节的变化特征,应用森林空气离子指数法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1)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大都呈V/U字型曲线波动,不同植物配置类型之间的负离子日平均总浓度比较: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混交林棕榈林草地常绿针叶林灌木丛对照点;(2)不同植物配置负离子浓度逐日变化均受外界气象因素影响较大,负离子浓度会因气象因子的变化,产生较大的波动;(3)负离子浓度月变化曲线均呈现U字型趋势,不同植物配置类型之间负离子年平均总浓度比较:竹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棕榈林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灌木丛草地对照点;(4)同一植物配置类型不同季节负离子浓度在秋季最高,其次是夏季,春季和冬季负离子浓度相近;(5)不同植物配置类型空气质量排序由高到低为:竹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棕榈林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灌木丛草地对照。【结论】在日变化过程中,一天在7∶00~9∶00为负离子浓度最高时段,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混交林、竹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在3 000个·cm~(-3)以上,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属于优等,是户外活动最佳时间段和最佳的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城市不同绿地类型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调查了上海市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和落叶针叶林等4种不同绿地类型的16个样地中节肢动物的群落,共采集到节肢动物3纲11目40科,其中摇蚊科数量最多。不同绿地类型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排序为:常绿阔叶林(2.09)落叶阔叶林(1.83)混交林(1.78)落叶针叶林(1.76)。害虫亚群落的多样性普遍低于天敌亚群落,说明节肢动物群落中害虫所占的比例较低。因此,建议在城市绿地有害生物防控的过程中,注意对天敌和中性昆虫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生态环境与昆虫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于2014年7-9月采用巴氏诱罐法系统调查了该保护区内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EDB),针阔混交林(MBC),针叶林(CON),落叶阔叶林(BD),山核桃林(CC),常绿阔叶林(EBL),菜园(GAR)等7种植物群落的步甲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并对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共诱捕步甲昆虫个体658头,分属于5属5种。其中,中华心步甲Nebria chinensis和大星步甲Calosoma maximovicz为优势种;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步甲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较高。基于IndVal方法的不同生境指示生物的指示值,中华心步甲可作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指示生物,而大星步甲可作为落叶阔叶林的指示生物。步甲群落结构与生境因子之间的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坡度、坡向和干扰程度是造成不同生境步甲群落组成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肖坑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氮、磷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安徽省老山自然保护区肖坑不同森林类型土壤中的全氮、全磷和速效磷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森林类型中土壤的全氮含量的顺序为毛竹林>落叶阔叶林(枫香)>杉木林>封育20年以上的常绿阔叶林>封育20年以下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同一土层深度,落叶阔叶林在0~10 cm土层全氮含量最高,而毛竹林在10~20 cm和20~30 cm土层全氮含量都超过落叶阔叶林,使得毛竹林在土壤平均全氮含量为最高;各种森林类型中以阔叶林尤其是落叶阔叶林的速效磷含量最高,而针叶林的速效磷含量最低,空间变动性很大,这主要和人类活动及土壤的利用方式有关.但不同森林类型中的全磷含量都基本相同,说明它们受成土母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森林群落结构是形成森林景观效果的物质基础。在浙江省淳安、金华和东阳等地采用典型选样法选取了30个景观林样地,采用样地法进行森林群落结构及其景观效果调查,用物种多样性、林分密度、群落丰富度、垂直层次性、种群分布格局等特征因子表征森林群落结构,用树木高度、郁闭度、枝下高、草本层盖度、色调、树种组成、分布状况和采伐剩余物等森林景观因子表征森林群落的整体景观效果,并对森林群落结构因子与森林景观因子之间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每个森林群落结构因子只与森林景观的个别因子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森林景观因子由相应的森林群落结构因子所生成,森林景观效果是森林群落整体结构特征和经营管理状况的综合体现。图1表2参16  相似文献   

11.
城市森林及其管理相关政策作为减少CO2排放的有效策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方程与净初级生产力方法来定量分析了广州市城市森林碳储量和碳固定量,根据化石能源使用量及其碳排放因子核算了广州城市能源碳排放,最后评估了城市森林碳抵消效果。结果显示广州市城市森林碳储量为654.42×104t,平均碳密度为28.81 t/hm2,而森林碳固定量为658732 t/a,平均固碳率为2.90 t·hm-2·a-1。2005-2010年广州市年均能源碳排放则达到2907.41×104t。广州城市森林碳储量约为城市年均能源碳排放的22.51%,其通过碳固定年均能够抵消年均碳排放的2.27%,不过从城市森林综合效益来看其仍是城市低碳发展重要举措之一。分析了林型组成和林龄结构对于广州森林碳储量和碳固定量的影响,并从森林管理角度为城市森林碳汇提升提出建议。这些结果和讨论有助于评估城市森林碳汇在抵消碳排放中所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群落内乔木层的重要值、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H′)指数和Pielou(J)均匀度指数,以及郑元润改进后的M. Godron稳定性指数,对武夷山4个不同类型的针阔混交林群落进行所处演替阶段的分析和群落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 Makino.)处于从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演替阶段的中期;群落B(马尾松+细柄蕈树Altingia gracilipes Merr.)处于从阔叶马尾松林向阔叶混交林演替的中期;群落C(马尾松+甜槠Castanopsis eyrei Tutch.)处于从针阔混交林向阔叶混交林演替的中后期;群落D (杉木+赤杨叶)处于从针阔混交林向阔叶混交林演替的初期;(2)群落内灌木层的物种构成及多样性将影响并决定群落演替的方向;(3)4个针阔混交林乔木层仍有大量针叶树种存在,稳定性测定坐标值远离20/80这个点,表明这些森林群落均未达到顶级群落阶段,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森林恢复方式,改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林分结构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对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恢复活动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方法  2017年10月选择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昔口村二代萌芽杉木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实地调查。  结果  昔口村杉木萌芽幼龄林植物种类共104种,其中乔木层植物14种,灌木层植物58种,草本层植物41种,优势植被构成杉木-蓬蘽Rubus hirsutus-蕨Pteridium aquilinum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林下植被除部分优势种长势较好,多数植物种类数量较少且分布较稀疏。  结论  在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物种、结构、资源利用方面的异质性时,要考虑当地农户和社区的需求,选择当地乡土阔叶树种、适生阔叶树种进行补植,形成混交林,并辅以科学的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松材线虫病入侵30余年紫金山马尾松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演替进程。[方法]对松材线虫病危害前为马尾松林,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的植物群落结构、Margalef物种丰富度(S1)、个体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生态优势度(C)及重要值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比较。[结果]紫金山原马尾松林植被群落正处在被地带性混交森林植被群落逐渐替代的不同演替阶段;3种植被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相互间具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与马尾松重要值的消涨密切关联,马尾松重要值的消涨除受到松材线虫病的影响外,还受到植树造林、直播造林、卫生伐、森林抚育等人为因素的影响;3种植被群落灌木层均未见马尾松,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相对密度消涨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外,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和生理生态功能的差异是其中重要的原因;3种植被群落草本层以阔叶林中物种最为丰富,马尾松林草本层种类多于针阔混交林,草本层植物种类分布对环境有极大的依赖性;现在的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乔、灌层中的植物种类、S1和H'均呈递增趋势,与C的变化趋势相反,H'和J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原马尾松林整体朝着马尾松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方向进行演替。[结论]该研究可为紫金山森林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浙江现实植被多为干扰作用的梯度或者群落发展的梯度,而不是与生境梯度相联系的稳定群落的梯度。因此,本文采用与优势度类型不同的布朗—布朗喀学派分类方法,以及聚类分析和极点排序方法,对浙江典型常绿阔叶林进行分类,以鉴定其群系组的分布格局和生境类型。结论表明浙江省典型常绿阔叶林是由青冈林、润楠桢楠林、栲类木荷林和乌岗栎林等4个群系组构成的群落镶嵌体。地形、土壤母质和距离开始演替的时间这3个独立于植被的决定小分布的状态决定因子,决定着上述4个群系组的生境类型。它们分别为云雾带生境,散射光生境、直射光生境和硬叶林土壤顶极生境。根据群落的优势属来看,浙江典型常绿阔叶林与日本照叶林的基本结构相同,与由优势属构成的东亚森林带基本结构的特点一致。  相似文献   

16.
森林演替中的土壤氮素转化是生态系统的关键过程,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正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探讨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和酶活性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氮循环及植被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在湖南省长沙县大山冲森林公园不同演替阶段三种林地(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1 hm~2长期观测样地,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测定SON和葡糖胺糖苷酶、葡萄糖苷酶和木糖苷酶酶活性,分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序列森林土壤SON和酶活性特征,探讨其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土壤SON表现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且针叶林的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总氮(TN)均低于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P0.05);阔叶林土壤葡糖胺糖苷酶、葡萄糖苷酶和木糖苷酶明显高于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土壤与三种酶底物的亲和力最强,而落叶阔叶林土壤酶活性最高;冗余分析显示SON与三种酶活性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葡糖胺糖苷酶活性和亲和力与土壤TN、NH_4~+-N和MBN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SON和酶活性差异明显;SON随植被正向演替而增加,SON转化相关的酶活性亦随植被正向演替而增强。亚热带森林植被正向演替伴随着土壤氮素养分快速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7.
用等级聚合分类方法中的组平均法对浙江省九龙山以6种青冈分别组成的典型常绿阔叶林进行数值分类。结果表明,主要有7个类型(群系):青冈栎常绿阔叶林,云山青冈常绿阔叶林,褐叶青冈常绿阔叶林,小叶青冈常绿阔叶林,细叶青冈常绿阔叶林,多脉青冈常绿阔叶林及多脉青冈落叶阔叶混交林。并对其组成和分布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浙江省公益林生物多样性和立地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研究公益林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方法  依托浙江省3个县的公益林调查数据,探索10个土壤和地形因子(土壤吸湿水、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海拔、坡度、坡向和土壤厚度)以及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谱系多样性)对3种森林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生物量的影响。  结果  谱系多样性较物种丰富度能更好地区分森林类型,其中阔叶林和混交林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针叶林则拥有高生物量。仅考虑单独因子的作用,谱系多样性(P=0.041)和物种丰富度(P<0.001)在阔叶林中对生物量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考虑环境因子的效应时,物种丰富度、谱系多样性、土壤速效氮、土壤厚度和土壤吸湿水对阔叶林中的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土壤厚度和土壤酸碱度对针叶林的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谱系多样性在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对生物量有消极影响。  结论  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浙江公益林的生物量。在未来公益林的经营中,应对不同森林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的土壤肥力,改善阔叶林的物种结构,以期更好地维持和提升公益林的生态系统功能。图2表2参44  相似文献   

19.
不同群落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临时标准地,对常绿阔叶林采伐迹地不同群落类型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米槠单优群落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功能,其林褥层持水量分别是杉木+杂灌群落和杉木+芒萁群落的1.7倍和3.5倍,土壤层持水量分别高8.99%和9.18%;米槠单优群落生态系统总持水量达3138.9t/hm2分别比杉木上述两人工林群落高9.18%和9.70%.常绿阔叶林采伐后营造杉木人工林,由于受火及降雨浸浊影响,林褥层与土壤层持水性能变差,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