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栽培大叶千斤拔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根和茎中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样品用95%乙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50 min,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波长为510 nm。结果人工栽培大叶千斤拔根中总黄酮含量高于茎中的含量,根中的含量较高,且含量比较稳定,茎中含量随着生育期延长逐步增加。结论大叶千斤拔以植株落叶进入休眠期为药材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何首乌的最佳采收期和入药部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何首乌6-12月不同采收期、不同部位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含量。结果表明: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主要分布在何首乌的根和藤中,根中含量7月达最大值,分别为5.35%和0.4%;藤中含量8月最高,分别为1.65%和0.52%。为保证贵州产何首乌药用品质,以块根入药最佳采收期为7月中旬,以藤茎入药最佳采收期为8月中旬。  相似文献   

3.
为淫羊藿的实际生产提供指导,对箭叶淫羊藿优良品种黔藿1号不同种苗(分株苗、根茎苗、实生苗)移栽,采用称重法测定叶片鲜重和干重、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冷浸法测定浸出物含量、灰分测定法测定总灰分含量、HPLC法测定总黄酮醇苷含量,研究不同采收时间的产量和质量变化,进行产量(产值)和质量的综合评价,为确定其适宜采收期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分株苗移栽后在10月23日采收时药材的干重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为21.84 kg/667m2、1 746.94元/667m2,在7月8日采收时总黄酮醇苷含量和总黄酮醇苷产量最高,分别为10.87%、1.57 kg/667m2;根茎苗移栽后在10月23日采收时药材干重产量、产值和总黄酮醇苷产量最高,分别为17.36 kg/667m2、1 389.06元/667m2、1.44 kg/667m2,在6月23日采收时总黄酮醇苷含量最高,为12.05%;实生苗移栽后在11月8日采收时药材干重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月份广东紫珠药材中金食蚕苷和连翘酯苷B含量季候性动态变化和药材产量季候性动态变化,为综合利用广东紫珠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药典方法对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种植的广东紫珠药材2014年每月中旬进行含量测定,同时采用随机法进行产量评估,结合金食蚕苷和连翘酯苷B两个指标成分的含量与产量,确立广东紫珠适宜采收期.[结果]11月中旬指标成分含量最高,10月中旬广东紫珠药材含量高于药典标准8倍多,且此时产量为全年最高,所以此时采收药材较为合适.[结论]该研究建立了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广东紫珠药材种植基地的含量产量季候动态变化图,对指导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广东紫珠药材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连翘(Forsythia suspense)是中药中最常见的药材之一,也是山西的道地药材。该研究采集了6月1日至12月7日的连翘果实,共44份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连翘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的含量,以便确定最佳采收期。通过对44份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分析,发现在7月中旬之前采集的青翘有效成分明显高于秋季采集的老翘,而且随着采集时间的后延,连翘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呈明显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月份广东紫珠药材中金食蚕苷和连翘酯苷B含量季候性动态变化和药材产量季候性动态变化,为综合利用广东紫珠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药典方法对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种植的广东紫珠药材2014年每月中旬进行含量测定,同时采用随机法进行产量评估,结合金食蚕苷和连翘酯苷B两个指标成分的含量与产量,确立广东紫珠适宜采收期。[结果]11月中旬指标成分含量最高,10月中旬广东紫珠药材含量高于药典标准8倍多,且此时产量为全年最高,所以此时采收药材较为合适。[结论]该研究建立了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广东紫珠药材种植基地的含量产量季候动态变化图,对指导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广东紫珠药材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连翘(Forsythia suspense)是中药中最常见的药材之一,也是山西的道地药材。该研究采集了6月1日至12月7日的连翘果实,共44份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连翘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的含量,以便确定最佳采收期。通过对44份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分析,发现在7月中旬之前采集的青翘有效成分明显高于秋季采集的老翘,而且随着采集时间的后延,连翘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呈明显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赵淑杰  杨利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56-18758
[目的]建立鹿药Smilacina japonica A.Gray中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铝盐络合显色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NaNO2-Al(NO3)3-NaOH为显色剂,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显色剂各组分的最佳用量,在505 nm波长处测定光密度,计算鹿药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显色剂各组分用量为50 mg/ml NaNO22.0 ml,100 mg/ml Al(NO3)30.5 ml,40mg/ml NaOH15.0 ml。该测定方法在浓度为0.004-0.028 mg/ml时,芦丁光密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6。鹿药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以鹿药茎叶中较高,为1.8%,根茎中为0.43%,种子中含量极低;不同采收时期中,以9月中旬采收的根茎中总黄酮含量较高。[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行,可用于测定鹿药不同部位及不同采收期根茎中总黄酮含量,研究结果为鹿药的质量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半夏不同采收期鸟苷、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娴  罗充  姚红艳  陈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967-4968
[目的]探讨半夏鸟苷、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为确定半夏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采收期半夏块茎中鸟苷和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的半夏鸟苷含量存在差异,11月中旬的含量最高;不同采收期的总生物碱含量也存在差异,10月中旬的含量最高。[结论]半夏最佳采收期以10月中旬~11月中旬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不同采收期大青叶的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采收期大青叶质量的差异进行比较,确定大青叶合理的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采收期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大青叶中包括3种重金属在内的8种无机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7月采收的药材中靛玉红的含量明显高于11月采收药材。7月采收大青叶中Ca、K、Zn、Cu元素的含量均高于11月;11月采收药材中Pb等3种重金属含量均大于7月采收药材。结论为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有必要调整大青叶传统采收时间,应以7月为最佳采收季节。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老翘的采收期及干燥方法,对山西长治连翘2个月内每隔10 d进行样品采摘,采用晒干、烘干、阴干的方法干燥,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测定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含量。结果表明:10月底连翘果实成熟进入老翘期,老翘中连翘苷的含量均低于2010版《药典》标准,而连翘酯苷A的含量都高于2010版《药典》标准。11月开始是老翘的采收期,随着采收时间的延后,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为了艾纳香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月份和不同株龄的艾纳香,采用GC法测定l-龙脑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艾纳香l-龙脑含量以10月的最高,8-12月份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3年生艾纳香中的l-龙脑含量最高,与1年生及更小株龄的艾纳香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黄酮含量以6月、8月与11月的较高,2年生艾纳香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且与其他株龄的艾纳香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l-龙脑为指标提取艾片时,9-12月中旬都可采收,以10月最佳;以总黄酮为指标在11月份采收较好。  相似文献   

13.
张宝香  杨义明  姜英  张亚凤 《特产研究》2010,32(2):51-52,61
测定不同时期采收的刺五加根和叶片的折干率和总皂苷(B、E)含量,确定最佳采收期;测定不同树龄刺五加根的总皂苷含量,确定适宜采收树龄。采用超声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刺五加叶、根中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根采收时期愈延迟,其折干率和刺五加苷含量越高。休眠期至翌年的3月下旬采收,根的折干率和刺五加苷含量最高;7月上旬采收叶片,其折干率和刺五加苷含量最高。10月下旬土层封冻之前,根和叶片的折干率和刺五加苷含量较高,为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安徽亳州白芍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合药材质量、产量和商品性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采集亳州地区不同采收期的白芍药材,测定其浸出物、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综合评价白芍药材质量.[结果]白芍的有效成分含量随着生长时间显著变化,以5年生所含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而同一年份中以9—10月所含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结论]综合种植成本、经济效益、药材质量和产量考虑,亳州地区白芍应以4年生9—10月份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15.
凉山州自1998年起陆续引进金太阳、凯特等鲜食杏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在本地区杏果成熟较早,4月底至5月中下旬为成熟采收期,5月底全部采收完毕,采收期近1个月。10月底至11月中旬为落叶期,落叶期为半个月。从采收后到休眠期时间较长,长达6个月,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叶片的最佳釆收期并筛选出叶中有效成分含量高的杜仲,本研究以不同产地2年生杜仲苗为研究对象,对其各生长特性指标进行了测量,并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其叶中总黄酮、绿原酸及桃叶珊瑚苷3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河南三门峡地区的杜仲株高、地径、叶面积、周长指标均高于河北保定地区,且各指标差异均显著。随着时间的延长,两个产地杜仲的株高生长整体呈"S"型曲线,且地径生长略滞后于其株高生长。不同产地杜仲叶中桃叶珊瑚苷与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绿原酸含量差异不显著,并且河北保定地区杜仲叶中3种主要有效成分总值高于河南三门峡地区。河北保定地区杜仲叶中绿原酸和桃叶珊瑚苷含量在7月中旬达到较高,总黄酮含量在8月中旬达到最高。综合3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可以确定采收期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野生罗布麻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及其在茎叶中积累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制订吉林省西部野生罗布麻的采收时间,采用HPLC法和分光光度法对罗布麻地上部各器官中重要生物活性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及主要成分槲皮素的积累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茎与叶中总黄酮的积累在盛花期为低谷期,此期前后为双峰值特征;花与叶中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高,为药用最佳有效部位;花的最适采收期为7月中旬,叶的最适采收期为8月下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不同采收期黄芩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5种成分含量,确定采收期对宁夏六盘山冷凉地区黄芩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甲醇-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4 nm,建立黄芩药材HPLC指纹图谱,指认并测定指纹图谱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含量。[结果]黄芩中黄芩苷与汉黄芩苷在9月20日以后采收的样品中含量较高,黄芩素、汉黄芩素与千层纸素A在7-8月份采收的样品中含量较高,指纹图谱共有峰总峰面积以9月20日采收的样品最大。[结论]宁夏六盘山冷凉地区,黄芩宜在9月20日左右采收,HPLC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能够客观、有效地评价不同采收时期黄芩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昭通彝良小草坝天麻GAP基地中定点定期采集3年生天麻块茎样品,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天麻块茎大小及干物质含量测定,再利用HPLC法测定不同样品中天麻素含量。结果表明,天麻块茎大小及干物质积累从头年6月至翌年3月,以11月份达到最高;天麻素含量在头年6~11月呈逐渐递增趋势,到11月下旬达到最高峰,12月底突然降至最低,以后,又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仍以11月份为最高。为此,综合考虑天麻块茎大小、干物质含量及天麻素含量积累动态,确定11月份为云南昭通彝良天麻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20.
黑刺菝葜根茎中黄酮成分的分析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黑刺菝葜根茎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黑刺菝葜的根茎中含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并以芦丁为标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出总黄酮含量为2.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