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菲菲 《当代农业》2009,(12):59-59
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地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热切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应该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地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热切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应该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家庭的未来。一个活泼健康的小孩能给家庭带来太多的幸福与欢笑。准爸爸、准妈妈和家人们无不希望尚未出生的宝宝一切顺利。然而,有时并不能天遂人愿。怀孕之初,如果出现了先兆流产,孩子是“流”还是“留”呢?  相似文献   

4.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越来越多的父母用买保险的方式为孩子的未来作规划。那么,怎样科学地给孩子买保险?不妨教你六招。1、确定“保护伞”为孩子买保险不一定要以孩子的名义进行,父母才是孩子的最可靠的“保护伞”。因为孩子的保障,最终来源于父母的收入,只要父母能顺利地工  相似文献   

5.
从长远计,中国已经到了必须回答好“未来中国,谁来种田,怎样种田”这一重大战略性议题的时刻。这也是今天之所以充分关注和研究家庭农场实践能给我们以怎样启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孙祥虎 《新农村》2008,(7):31-31
父亲蹲下身子跟孩子说话,这在一般家庭是不可想象的。自古以来,做长辈的在孩子面前总表现出几分威严,老是那副“一本正经”的样子,生怕在孩子面前丢了面子、跌了架子,不成体统。孩子做了错事就训斥,多问几个问题就嫌啰嗦,只能是“我说你听、我训你忍、我打你挨”,使孩子完全处于不平等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最近,我听上中学的孩子讲,有个别调皮的学生乱打“110”等险情电话,寻求刺激。我也知道这种做法不对,但又不知道错在哪里?请指教? 读者姚洁姚洁同志: “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这是“110”对社会的庄严承诺。由于“110”出警快,办事效率高,成了老百姓的“守护神”。但不少群众把  相似文献   

8.
小红 《新农村》2006,(12):22-22
一次,我和几个友人去一个多年未谋面的老同事家玩,他的孩子正在看电视。一阵寒暄之后,那位老同事又忙把孩子叫过来,让他喊我“伯伯”。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性格有点内向,或是受到了干扰,他当着四五个陌生人的面,只是看了我一眼,淡淡地笑了笑,就扭头走了。他爸不高兴了,竟然跑过去揪着他的耳朵,非要他喊我不可,还生气地说:“怎么这样不讲礼貌?”我忙说:“算了算了,不要强迫了。我小时候也是不喜欢喊人的,父亲也是这样强迫我,总是弄得我非常难受。”说得大家都乐了。正因为我小时候吃过被强迫“讲礼貌”的苦头,所以在家里我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来…  相似文献   

9.
《百姓》2003,(2)
“四二一”家庭结构中,独生子女成了“小皇帝”和”小皇女”,父母,爷爷奶奶辈没完没了给物给钱,有的孩子花尽了父母的一生积蓄,还嫌弃父母给得少。我一直在思索:现代家庭的物质条件要大大好于过去的家庭,为什么父母养育一个孩子还不堪负荷呢?怎样教育孩子做人和自立,是个社会和家庭都感兴趣的热门话题。直到我耳濡目睹了西方人的育儿经,才悟出了其中的一点道理。温哥华机场的爬行娃 2000年元月的一天,我搭乘一架加航班机由北京飞往加拿大的多伦多,因两地没有直航,要在温哥华转机。候机室宽敞明亮,鲜花簇拥,乐曲悦耳,质地良好的花色地毯上放着一排排皮沙发。由于太疲惫,我坐在沙发上睡着了。  相似文献   

10.
儿童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重视儿童的教育就是重视我们的未来。古语所说“三岁看大”,意思就是教育要从儿童抓起。父母是儿童教育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儿童有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我们全社会的父母们都来重视儿童的教育。才能使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下面这篇文章介绍的细微教子方法值得年轻的父母好好学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止凡 《百姓》2006,(11):6-6
“丑陋的中国游客”,新加坡某媒体对中国游客这一带有污蔑性质的评价,最近被国内媒体频频引用,我为此感到很遗憾。我们关注外国人对我们的评价,但前提是对方出自尊重和友好。同样的道理,说“中国人”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我认为这是媒体不负责任的自贬:反思也没必要先把自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01,(4)
在一次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家长座谈会上,有个家庭的教育很有特色。这个家庭常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孩子礼让恭谦,先人后己;给孩子讲“狼来了”的故事,教孩子说老实话,做老实人;给孩子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教孩子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给孩子讲“映雪夜读”的故事,教孩子勤奋刻苦,努力钻研。这种家教方法,始终贯穿了一个“德”字。  相似文献   

13.
季承勇 《新农村》2006,(8):31-31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个性孤僻、学习困难、纪律散漫的学生。这些特殊学生的性格、心理及行为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对特殊家庭学生的不良品行进行矫治,家庭、学校、社会必须齐抓共管。我们认为,在具体实践中必须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起“以学校教育为龙头,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1.家校联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一切成功教育的幼芽就扎根在家庭之中,一切失败的教育,也往往与家庭教育有关…  相似文献   

14.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承载着祖国繁荣和发展的伟大重任。当看到城里的孩子幸福地依偎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计划着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的时候:当看到农村的孩子背着书包快乐地奔向学校的时候.我们也许都忽视了一个弱小的群体:农村孤儿和残疾儿童。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的人生是不幸的.缺少家庭的温暖.缺少健康的体魂,但这些孩子又都是幸运的.因为有来自政府和杜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爱。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种爱心进行到底,伸出你的援手.奉献你的爱心.给他们更多关爱和帮助,为他们营造一个幸福温暖的家……  相似文献   

15.
近日在天津举行的“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与家庭责任”学术论坛上,教育专家说,孩子“玩”的天性正在退化,失去了在“玩”中自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机会,这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莫大的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当代农业》2014,(1):64-64
我4年前离婚了,儿子跟着我。去年,我认识了现在的先生,他也带着女儿,我们一起组建了新的家庭。为了避免矛盾冲突,我尽量迁就先生的女儿,吃的、穿的都买双份,平时孩子的需求我都会满足她。但是孩子对我依然很冷淡,处处与我作对,经常在她爸爸面前告我的状,说我总是欺负她等等。  相似文献   

17.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国的社会状况,但同时会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慢慢浮现出,例如家庭生育二胎后,头胎照顾问题,再如家庭是否能够负担得起两个孩子等等,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个总能让人心疼的词语——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是好是坏,不用深究。那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都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过上好日子,被迫选择外出务工,为的是养家糊口和教育后代。缺少了家庭的关爱、教育的关心、社会的关注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留守,到底是为了谁,父母还是自己?因此留守儿童的社会福利已经成了我国目前较为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14,(1):64
我4年前离婚了,儿子跟着我。去年,我认识了现在的先生,他也带着女儿,我们一起组建了新的家庭。为了避免矛盾冲突,我尽量迁就先生的女儿,吃的、穿的都买双份,平时孩子的需求我都会满足她。但是孩子对我依然很冷淡,处处与我作对,经常在她爸爸面前告我的状,说我总是欺负她等等。听多了,一方面先生  相似文献   

19.
张雪梅 《农家致富》2014,(17):64-64
尊重长辈 现在的家庭中,有些媳妇看到了婆婆不带称呼或是在孩子面前也是“喂”来“喂”去,毫不尊重,老人嘴上碍于面子不便发作,但心里肯定是很愤怒的。有些媳妇会问,我对婆婆挺好,为何她总不待见我,这就是平时自己不注意细节的后果。今天你回家后,诚心诚意地叫你的婆婆,应该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或许会收到婆婆同样的热情。其实在两代人的相处中,作为小辈的你尊重了婆婆,婆婆一定感受得到,反之你的婆婆也会尊重你、喜欢你。  相似文献   

20.
<正>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以后,假如一味地让孩子忍让,可能会导致孩子以后的性格会越来越懦弱,但教孩子还手又怕孩子性格越来越暴躁。其实,忍让要有度;还手,也要有讲究。一、懂得谦让并不等于忍让我们教育孩子懂得谦让是对的,但让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忽略自己的感受一味地忍让,这就不是谦让了。当孩子大声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需求时:"他打我,我就打他!"这时,我们要蹲下来跟他好好的沟通了解他的感受、想法还有他的情绪,是生气还是委屈。沟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知道谦让并不等于忍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