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村原蚕区生产作为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省蚕桑大发展的年代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滑坡,蚕种需求量急剧下降,场内生产比例逐年增大,已从1985年的15%上升到目前的62%。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原蚕区生产仍占较大的比例,尤其是苏南蚕种场。因此,加强原蚕区建设,对提高蚕种质量,提高蚕种场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结合近几年农村原蚕生产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树立原蚕点长期建设思想,加大投入,打好基础前几年,由于微粒子病的上升蔓延,原蚕区安全生产态势十分严峻,直接影响到…  相似文献   

2.
祁力言 《蚕桑通报》1994,25(3):50-51
加强原蚕区管理提高蚕种质量镇江市蚕桑技术指导站祁力言近几所来,随着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蚕种生产数量也随之大幅度的增长。去年江苏省杂交种生产量达520万左右,比88年的268万张增加一倍多。蚕种生产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超过了现有蚕种场生产蚕种的承受能力,于...  相似文献   

3.
余杭蚕种场原蚕区生产状况分析余杭蚕种场黄国明,袁笑妹,金子堂80年代以来由于蚕桑生产迅速发展,农村饲育蚕种量逐年增长,需要生产蚕种单位扩大生产能力,增产蚕种以保证蚕种的有效供给。同时近年来,生产资料成本和劳动力费用的大幅度上涨,专业蚕种场产品单一、经...  相似文献   

4.
贾仲伟 《江苏蚕业》1993,(2):40-41,39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蚕种生产数量逐年增加,农村原蚕区蚕种生产也不断扩大。农村原蚕区在省、市、县、场、村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据统计原蚕区生产量已占总生产量的60%以上,成为我省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原蚕区生产发展较快,农村饲养技术、制种设备条件未能配套适应,管理不甚完善,基地不够稳定,原蚕区生产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加强原蚕基地建设,促使我省蚕种生产稳步发展的有关问题,谈些看法。一、我省农村原蚕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1.不少原蚕区仍处于零星分散状态1991年全省34个蚕种场,除少数场外,  相似文献   

5.
当前,原蚕区作为蚕种场蚕种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占生产份额逐年提高,而场内生产一代杂交种面临成本增加和季节工严重匮乏的双重压力,原蚕区生产成绩的好坏已经直接关系到蚕种场的生存和发展,如何稳定原蚕基地是每一个生产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正嵊州市蚕种场是原蚕区制种的单一型蚕种场,原蚕区全部在本市境内。近年来本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价值提高和农民思想观念转变等因素的影响,蚕桑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农村经济表现出务工收入大大高于务农收入的趋势,养蚕收入在家庭经济中的份额逐渐减少。受此影响原蚕区的生产陷入困境,不仅制种成本增加,而且生产风险加大,原蚕区的发展矛盾重重。1原蚕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蚕种生产目前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是蚕种生产  相似文献   

7.
蚕种质量优劣是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中杂交率是衡量杂交种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是蚕种场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蚕种生产单位以扩展原蚕区繁育蚕种来提高经济效益和解决劳动力的矛盾,给杂交率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场从过去的专业场逐步转向原蚕区饲育就地收茧制种、原蚕区饲育收茧回场部制种和场部自育自制三种生产形式.尽管生产形式多,工作复杂,几年来杂交率不但没有下降,还有所提高.90年省蚕种质量抽样调查平均为99.76%,91年下乡农户跟踪调查为99.84%,92年省蚕种质量抽样调查平均为99.90%,下乡农户跟  相似文献   

8.
马奇华 《广西蚕业》2005,42(1):34-37
依靠农村原蚕基地生产种茧的方式,具有成本低、效益好、发展空间大、生产弹性强等诸多优点,极受蚕种场的欢迎。目前,广西蚕种场大多采用这种方式生产一代杂交种。因而,原蚕基地的生产条件和蚕农的技术水平对蚕种场的蚕种生产影响很大,决定盆种场的生存与发展。另外,原蚕基地技术措施的贯彻与实施,对周边农民影响很大,亦起到技术示范作用。因此,抓原蚕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对稳定蚕种生产和保证蚕种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郑焕生 《广西蚕业》1997,34(2):48-49
我区农业厅于今年8月12日在北海市召开了全区蚕种场蚕种生产会议,会期2天。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我区各地区(市)农业局蚕业站、各地(市)县蚕种场负责人以及区蚕业指导所代表.共37人。区农业厅经作处梁永良处长主持了会议,经作处调研员陈熙荣同志作了关于我区上半年蚕业生产形势的分析,加强蚕种管理.预防桑蚕微粒子病危害和蔓延,进一步提高蚕种质量的重要讲话。区蚕业指导所沈昌平所长介绍了日本近年蚕业生产情况。各地区(市)农业局蚕业站以及各蚕种场的代表都在会上汇报和分析了今年上半年的面上蚕茧生产和蚕种生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市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用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农村用种量已超过了现有蚕种场的生产承受能力,于是农村原蚕区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增加和扩大。1992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78.7万张,其中有56.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1.5%(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28.1万张);1993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99.3万张,其中有77.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7%(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35万张);1994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104.5万张,其中有85.4万张是在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83%(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56.5万张)。由此可见,农村原蚕区的蚕种生产已成为我市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近几年农村原蚕区生产发展太快,管理不甚完善,局面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鲁山县柞坡资源,2015年进行了"一化二放"秋柞蚕制种生产试验,取得了种茧羽化率34%、蚕卵孵化率80%以上、平均单产118.5kg的好成绩,总结探索出一化性柞蚕种茧感光制种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家蚕种茧育稚蚕人工饲料育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日系种茧育稚蚕人工饲料育繁育的一代杂交种进行比较试验。探讨人工饲料在种茧育上的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湖州蚕种生产经营近20年的历史演变及现状的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基础条件、建立蚕种生产保护区、完善蚕种行业风险保障机制、加强企业自身改造等巩固稳定湖州蚕种产销的想法与意见。  相似文献   

14.
自2007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创立蚕种储备制度以来,到2013年省级蚕种储备共收储蚕种38.5万张,应急动用蚕种93555张,助农增收逾1.4亿元.蚕种储备制度的创建与运行,为确保蚕种供应,农民增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浙江省省级蚕种储备制度运行与成效,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蚕种储备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胚种传染是桑蚕微粒子病的重要传染途径,母蛾检验是控制该病害的重要措施,该技术在不断改进的同时,在实际生产中其成效也被得到充分的证实和肯定。微粒子病的胚种传染率是一个影响成品卵检验技术十分重要的因素,蚕品种、感染时间和母蛾感染程度等是影响胚种传染率的重要因素。微粒子病流行中胚种传染率变化等的研究将成为成品卵技术的成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型细菌病防治剂FN对家蚕杂交种及原种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对家蚕的龄期经过没有影响,对杂交种的茧质性状不产生不良影响,对原种的茧质性状及卵质性状不产生不良影响,对家蚕杂交种及原种的饲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许启文  黎文平  张义方 《北方蚕业》2012,33(3):28-29,32
对引进的春秋兼用新蚕品种春华、秋实进行试繁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其原种及一代杂交种的各项成绩优于对照种菁松×皓月,适宜在秦巴蚕区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湖北省及6个下属蚕种场1993—2012年蚕种生产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蚕种生产量与超毒率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推导不同蚕种场较安全的蚕种生产规模临界值,避免因蚕种生产量过大导致微粒子病暴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强健性多丝量新蚕品种"野三元"原原种野A、野B、784、84Y2的试繁,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各品系的特征、发育特性、制种特点,对于进一步搞好原原种、原种、一代杂交种繁育,为蚕种场、蚕农提供优质蚕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浙江蚕种业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建国以来浙江省蚕种行业在生产规模、生产方式、蚕种产销管理办法、蚕种品牌、蚕种价格、蚕种场经营机制与体制以及蚕种标准、法规、行业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改革成果。提出浙江蚕种业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深化改革,确立蚕种场的企业地位、开展有序竞争、加强行业宏观管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蚕种产销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