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SCI收录的动物科学核心期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影响因子大小为序,根据2000年SCI(JCR-CD)中对奶制品和动物科学的收录情况,选择介绍影响因子在0.500以上的主要期刊20种,以便于该专业的科研人员投稿和检索。  相似文献   

2.
本简要介绍了《SCI》收录的20种重要环境科学期刊。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气象》2005,26(4):267-267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入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近千种,其中核心库来源期刊670种,扩展库期刊为378种。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气象》2006,27(1):10-10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入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近千种,其中核心库来源期刊670种,扩展库期刊为378种。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中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CSCD是目前国内唯一能与SCI接轨的数据库,被誉为“中国的SCI”。  相似文献   

5.
张坤竹  王柳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Z1):381-387
期刊论文被SCI数据库收录期刊引用的情况是期刊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的标志之一。该文对《农业工程学报》(简称:学报)自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在SCI数据库的引用数据进行了检索和统计分析。统计表明,自1985年5月创刊至2015年12月31日,学报被SCI数据库引用的论文共计3 150篇,累计被引频次6 871次;近5年来被引频次前5位的论文27篇,集中在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和农业航空等领域;近30 a来被引频次前5位的论文10篇,其中秸秆资源类的5篇,单篇最高被引次52次;引用作者共6 045位,来自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引用最多的作者所在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农业工程相关的农学和环境科学在施引论文所属学科中位居前列;引用学报的SCI论文资助来源主要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析结果表明:学报被SCI数据库引用的数量显著增加,近年达到一定规模;引用学报论文的SCI期刊总体处于国际中等水平。从文献应用角度,建议今后期刊可考虑适当增加涉及能源、环境、生态学等方向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农业信息技术、土地整理工程、农业航空等新兴热点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通过继续提升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的国际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6.
基于已有关于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类期刊互引网络的星形结构模式,该文分析得出《农业工程学报》在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处于核心地位,影响较大。在农业工程类期刊中,农业水土工程类期刊进入核心期刊行列较多,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类期刊较少且核心期刊缺少。表明国内有关农业信息技术的期刊数量不足。  相似文献   

7.
土壤科学与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善敏 《土壤学报》1994,31(2):113-118
持续农业是为建立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满足社会需求和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均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制度的一种思想或目标。从长远来说,中国农业的出路在于发展和建设中国的持续农业,但近年来的现实变化表明,中国农业的发展离持续农业的目标越来越远。中国农业的健康发展既需要市场的激励机制,更需要政府的干予和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引导。土壤科学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发展以服务于我国农业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土地整治和土壤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建立持续农业中有关土地资源管理、农田土壤管理、农业中废弃物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土壤学报》2012,(5):979
根据2005―2009年发表的论文在2010年被引用情况统计,在农业科学领域,《土壤学报》期刊的五年影响因子位居首位(表1);在排名前10位的高被引论文中,《土壤学报》有2篇论文入选,其中位居首位的是2008年发表在《土壤学报》中的1篇论文,其总被引频次远超过其他论文(表2)。  相似文献   

9.
<正>《黑龙江农业科学》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是全国优秀期刊、黑龙江省优秀期刊。现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多家权威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   

10.
11.
王彦  田长彦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6):316-322
为了给农业工程学科的科研工作者检索文献和投稿时选择期刊提供参考,该文介绍了农业工程类期刊被EI、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和收录的情况。该文以表格的形式汇总介绍了EI收录的23种和SCI收录的12种农业工程类期刊的刊名、国际标准刊号(ISSN)、出版国/地和最新影响因子,并详细介绍EI和SCI收录的15种期刊的出版周期、出版者、联系地址、最新期刊网址等信息。该文还介绍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中文期刊及其排名。该文可为农业工程学科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提高我国农业工程类科技论文Ei和SCI收录率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科技论文能否被Ei和SCI检索系统收录或引用,已成为科技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和关注的热点。该文在分析Ei和SCI收录国内外农业工程类科技论文状况的基础上,建议从向国际知名农业工程类期刊投稿、重视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遵循Ei和SCI对英文摘要与论文的国际化的著录要求、积极参加国内外国际会议、改革期刊管理体制和提高国内期刊的国际化水平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增加Ei和SCI收录我国农业工程类的科技论文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科技兴农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而农业的科技投入是多方面的,水土保持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根本,是山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然而,农民水土保持科技意识不强,势必影响生产后劲。因此,应大力提高农民水土保持科技意识,使农民在生产中加大水土保持科技投入,建设生态农业,真正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9—2011年《农业工程学报》被遴选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项目"期刊,围绕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的立项要求,《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结合网络化办刊环境改进出版流程,缩短刊稿周期,加强学术不端论文的防范,坚持学术论文成果的大众媒体宣传。项目实施后期刊质量大幅度提高,影响不断扩大,期刊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该文对项目实施以来的工作、经验及成绩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学术期刊的一种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In the Carpathian Plateau (Southern Poland) there are numerous strips and scarps which limit the rate of surface runoff. At the same time, a dense net of field roads intensifies the runoff.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4 different watersheds. The greatest losses of nutrients during the spring thaw were observed in the watershed of the Mogi?ka stream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greatest intensity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The unit flow was accepted as the parameter which most synthetically illustrated the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conditions stimulating the occurrence of non-point pollution in the watershed. On the basis of regression equations the following values of the mean annual export of nutrients from the area of the Carpathian Plateau were calculated (kg ha?1 yr?1): N-NH4—0.66, N-NO3—3.61, Norg—6.14, Ntot—10.4, Ptot—0.68, K—11.0, Ca—121, Mg—27.  相似文献   

17.
山地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坡地农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坡地农业技术(SALT)的原理和内容,分析了该技术在治理水土流失和大强度就地解决有机质投入,提高生物生产力和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指出坡地农业技术是山地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Soil erosion,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environmental concerns, might remove topsoil and essential element from terrestrial land. However, few attentions have been given to investigating how soil erosion regimes affect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loss. Therefor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urface coverage rates (83%, 67%, 50%, 33%, 17% and 0%) and two positions (up- and downslope) on erosion regimes and its associated soil nitrogen and carbon loss under a sequence of six rainfalls (R1-R6).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with 33% (R4) and 17% (R5) coverage downslop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with coverage upslope, wherea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unoff rates of the two slopes. Thus, surface coverage at different positions induced two soil erosion regimes (deposition- and transport-dominated processes). Dynamics of the DON and DIN concentrations indicated different release processes of soil nitrogen into runoff. The DON contributed to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soil nitrogen loss, which accounted approximately 81% of the organic form. The SBOC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ediment-enriched clay particles from the deposition-dominated processes and is higher than that from the transport-dominated processes. The DOC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Rr for transport-dominated processes. These results illustrated the critical role of erosion regimes in soil organic carbon loss in dissolved or sediment-bound form. It is concluded that erosion/covered zones altered by surface coverage could produce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dominated erosion regimes and consequently affect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loss. In addit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urface coverage pattern may efficiently control soil erosion and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lo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