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4个南方山羊品种BMP15和GDF9基因的R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已发现的绵羊高繁殖性能主基因FecXB、FecGH作为候选基因,以南方的4个山羊品种大足黑山羊类群、金堂黑山羊、南江黄羊、川东白山羊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这两个候选基因在山羊中的多态性.结果发现.在这4个山羊品种(种群)中所有个体均没有检测到FecxB基因和FecGH基因的存在,所有个体均为野生纯合型,表明这两个候选基因位点对所研究的4个山羊品种(种群)的繁殖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湖羊BMPR-IB、BMP15和GDF9基因的R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BMPR-IB、BMP15、GDF9基因作为湖羊多胎性状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53只湖羊上述候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湖羊BMPR-IB基因的FecB位点只存在BB和+B两种基因型,二者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81 1和0.018 9;B等位基因为绝对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990 6。未检测到BMP15基因的B4(FecXB)突变和GDF9基因的G8(FecGH)突变。因此,推测BMPR-IB基因的FecB位点是湖羊多胎性的主效基因,而BMP15基因和GDF9基因与湖羊群产羔数关系不大。研究结果同时反映了所测湖羊群体是一个高度纯化的宝贵绵羊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检测新吉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无角型)、东北细毛羊、杜×寒杂交羊(F1)、杜×寒杂交羊(F3)、白头杜泊羊6个绵羊群体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的多态性,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6个绵羊群体共378只个体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BMP15、GDF9基因多态性;用DNAStar软件与I-TASSER软件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Hardy-Weinberg平衡、杂合度(He)、纯合度(Ho)、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运用GraphPad Prism 6软件对新吉细毛羊群体BMP15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P15基因P1引物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6个群体共呈现3种基因型:AA、AC、CC,该突变为BMP15基因外显子1上58-60 bp 3个碱基(CTT)缺失,新吉细毛羊、杜×寒杂交羊(F3)、白头杜泊羊的χ2值均达到显著水平,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不同基因型间新吉细毛羊平均产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GDF9基因P2引物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6个群体共呈现3种基因型:DD、DE、EE,其中新吉细毛羊仅有1种基因型:DD,该突变为GDF9基因外显子2上477 bp处T→C的转换,该突变未导致氨基酸的改变,除新吉细毛羊外其余5个群体χ2值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说明GDF9基因T477C突变不能作为新吉细毛羊多胎性状遗传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检测新吉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无角型)、东北细毛羊、杜×寒杂交羊(F1)、杜×寒杂交羊(F3)、白头杜泊羊6个绵羊群体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的多态性,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6个绵羊群体共378只个体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BMP15、GDF9基因多态性;用DNAStar软件与I-TASSER软件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Hardy-Weinberg平衡、杂合度(He)、纯合度(Ho)、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运用GraphPad Prism 6软件对新吉细毛羊群体BMP15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P15基因P1引物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6个群体共呈现3种基因型:AA、AC、CC,该突变为BMP15基因外显子1上58-60bp 3个碱基(CTT)缺失,新吉细毛羊、杜×寒杂交羊(F3)、白头杜泊羊的χ~2值均达到显著水平,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不同基因型间新吉细毛羊平均产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GDF9基因P2引物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6个群体共呈现3种基因型:DD、DE、EE,其中新吉细毛羊仅有1种基因型:DD,该突变为GDF9基因外显子2上477bp处T→C的转换,该突变未导致氨基酸的改变,除新吉细毛羊外其余5个群体χ~2值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说明GDF9基因T477C突变不能作为新吉细毛羊多胎性状遗传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5.
以控制Belclare 和Cambridge 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 ,BMP15) 基因和生长分化因子9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 , GDF9)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 技术检测BMP15和GDF9 基因在蒙古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这2个基因对蒙古羊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蒙古羊品种中都没有检测到GDF9 基因的G8 突变(C →T) ,也没有检测到BMP15 基因的B4 突变(G →T),在所检测的116个蒙古羊个体中,BMP15 基因在B1位点均呈现多态性,具有++、+A和AA 3种基因型.测序分析表明:该段DNA序列中存在3个碱基的缺失,即编码区第28,29,30位碱基缺失,使其10号氨基酸残基亮氨酸(L)缺失,变成了突变基因型(AA),形成B1突变体;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B1突变在双羔系中的发生频率高于单羔系中发生的频率,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两品系在该位点具有中度多态性并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与产羔性能关系分析表明B1突变对蒙古羊产羔数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6.
为了初步探索戴云山羊高繁殖力遗传分子机制,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BMPR-IB、BMP15、GDF9基因在戴云山羊群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在GDF9基因内含子区域发生了2处点突变(2471A→T,884bp处插入T碱基),但均未引起氨基酸的改变;BMP15基因1176处发现3个碱基(TGG)的插入,导致280位一个Gly(甘氨酸)的插入,一处A→T突变(227位Ser丝氨酸→Thr苏氨酸的改变);BMPR-IB基因外显子区域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7.
利用RAPD方法对福建省的福清山羊、闽东山羊和戴云山羊以及四川省的南江黄羊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11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21条,共扩增出235条带,其中171条带为多态性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2.8%,说明品种之间多态性比较丰富.4个品种的欧氏遗传距离在8.0到10.9之间,其中福清山羊和闽东山羊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8.
以控制部分绵、山羊品种高繁殖力的BMPR-IB、BMP15和GDF9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福清山羊BMPR-IB、BMP15和GDF9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多胎品种福清山羊及南江黄羊在BMPR-IB基因的相应位置上并未发生与Booroola Merino羊相同的突变,同时也未检测到BMP15的FecXI、FecXH、FecXB基因及GDF9的FecGH基因,因此排除了这5个突变位点存在控制福清山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Bank发表的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6(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6,BMP6)基因部分序列所包含的外显子5、6、7和小鼠BMP6基因外显子5、6、7序列设计3对引物,采用PCR SSCP技术检测BMP6基因外显子5、6和7在济宁青山羊、安哥拉山羊、波尔山羊、内蒙古绒山羊4个山羊品种250个个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发现这3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在检测的4个品种中均无多态性,说明所检测的BMP6基因外显子5、6、7序列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南方多属农区,缺少成片的牧地,但农作物秸秆、农副产品十分丰富,山地和抛荒地还可种植牧草,具有发展山羊生产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试验将生长分化因子9(GDF9)基因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GDF9和BMP15基因在黔北麻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在GDF9基因外显子2的562 bp处发生了突变(A→C),导致谷氨酰胺突变为脯氨酸,检测到AA、Aa 2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273、0.2727;A、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637、0.1363。BMP15基因外显子2的480 bp处发生了突变(C→G),导致谷氨酰胺突变为谷氨酸,检测到BB、Bb 2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000、0.3000;B、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500、0.1500。  相似文献   

12.
以控制部分绵、山羊品种高繁殖力的BMPR-IB、BMP15和GDF9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闽东山羊BMPR-IB,BMP15和GDF9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系。研究发现:多胎品种闽东山羊及南江黄羊在BMPR-IB基因的相应位置上并未发生与Booroola Merino羊相同的突变,同时也未检测到BMP15的FecXI,FecXH,FecXB基因及GDF9的FecGH基因,因此排除了这5个突变位点影响闽东山羊高繁殖力性状的可能性。然而,由于闽东山羊的BMPR-IB、BMP15、GDF9的全基因序列信息的缺乏,尚不能完全断定3个基因对闽东山羊高繁殖力性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牛GDF9和BMP15基因遗传变异与双胎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基因作为牛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研究了它们在鲁西牛、秦川牛、南阳牛和中国荷斯坦牛4个品种中的遗传变异,并在鲁西牛群体中研究了其多态位点与双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鲁西牛中GDF9基因的3′UTR发现缺失突变,而其它3个品种中没有发现该突变。对鲁西牛群体中该多态位点与单、双胎性状之间进行卡方显著性检验表明,单胎牛群体与双胎牛群体基因型分布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6),双胎牛群体的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大于单胎牛群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突变体mRNA的二级结构与野生型相比总自由能值差异不大,但突变体mRNA翻译起始位点的二级结构稳定性明显大于野生型。在鲁西牛、南阳牛和秦川牛的BMP15基因中发现编码区第759~762位有GAAA 4个碱基存在缺失突变,但没有检测到突变纯合个体,中国荷斯坦牛中没有检测到该突变。卡方显著性检验表明单胎牛群体和双胎牛群体在该位点基因型组成差异不显著(P=0.947)。  相似文献   

14.
卵母细胞及其紧密连接的卵泡细胞之间的精细调节,促使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和胚胎发育.在卵泡发育过程中,除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间的内分泌调节外,卵母细胞源旁分泌或自分泌因子维持发育卵泡内微环境稳态,调节卵母细胞成熟和颗粒细胞增殖.目前发现,这些关键的调控因子主要是TGFβ超家族成员中的生长分化因子-9 (GDF9)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15).GDF9/BMP15主要表达于卵母细胞,是卵泡发育必需的细胞因子.论文综述了GDF9/BMP15的结构特点、表达特性、信号通路及其在卵巢中的生物学作用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绵羊已知多羔主效基因BMPR1B、BMP15和GDF9的多态性与鲁中肉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检测鲁中肉羊BMPR1B、BMP15和GDF9基因中已知主效位点多态性,并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MPR1B基因在鲁中肉羊中存在FecB突变,GDF9基因6个分型位点仅4个位点(G1、G3、G4、G5)在鲁中肉羊中存在多态,BMP15基因中5个分型位点在鲁中肉羊中均不存在多态性。FecB基因3种基因型(CC、CT、TT)突变频率分别为0.16、0.58和0.26,此位点多态性较高(0.25相似文献   

16.
Ovarian physiology is controlled by endocrine and paracrine signals, and th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TGFβ) superfamily has a pivotal role in this control. Th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 (BMP15) and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 (GDF9) genes are relevant members of the TGFβ superfamily that encode proteins secreted by the oocytes into the ovarian follicles. Through a paracrine signalling pathway, these factors induce the follicular somatic cells to undergo mitosis and differentiation during follicular development. These events are controlled by a mutually dependent and coordinated fashion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granulosa cell layers. Many studies have contributed to our knowledge concerning the paracrine factors acting within the follicular environment, especially regarding GDF9 and BMP15. We aimed to review the relevant contributions of these two genes to animal reproductive physi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