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杀虫剂啶虫咪对苹果绵蚜的天敌日光蜂蛹的羽化率、成虫的死亡率影响很小,对成虫的击倒率也低,属于2级微害产品;毒死蜱对蛹羽化率、成虫死亡率影响大,达到或接近4级有害产品标准;除虫菊和乙酰甲胺磷对日光蜂的毒性介于上述2种农药之间;印楝对蛹的羽化中度有害,但对成虫属微害。防治绵蚜要注意选用对日光蜂等天敌毒性较小的药剂。  相似文献   

2.
蜡螟绒茧蜂对大蜡螟幼虫的寄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蜡螟的低龄幼虫为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蜡螟绒茧蜂的寄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蜡螟绒茧蜂一生最多产卵68粒,平均45.85粒。蜡螟绒茧蜂卵产于寄主体内的位置多在1~4腹节;多数在寄主体内只产1粒或2粒卵。该蜂能寄生大蜡螟1~4龄幼虫,但2~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偏爱寄生2、3龄幼虫,其选择系数分别为0.35和0.42。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进口木材上多次发现长蠹亚科的成虫和幼虫。长蠹亚科主要特征是:虫体圆筒形,小至大形。黑色、暗褐色、赤褐色或黄褐色。头缩入前胸,背面不能见。触角8—11节;棒头3节,极少4节;触角棒各节具或不具感觉孔。复眼圆球形鼓出。有上唇。前胸背板常具多量齿突。棘突或粒突,尤以侧缘端半部及前缘最显著;前方平截或  相似文献   

4.
寄主抗药性对菜蛾绒茧蜂寄生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在使用氰戊菊酯的条件下 ,小菜蛾抗药性对菜蛾绒茧蜂寄生能力的影响。在杀虫剂作用下 ,用抗性寄主饲养的菜蛾绒茧蜂RRC品系对抗性寄主RRP品系幼虫的寄生率达89% ,寄主幼虫死亡率仅 5% ,比RRC对小菜蛾敏感品系SSP幼虫寄生时、或用SSP饲养的菜蛾绒茧蜂SSC品系对SSP寄生时的寄生率显著要高 ,寄主死亡率显著要低。表明杀虫剂存在时 ,寄主抗药性使其具较高存活率而给寄生蜂提供更多的寄主 ,有利于寄生蜂的繁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小菜蛾品系及蛾×蜂互作对供试小菜蛾幼虫的被寄生率及死亡率均有显著影响 ,表明小菜蛾抗性改变了其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  相似文献   

5.
以印度谷螟幼虫为寄主测定麦蛾茧蜂的性比得知,茧蜂在大寄主上产卵多,子代雄性比低。母蜂能根据寄主大小主动控制产卵的性别。  相似文献   

6.
神农架板栗栗瘿蜂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生情况栗瘿蜂Dryocosus kuriphilusYasumatsu又名栗瘤蜂。属膜翅目瘿蜂科。是制约神农架板栗生产和产量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所有板栗产区都受到严重为害,主要为害板栗、茅栗、锥栗,受害后分别减产2~8成,少数栗园甚至绝收。笔者2002年至2005年对全区天门垭以南和天门垭以北地区板栗产区,开展不同区域,不同树龄,不同田块,不同管理水平栗园的全面抽样调查和防治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栗瘿蜂的发生为害蔓延呈逐年加重趋势,按板栗产区的两大区域分:一是以天门垭以南的木鱼镇、下谷坪乡、红坪镇;二是以天门垭以北的松柏镇、阳日镇、新华乡、宋洛…  相似文献   

7.
铁皮石斛茎基部2种主要病害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皮石斛茎基部病害是铁皮石斛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铁皮石斛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明确引起浙江铁皮石斛茎基部主要病害的病原菌,采集具典型症状的发病植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致病性试验结合田间症状,明确浙江铁皮石斛茎基部主要病害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引起的白绢病和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枯萎病。两种病害都侵染茎基部和茎,并最终导致整株死亡,区别是白绢病发病初期病部通常呈水渍状、褪绿、略肿大、有时伴有黄色液体渗出,后腐烂枯死;枯萎病初期茎秆褪绿、萎蔫,后缢缩干枯而死。湿度大时,前者病部遍布白色绢状菌丝体;后者病部出现白色及粉红色霉状物。  相似文献   

8.
从寄生蜂的优势度、数量和时间动态等方面,对含cry1Ab基因的Bt水稻对稻田寄生蜂群落的影响作了评价。寄生蜂各科的组成与优势度的分布在Bt稻田和对照间无显著差异,但数量低于对照,其中,优势类群茧蜂数量显著低于对照。从田间动态看,仅在寄生蜂发生的高峰期,Bt稻田中的主要寄生蜂才显著低于对照。因此,Bt水稻对靶标害虫主要寄生蜂尤其是茧蜂可能具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麦蛾茧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麦蛾茧蜂是仓库害虫粉斑螟等幼虫的天敌。在温州,一年发生13—14代该蜂生活周期短,7—8天可繁殖一代,成蜂寿命长(233.5天),繁殖量大,单雌最多能繁殖276只幼蜂。成虫与蛹能耐低温,在4—8℃下,可保存1个月。成蜂能攻击深层粮堆内的寄主,一般寄生率78.7—91.6%。放蜂期间可掌握在仓虫发蛾高峰后10~15天,根据试验结果,认为此蜂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黑粉盗目前已成为储藏谷物尤其是玉米的重要害虫。本文描述了大黑粉盗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大黑粉盗与其他储藏物甲虫幼虫的区别为:中、后胸背板无前横隆线,腹末节背板背面观呈三角形,由前向后狭窄,端部尖,端部两侧各具1对粗短刚毛。大黑粉盗蛹的主要鉴别特征有:前胸背板表面具许多微小锥形刚毛瘤,基部1/4处中央两侧具1对大刚毛瘤,前缘和侧缘具许多小锥形刚毛瘤和少量大刚毛瘤;第1~7腹节背板具较宽大侧叶突,第2~6腹节侧叶突前后缘均呈锯齿状,侧缘前半部分具2长刚毛瘤,且通常在其间有1小刚毛瘤,后角具1长刚毛瘤,第1腹节侧叶突前缘光滑,第7腹节侧叶突特别狭窄,后方弯曲后缘缺失,第8腹节侧缘平均分布3刚毛。  相似文献   

11.
麦茎蜂属膜翅目茎蜂科,是南阳地区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取食小麦茎内组织,使麦株提前枯死形成白穗,被害株千粒重下降48—61%。我们在邓州市及有关县、市,通过人工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对该虫的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色,后胸背板有一梨形淡黄斑;触角丝状,长5—6mm,顶端几节略大;雌成虫  相似文献   

12.
常用杀虫剂对菜蛾绒茧蜂的影响及毒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采集试虫室内测定结果表明,敌敌畏、灭多威和杀虫双对菜蛾绒茧蜂Apanteles plutellae高毒,乙酰甲胺磷对绒茧蜂毒性较低,而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氟虫腈、阿维菌素、定虫隆和Bt则是低毒的。菜蛾绒茧蜂AChE的Km及Vmax值分别是小菜蛾的0.22和2.08倍,AChE对敌敌畏的敏感性(K/em>i值)分别是小菜蛾的10.37倍。100 mg/L的胡椒基丁醚(PB)或磷酸三苯酯(TPP)均可使氰戊菊酯明显增效,其中PB的增效作用显著高于TPP。体内抑制实验结果表明,PB和TPP对绒茧蜂AChE活力无显著影响,低浓度(100 mg/L)的PB即可显著抑制绒茧蜂的α-NA和β-NA CarE活力,且抑制率高于TPP,TPP仅在高浓度(1 000 mg/L)时对绒茧蜂的两种CarE活力有显著抑制作用。由此推断,与小菜蛾相比,菜蛾绒茧蜂对有机磷的高敏感性与其显著较高的AChE敏感性有关;此外,多功能氧化酶的解毒代谢在菜蛾绒茧蜂对氰戊菊酯的耐药性中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螟虫长距茧蜂生物学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螟虫长距茧蜂是玉米螟幼虫的重要天敌,一年发生2—3代,以卵或低龄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自然寄生率为30—40%,最高70%。该蜂为多胚生殖昆虫,主要寄生1—4龄玉米螟幼虫,以3龄寄生率为最高。一头玉米螟(3龄)可育蜂39.12头,一头雌蜂可寄生玉米螟11.7头,繁殖子代460.05头。试验证明:人工繁殖和释放可提高田间玉米螟寄生率。  相似文献   

14.
侧沟茧蜂繁蜂器的研制及操作规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mediator(Haliday)]是寄生棉铃虫等重要害虫的优势种寄生蜂,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生防专家的重视。王德安等[1,2]曾就该种寄生蜂的生物学特性及繁蜂方法进行研究。但对中红侧沟茧蜂的人工大量生产技术尚待继续提高。本文对繁蜂器装置及其操作规程和繁蜂效果进行了研究。1 材料及制作方法繁蜂器的结构见附图。采用医用注射器吸取三氯甲烷液,将透明的聚乙烯薄板粘成40cm×30cm×25cm的箱体,底面开口,以便安放寄主盒;按照箱体底面积的大小,用无色透明聚乙烯薄板制作一个高5cm的寄主盒,在寄主盒的上口边缘处连接1.…  相似文献   

15.
前裂长管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是许多双翅目实蝇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为繁育寄主,系统观测了前裂长管茧蜂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虫态的特征及其相应的发育历期。观察结果表明,前裂长管茧蜂整个生活史由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组成。其幼虫可划分为四个龄期,一龄幼虫具几质丁的坚硬头壳和镰刀状的颚,形态特征与行为习性与二、三、四龄幼虫完全不同。前裂长管茧蜂约需20天完成世代发育。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及四龄幼虫的历期依次为1.91、2.02、1.75、2.04和2.31d;蛹的历期介于8~10d,雌性个体发育时间长于雄性。前裂长管茧蜂通常比未被寄生的寄主迟3~5d羽化,雌、雄蜂在羽化后即能交配、产卵,被寄生的桔小实蝇幼虫体表上会留下明显的深褐色产卵孔,寄主化蛹后产卵孔仍保留在其蛹壳上。  相似文献   

16.
危害杏果的新害虫——太谷桃仁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维升 《植物检疫》2000,14(2):94-95
太谷桃仁蜂 Eurytoma maslovskii Nikolskaya,又名太谷广肩小蜂,国内分布于河北、辽宁等地,对桃果危害严重时,造成大幅度减产,是一种重要的种实害虫.近年在辽宁朝阳发现该虫转移寄主危害山杏Prunus sibirica L及大扁杏Prunus sibirica var suavos-perma,使山杏、大扁杏核产量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17.
麦茎蜂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小麦的一种主要害虫,以幼虫钻蛀小麦茎秆为害,使植株的光合作用减弱,产量减少,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下降,发芽率和出苗率降低。麦茎蜂幼虫为害隐蔽,单一的措施很难及时有效地降低其种群数量,不同防治方法的综合应用,也即害虫综合治理,已成为治理麦茎蜂的主要策略。本文以灰翅麦茎蜂和北美麦茎蜂为主,综述了麦茎蜂的为害特点、寄主选择、田间分布、造成的损失及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并初步探讨了今后麦茎蜂害虫防控的研究和应用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有效控制其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金兰 《植物检疫》1991,5(1):12-16
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属禾本科蜀黍属(高粱属)。蜀黍属(Sorghum Moench)的主要特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秆直立。圆锥花序顶生,由多数含1~5节的总状花序组成。小穗成对,生于穗轴的各节,一具柄,一无柄;穗轴顶端1节有3小穗,一无柄,二具柄;穗轴节间与小穗柄线形,边缘均具纤毛;无柄小穗两性,有柄小穗雄性或中性;无柄小穗的第一颖革质或近革质,成熟时变硬而有光泽,边缘窄内  相似文献   

19.
在杏树的生长过程中,受到许多害虫的为害。笔者介绍杏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技术。 1主要害虫 1.1果实害虫 1.1.1杏仁蜂 该虫以幼虫为害果实,造成大量落果,或将杏仁蛀食一空.减少鲜杏和杏仁的产量。杏树品种不同,被害情况也不同。大黄接杏、白梅杏和山黄杏受害最重,白杏和李光杏受害较轻.山杏受害最轻.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受害重。  相似文献   

20.
斑衣蜡蝉螯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衣蜡蝉螯Dryinus sp.是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 White一、二龄若虫寄生性与捕食性天敌,抑制其为害作用颇为显著。作者于1980年发现此蜂,饲养观察结果如下。形态特征 (一)成虫雌蜂体长6.2~7.0毫米,胸宽1.1~1.5毫米,翅展8.6~9.2毫米。触角10节,着生在唇基上方,支角突、柄节两端、梗节、鞭节1~4节下端及5~8节黄褐色,其余黑色。上颚强大,黄褐色,具四齿,颚体具微毛。下唇下缘具一刻缺,布微毛。复眼突出,黑褐色。单眼褐色呈三角形排列,中侧单眼间距稍大于侧单眼间距。头顶凹陷,黑色,布纵刻皱纹;中央具一纵脊。胸部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马鞍形,具纵刻皱纹,密布银白色长毛。前翅多花斑,横布4块烟褐色斑。翅痣黑色,痣后端斜切;径脉中段粗壮,外段退化为弱脉。与痣后脉在顶角附近相会合。前足基节外侧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