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鸣鹿乡鸣关村地处高寒二阴地区,共辖9个社,325户农户,1625人,15.3hm~2耕地,草山宽阔,秸秆资源丰富。1997年以前,农民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收入增长缓慢。近几年,特别是自肉牛三元杂交项目实施以来,他们充分种用地多、草多的优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2002年全村养牛1081头,2003年达到1301头,2004年又达到1738头,3年平均每年递增20%以上,现户均养牛5.5头,今年共繁殖牛犊343头,价值68.6万元,户均2110元,人均422元。养牛业成为该村振兴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为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畜力和肥料,促进了粮、油高产丰收,加快了奔小康的步伐。笔者总结了他们的养牛经验,现介绍如下: 1 能人养牛,促进示范带动 村上能人率先养牛、多养牛,有的养3头,有的养8头,韩永成花4200元购进秦川母牛2头,配种繁殖2年产犊4头,价值近万元。看到养牛能赚钱,村上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现身说教,介绍经验等办法,有力地推动了农户养牛,现全村户户都养牛,有1/3的农户养牛7头以上,这样,全村形成的养牛热,一年更比一年高,尤其是冻配产的德国黄牛、利  相似文献   

2.
<正> 吉林省磐石县大旺乡腰小旺社,有70个农户,350多人,140多个劳力;耕地面积71公顷,其中水田15公顷;林地面积80多公顷;草山、草坡、沼泽地50多公顷。自然条件较差,耕地中的旱田60%为山岗地,土地贫瘠,肥力不足,粮食单产始终低于全乡平均水平。但由于草山、草坡、沟塘较多,牧草资源比较丰富。为发挥资源优势近些年来,全社农民大力发展黄牛生产,取得显著效益。现在,这个社成为全县闻名的养牛专业屯,养牛头数由1983年的13头,发展到264头,户均养牛3.8头,9年增长19.3倍,母牛由原来的3头增加到171头,增长了33.2倍。近5年全社卖了241头牛,收入20余万元,户均收入2900多元。由  相似文献   

3.
飞播牧草是一项大面积、高速度、高效益治理退化草场,建立半人工草地的实用技术。翁牛特旗从1984年至1996年,累计飞播牧草7.2万公顷,建立了一批高标准的飞播半人工草地,飞播草地植被盖度由播前的10—30%提高到60—85%,牧草产量由播前的450公斤/公顷提高到2625公斤/公顷。十年来累计开放利用飞播草地17.36万公顷,增产优质牧草3.78亿公斤,第一性生产效益达378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5.25。该旗通过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了飞播牧草专项基金,加快了飞播草地建设速度,最好年份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322%;同时,通过飞播草地有偿承包、配套建设、建设家庭牧场,使飞播草地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了飞播草地建设高速度,利用高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抽取的60个农户(项目农户和非项目农户各半)跟踪监测、对比分析,客观地评价了世行项目肉牛农户生产模型在农户生产中的实施效果。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前世行组织专家精心论证评估确定的三头规模肉牛投资模式,在项目实施期呈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项目农户获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户均年纯收入比非项目农户提高1 112元,提高了20.4%,项目农户在保持与非项目农户自然增长水平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在5-6年内回收全部项目投资。农户通过种草养牛,养牛数量从2004年的1.83头增加至2008年的4.83头,世行的这一种草养牛模式再次证明,种草养牛完全符合草畜同步建设、生态平衡发展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飞播牧草是一项大面积,高速度、高效益治理退化草场,建立半人工草地的实用技术,翁牛特旗从1984年至1996年,累计飞播牧草7.2万公顷,建立了一批高标准的飞播半人工草地,飞播草地植被盖度由播前的10-30%提高到60-85%,牧草产量由播前的450公斤/公顷提高到25625公斤/公顷。十年来累计开放利用飞播草地17.36万公顷,增产优质牧草3.78亿公斤。第一性生产效益达3780万元,投入产出比计较1:5.25。该旗通过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了飞播牧草专项基金。加快了飞播草地建设速度,最好年份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322%;同时,通过飞播草地有偿承包、配套建设、建设家庭牧场,使飞播草地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了飞播草地建设高速度,利用高效益。  相似文献   

6.
加强甘蔗尾的利用促进养牛和甘蔗种植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我区甘蔗生产和养牛概况及其互辅性  我区1997年甘蔗种植面积55万公顷,总产甘蔗3242万吨,产糖235万吨,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1],甘蔗种植及食糖生产已成为我区农民及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1998年全区年未存栏牛858万头,当年出栏142万头,产牛肉12-99万吨。但十多年来随着农业综合开发不断向纵深发展,经济作物正在越来越多地侵占传统的放牧地,全区可利用草地面积由650万公顷下降到440万公顷[2],加上枯草期长,而草地改良及人工草地建设进展缓慢,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  相似文献   

7.
关岭黄牛规模化养殖模式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随机抽样法对121户规模养殖肉牛农户的养牛效益参照会计学损益表进行3年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养牛大户存在明显差异。其年户均和人均纯收入随规模的增大而增加,养3-5头、6-10头及11头以上的分别为5038.67元和976.49元、7029.14元和1304.11元及11245.44元和1915.75元(P<0.01),但投入产出比有随规模的增大而下降的趋势(P>0.05)。肥育型养牛户效益显著高于繁殖型养牛户,年户均和人均纯收入分别为9174.48元和1665.06元及6101.33元和1134.08元,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27和1:1.39(P<0.05);山区和坝区养牛户年户和人均纯收入差异不明显,其分别为7068.41元和1259.97元及5857.63元和1146.31元(P>0.05);农户户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年户均和人均养牛纯收入高于未经培训的农户,分别为10683.20元和1923.66元及6964.39元和1293.39元(P<0.05);户主的文化程度高低对养牛效益有明显的影响,其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和高小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户年人均养牛纯收入分别为1692.50元和1147.78元(P<0.05);在同等饲养条件下,西关一代工内牛的肥育效益显著高于关岭黄牛(P<0.01);公牛的肥育效益显著高于母牛(P<0.05)。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个以裕固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以牧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近几年,随着天然草场“三化”(沙化、退化、盐碱化)现象的日趋加剧.牧民越来越重视人工草地的建设。20世纪70~80年代.牧区建成了牧草种子繁殖场.成功引种驯化了一批适应性强、生产性能优良的牧草新品种.种植了大面积的多年生混播人工、半人工草地。以燕麦为主的一年生人工草地得到了普及.  相似文献   

9.
在江西农民的眼里,过去值不了几个钱的牧草,如今“含金量”越来越高了。去年,这个省的人工种草面积突破6.6万公顷,比1999年增长22%。 江西有野生牧草600多种,而且大部分草质优良。近几年,江西又引进100多个优质牧草品种,其中黑麦、矮象草、苦荬菜、白三叶等十多个品种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种植。江西采取精耕细作、定期更新等手段,加快现有天然草场的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同时,利用秋冬闲田,推广田间种草技术。全省已涌现一批种草大县(市),高安、兴国、广丰、铜鼓等县市种草面积达到1333公顷至2000公顷。 为适应草食畜禽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赫章县为帮助农户尽快脱贫致富 向中华慈善总会借贷110万元建设养牛脱贫 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83.8万元,县配套投资 37.8万元,农户投工投劳折款36万元,在财 神镇坪地、结构乡大寨和沙坝、安乐溪乡安乐 等4个贫困村扶持400个贫困户,饲养母牛 800头,新建牛舍4000平方米,秸秆氨化池 1200立方米,人工种草1200亩。项目执行周期 4年,期末达到贫困户户均饲养母牛2头,出 栏300~400公斤杂交牛3~4头,养牛收入 6000元,人均1460元。 (李关义)  相似文献   

11.
1994年全省草地工作完成情况及1995年草地工作的任务要点11994年全省草地工作完成情况年内全省共新建围栏草地10.84万公顷;人工种草7.04万公顷,其中种植多年生牧草1.54万公顷;新建畜棚28.81万平方米;改良退化草场6.94万公顷;青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是畜牧业强省.亦是奶牛大省.现奶牛存栏117.65万头.2004年要达到130万头。黑龙江省奶牛虽多.单产却不是很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优质牧草、青贮和青绿多汁饲料影响了奶牛产量是不争的事实。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已认识到了这一问题.要下大决心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饲草、饲料生产步伐。2004年全省饲草饲料种植面积将达到38.7万公顷,比2003年增长32%。其中.青贮玉米23、3万公顷.青贮用苜蓿3.3万公顷.青绿多汁饲料12.1万公顷;“三化”草地改良13.3万公顷,休牧面积36.7万公顷;牧草种子基地1.1万公顷。这么大的种植面积.需要很多种子。不是什么品种都适合黑龙江种植。为了让广大种草养畜者或种草者知道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管,怎么利用.我刊特意拿出6~8个版面.刊登如下内容,帮助大家解决难题。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苜蓿产业(连载之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苜蓿的重要性苜蓿被誉为“牧草王后”,是美国种植最为广泛的四种作物之一,仅次于玉米、小麦和大豆。粗略统计苜蓿干草的年产值达81亿美元。美国用于干草生产的苜蓿种植面积有955.8万公顷,平均干草产量7.5吨公顷,每吨苜蓿干草价值约102.5美元。每年苜蓿草粉和方草捆出口获利4940万美元。美国有苜蓿与其它禾草或豆科牧草混播干草生产草地1506.6万公顷,包括单播苜蓿在内的干草生产草地的总面积有2450.3公顷,约创造产值134亿美元。加上其它牧草的产值,饲草总种植面积和产值相当于小麦和大豆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禽业导刊》2005,22(6):44-45
2004年,湖南省畜牧业生产总的走势是先抑后扬,并步入平稳发展的轨道。该省180个村农户的猪、禽的抽样调查、101个村农户的牛的全数调查,并依据畜牧业抽样调查方案对全年数据进行推算,全省猪出栏为6073.09万头,户均4.13头.猪存栏4380.159万头,户均2.98头;牛出栏15436万头,户均0.11头,牛存栏571.1万头,户均0.39头;家禽出栏42665.7万只,户均29.05只,家禽存栏26986.57万只,户均18.37只。  相似文献   

15.
环青海湖地区是高效畜牧业生产示范区,本地区人工草地面积近1万公顷,而人工草地中燕麦生产占95%以上,燕麦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状况的改善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施用牧草专用肥后.与当地习惯施肥水平相比,燕麦产量提高38%,增收167.5-251.9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发展四川草业,促进草食牲畜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四川草业的发展,在牧区狠抓“人草畜”三配套建设,在半农半牧区,大力推广粮草轮作,实行农牧结合,在农区改“粮经”二元结构为“粮草经”三元结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97年全省建设人工草地287893hm2,灭鼠治虫面积246000hm2,累计建种子生产基地4733hm2,生产牧草种子250t,草粉加工厂(点)600个,生产草产品47000t。“九五”期间,四川草地建设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效益,稳定发展”的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增值为目标,草业大发展”的战略,实现草地畜牧业大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北方牧业》2008,(8):14
<正>1散养萎缩是养牛下滑的主因随着劳动力转移、养牛效益下滑,占养牛主要成分的散养户的消失是此轮养牛业滑坡的主要原因。牛是单胎性哺乳动物,受孕率为80%左右,一般情况下一头母牛每年只能产一胎,生产犊牛一头。同时一头牛价值3000元左右,投入成本较大,消耗饲草量也较大。一头黄牛从受孕到出栏一般需要两年半左右的时间,见效慢,农民不愿养牛。安徽省亳州市黄牛主要靠农户散养,85%以上的农户养牛。2000年末,黄牛存栏量121万头。但近3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务工来钱比养牛容易得多,农户不再养牛。而留守老人来养牛,缺乏技术和服  相似文献   

18.
高安素有养牛的传统习惯。近几年来,高安市牛产业已取得可喜成绩。是由于一方面。狠抓牛品种改良.重点保护西杂母牛。全市已建成人工授精站23个.人工冷配点65个,年完成人工冷配数2万头以上。现存栏西杂母牛3万头。另一方面,大力推广普及种草养牛模式.降低养牛成本,全市种植多年生夏季牧草0.33万hm^2.冬季黑麦草1万hm^2。  相似文献   

19.
据悉,绵阳市通过大力调整畜牧业结构,突出加快发展草食畜禽,把市场“亮点”转化为生产中的“热点”,加快了种草养畜的发展步伐,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门路。据统计,去年全市畜牧部门共印发种草养畜技术资料18000余份,培训农户7000余人次,积极组织引进优质牧草种40余吨,种植各类优质牧草2.54万公顷(其中退耕还草267公顷),比1999年新增种草面积1380多公顷,增长5.76%,其中种植多花黑麦草3000多公顷,比1999年净增1200多公顷,增长67.8%。全市共发展种草养畜大户68户,重点乡镇11个,重点村24个,农民种草养畜积极性高,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20.
发展草地畜牧业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畜牧大省"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普安解决农民脱贫致富,实施生态治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 1普安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潜力 一是草山草坡资源丰富.普安县经草原确权划界的草山草坡有1.33万hm2,林草间作、果草间作及茶草间作1.33万hm2,除已开发利用0.66万hm2外,按每公顷养15只羊,可养30万只(折合养牛6万头),年产值可达1.8个亿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