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熟禾的人工杂交及杂种优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草地早熟禾品种间及其与变种扁秆早熟禾之间进行了人工去雄杂交,对各杂交组合的后代进行了杂种优势预测,结果表明品种间杂交中莫诺波利草地早熟禾和瓦巴斯草地早熟禾的杂种在产草量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品种与变种杂交中扁秆早熟禾与思托佩草地早熟禾的杂种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2.
早熟禾的人工杂交有杂种优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桂琴 《草业学报》2002,11(1):51-55
对草地早熟和品种间及基与变种秆早熟禾之间进行从工去雄杂交,对各杂交组合的后代进行了杂种优势预测,结果表明品种间杂交中莫诺波利草地早熟禾和瓦巴斯草地早熟禾的杂种在产草量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品种与变种杂交中扁秆早熟禾与思托佩草地早熟禾的杂种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小尾寒羊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效果与杂种优势,试验以小尾寒羊作为母本与国外引进肉羊品种及滩羊作为父本进行杂交。结果表明:小尾寒羊与萨福克、杜泊和滩羊杂交一代(F1代)羔羊的初生重、体长、胸围指标均明显优于亲本小尾寒羊,杂种后代均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杜×寒杂交羊的初生重、体尺指标及其相应的杂种优势率均最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小尾寒羊做母本与国外引进肉羊品种及滩羊杂交,结果显示为除体高外,杂种羊在初生体重、体长、胸围和管围等性状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杂种后代均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初生体重的杂种优势更明显,但没有超越最优亲本的现象.杜寒杂种的初生重、初生体尺及其相应的杂种优势率均最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5.
萨福克与小尾寒羊杂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小尾寒羊为母本 ,引进品种萨福克为父本 ,对杂交的小尾寒羊与没有杂交的小尾寒羊进行对比 ,试验观测两组杂交一代与小尾寒羊羔羊体重、体尺以及母羊的繁殖性能 ,并通过生物统计对杂交一代、小尾寒羊体重与体尺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 :萨福克对小尾寒羊杂交在杂交一代上对繁殖影响不明显 ,六月龄杂交一代体长杂种优势率为 9.3 1% ,胸围杂种优势率为 2 7.3 9% ,体重杂种优势率为 2 1.5 %。  相似文献   

6.
1杂交方式经济杂交,就是充分利用杂种优势,以获得高产、优质、低成本的商品鹅为目的的杂交方法。按杂交亲本的多少,分为二元杂交、三元杂交和四元杂交等。二元杂交是用2个品种的简单杂交,是非常简单的杂交方式,杂交后代只做商品用,不做种用。如四川白鹅和太湖鹅杂交,浙东白鹅、皖西白鹅等分别与四川白鹅杂交等。国外的两系配套杂交有朗德鹅与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新浦东鸡和外来品种进行了杂交配套,获得了早期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商品肉鸡,这一显著的增产效果的取得是建立在品种保存、专门化品系选育、配合力测定和制种技术规程化的基础上实现的.养鸡先进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杂交鸡已占商品鸡90%左右.杂种优势的利用已成为现代化养禽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增加禽  相似文献   

8.
通过6对微卫星DNA标记对湘西黄牛及其与安格斯、夏洛来、利木赞和西门塔尔牛的杂交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了解湘西黄牛及其杂交牛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育成情况.通过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杂合度(H),评估湘西黄牛遗传变异和各杂交品种间遗传相关.结果表明,6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5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67个;6个微卫星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6858~0.8576间.表现出较为丰富的信息含量;4个杂交品种与湘西黄牛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620~0.2554;杂交牛与湘西黄牛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为0.9142,平均基因杂合度与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为0.8517,呈高度正相关.结果表明,有效微卫星标记的利用能有效的测定湘西黄牛杂交牛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
郭传甲 《养猪》2005,(2):11-13
猪的杂交是指不同品种或不同品系间的交配,一般将品种间杂交生产的商品猪叫杂种猪,系间杂交生产的商品猪叫杂优猪。在商品猪生产中利用杂交提高生产水平、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1猪的杂交效应猪的杂交效应即杂种优势和遗传互补效应。1.1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不同种群杂交所生杂种,在生活力、生长势、生产性能等方面往往优于两个亲本种群的平均值的现象。杂种优势主要利用非加性基因的效应(即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显性效应是同一基因座位上两基因的特殊组合效应,上位效应是不同基因座位上基因间的互作效应)。目前以配合力作为研究杂种优势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猪业》2008,3(3):70-71
知识窗 3二元杂交与三元杂交: 二元杂交:即指两个品种或品系杂交一次,一代杂种全部作商品用的杂交方式。该杂交方式所产生的杂种优势在经济性状上主要体现在繁殖性状、生长和育肥性状上,而在畜体的胴体性状上几乎不会体现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1.
在养猪生产中,合理进行品种和品系间杂交,广泛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本文就猪的杂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杂交,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公母牛相互交配.杂交交配产生的后代,称之为杂种.经杂交改良繁育的个体,能充分发挥杂种优势,有效提升繁育后代的生产性能.杂交在土牛改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由此展开论述,介绍改良种牛的选择,阐述杂交改良的相关要点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利用RAPD技术计算肉牛杂交亲本群体之间的分子遗传距离,重点研究了6个肉牛群体的遗传差异与杂交后代生产性能表现及其与杂种优势率的关系,对以后内蒙古自治区肉牛杂交改良与培育适合当地的肉牛品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家蚕杂交组合配合力测定实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家蚕5对杂交组合的经济性状与其杂交亲本及全国指定统一对照种品种菁松×皓月、本地对照品种新蚕三号的杂交优势分析比较,结合饲育性状表现,评选出优良的杂交组合.结果表明: 871×872、338×329、夏芳×秋白3对杂交组合的产茧量、茧质和抗性等育种指标的综合成绩均优于或相当于对照种,表现出超亲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5.
选择新西兰兔、加利福尼亚兔和比利时兔3个良种肉兔品种进行纯繁和不同品种正反杂交组合试验,研究其杂交后代断奶育肥效果。试验随机选择每个组合40日龄断奶仔兔90只进行育肥50 d,观测纯种及不同杂交组合仔兔的育肥情况。结果表明:杂交组比纯繁组的增重提高17.85%;杂交组的饲料利用率比纯繁组提高6.3%;日增重以新×比为最高,加×比次之,分别为38.45、38.30 g,杂交组均显著高于纯繁组(P0.05),杂种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用猪品种间的差异,产生杂交优势,是提高猪肉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几年来,国内、外广泛利用猪的品种之间杂交,产生的杂种优势,对发展养猪生产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实验证明,利用杂交优势可以提高养猪增重率20%左右,但由于杂交的组合方式不同,利用的品种不同,其配合力不同,杂种优势表现的程度也就不一样。这次试验是在1975年和1976年开展二品种和三品种杂交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在奶牛杂交群体中将品种组成和杂合度作为协变量的遗传评估理论,为奶牛杂交模式选择和杂交群体遗传评估等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结合我国奶业现状,本研究模拟了在低产荷斯坦牛群引入法系蒙贝利亚牛、德系西门塔尔牛进行杂交,采用随机交配和三品种轮回杂交模式、群体世代重叠17年的繁育过程.群体杂合度在第7年后趋于平衡,轮回杂交模式的群体杂合度高于随机交配.经过杂交,原中低产荷斯坦牛群体在产奶性能、生长性能方面都有进展,轮回杂交提高幅度相对略高.此外,利用品种效应和杂合度效应剖分杂种优势,采用单性状和多性状动物模型对模拟群体进行遗传评估,效果基本一致,都可以很好地用于杂交群体的遗传评估.结果表明,对荷斯坦牛中低产群体进行杂交,可实现生产性能和效益的提高,回归模型可用于多元群体的遗传评估.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杂交方式的杂交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启顺  陈斌 《养猪》1998,(4):22-23
根据大约克夏(大)、长白(长)、杜洛克(杜)的两次杂交试验结果,比较了三品种杂交(杜×长大)、回交(大×长大)、两品种杂交(长×大)的杂交效果。结果表明,在平均日增重、料重比、眼肌面积、瘦肉率等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率上,表现出三品种杂交优于回交,回交又优于两品种杂交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不同杂交牛在云南省南华县农村常规饲养状态下的生长性能,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杂交牛的性能状况,以期为本地区肉牛改良方向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团队在南华县肉牛改良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了不同杂交牛初生体重及体尺的测定,结果发现西本杂、短本杂和BMY 本杂都表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西本杂组合的杂种优势尤为明显.与滇中黄牛相比,西本杂初生体重提高50.9%,短本杂提高39.6%,BMY 本杂提高27.0%.从总体情况看3 个不同品种杂交牛的生长都比本地牛有很大的提高,改良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杜泊羊是世界著名肉羊品种之一,宁夏引进后作为父本与本地滩羊、小尾寒羊进行了杂交改良研究,其杂交效果良好,后代杂种优势显著。为了验证杜泊羊与宁夏滩羊、小尾寒羊杂交F1代育肥效果,2012年3月份笔者在宁夏平罗县肉羊繁育中心进行了此项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