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杂草稻已在很多国家被发现,在国内也在很多地方出现,这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关于它的起源之谜,国内外众说纷纭。本文作者指出,杂草稻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很多方面与“西北粳”相似,例如落粒性强,米红色、具有较强的耐低温发芽特性、幼苗生长旺盛等等,但也有不同之处,即杂草稻颖壳深棕色,千粒重较低,耐肥性和抗病性较强。因此作者提出杂草稻很可能是由“西北粳”和现代改良粳稻品种杂交,其后代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成。文章介绍了“西北粳”的特征和特性,并指出它是一种优良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2.
四个丹东杂草稻的形态与微卫星标记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采用19对籼粳特异性水稻微卫星标记,分析比较了4份丹东杂草稻(WS、WL、BS和BL)与标准籼粳对照品种之间的差异.同时应用程式指数法根据稃毛、酚反应、穗轴第1节间长度、抽穗时壳色、叶毛和谷粒长宽比等6项指标对杂草稻的籼粳属性进行分析.分子标记分析及形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WL属粳型,另外三份杂草稻属于偏粳型.另外,发现丹东杂草稻和粳稻测验种的亲缘关系比东乡野生稻更近,表明杂草稻属于粳偏栽培型.由此推测丹东杂草稻可能是由古老栽培稻演变而来.试验结果对进一步了解研究杂草稻特性并在育种中利用其有利基因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杂草稻的传播与籼粳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杂草稻仅在江苏省局部区域发生,目前已扩大到全省,并对粳稻的高产和稳产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掌握其快速发生机制,便于杂草稻的防除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江苏省13市杂草稻是独立发生还是相互传播,以及江苏省杂草稻籼粳地理分布。采集了江苏省13个市58个样地的58个种群,总计205份的杂草稻样品。所有样品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田间种植,并测量了38个形态学性状和6个程氏指数鉴别性状。欧氏距离聚类分析,表明江苏省13个市的杂草稻是相互混杂的。籼粳地理分布表明,江苏省杂草稻主要以籼型和偏籼型为主,籼型和偏籼型杂草稻在全部58个样点中都有分布,分别占样品总量的54.15%和42.40%;偏粳型和粳型仅分布于6个样点(淮安、苏州、盐城与扬州),分别占样品总量的2.93%和0.48%。此外,对比江苏省杂草稻的籼粳地理分布与江苏省地方品种的籼粳地理分布,未显示对应关系。籼粳比例和地理分布揭示了江苏省杂草稻主要为籼型,其中极少数为粳型杂草稻,粳型杂草稻的比例与杂草稻和栽培稻之间的自然基因漂移比例相近。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杂草稻深覆土条件下出苗动力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盆栽的方式,采用不同的覆土深度,对中国北方杂草稻的出苗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杂草稻的出苗动力源。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北方发现的部分杂草稻具有较强的中胚轴伸长特性和芽鞘节间伸长特性。在播种深度较浅时(3 cm),杂草稻依赖于中胚轴的伸长顶土发芽;当覆土较深时(5 cm),杂草稻中胚轴伸长特性更加明显,伸长长度加大,同时杂草稻的芽鞘节间也明显伸长,中胚轴和芽鞘节间的共同伸长为深覆土条件下杂草稻的出苗提供了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杂草稻的生态考察和鉴定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对海南岛杂草稻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描述,杂草稻混生在深水稻中繁衍。种子休眠性研究表明,海南杂草稻的种子休眠性介于籼稻品种和野生稻之间,证实了这种杂草稻靠种子休眠可度过不良条件,从而繁衍下来。海南杂草稻为一年生草本,水生或陆生,形态上类似籼稻。对杂草稻的特征特性进行了描述,对其利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植物学性状的吉林省杂草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直播技术和免耕方式的推广,杂草稻对水稻的危害越来越大,寻找有效的杂草稻防除措施己刻不容缓。本文对我国吉林省19份杂草稻植物学性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吉林省杂草稻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变化范围均大于栽培稻,颖壳色多表现为秆黄色,赤褐色、黄色、黑褐色、紫黑色、灰黑色、黄褐色和银灰色;果皮色以红色果皮为主;大部分杂草稻有芒,芒色以秆黄和赤褐为主;易落粒;易倒伏。通过分层聚类将33份供试材料分为了5类。利用程氏指数法对19份杂草稻材料的籼粳属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吉林杂草稻主要以粳型为主,少部分为偏粳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低温处理方法评价了杂草稻无芒落粒粳和长芒落粒粳苗期的耐冷潜力。在苗期,普通野生稻的耐低温冷害能力最高,其次为栽培粳稻越光,杂草稻无芒落粒粳和长芒落粒粳的耐低温冷害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8.
江淮流域杂草稻叶绿体DNA的籼粳分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明江淮流域杂草稻的细胞质来源,根据水稻叶绿体DNA ORF100(Open Reading Frame 100)序列在籼粳间存在69 bp差异的特征,设计了InDel标记cpDNA69。利用该标记对2个分别以籼稻和粳稻为母本的F2群体、22份栽培稻(Oryza sativa L.)、3份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 Griff.)进行了分析验证。PCR结果可以获得缺失和非缺失两种带型,缺失带型与以籼稻为母本的F2群体、10份籼稻材料完全对应;非缺失带型与以粳稻为母本的F2群体、11份粳稻材料完全对应,3份广西普通野生稻为非缺失带型,属粳型,1份以粳稻为母本的籼粳杂交材料为粳型。因此,cpDNA69可以用作叶绿体籼粳鉴定标记。利用该标记对22份杂草稻的叶绿体DNA鉴定的结果表明,7份早年发现的杂草稻,即江苏省连云港穭稻和安徽省怀远、来安、全椒、肥东的塘稻的叶绿体DNA为非缺失带型,属粳型,而近年来在江苏省扬中、高邮、灌云、洪泽、盐都、兴化、如皋等地直播稻田发现的15份红米杂草稻的叶绿体DNA为缺失带型,属籼型。这为进一步研究江淮流域杂草稻的来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杂草稻是水稻生产上的恶性杂草之一。由于轻型栽培模式的推广,近年来,杂草稻在临沂市的发生面积有较大扩展,不仅对旱直播稻造成危害,且对移栽稻也产生一定影响。为了切实有效地控制杂草稻发生危害,通过系统调查和研究,明确了临沂市水稻田杂草稻的形态特征与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总结出了以"切断种源、合理耕作、及早拔除、巧用药剂"为核心的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和研究不同粳稻品种的特征和特性,筛选出适合响水县自然生态条件种植的水稻新品种,选择13个粳稻新品种(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连粳7号、连粳6号和宁粳4号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均比较好,目前在响水县大面积种植综合表现也比较好;新稻25和连粳9号在本试验中产量表现较好,但其特征特性与产量水平年度间的差异性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1.
移栽稻田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移栽稻田中杂草稻多年的观察和调查,对其特征特性进行描述,总结出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分析移栽稻田杂草稻产生的原因、杂草稻种子的来源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同时,针对生产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杂草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1概况 我国的栽培稻分为籼、粳两大亚种,北方稻区栽培的是粳型品种.由于北方冬季寒冷,栽培的粳稻种子在田间自然越冬翌年春季不能发芽出苗.但近几年在辽宁稻区出现了一种以杂草形式生存的一年生北方野生稻,这种北方野生稻农民称其为"疯稻子".北方野生稻在田间生长繁茂,营养生长期与当地栽培稻不易区分,在出穗后才能鉴别.  相似文献   

13.
扬粳687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选育而成 ,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1998~2000年在江淮稻区及丘陵山区大面积试种示范 ,表现早熟、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倒伏、熟相佳等特点 ,在沿江地区可一稻两用 ,既可作麦茬单季稻种植 ,又可作直播稻、豆后稻、瓜后稻和玉米后茬稻等种植模式的主体品种应用 ,适应了当前轻型栽培和农业产业化及结构调整的需求。现将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概述如下 :一、特征特性1.熟期早江苏省淮北片中粳区试结果 ,扬粳687全生育期144.1天 ,比对照泗稻9号…  相似文献   

14.
孙健 《北方水稻》2008,38(3):110-112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垦鉴稻14等17个品种(品系)在应用水稻"三化"栽培模式下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旨在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区域的优良水稻品种。结果表明:垦粳04-549、垦鉴稻14、垦稻11、农大04-004等几个品种(系),在抗性、丰产性等方面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5.
基于SSILP、InDel和SSR标记的杂草稻籼粳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0对SSILP、30对InDel和43对SSR标记对来自斯里兰卡的28份杂草稻和14栽培稻,来自国内外的9份籼型栽培稻、7份粳型栽培稻和4份代表性杂草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SSILP、InDel和SSR标记分别检测到84、61和213个等位基因,其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257、0.255和0.543。聚类分析显示供试的42份斯里兰卡杂草稻和栽培稻均为籼型。SSILP与InDel标记的相关性很高(r=0.989),而它们与SSR标记相关性较低(0.812和0.808)。结果表明,SSILP和InDel标记可高效鉴别各类稻种资源的籼粳属性,而SSR标记更适用于亚种内的分类。  相似文献   

16.
北方杂草稻耐低温发芽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选用19份北方杂草稻为试验材料,分别在0℃、4℃、14℃、24—28℃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北方杂草稻具有较强的耐低温发芽特性。在4℃条件下,供试的19份杂草稻材料间的发芽率方差和变异幅度都比较大,耐冷性评价结果可靠。在4℃条件下耐低温发芽特性的评价结果为:5份杂草稻材料耐冷性为1级,耐冷性强;4份为5级,耐冷性中;10份为9级,耐冷性弱。对照栽培稻品种秋光的耐冷性为9级,耐冷性弱。  相似文献   

17.
利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47份杂草稻样品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了采集于杂草稻多发地区的47份样本的遗传多样性,旨在从基因的开放式阅读框区域(ORFs)深入研究杂草稻的遗传背景,为进一步揭示其来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参试的我国杂草稻材料在110对引物组合中共扩增出845种类型的谱带,多态性谱带590种,多态率为6982%,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54条多态性谱带。说明SRAP分子标记对于杂草稻基因组开放式阅读框区域序列的多态性具有很高的检测效率,适用于遗传多样性研究。我国杂草稻材料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I)为063,且南北方杂草稻多样性指数(I)相当,分别为063和06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南方收集的杂草稻与北方收集杂草稻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大,遗传差异明显。程氏指数判定结果也表明杂草稻呈南籼北粳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8.
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危害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草稻作为一种特殊的稻田杂草,给水稻生产造成较大危害,它的控制已成为农业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概述了杂革稻的形态、开花、落粒和种子休眠和出苗等生物学特性,从而了解杂草稻的危害原因,对栽培稻产量和米质影响,及潜在基因漂移的风险。并探讨了从栽培、化学、遗传和预防等措施综合控制杂草稻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选育评价研究表明,花粳8号集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特性于一身,增产潜力巨大,应扩大推广面积,更是滨海稻区首选品种,也是育种中具有很多优异基因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优质粳稻武陵粳1号机插丰产高效精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陵粳1号为材料,对其特征特性、机插稻生育特性与定量化指标进行研究,提出了武陵粳1号机插单产650~700 kg/667 m2的群体定量化指标,同时总结了其配套的丰产高效精确栽培关键技术,并绘制成规程图,以期为武陵粳1号作机插稻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