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是福建省的特种外销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福鼎、政和、建阳、松溪等县。传统白茶制法特异,不炒不揉,成茶满披白毫,色泽银白灰绿,汤色清淡。白茶属于轻发酵茶,制造独特,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萎凋是白茶初加工的主要过程,也是形成茶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  相似文献   

2.
花香型白茶工艺特点及市场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香型白茶即工夫白茶,系应用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如: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紫牡丹等新品种,按白茶标准采摘茶叶鲜叶原料,同时又按白茶的基本加工工艺(鲜叶→萎凋→烘制→成品)兼融绿乌龙(花香型绿茶)加工工艺(鲜叶→晾青做手→杀青→揉捻→烘制→成品)特点而成的特种白茶。该茶色泽墨绿带白毫,外形自然,硬实,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加工工艺流程及参数条件对枇杷叶茶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枇杷叶茶品质提供技术参考。以新发芽的夏梢枇杷幼叶为材料,杀青后分别采用先揉后炒、先炒后揉再炒和先揉后炒再揉再炒3种工艺流程及不同参数加工枇杷叶茶,对叶茶主要功能成分和冲泡性状指标进行检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流程对枇杷叶茶的品质有较大影响,先揉后炒工艺所制叶茶的总黄酮、茶多酚及总三萜酸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先炒后揉再炒工艺,而先炒后揉再炒工艺的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先揉后炒工艺,3种工艺下所制枇杷叶茶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工艺流程、揉捻时间相同条件下,随着炒制时间的延长,茶中总黄酮、茶多酚及总三萜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大多呈下降趋势。综合主成分分析及感官品质评价,以枇杷新梢幼叶为原料加工叶茶,采用蒸汽杀青75 s、揉捻5 min后再炒制25 min加工的叶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一、乌龙茶的起源这里讲的乌龙茶指的是制茶分类中的半发酵茶类。其制作特点是茶鲜叶未经杀青,一面萎凋,一面振动、搅拌,进行有控制的一定程度的发酵,即现代称之为“做青”的工序,然后高温炒揉烘焙而成。迄今我们见到的叙述乌龙茶制作方法的最早文字史料,以1717年曾任崇安县令陆廷灿所著《续茶经》所引王草堂《茶说》最为明确。原文如下:“武夷茶自谷雨采至立夏,谓之头春。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子风日中,名曰晒青,候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山介)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萝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茶采而摊,摊而,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拣去老叶及枝蒂,使之一色。”此外足资佐证的重要文献资料还有明末清初人阮曼锡(1625  相似文献   

5.
白茶加工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类.制造工艺独特,分为萎凋和干燥两大部分.干荼表面密布白色茸毛,这一品质的形成,一是采摘多毫的幼嫩芽叶制成;二是制法上采取不炒不揉的晾晒烘干工艺.白茶有芽茶和叶茶之分.芽茶如白毫银针;叶茶如白牡丹、贡眉等.两者制法大体相似,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6.
正南京农垦集团青龙山林场青泉茶厂是"雨花茶"的原产地保护单位,那里生产的"宝石花"牌极品雨花茶和精品龙雾茶,汤色清澈、醇香淡雅,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曾于2010年被选送到上海世界博览会参展。李桂林,是极品雨花茶和精品龙雾茶的研制者。人如其茶,李桂林从一个普通的炒茶工历经磨练,成长为一流制茶能手。茶厂的管理者,却淡泊名利,时常守着200多度的炒茶锅,练习杀青、揉捻、烘干、整形等炒茶技术。这样的练习,在她28  相似文献   

7.
为了最大程度保留金线莲茶的有效功能成分并改善其感官风味,本研究通过炒干、炒青和揉捻3种方式加工金线莲代用茶,检测不同炒青和揉捻时间以及不同干燥方式下,金线莲代用茶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氨基酸、总糖和总黄酮的含量变化,探究不同加工条件对金线莲感官品质和有效功能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炒干方式制成的金线莲茶的感官品质和有效成分均优于冻干和烘干方式,而冻干的感官品质略高于烘干。100℃烘干茶样的感官品质高于60℃烘干茶样,但两种方式处理下,金线莲茶的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炒青10 min和揉捻10 min制成的金线莲茶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通过比较4种干燥方式发现,炒干方式制成的金线莲茶感官风味最好,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炒青10 min和揉捻10 min制成的金线莲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本研究为金线莲代用茶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花香白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吉白茶芽叶为原料,采用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成功研制出花香白茶,该茶具有浓郁花香和醇厚茶味的特点.其加工工艺为:鲜叶→晒青→凉青(25℃,10 h)→杀青→初揉→烘二青→复揉→第一次足火→第二次足火→毛茶.  相似文献   

9.
福鼎白茶目前在国内市场比较热销,国外的销售市场也逐渐被打开。如何传承福鼎白茶传统制茶技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福鼎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顺茗道岩韵花香白茶的成因进行分析,描述了顺茗道岩韵花香白茶种植条件与制作技艺的一系列工序,旨在推进优质福鼎白茶以及传统制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思义 《世界农业》1998,(10):26-27
日本人把日常生活饮用的茶分为两类,一是对鲜叶或蒸或炒,使茶叶中的氧化酶钝化作用后,制造的不发酵茶(绿茶),二是使氧化酶作用后制造的发酵茶。日本现时生产的茶多是绿茶,约占煎茶的80%。茶—不发酵茶(绿茶)—蒸制—煎茶(普通煎茶、浓煎茶)玉露末茶粗茶玉绿...  相似文献   

11.
古蔺茶窑史考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杨坚笔者于1981年7月初在四川古蔺县黄荆(笋子山)林区调查古蔺野生大树茶时,曾发现一种古老的制茶设施──茶窑遗址。古蔺茶窑是解放前本地茶农采摘古蔺大茶经杀青、揉捻后,用于茶叶烘干的设施。茶窑的窑墙和火道均是用紫红...  相似文献   

12.
云茶春韵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人工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的茶树新品种,其母本为云抗14号,父本为福鼎大白茶。品比和区试结果表明,云茶春韵适宜在云南省茶区推广种植,其优质干茶的平均产量为2085.6kg/(hm^2·a),分别比云抗10号和福鼎大白茶增产29.4%和20.4%;用其制作的大众茶平均产量为2777.4kg/(hm^2·a),比试验当地大叶茶品种平均增产14.5%;同时,该品种抗寒、抗早能力较强,对茶小绿叶蝉和茶饼病有一定的执性,适合制作绿茶。文章还从茶园选址、茶苗定植、茶园管理、合理采摘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简单介绍了云荼春韵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加工工艺对茶叶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简报)王云李春华杨亮材(四川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成都610066)以福鼎大白茶(中叶种)和云南大叶茶的1芽1叶初展春梢为原料,采用相同的处理: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做形(理条搓条,旋转搓团,理直搓条),烘焙而成扁形、...  相似文献   

14.
张育松 《农业考古》2007,(2):236-238
优良品种是以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具有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农艺性状等特殊经济为主要指标。福建省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特别是无性系优良品种多,到目前为止已经通过国家审(认)定的优良品种有15个,即: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铁观音、梅占、黄旦、毛蟹、本山、水仙、八仙茶、大叶乌龙、福云6号、福云7号、福云10号。  相似文献   

15.
分析比较5、10、15年陈不同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等老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咖啡碱、茶氨酸、茶黄素等成分的含量.检测发现,5年以上的陈年老茶中,白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总体最高,其次为乌龙茶,红茶最低;咖啡碱、茶氨酸含量均表现为白茶最高,红茶次之,乌龙茶最低;红茶中的茶黄素含量总体高于白茶、乌龙茶,且储藏时间越...  相似文献   

16.
闽南水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系中国名茶。清香型闽南水仙茶产制技术自成一格,其外形和香气与传统浓香型闽南水仙茶截然不同。优质的鲜叶原料是清香型闽南水仙茶优良品质形成的重要基础。优质清香型闽南水仙茶初制关键技术为:做青要求轻晒青、轻摇青、薄摊青、长凉青、轻发酵;杀青做到高温、少量、杀匀、杀透、杀足;包揉做到回潮、包揉、速成球、保鲜保绿、快速成形;烘焙要求低温干燥、文火慢焙,保持色泽和香气。  相似文献   

17.
香江惠民茶     
香江惠民茶江苏人民出版社凯亚一九龙半岛上是压根儿就不种茶,也不炒茶的,历来如此。不料今年三四月间,却破天荒地颖出一种“香江惠民茶”!此乃雅博茶坊的一种创举。其主人呢,即香港茶艺中心理事长、中国国际茶艺会会长叶惠民先生。说来我与叶惠民君睽别久矣,记得那...  相似文献   

18.
我校研制的行星式揉茶机已获1989年国家专利。该机由3个带棱骨的滚筒,在壳体内作行星运动,茶叶进入壳体后,随着滚筒运动边滚转边搓揉边翻拌,由于茶体直接受到滚筒及壳体内壁作用,因此,揉捻功效高,细胞破碎充分,成条状,1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一次揉捻,加工质量符合制茶工艺要求。该机打破了利用揉桶、揉盘揉捻茶叶的传统方法,是一种新型的制茶机械。经云南省有关单位对该机样茶审评鉴定,认为该  相似文献   

19.
嗜茶者说     
喝了好多年的茶,也不晓得是从何年何月就把茶水替代了白开水。茶已成了我“不可一日无此君”的日常饮品,与“茶鬼”无二。喝的茶也不怎么挑剔。凡绿茶、红茶、铁观音、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等等之类的茶都能入口。但我尤为喜欢绿茶。绿茶入口香气四溢又甘醇。绿茶是炒茶,其工艺不繁琐,经杀青、揉捻、干燥而制成,绿茶喝多还不起腻,其它的发酵茶就不然了。好茶叶价格自然不菲。有一回,海南冬交会上,我品到一味绿茶,香气一直在口腔内打转,挥散不去。客商说这还是去年的春茶,今年春茶还要等两个月后才上市。这是一斤装的礼品盒春茶,要好几百,于我是舍不得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金炒,半烘炒及烘青等工艺对扁形名茶品质及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烘炒工艺茶叶的品质及其多酚、水浸出物、叶绿素、茶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等含量均高于烘青及金炒工艺,为扁形名茶的最佳新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