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旦  戴伟民  强胜  宋小玲 《杂草科学》2011,29(3):14-21,29
无论何种杂草稻密度和移栽措施下,杂草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栽培稻生长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移栽不仅较好地抑制了杂草稻的发生,同时保证水稻产量,使产量达到3 496.65 kg/hm2。旱直播对杂草稻出苗率影响较小,造成杂草稻密度过高,栽培稻产量严重降低,较移栽下降了1 011.15 kg/hm2。水直播对杂草稻出苗抑制作用要明显优于旱直播,使得杂草稻出苗率较旱直播下降9.14%,但是水直播对杂草稻出苗后的生长抑制不明显,使得杂草稻发生量达到1 219.35 kg/hm2,栽培稻产量仅为1 829.85 kg/hm2。随着杂草稻密度的增大,对自身种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个体地上部分干生物量显著降低和抽穗时间的推迟;其对栽培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栽培稻剑叶宽、分蘖数、有效穗数、地上部分干生物量、穗长、每穗饱粒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实际产量等方面随着杂草稻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可以在杂草稻发生较为严重的田块使用移栽措施,在杂草稻发生中等的田块使用水直播措施,并且适当提高栽培稻播种量。在杂草稻发生较少的田块使用旱直播措施,从而达到成本和收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稻(水稻、陆稻)株的枯心和白穗直接或间接影响稻株产量(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稻株枯心和白穗的形成因素诸多,对其正确进行识别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稻枯心 (一)稻真枯心 1、稻螟枯心 稻三化螟造成枯心的,是因咬断稻株心叶基部,使心叶失水、褪色、纵卷,进而变黄干枯;早期叶鞘不枯黄,叶鞘内无虫粪,拔起时断处平齐。  相似文献   

3.
稻虱褐螯蜂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虱褐螯蜂 Haplogonatopus japonicus 是白背稻虱的重要天敌,在本省稻区普遍发生,是田间白背稻虱种群消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此蜂,近年来我们对其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杂草稻的分类、起源及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杂草稻是稻田中与栽培稻相伴生的一种杂草,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杂草稻拥有丰富的遗传资源,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该文对有关杂草稻的特征、分类、起源和利用研究的进展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杂草稻与栽培稻叶片生长的竞争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草稻造成栽培稻产量的损失主要表现为叶片间的相互竞争。争夺空间、争夺光照矛盾突出。杂草稻主茎叶片多于栽培稻,最大叶片长于栽培稻,最大叶片宽于栽培稻,叶片披散,形似杂交稻叶。如果在667 m2旱直播稻田接种2.5 kg粳性杂草稻籽,栽培稻上部全被杂草稻稻叶覆盖,栽培稻植株瘦黄、弱小,茎、蘖逐步退化消亡,造成基本绝产。  相似文献   

6.
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我国南方稻区重要迁飞性害虫,北方稻区大面积成灾的情况罕见。 1991年,天津市和冀东唐山、秦皇岛一带渤海沿海稻区褐稻虱大发生,天津市发生面积占稻作面积的93%,秦皇岛市抚宁县占77.6%,昌黎县占70.1%,而唐山市滦南、唐海  相似文献   

7.
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于贵州省都匀市组织开展不同释放高度和不同放蜂点密度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应用试验及示范。结果表明,稻田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卵粒具有明显的寄生作用,蜂卡置于稻株上部叶片内、距顶端10 cm,每667 m~2设置8个放蜂点,每次放蜂10 000头/667m~2,间隔5 d连续放蜂3次,对稻纵卷叶螟卵平均校正寄生率达40.88%,平均防治效果为64.29%;大田示范释放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卵寄生率最高达69.20%,相对防治效果最高达67.09%,表现出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丙草胺防治直播稻田杂草稻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对栽培稻安全的杂草稻防除技术,采用整株测定法研究了丙草胺对杂草稻的毒力及解草啶减轻丙草胺对栽培稻药害的应用技术,并通过田间试验检验了这一技术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丙草胺在450g/hm2时,可显著抑制杂草稻和栽培稻的生长;采用30mg/L解草啶浸种48h,可显著减轻丙草胺对栽培稻的药害,随着丙草胺施药量的增加,解草啶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田间试验结果说明:用30mg/L解草啶浸种栽培稻48h,丙草胺的施药剂量在450~675g/hm2时对栽培稻安全;当丙草胺剂量为900g/hm2时,栽培稻产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杂草稻的化学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直播稻(麦收前1~3 d麦套稻)通过诱发杂草稻的发生,在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用41%草甘膦3 000 ml/667m2杀灭,可有效防止杂草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来稻螟蛉[Naranga aenescens(Moore)]在江苏沿海局部地区暴发成灾频率明显升高的实际,通过对稻螟蛉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发生规律、为害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两虫兼治的防治策略,并筛选了一批对两种害虫都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配方。  相似文献   

11.
系统观察和大田普查结果一致表明,抛秧栽培田前期稻飞虱(以白背飞虱为主)发生量明显高于常规移栽田。高峰期虫量,前者是后者的2.5倍以上。为此,初步分析了抛秧栽培田虫量较大的原因,提出了重点监测,适时早治,机动喷雾,连片防治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根据稻飞虱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 ,在做预报时 ,对下列几个问题应进行具体分析。①灯诱问题 :不能把全年灯下诱得的虫量都称为迁入虫源 ,灯诱常受到风、雨等天气的影响 ,必须注重田间调查。②迁入长翅型成虫的有效率问题 :长翅型成虫迁入时如遇适宜食料等适生环境 ,则有利其繁育滋生 ,如迁入期太早或太迟 ,遇不到适生环境 ,则不利其繁育滋生。③种群问题 :白背飞虱与褐飞虱的越冬、寄主、迁飞规律、历期、繁殖力、田间分布、为害特点等有其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再生稻二化螟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福建省,二化螟是再生稻的重要害虫。作者对第二代二化螟为害前季稻造成的产量损失结构进行了通径分析。通过田间调查和小区试验,建立了再生稻二化螟防治指标模型: ET=(100C·F-P·E(0.0037N_1 0.1207N_2))/(P·E(0.0123N_1 0.0098N_2)) (卵块密度) ET=(100C·F-P·E(0.0097N_1 0.1258N_2))/(P·E(0.7077N_1 0.5601N_2)) (枯鞘株率) 按照防治指标模型,制定出不同产量水平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以水稻秧池秧苗叶龄与当时田间一代二化螟累计卵量占全代卵量的百分率为相关因子,建立直线回归预测式,其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由此预测一代二化螟发生趋势,方法简便,准确性高,并揭示出秧池一代二化螟累计卵量与秧苗叶龄关系的规律,从而提出了防治工作“两查两定”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养蟹稻田稻飞虱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明确了养蟹稻田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养蟹田和非养蟹田稻飞虱的发生期基本一致。由于螃蟹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养蟹稻田稻飞虱的发生量比不施药对照田明显偏低,一般发生年份,不用药防治,即可控制稻飞虱的为害。养蟹田稻飞虱的分布与距养殖沟的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距养殖沟越远,虫量越高,防治时应注意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6.
于2012年2月对云南低热河谷地区施甸县、元江县玉米、水稻、黑麦草和稻飞虱调查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白背飞虱携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褐飞虱携带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RSV),再生稻感染SRBSDV、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和RRSV,水稻秧苗感染SRBSDV.玉米SRBSDV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36.81%.云南低热河谷地区越冬稻飞虱是早春水稻、玉米病毒病传播的重要介体,再生稻、秧苗、玉米是病毒冬季存续循环的重要寄主和初始毒源.改秋冬种玉米为蔬菜,或推迟玉米播期,晚稻收割后及时翻耕,晚稻收割后至玉米播种期间有1个月以上的空田期,物理阻隔育秧或异地育秧,是切断病毒冬季循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稻田杂草稻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七级目测法于2009年7—9月对辽宁、黑龙江、吉林3省14个地区水稻田杂草稻的相对盖度、多度、高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7月杂草稻发生相对较轻,综合值为2.00%~14.00%,密度为0.58~20.91株/100 m2;8—9月辽宁省、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杂草稻发生普遍加重,辽宁省营口、沈阳、盘锦地区,黑龙江省黑河、佳木斯地区杂草稻综合值较高,密度较大,其中黑河地区9月杂草稻发生危害重,综合值达到52.00%。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鱼对水稻病虫草害控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985~1987年在浙江上虞、肖山、黄岩试验,稻田放养草鱼、鲤鱼、尼罗罗非鱼后,对早稻第3代白背飞虱的虫口能减少34.48~74.31%,晚稻第5代褐飞虱可减少51.23~55.49%,早稻第2代二化螟下降44.26~51.10%,早稻纹枯病减轻42.65~59.91%。并可基本控制本田期萌生稗草、牛毛毡、矮慈菇等19种杂草。通过研究证明,稻田养鱼是控制水稻病虫草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刺激稻飞虱再增猖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湖南宁乡经2a早、晚稻大田试验表明,三唑磷在水稻分蘖期施用可引起穗期稻飞虱数量的明显增加,建议慎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