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黄色金针菇苏金6号为样本,通过在含有不同浓度结晶紫的PDA培养基培养后,采用菌丝尖端分离和原生质体再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提纯复壮。试验结果表明,含有20 mg/L结晶紫的PDA培养基,可以显著提高苏金6号的生活力和原生质体再生筛选效率。提纯复壮后筛选出的菌株,生长速度和木质素、纤维素酶活均有提高,锁状联合多且规则,产量增加,其中以再生菌株13B7产量最高,增产12.7%。另外,在生长速度相近的情况下,产量与木质素酶活、纤维素酶活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一株各种农艺性状均表现优良的菌株,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对收集的12个("鲁大秀珍1号"(LD1)、"高邮秀珍菇18号"(GY18)、"高邮秀珍菇16号"(GY16)、"高邮秀珍菇163号"(GY163)、"华中秀珍菇3号"(HZ3)、"华中秀珍菇5号"(HZ5)、"华中夏秀灵"(HZ夏)、"华中秀珍菇845号"(HZ845)、"绵阳灰色秀珍菇"(MY灰)、"绵阳白色秀珍菇"(MY白)、"三明秀珍菇"(SM)、"新宇秀丽1号"(XY秀1))具代表性、来源不同的秀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抗性、出菇情况、生物转化率及子实体综合性状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鲁大秀珍1号"菌丝生长情况良好、发菌速度最快(0.67cm·d-1)、污染率低(1%)、出菇齐、生物转化率高(99.3%),子实体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可以考虑在当地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3.
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杏鲍菇)在工厂化瓶栽条件下,需要产菇数少,均菇重高,产量高的品种。笔者选用杏鲍菇19号菌株为材料,从其自交子一代(S1代)中筛选出一株单产高于亲本,产菇数和均菇重表现均优于亲本的菌株U5,对菌株U5单产、均菇重、产菇数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比较U5菌株的S1代群体和19号菌株的S1代群体的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新品种U5菌株单产在100g以上的频次达80%,产菇数少于4个的频次为93%,均菇重小于30g的频次仅为5%。U5菌株S1代在均菇重和产菇数两个农艺性状上都优于19号菌株的S1代,在单产上两株菌株的S1代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侧耳属种间杂交选育白色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黄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菌株姬菇258和糙皮侧耳(P.ostreatus)菌株青平1号为亲本,单孢杂交,选育出两株白色优质高产姬菇新菌株28号和41号菌株。28号和41号菌株的出菇单产较生产上主栽菌株西德33(对照)增产19.2%和19.1%;28号和41号菌株商品菇比例(88.6%和85.6%)高于对照西德33(71.8%),即菇体商品性优于对照;综合体现出了亲本菌株姬菇258的优质丰产性和亲本青平1号的白色菌盖菇体特征。拮抗试验和ISSR标记试验表明,28号和41号菌株与亲本具有遗传差异,即为不同于亲本的新菌株。研究认为,28号和41号菌株具有"姬菇"的典型商品性特征,是2株优质高产的白色姬菇新菌株,可做进一步的中间试验和示范栽培。  相似文献   

5.
焦健  吴立锋  高攀 《食用菌》2014,(2):22-23
对9608、向阳二号、灵仙一号、天宝一号香菇菌株比较试验,从出菇温度、产量表现、子实体经济性状及产量分布比较分析,初步筛选出灵仙一号适合三门峡城市郊区特点的香菇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6.
平菇山大1号紫外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平菇“山大 1号”原始菌株的担孢子收集、UV诱变以及突变菌株的出菇性能、抗杂菌能力测试研究 ,从 45个突变菌株中筛选出了 2株很有潜力的菌株。 6号菌株株形美观 ,抗杂菌能力强、转潮快 ,生物学效率较原始菌株提高了约 3 4.3 %,达 177.1%;3号菌株表现为无孢突变 ,为平菇新品种的研究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7.
秀珍菇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与优质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6个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生产菌株为材料,从100个ISSR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8个ISSR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分析其DNA序列多态性;同时,从不同类群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秀珍菇菌株开展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在0.66~1.00之间,将36个秀珍菇菌株聚为7个群,不同类群10个秀珍菇菌株的产量和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号菌株(秀57)产量最高,达0.326kg·袋~(-1),比对照高15.2%,菇体色度整体优美,综合表现佳,为值得推广的设施栽培秀珍菇菌株。  相似文献   

8.
菌种生产许可证 :皖当菌字 (1998)第 980 0 1号     菌种经销许可证 :皖当菌字 (1998)第 980 0 1号平菇菌株出菇℃转化率          菇 体 优 良 特 性   说  明殷育 3号殷育 5号殷育 7号殷育 8号殷育 30号2~ 303~ 342~ 362~ 362~ 3340 0 @ 0 %  相似文献   

9.
考察15个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i)菌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并从14个引物中筛选出7个ISSR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分析其DNA序列多态性。结果表明,参试秀珍菇P02、P03、P04号菌株原基形成时间最短,接种34d后开始现蕾;"农秀1号"最适出菇温度为20±2.0℃,P05、P14可以在较高温度出菇;"农秀1号"、P02、P03、P04产量较高。参试秀珍菇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为0.66~1.00;采用UPGMA分析表明,在0.87处可将这15个秀珍菇菌株分成3类。  相似文献   

10.
对5个不同秀珍菇菌株,设置了1个配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农秀1号、杭秀1号菌株的产量相对较高,品质也好。中农秀珍菇出菇密集,菇蕾较多,菇形小,商品性差;转潮快,菇形也很小,成品菇率很低,不适应栽培;中农秀珍菇较抗病虫害,杭秀1号抗病虫害差,其余菌株抗性一般。  相似文献   

11.
对采集分离的4株野生平菇菌株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明湖2号菇形美观、生物转化率较丰5提高3.01%~3.46%,出菇期提前5~7 d,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以作为早熟品种示范推广;鲁山平1-2与国槐1号子实体偏褐色,可作为搭配品种;黄台3号出菇晚、出菇不整齐、子实体形态有变异,不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以南荻为基质栽培秀珍菇的效果,试验以台秀1号为试验菌株,考察南荻基质含量(16%、32%、48%、64%、80%)对台秀1号菌丝生长速度、产量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栽培料中添加南荻基质,台秀1号菌丝生长比对照快,且菌丝浓密;配方(1)、配方(2)与对照(CK)的产量相当,配方(3)、配方(4)、配方(5)与对照产量差异显著。南荻32%,棉籽壳30%,杂木屑18%,麸皮15%,石灰1%,石膏1%,糖1%、玉米粉2%的配方(2)栽培秀珍菇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崔晓  丛倩倩  王庆武 《食用菌》2021,(2):21-23,26
为探索原生质体再生法对秀珍菇菌株提纯复壮的效果,对已经退化的秀珍菇菌株秀-T进行复壮.通过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得到35株秀-T再生菌株,进一步筛选得到的5株再生菌株各级菌种长势、长速、出菇时间、胞外酶活力及农艺性状较退化菌株均有所提高.其中以再生菌株Re-2复壮效果最为显著,与退化菌株相比,现原基时间提前3d,子实体形成时...  相似文献   

14.
以"武香1号"为对照,对贵州省引进的"汀选18""浙香6号""夏菇931""庆科212"4个香菇高温菌株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庆科212"的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高于"武香1号"及其它供试菌株,在母种培养基中生长最快(3.600mm·d-1)、菌丝长势和色泽好;"庆科212"的子实体农艺性状较好,平均单菇鲜质量达27.780g,与"夏菇931""浙香6号"无显著差异,但与"汀选18""武香1号"存在显著差异;其鲜菇20棒平均产量为16.613kg,与"夏菇931"无显著差异,但极显著高于"武香1号"和其它供试菌株;其生物转化率也高达55%。"庆科212"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可在当地夏季香菇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帘设施大棚栽培模式,对引进的5个秀珍菇菌株进行出菇对比试验的结果:5个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在80.9%~107.4%之间,其中秀珍菇2号的产量较高,为536.9g/袋,生物学效率达107.4%,子实体呈浅褐色,菌柄短而菌盖较厚,单朵重17.9 g,商品性状优良,是比较适合在水帘设施棚中栽培的高产、优质菌株。  相似文献   

16.
以香菇为试验材料,结合分析坝上高原气候特点,对适宜该地区生产的香菇品种、生产周期(茬口)、栽培设施、出菇环境调控、出菇模式等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坝上高原适宜栽培香菇品种为"L808"和"灵仙1号",于每年4月底前完成养菌转色,每年5—10月栽培出菇;栽培设施选择半地下日光温室或连体菇棚与大中拱棚相搭配;出菇环境综合运用定时风筒鼓风通风、高压微雾控湿装置或微喷方式进行调控;出菇模式采用层架式或侧立式出菇等配套技术,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七个香菇夏栽菌株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龙泉市地处浙西南山区 ,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市 ,海拔在 190~ 192 1m,6 0 0 m以上地区占大多数。我市从 1999年开始引种覆土地栽夏菇 ,获得了成功 ,平均每袋净收益比普通菇增收 2 0 %~ 30 % ,但品种间菇的性状、产量及质量差异很大。为了筛选出适宜于本地栽培的夏栽菌株 ,我们对 7个夏栽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株 武香 1号 (引自武义真菌研究所 ) ,申 2、申4、2 71(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 ,L2 6 (引自三明真菌研究所 ) ,Cr0 4 (引自福建省真菌研究开发中心 ) ,6 1…  相似文献   

18.
以强碱处理的稻草(生料)栽培18个草菇菌株,考察草菇菌株菌丝生长、出菇能力和子实体性状。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2号、5号、11号和23号菌株的子实体鼠黑色,产量较高,可在寒区推广试用;6号、13号和18号菌株子实体颜色浅,商品性好,可以需求选用。  相似文献   

19.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808为出发菌株,在气温为5℃时选取菌柄长约3.5cm、菌盖直径约6.0cm、菌盖厚度约1.5cm的子实体。初筛出菌丝长势好,菇型圆正的菌株;复筛出菌丝生长速度快、生物学效率高,且能在较高或较低温度出菇的目标菌株,分别取菌龄一致的目标菌株和808菌株,比较在不同温度下的菌丝生长速度。经过系统选育,获得了一个出菇温度为5~30℃,生物学效率为(84.57±1.18)%的香菇新菌株E8。2016年7月21日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田间技术鉴定,2017年2月16日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天丰8号。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20,(5)
为筛选适合工厂化栽培的灰树花菌株,比较分析了H1、H2、H5、庆6四个灰树花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长势、栽培周期、子实体单产、子实体品质以及生物学转化率。结果表明:①菌丝生长阶段:菌株H1、H5菌丝生长势最好且生长速度较快;②出菇期:菌株H1出现原基时间(5 d)、子实体成熟时间(13 d)、栽培周期(43 d)均短于其他菌株;③子实体单产:H1的平均单产最高,较其他菌株平均高约13~18 g,差异显著;④生物学转化率:H1(39.67%)庆1(36.26%)H5(35.97%)H2(34.97%);⑤子实体品质:H1的子实体品质较好,其次是菌株H5。H1菌株更适合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