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选择了呼伦贝尔不同年份的10个草原沙化治理封育工程进行实证研究,地面调查和遥感解译相结合,运用生态效益评价体系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1999-2005年封育工程生态效益优,2006年封育工程生态效益良,2007、2008年封育工程生态效益一般。工程实施后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草层高度、植物种数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明显增加,一年生植物比例减少。流动沙地比例大幅降低,固定沙地比例大幅度增加。工程区内的植被盖度、生物量、草层高度和植物种数均高于工程区外,一年生植物比例较区外低。工程区内的流动沙地基本被固定,植被盖度有了很大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简述榆林沙区的飞播造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飞播造林加快了榆林地区荒漠化治理的步伐,提高了流动沙地植被覆盖度,增加了地面粗糙度,降低了风速,大幅度减少了输沙量,增加了沙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取得了固沙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呼伦贝尔沙地利用樟子松天然更新优势采用封育措施具有明显的固沙效果。跟踪调查表明,封育5a盖度为50.3%,樟子松天然更新幼苗高增长至275.32cm,植物种增加至9种。并且随着封育时间的延长,能够迅速提高土壤速效性养分和有机质的含量,形成不同类型的结皮。  相似文献   

4.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壤塘县对照地、露沙地、沙化耕地、固定沙地的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结果发现:1)0~20 cm和20 cm~40 cm土层中,p H值均随沙化程度的加重逐步升高,而有机质、全N、水解N、全P含量则逐步降低;2)不同土层之间同种类型沙化土壤p H值差异不明显;除对照土壤水解N外,有机质、全N、水解N、全P含量均表现为0~20 cm土层等于(近似等于)或大于20 cm~40 cm土层的特点。3)各种沙化类型中,土壤上层和下层全K含量变化不大,速效K和有效P含量均表现出对照沙化耕地露沙地、固定沙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青海省湟中县,采取固定样地、随机采样、常规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湟水中上游封山育林效果。结果表明,封育在优势种树种种类数量、种群密度、生物量、盖度、植株高度等方面改善了灌木林和疏林地群落结构;降低了灌木林、疏林地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孔隙度,且随封育年现增加,效果更加明显;提高了灌木林地有机质、速效N、速效K含量,降低速效P含量,提升了疏林地有机质、速效N含量,降低速效P、速效K含量。封育是改善湟水中上游退化灌木林、疏林地群落结构和土壤结构与养分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不同植被类型对沙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植被类型与沙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我国辽西北沙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容重、土壤养分、水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北沙地8种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荒草地〉油松纯林〉弃耕地〉樟子松林〉山杏林〉榆树疏林〉松杨混交林〉杨树纯林;沙地经过人工固定后土壤的养分含量发生了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磷、全钾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雨季,针叶树林地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农业弃耕地在7月份和10月份中土壤表层含水量较高,山杏林地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均表现为最低。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分是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土壤水分严重影响着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因此,为了探明黄羊滩沙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在黄羊滩地区取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3种不同类型的土样,采用烘干称重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沙地空间尺度上土壤含水量的剧烈变化湿沙层在10~40 cm,稳定层在大于40 cm,时间尺度上土壤含水量9月份高于8月份。侧柏半固定沙丘随着生长季的来临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7、8月份由于降水的增加含水量有明显的增加。流动沙地在空间尺度上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幅度大于固定沙地的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飞播封育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总土地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其中适宜封山(沙)育林、飞播造林的各类山地、沙地及沙化、退化草场达7000多万亩。封育、飞播措施具有速度快、工效高、成本低、省劳力、规模大等特点,非常适宜全区地广人稀、劳力少、交通不便等社会经济情况,已成为全区沙地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近几年,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全区的封育、飞播治沙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今后进行大规模生态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遏制若尔盖草原沙化进一步蔓延,急需开展草地沙化治理模式研究.试验选取若尔盖草原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态毯覆盖对两种沙地类型土壤环境、植物群落盖度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毯覆盖1 a后,有效提高了沙地植物群落盖度和生物量,流动沙地中生态毯覆盖的群落盖度和生物量较对照处理的增量高于半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生态毯覆盖的群落盖度和生物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20倍和1.19倍,而流动沙地则分别为对照的4.74倍和2.83倍;生态毯覆盖均降低了两种类型沙地的土壤温度,增加了土壤水分,提高了土壤最大持水量;生态毯覆盖对两种类型沙地土壤电导率的改善效果一致,均比对照高0.01 ms·cm-1;半固定沙地中生态毯覆盖和对照处理的土壤容重相同,流动沙地中生态毯覆盖的土壤容重较对照处理低0.02 g·cm-3;生态毯覆盖初期对流动沙地的恢复效果优于半固定沙地.生态毯覆盖对土壤环境指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可能是由于试验年限较短所致.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彰武县北部沙地中的甸子地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不同治理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甸子地系列中,林牧业用地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较对照农地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含量总体上次于农业用地。  相似文献   

11.
飞播固沙林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乌审旗飞播地的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飞播造林时间越长,地表植物盖度、种类和生物量增加越明显。同时,提高了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富集了土壤的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和速效K等养分。并且随着造林时间的延长,土壤的养分含量增加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沙区的生态建设是阿拉善地区当前及今后林业建设的重点。在对历年来飞播和封育成效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各生活型植被植物数量和总生物量,结果表明:飞播和封育是阿拉善高原沙区迅速增加植被生物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由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营林分院研制的GPSMAS(GPS图视导航系统),通过多年不断反复的测试、试验,已达到系统设计要求,满足面向用户面向目标的应用特性。系统通过了国家民航部门的技术鉴定和专家学者的评审。从2000年起GPSMAS正式投入云南省的飞机播种、牧草飞播导航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Determining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il and its behavior for engineering projects is essential for road construction operation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s in forest road construction, which is usually neglected, is to avoid mixing organic matter with road materials during excavation and embankment construction. The current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organic matter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forest soil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mount of organic matter and the behavior of forest soil as road material. A typical soil sample from the study area was collected beside a newly constructed roadbed. The soil was mixed with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organic matter(control treatment, 5, 10, and 15% by mass) and different tests including Atterberg limits, standard compaction, and 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BR)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these different soil mixtu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plasticity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organic matter.Increasing the organic matter from 0%(control) to 15%resulted in an increase of 11.64% of the plastic limit and 15.22% of the liquid limit after drying at 110 ℃. Also,increasing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reduced the soil maximum dry density and increased the optimum moisture content. Increasing the organic matter from 0 to 15%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of 11.0% of the optimum moisture content and a decrease of 0.29 g/cm~3 of the maximum dry density. Organic matter decreased the CBR, which is used as the index of road strength. Adding 15% organic matter to the soil resulted in a decrease of the CBR from 15.72 to 4.7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drying temperatures(60 and 110 ℃) for the same organic matter mixtures with lower water content values after drying at 60 ℃.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adverse influence of organic matter on soil engineering properties and showed the importance of organic matter removal before excavation and fill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5.
对宜昌市新增蔬菜基地的土壤肥力状况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宜昌市新增蔬菜基地土壤酸碱度(pH值)较适宜蔬菜的生长,但有机质含量普遍低下,尤其以猇亭高家店村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为缺乏;普遍缺磷,碱解氮含量大部分缺乏,速效钾含量不均等,并且差异极大,既有缺乏或极缺乏的土壤,又有富钾的土壤。提出了土壤的培肥措施:深耕翻地,打破水稻土的犁底层;增施有机肥,改善其通透性能;选择性种植作物,达到逐步培肥地力的目的;利用掺砂客土进行土壤改良,改善土壤的质地。  相似文献   

16.
西南桦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西南桦人工幼林土壤肥力6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西南桦人工林在幼林期基本不会导致土壤有机质、氮素、有效P含量下降,但会导致土壤有效K含量下降。GM(1,1)模型预测:在今后5年内,西南桦人工幼林的土壤有机质和有效P含量总趋势为上升;土壤全N和有效N含量变化不大;土壤有效K含量则明显下降。因此,在营林生产中只要在定植5年以后适当施用钾肥,就可防止林地土壤有效K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乌素是我国较大的沙区之一.针对毛乌素沙区不同沙地类型及特点,提出了采取封育、固沙造林、飞播、营建防风阻沙林等几种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鹏  梁政 《绿色科技》2022,(1):22-25
于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对凉山州云南松飞播林进行了不同水平氮沉降处理,试验研究了凉山州云南松林飞播林土壤有机碳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共设置LN(低氮,50 kg/(hm2·a))、MN(中氮,100 kg/(hm2·a))、HN(高氮,150 kg/(hm2·a))和CK4个处理.结果显示:①氮水平增加土壤有机...  相似文献   

19.
营林用火对维护林地土壤生态平衡和林地养分管理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针叶林地每两个月燃烧一次,每次用火时间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和CK 5个处理,3次重复。1 a后统一采样,采样深度设置0-5 cm、5-10 cm、10-20 cm 3个层次。结果表明:用火1年后,1土壤pH值变化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和土壤速效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最大增幅分别为:燃烧30 min,5-1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0.2%,0-5 cm土壤速效氮增加34.9%,5-10 cm速效磷增加53.3%,10-20 cm土壤速效钾增加57.2%。2用火1 a后,燃烧60 min,0-5 cm有机质含量加39.4%,10-20 cm土壤速效氮增加20.6%,5-10 cm土壤速效磷增加38.2%,0-5 cm土壤速效钾增加51.5%。3燃烧90 min,0-5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38.5%,土壤速效氮变化不大,5-10 cm土壤速效磷增加38.4%,5-10 cm土壤速效钾增加51.7%。4燃烧120 min,1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38.5%,0-5 cm有效氮增加23.2%,5-10 cm的土壤速效磷增加42.9%,5-10 cm速效钾增加51.7%。土壤化学成分与用火时间没有关系,与燃烧时间长度关系很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改进的CASA模型,结合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气象数据,估算榆林飞播林2010年7月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通过实测植被生物量,验证CASA模型在研究区的估算结果。结果表明:CASA模型适用于榆林飞播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CASA模型估算的不同地区NPP区别明显,榆林市横山县与榆阳区交界处的植被NPP值最高,其值介233.21~414.15gC/m2之间;榆林飞播林生态系统属于较低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沙柳的NPP水平最高,以柠条+沙柳+沙蒿为播种模式的人工林地生物量最高;除沙柳、花棒和沙蒿外,其他飞播植物生物量与含水量无明显的相关性;不同飞播年代的同种植被生物量与含水量、土壤养分以及气候等因素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