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上海外环林带森林结构的优化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城市森林群落结构和森林群落斑块的空间配置要求,调查和分析了上海市外环林带的森林结构,提出了有关城市森林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程序,并针对观赏、环保、生产和文化休闲等城市外环林带的主导功能目标,提出了上海市外环林带优化森林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州市林分质量差、林种结构不合理以及龄组比例不协调等城市森林现状,提出了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目标,阐述了广州市内环、中环和外环的分项规划框架,重点突出沿海防护林、城区花园式单位、绿色通道、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物栖息地、水源涵养林、商品林基地六大重点规划建设项目,并提出了科技支撑、法制支撑、防护支撑的三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3.
晋宁县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晋宁县森林防火阻隔带系统现状,分析了其目前存在阻隔网络密度低、阻隔带分布不均、防火树种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阻隔网络密度,以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为重点的对策。同时对林区道路规格、防火林带网络等级、防火树种选择、防火林带结构与配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将林区道路分为3级,生物防火林带分为2级来建设,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划后新增林区道路383.67 km,生物防火林带664.93 km,新增后林火阻隔系统总长达2 292.60 km,密度达18.32 m/hm2,与之前9.90 m/hm2的密度相比,得到明显提高,阻隔网络分布更均匀,真正达到提高晋宁县森林防火综合保障能力、减少森林火灾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晋宁县森林防火阻隔带系统现状,分析了其目前存在阻隔网络密度低、阻隔带分布不均、防火树种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阻隔网络密度,以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为重点的对策。同时对林区道路规格、防火林带网络等级、防火树种选择、防火林带结构与配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将林区道路分为3级,生物防火林带分为2级来建设,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划后新增林区道路383.67 km,生物防火林带664.93 km,新增后林火阻隔系统总长达2 292.60 km,密度达18.32 m/hm2,与之前9.90 m/hm2的密度相比,得到明显提高,阻隔网络分布更均匀,真正达到提高晋宁县森林防火综合保障能力、减少森林火灾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由此产生的大量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城市森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被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和科学家看做是有效解决城市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最根本途径.在城市森林的维护、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城市林木树冠覆盖被认为是城市森林最重要的结构与功能衡量指标.针对我国城市森林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的现实需求,从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的概念、分类与评价、城市林木树冠覆盖与城市森林服务功能、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的研究方法和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率与城市森林规划等4个方面,对国内外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该方面研究的未来趋势包括4个方面,首先,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研究,已经与城市的生态建设和日常生态、生产管理紧密结合.其次,高分辨率(米级以下)卫星影像在城市森林树冠调查与制图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第三,像面向对象的影像解译方法与激光雷达(LIDAR)等新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使用.第四,为了最终实现城市森林建设规划能够落地的目标,在城市森林建设的规划实施决策过程中,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会普及.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分析了合肥市城市森林树种组成及乡土树种应用情况,并选择市内公园、环城林带、高校校园、住宅区及近郊风景林5个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比较其树种组成及相似性,计算了树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结果表明:合肥市城市森林有树种241种,乡土树种应用率40.7%;市内公园树种最多(156种),其它依次为高校校园(113种)、环城林带(70种)、住宅区(61种);近郊风景林最低(21种);各类型乔木树种比例均高于灌木。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树种相似性总体较低。在市内各类型城市森林中,公园与校园的树种相似性程度最高(0.5),其次为公园与环城林带(0.32)、公园与住宅区(0.30),公园与近郊风景林最低(0.05),其它类型之间树种组成相似性均0.4。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排序为:环城林带(3.7)高校校园林(3.3)市内公园林(2.8)近郊风景林(2.5)住宅区绿地(2.1);均匀度值排序为:环城林带(1.03)住宅区绿地(0.93)高校校园林(0.81)近郊风景林(0.80)。环城林带的群落特征优于其它类型的城市森林,近郊风景林群落特征并不优于其它城市森林,有许多乡土树种尚未为城市绿化所应用。城市森林树种构成的自然度较低,应注重当地次生林冠层乔木树种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7,(12):90-92
现代林业新型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1)建立国家级的森林防火基金。(2)做好森林火灾预防的宣传普及工作,加强火险期管理,严控田间地头林地等野外用火。(3)应用高科技手段做好森林火灾预测预报工作。(4)改造传统的生土防火路和单一的生物防火林带为新型生物防火林带,包括:(1)复层结构的混交林防火林带;(2)"免修、经济效益高"的生物防火经济林带;(3)"免修、全封闭、经济效益高"的混合型生物防火林带。(5)在生物防火经济林带和复层结构的混交林防火林带建设人工引水自动化灌溉工程。  相似文献   

8.
在对兰考县国家森林城市的区位特征、资源特征、现状条件和城市建设进程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充分对接上层规划,提出“一核一环,一带三区,多廊多点”规划布局,并根据《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指标》有效融入各项工程措施,总体布局打破以主城区为核心模式,以森林质量提升为重点,以丰富森林乡村建设为导向,通过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森林乡村建设示范等具体措施,着力扩展绿色空间,打造桐韵满城、绿意盎然的高品质平原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9.
应用叶面积指数(LA,I)及叶面积总量表达城市森林的绿量,并采用2004年遥感影像数据推算广州市不同类型森林的LA,I,建立了不同森林类型叶面积指数(LA,I)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森林的LA,I与ND,V,I的关系均可用逻辑斯蒂方程表达;不同森林类型的LA,I因树种、林龄及空间结构的不同而各异,按平均LA,I排序:有林地0.99灌木林地0.78≈疏林地0.78其它林地0.69(3月份数据);广州市森林叶面积总量29.47×108m2,森林的平均LA,I为0.95,市域范围的平均LA,I仅为0.40;不同森林类型对叶面积总量的贡献率与其占有的土地面积比例不相符,应通过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来增加其绿量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0.
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对于加强森林抗御火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森林防火工作当中采用的重要措施。这项工作应当受到社会和相关专家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国有林区中建设防火林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创建生态城市中,城市森林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城市森林建设理念、意义和作用、规划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林区生物防火林带营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现代森林防火工作的战略性治本措施。该文针对林业六大工程的实施,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大对工程的科技支撑力度,通过对林区近几年发生的森林火灾调查,根据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必要性,提出了适合林区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树种选择、营造技术指标体系,并结合森林防火工作提出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环城林带的营造及其经营问题——以上海市外环林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造环城林带已成为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自然条件和城市特点的差异,我国各地城市的环城林带形成了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作者根据国内外的一些资料,并以上海百米外环林带为例,讨论了环城林带在环境保护、景现美学、生态功能等方面的特点,并探讨了基于这些特点的育林措施问题,以便为今后环城林带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森林防火通道建设是阻截森林火灾蔓延、减少火灾损失、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区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在对盘县老黑山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气候、森林资源、森林防火形势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一条防火道路与防火林带、防火宣传碑相配套的沿东西走向的老黑山森林防火通道,以期改善林区的交通网络、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为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为区域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南方林区生物防火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论述了生物防火的原理、优越性和技术应用理论.着重从防火林带网络建设,针阀混交林的培育途径,改造利用天然阔叶林,林地间种等提高林分抗火性等理论和应用技术问题进行探讨.指出生物防火功效显著,富有生命力,容易推广,是南方林区现代化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近年来北京市空气质量日益受到威胁,城市森林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受既有上位规划、气候、河流、农田分布等基础条件的限制,城市边缘区的城市森林营建是森林城市建设的难点,尤其是通风廊道型城市森林建设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和技术困难。本文以北京市黑庄户地区通风廊道型城市森林营造为例,详细介绍其具体营建策略与方案并验证有效性,为此类区域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提供案例依据。【方法】通过宏观规划城市森林结构布局、中观优化城市森林结构特征以及微观营建城市森林植物群落,运用Ecotect与Winair建立在不同重现期(西北风5、10、15 m/s)下城市森林营建前后的两种3D模型并进行对比。【结果】(1)结合黑庄户地区现状条件和通风廊道作用原理,构建以宏观规划林地结构、增加林地面积,中观保留生态冷源、明确林廊西北—东南走向为主、宽度大于150 m,微观营建草地型、灌木型结构为主并结合现状地形的植物群落的通风廊道型城市森林体系。(2)在西北风5、10、15 m/s条件下,平行于通风廊道城市森林的样带平均空气流速较未改造前提升了0.042、0.033、0.101 m/s;垂直样带平均空气流速提升了0.023、0.059 3、0.075 3 m/s。改造后模拟区域内空气流速均有所增强,总体随着风力增强空气流速增幅也有提高;森林廊道内的空气流速高于廊道外。【结论】使用多维度策略结合的通风廊道型城市森林改造后的区域相对于现状地区的空气流速大幅度提升,充分说明在城市边缘区通风廊道型城市森林的营建可有效加速风速,实现换气、降温、排污等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17.
南阳林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生物防火林带具有阻火、隔火、断火等功能,并能提高森林自身抗御火灾的能力。论述建设生物防火林带的必要性,介绍南阳林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划建设及保障,并对生物防火林带所能产生的效益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对洛阳森林城市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森林城市建设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做好科学规划、保护发展生态资源等森林城市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项目根据中国的自然环境现状特点,立足国土生态安全,按照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城市为“点”,发展城市森林,促进生态城市建设;以河流、海岸及交通干线为“线”,建设绿色廊道,形成生态防护林网;以我国八大林区为“面”,强化森林保育,构筑生态安全基石;通过植物材料优化选择和合理配置改善森林结构,开发森林巨大的空间效益,促进“体”的建设;将全国生态建设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点、线、面、体的有机结合,合理布局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全国25个省市共建立了48个长期定位研究站点,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广州城市林带森林群落的生物化学吸储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地计量、评估城市森林的生态效应,采用群落生态学和植物化学监测的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城市典型林带森林群落地上年增生物量及吸储C、N、S、Pb、Cd、Cu、Hg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6年生林带森林群落地上生物固碳量平均达39.6t.hm-2,年均生物量增加13.7t.hm-2、年净吸储CO223.5t.hm-2;群落地上生物吸储氮、硫的质量分别达到299.1、63.9kg.hm-2,高出3年生林分的11.8倍以上;换算成地上生物年均吸储NO2、SO2质量分别为162.3、20.3kg.hm-2,分别是3年生林分的5.3、5.5倍;群落对痕量元素Pb、Cd、Cu、Hg的吸储效应同样是6年生林分较高。6年生林带森林群落地上树干中有机C、Cu、Pb、Cd的储量分布占器官总储量的37.0%以上,C接近60%。同时,枝中C、Cu、Cd元素的质量储量较叶高,而群落的叶中N、S、Hg的质量储量显著高出树干、树枝,占地上器官总储量的44%以上,表明6年生林带森林群落叶体吸储这3种元素的单位含量较高,即这些元素向叶体的生理迁移积累速率较高。城市林带森林群落的吸储效应可有效地减少这些元素可能随地表径流输出至生活环境的危害,缓解在土壤中长期积累而构成的污染负荷,对于城市环境区域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