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光密度扫描的方法,对中国林蛙6种组织器官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存在3种基因(Ldh-A、-B、-C)编码的LDH 同工酶;在不同组织中 LDH 同工酶差异显著,其中心肌以 LDH_2、LDH_1活性最高,骨骼肌、肝脏以及脑组织以 LDH_5活性最高,LDHc 仅出现在肝脏及骨骼肌中。  相似文献   

2.
选用黑白花牛31头(健康初产和经产牛各5头,病牛21头),监测其产犊前后血清脂质、蛋白质、酶、血糖等值的动态变化。阐明初产牛患脂肪肝病的少于经产牛,因其产犊前脂肪动员量低于经产牛,同时被动员的甘油三脂(TG)与游离脂肪酸(FFA)的血清浓度呈负相关。 预产前7~10天,健康经产牛的白蛋白(Al)和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值(A/G)为50%和1左右。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总酶(LDH),分别为38±6.Ou和870±67.8u。其LDH同工酶值呈LDHI>LDH_2>LDH_3>LDH_4>LDH_5,均稳定在正常范围。而疑有肝障碍病牛经治愈的17头,初诊时Al和A/G值已分别下降至29.8±7.6%和0.42±0.22,GOT和LDH值均上升,血搪(Glu)值下降,LDH_5倒置(LDH_1>LDH_2>LDH_3>LDH_4LDH_2>LDH_5>LDH_3>LDH_4%)。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梅花鹿(Cervus nippon)20多种组织器官中LDH同功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LDH_5同功酶相对迁移率为0.13,LDH_1同功酶相对迁移率为0.44。LDH同功酶热稳定性程度和抗尿素抑制作用的次序为:LDH_1>LDH_2>LDH_3>LDH_5。这与雪兔组织LDH同功酶热稳定性程度和对尿素抑制作用敏感度的次序相一致。梅花鹿不同组织有其组织特异性LDH同功酶谱,它们以B亚基为主的LDH同功酶谱分布,虽然骨骼肌A亚基相对含量较高一些,但也是以B亚基为主的LDH同功酶谱分布类型,说明梅花鹿机体大部分组织糖代谢是以有氧代谢为主的类型。梅花鹿LDH同功酶谱分布是一种典型类型。  相似文献   

4.
用不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结合热稳定性和尿素抑制作用实验,对雪兔(Lepus timidus Linnaeus)十种组织的LDH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胺凝胶电泳能很好地分离出雪兔组织五种标准LDH同工酶;雪兔LDH_1同工酶相对迁移率为0.50;LDH同工酶对热稳定性程度和抗尿素抑制作用的次序为:LDH_1>LDH_2>LDH_3>LDH_4>LDH_5。这与一般哺乳动物LDH同工酶对热稳定性程度和尿素抑制作用敏感度的次序相一致。雪兔不同组织有其特异性的LDH同工酶电泳图谱;其心脏主要以LDH_1和LDH_2同工酶为主,而股部肌肉主要以LDH_5为主;雪兔肝脏B亚基相对含量为28.85%。并对哺乳动物肝脏同工酶酶谱类型作了初步探讨,认为雪兔肝脏LDH同工酶酶谱类型与草食及躲藏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5.
水貂组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高pH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成年黑色水貂体19种组织的LDH同工酶的谱带分布和相对活性。水貂体19种组织LDH同工酶电泳图象有明显差异,显示出它们的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水貂大脑,肾脏、脊髓、肾上腺等组织的LDH_1和LDH_2同工酶相对活性较高,如肾脏B亚基相对含量为75.56%;而肝脏、眼晶状体、骨骼肌等组织LDH_5相对活性较高,如肝脏组织A亚基为93.83%。高pH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水貂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观察到水貂横膈肌LDH_5同工酶由5条亚带组成。  相似文献   

6.
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水貂LDH同工酶,除了膈肌外,其它五种组织都显示出泳动率明显差别的五个区带。从多次实验结果中求出水貂LDH同工酶相对迁移率。又用高pH系统圆盘电泳分离水貂LDH同工酶,观察到水貂LDH_4和LDH_5可分离出不同数目的亚带。膈肌LDH_5可分离出五条亚带发现各种组织LDH_4和LDH_5出现亚带数不等,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亚带分布不具有A基因突变后所产生规律性的结果,所以认为水貂LDH同工酶亚带的产生可能是亚基翻译后化学修饰的结果。同时做了水貂LDH同工酶热稳定性和尿素抑制作用实验。并提出水貂膈肌LDH_5对尿素抑制作用不敏感性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分析马立克氏病鸡和健康鸡血清 LDA 同工酶酶谱变化。试验表明,马立克氏病鸡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活性明显地比健鸡高,并出现了健鸡所没有的 LDH_4和 LDH_5两条酶带;病鸡的血清蛋白电泳带比健鸡少,前清蛋白带消失,触珠蛋白带不清,清蛋白和转铁蛋白带染色变浅,r 球蛋白扩散性增强。这些变化可作为鸡马立克氏病诊断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8.
25种脊椎动物不同组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H 8.9不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结合尿素抑制和热稳定性实验,对25种脊椎动物不同组织中LDH同工酶的分布和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草鱼、鲫鱼、带鱼和(鱼免)鱼不同组织中除了有A、B亚基组合而成的LDH同工酶分布外,在草鱼肝、肾脏中检出向阳极慢速迁移的F_4同工酶带。同时在带鱼眼球中检出向阳极快速迁移的E_4同工酶带。海洋底栖的木叶鲽几种组织以A_4同工酶形式存在。从两栖到哺乳动物,除了具有特殊电泳行为的无斑雨蛙、乌龟、鳖、鸡和乌鸦外,其它动物不同组织中存在着由A、B亚基以四聚体组合而成五种LDH同工酶分布的酶带;在哺乳动物睾丸组织中检出C_4同工酶,褐家鼠和雪兔的C_4同工酶分布在LDH_4和LDH_5之间,而刺猬的C_4酶带分布在LDH_5之后,是慢速向阳极迁移的酶带。比较分析了脊椎动物中不同纲的种类LDH同工酶分布特征。认为LDH同工酶谱的变化与脊椎动物系统发生之间不存在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日粮锰对公鸡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生殖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锰缺乏或过多引起血清、肝脏和睾丸 LDH 活性同步下降。精子数/睾丸Ⅰ组(添加 Mn 0ppm)、Ⅳ组(添加 Mn 300ppm)比Ⅲ组(添加 Mn100ppm)分别降低了35.06%和31.55%,表明精子生成过程对锰的需要量有一定的范围。睾丸 LDH 活性和精子数/睾丸之间 r=0.6791(P<0.05),提示锰缺乏或过多造成睾丸生精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锰影响了睾丸 LDH 活性。  相似文献   

10.
经三年的试验观察,将良好牛群中7个月龄左右犊牛的血清LDH_1和LDH_2与生长发育有关的类型可分为如下五种;甲(LDH_1值43%以下),乙(LDH_1=LDH_2)、丙(LDH_1≈LDH_2,相减值3%以内,相加值56%以上)、丁(LDH_1>LDH_2,不包括甲类)、戌(LDH_2>LDH_1)。初步肯定为断奶期呈现前三种型(暂合称为A性状)者,到一岁时成长为特级标准的比率高,且相关性极显著,后两者(暂称为B性状),到一岁时成长为特级标准的比率显然是低,即A性状的相关性比B的相关性大6.5倍。此项试验对早期预测优良畜的探索工作,可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并且在早期选择优良个体的工作中,也可以把它作为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用层次分析法就泾川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经济开发措施与农业生产结构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六项措施的优先次序为:果业工程(0.279)>经济开发(0.190)>坡改梯工程(0.171)>牧草工程(0.140)>防护林工程(0.124)>拦蓄工程(0.096).农、林、牧、果用地比例从1990年前的4.9:3.4:0.8:0.9发展到1995年的3.3:4.2:0.9:1.6,农业生产结构趋向合理化。果树业收入由1990年的0.53亿元发展到期末的3.3亿元,林果业已经发展成为泾川县的一大支柱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0年的509.50元增加到1995年的914.00元。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两种途径筛选来自宁波海域的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海洋细菌。在实验室原有的365株海洋细菌资源库中,通过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到27株纤维素酶活性菌株,活性比例为7.40%;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分离培养基中,共分离到70株海洋细菌,经过刚果红染色筛选到68株活性菌,活性比例为97.14%。在分析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大小的比值(Hc)时发现,两种途径筛选到的活性菌株在产酶能力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唯一碳源的分离培养基中,虽然活性菌株的比例高,但酶活力相对较小,Hc值大于2的菌株数为0;而从菌株资源库筛选活性菌株时,虽然活性比例小,但酶活力相对较高,其中有25.93%的菌株Hc值大于2,并且有两株Hc值高达5的菌株。研究亮点:近年来微生物来源的纤维素酶研究在国内外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宁波海域乃至浙江海域内却尚未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实验从宁波海域采集海洋样品,比较了两种不同途径筛选海洋细菌来源的纤维素酶的研究结果,为海洋微生物的有效筛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实验中获得了7株活性较高的纤维素酶活性菌株,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蚕豆锈病由蚕豆单孢锈菌(Uromyces fabae de Bary)引起,是一种常见专性寄生的真菌病害,其侵染和传播方式与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ri Syd.)相同,主要以夏孢子传播.因此常作为大豆锈病研究的模式靶标.又因其无法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基于植株的筛选方式难以适应先导化舍物筛选.该文针对蚕豆锈病离体叶片人工接种技术进行了探索,对影响蚕豆锈病侵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离体叶片法筛选的先导化合物筛选方法.采用离体叶片孢子悬浮液喷雾法对1 522份真菌固体发酵提取物和放线菌液体摇瓶发酵提取物进行了初筛,筛选出具有杀菌活性的提取物90份.对经过HPLC纯化后的540个组分进行复筛,获得具较高杀菌活性的化合物3个. 筛选结果表明该筛选方法能稳定、高效地进行先导化合物筛选.  相似文献   

14.
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磷回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68-2171
对近几年国内外污水处理厂(WWTPs)污泥中磷回收技术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概述了人为活动引起的磷的循环过程,详述了污泥中磷回收过程中污泥的预处理、磷的回收方法和工艺技术。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总结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提出应进一步对污泥水解释磷的最佳条件以及有机磷的回收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5.
Auditory sense in certain sphingid moth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ths of the genus Celerio, hovering and feeding from blossoms, have been observed to react vigorously to high-pitched sounds. The acoustic receptor appears to involve the labial palps. Its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determined from responses made, when the moth is exposed to artificial sound pulses, by an interneuron originating in its head. These responses have been found only in 4 out of 19 sphingid species tested.  相似文献   

16.
黄原胶降解菌的筛选及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原胶是由某些黄单胞菌(Xanthmonas spp.)产生的一种微生物胞外多糖,可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研究从土样中筛选分离到52株放线菌菌株,其中可降解黄原胶的有25株,筛选其中降解作用强的5株进行不同时间的紫外诱变,提高其降解黄原胶的活性,最终选育到5株可高效降解黄原胶的放线菌突变菌株,其摇瓶发酵液完全降解黄原胶的时间由出发菌株的12 d缩短到8 d,并初步确定了菌株的摇瓶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论述了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针对全球及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和大批植物所承受的生存威胁,分析了各种致濒致危因素,提出人类活动是植物大批灭绝的最主要因素。从生态伦理学角度分析了人类在这场灾难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及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多种珍贵价值。面对我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工作已取得的成就和不足之处,提出了发展近期植物保护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福建省国营林场、伐木场的杉木、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搜集了大量的数据,计算出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单位活立木蓄积的序列成本和序列林价。并对目前存在的不同认识的营林成本、利润、税金、山皮费、营林损失率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The antibody molecule consists of several polypeptide chains. Peptides, which appear to have been derived from the binding region of the rabbitantibody molecule directed against pazobenzenearsonate, have been isolated. The particular polypeptide chain from which these peptides are derived has now been identified as the B chain described by Fleischman, Pain, and Porter.  相似文献   

20.
Cross-reactive antigens of molecular size of 61,000 to 68,000 daltons are found on the surface of human cells infected by human T-cell leukemia-lymphoma virus (HTLV). They are recognized by antibodies from patients with adult T-cell leukemias and lymphomas, from healthy carriers of HTLV, and from patients with the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The latter finding has been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for suggesting an association of HTLV with AIDS. However, whether these antigens are of cellular or viral origin has not been clear. These antigens have now been sh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viral proteins in the cells, and a cross-reactive glycoprotein of molecular size of 46,000 daltons has been found to be a consistent structural part of viruses purified from several HTLV-producer cell lines. The findings thus suggest a viral (HTLV) origin of these antig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