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平菇沈农 6号菌株属广温型品种 ,是我院近年采用单孢杂交选育出的一个优良菌株。经过三年来大面积栽培实践表明 ,其生物性状稳定 ,抗杂力强 ,发菌快 ,转潮快 ,出菇早 ,菇形好 ,耐高温 ,耐运输 ,产量高 ,是春、秋季栽培平菇的一个优良品种。1 形态特征菌丝生长粗壮浓白 ,爬壁力强 ,生长速度快。母种接种后 5~ 6天菌丝长满管。夏季发酵料袋栽 ,菌丝 16天长满袋 ,18~ 19天现蕾 ,转潮 3~ 5天。菇体灰白色 ,袋栽子实体丛生朵大、肉厚 ,菇盖直径 8~ 2 0 cm,菇盖边缘光滑 ,老熟不卷边 ,柄长 2~ 3cm,成熟时孢子释放量少。2 生物学特性2 .1 …  相似文献   

3.
平菇鲁植一号是1996年9月从唐王一腐朽柳木上采集的野生平菇子实体,经我所分离驯化培养选育而成的一个优良平菇菌株.经我所和基点三年来反复试验及大面积栽培示范表明,该菌株高产质优,商品性好,转潮快,适应性广,抗杂抗病能力强.经与十几个传统平菇品种的试验比较,其综合性状名列第一.目前已陆续推广到全省各产菇区,反映良好.现将该菌株的有关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平菇科佳一号是石家庄市科佳生物公司从野外采集的野生种,经栽培试验选育出的平菇优良菌株。经过两年栽培推广,表现出优良、高产、抗逆性强等特性。现将该菌株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特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张学松  王士杰 《食用菌》1998,20(2):21-22
平菇沂蒙一号(初称5.968),是1995年3月从一腐朽的杨树墩上采集的野生平菇,经分高培养、驯化而成.经过两年试验及大面积栽培表明,该菌株适应性广,产量高,转潮快,高抗杂菌,分解纤维素能力极强,与十几个优良平菇品种比较试验,综合性状名列第一.现将该菌株的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平菇驻研2号是河南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该品种出菇早、出菇整齐、菇型好、产量高,宜春季、秋季和冬季栽培。经过2016~2018年多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得出该品种具有出菇期长,适应性广等优点,属于中高温品种。2018年已通过河南省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审定。现将平菇驻研2号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该菌株,菇体呈灰色,菌盖直径8-12cm,菌柄短,肉厚,经室内测定表明,此菌株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最适碳源为甘露醇,最适氮源为醋酸氨,其生长的适宜pH为4.5~8.0,最适为5.0-6.5,与F3及LP-5亲缘关系较近,生物转化率达150%左右。  相似文献   

9.
10.
平菇高邮 918菌株是我所于 1997年 8月中旬 ,从一棵柳树桩上长出的一丛野生平菇经组织分离驯化获得 ,鉴定为糙皮侧耳 (Pleurotusostreatus)。经一年试种和两年大面积推广栽培 ,该菌株菌丝生长浓密、粗壮 ,抗杂性极强 ,出菇温度范围广 ,适用于早秋、冬季栽培  相似文献   

11.
刘法义 《食用菌》1995,17(2):19-19
笔者于1990年在考察人防工程内常年种植平菇的一个大户时,发现种植的平菇长势喜人,据了解他先后从外地引进平菇和凤尾菇品种10多个,但因人防工程内的通气条件差,栽培效果都不太理想。可是他在众多的平菇丛中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变异株,经组织分离后栽培表现良好。笔者引进了该菌株,经出菇试验,证明这是一优良的平菇菌株,定名洛阳1号。  相似文献   

12.
平菇广温七号菌株特性及栽培朱宏发(江苏高邮市食用真菌研究所,225600)平菇广温七号菌株是本所1994年选育成功的一个广温型菌株,于1995年开始在全国推广,三年来已成为全国目前主栽品种,以独特的高产性能和优美菇形,为栽培者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  相似文献   

13.
曹以凤 《食用菌》2000,22(6):16-17
杏平20是一株野生平菇驯化种,1996年夏采自我省银杏之乡太兴市境内一村庄旁水沟边的一枯死栎树根上,经组织分离纯培养而成的高产菌株,1999年经中试及布点试栽表现:性状稳定,适温范围广,特抗杂,耐运输不破碎,可周年投料生产,是早秋上市品种中口味佳的优良菌株。1 子实体特征  幼菇蓝褐色,成菇浅灰白色,菇体叠生中等,柄短或无,成菇菇盖大小一致,菌盖老熟不卷边,盖肥厚,孢子少,韧性强。2 生物学特性21 温  度 菌丝生长温度3~37℃,最适20~30℃,子实体形成温度4~36℃,最适8~32℃,如遇40℃左右高温天气,暂不出…  相似文献   

14.
牛宝臣 《食用菌》2000,22(1):12-13
平菇燕容9号是我厂1997年秋对一丛重3kg的野生平菇分离驯化获得。经大面积栽培试验表明,该品种抗杂能力强,转潮快,产量高,遗传性状稳定,适用于玉米芯、木屑、秸秆等原料栽培,出菇温度广可四季栽培,其最大特点是长途运输后能保持采收时原状,所以售价比其它品种高,深受消费者欢迎。现将其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1形态特征 菌丝洁白浓密绒毛状,在PDA培养基上高低起伏向前延伸,环轮明显,匍匐生长5~6天可满斜面。麦粒原种11~13天满瓶。菇体黑灰色,20℃以上灰白色,菇盖为扇形,平展层迭式侧向生长,菇盖直…  相似文献   

15.
杏鲍菇的特性及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鲍菇常生长于刺芹枯死的植株上,因此又称为刺芹侧耳。该菌属于真菌门、真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属。主要分布于西欧、南亚、中东及我国的新疆、青海、四川等地,它是高山、草原、沙漠地带品质较好的一种大型真菌,肉质肥厚、质地脆嫩、营养丰富,有特殊的杏仁香,口感极好,被人们称为“平菇王”、“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由于其  相似文献   

16.
平菇P86菌株属中高温型品种,是本所近两年来从全国23个中高温品种中经多次试验和系统化栽培评比获得,具有性状稳定,抗杂力特强,发菌速度快,耐高温,抗干旱,出菇早,栽培周期短,菇盖大、厚等特点,菇体韧性极好,弥补了常规品种夏季菇盖薄而脆的缺点,是春夏和早秋栽培的一个优良菌株。 1 菇体形态特征 P86菌株菌丝生长粗壮浓白,爬壁力强,生长速度快,母种接种5~6天菌丝即满管,夏季生料袋栽播种至出菇只需15天,转潮3~5天,栽培周期170天左右结束。菇体灰白色,阳畦栽培菇盖圆形,袋栽丛生侧向覆瓦状层迭式密集生长,菇盖直径8~20cm,菇盖边缘光滑,柄长1~2cm,丛重4kg左右,成熟时孢子释放量少,孢子印白色。 2 生物特性 2.1 营养:菌丝体分解吸收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可分解利用棉籽壳、木屑、玉米芯、作物秸杆等培养料的有效成份,氮源可适当添加麸皮、米糠、玉米粉等农付产品。  相似文献   

17.
黑色广温平菇——国平2号的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大林 《蔬菜》2002,(5):14-15
米瓦罐,别名麦瓶草、面条子棵,属石竹科,1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是我县麦田普遍发生的一种杂草。米瓦罐幼嫩植株在田间自然生长期间,不施农药、化肥,无污染,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多年来,我地消费者就有食用米瓦罐幼嫩植株的习惯。近年来由于麦田除草剂的迅速推广,米瓦罐在大田已很难采到。为满足消费者对食用米瓦罐幼嫩植株的需求,我们于2000年秋开始进行米瓦罐的人工栽培。一、植物学特征米瓦罐成株高25~60cm,全体有腺毛。茎直立,单生,有叉状分枝,节部略膨大。叶对生,无柄,基部抱茎;基生叶近匙形…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在市场中,黑平菇的消费渐成潮流,但黑色品种大都为中低温品种。早春天气,气温稍有回升,就会影响出菇,以至于造成从3~9月份半年多,市场无鲜菇可供,即便有零星鲜菇上市,也大都色白质脆,商品性极差,为了填补市场空白,做到淡季不淡。新泰市食用菌研究所历经十多年的选育,终于获得了一个耐高温、灰色、柔软、商品性好的中高温品种“新泰83-7”。 此品种的原始菌株,是80年代由印度传入我国。栽培初期优势较强,但二三年后,随着1985~1987年各地食用菌浪潮的低落,该菌株就从此消声匿迹,但新泰市食用菌研究所每年都从春末和秋初的出菇中进行两次定向组织分离,并利用首创的“锥形袋”尖端菌丝提纯新工艺进行提纯优化,而获得该品种,现将该品种的特征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贺瑞龙 《食用菌》2000,22(6):15-16
平菇莱研少孢508,是本所1996~1997年从30多个菌株品比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良高产菌株,菌丝抗霉菌能力强,适应多种原料栽培,生料栽培成功率高、发菌快、出菇早、早秋播种至出菇只需20~26天。最大特点:出菇齐,菇盖灰色,朵形大,圆正紧凑,韧性好,耐运输,少孢子,老熟后不卷边,无畸形,边缘光滑,适应多种原料栽培,现将其生育条件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1 生育条件11 栽培原料 菌丝能充分分解利用木质素,纤维素,可选择棉子壳,木屑,玉米芯及作物秸秆进行生料、发酵料和熟料栽培。用玉米芯、木屑、作物秸秆,最好采用熟料并适当添…  相似文献   

20.
平菇强盛1号是我们于1999年采用混品种孢子经紫外线辐射选育出的菌株,经秋冬季30000kg料栽培表明,此菌株丰产性好,抗杂力强,品质优于当地推广品种,现将该菌株介绍如下。1 形态特征 在PDA培养基上,菌丝洁白、稠密、爬壁力强,6~7天满管。在玉米芯培养料中,吃料早,生长快,15~20天满瓶。菇体丛生,复瓦状排列。成熟时菇盖扇形,不卷边。表面灰褐色,宽15-25cm。菌肉白色,厚1~2cm.韧性强。柄白色,长2cm,宽3cm,纤维化程度低。22cm×45cm聚乙烯袋生料栽培,每袋装干料1kg,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