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川杂棉32(选育代号SCH43)是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含mscl不育基因的优质抗病抗虫核不育系GA18作母本,抗虫丰产新品系R343作父本,采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配制的高优势F1杂交种,于2010—2011年参加并通过四川省区试,2012年通过四川省生产试验,并获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12)第133号。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棉2013005。  相似文献   

2.
棉花抗虫核不育高优势杂交种川杂13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抗虫杂交棉川杂 1 3(原代号 VH3)系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优质抗病核不育两用系 GA为母本 ,抗虫品系 HB为父本 ,以“一系两用法”选育而成的杂种一代。 1 998- 1 999年进行新组合筛选评价试验 ,2 0 0 0 - 2 0 0 1年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 ,2 0 0 2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和示范 ,2 0 0 3年 7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被确定为四川省主推品种。川杂 1 3在各类试验中均表现为高红铃虫和抗棉铃虫、产量高、抗病、纤维品质优、适应性广、生产简化等特点。川杂 1 3以“一系两用法”生产杂种 F1代 ,制种程序简化 ,比人工…  相似文献   

3.
川杂棉21是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优质转基因抗虫核不育系GA18作母本、高产恢复系R193作父本,采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配制的抗虫核不育F1代杂交种。2006—2007年参加四川省区试,2008年通过四川省生产试验,并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8)第203号]。200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棉2009001]。  相似文献   

4.
川优1611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优质不育系川106A与优质抗病恢复系泸恢1611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2019—2020年参加四川省水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其米质达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级,于2021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川杂棉26号是以新育成的含mscl不育基因的优质抗病核不育系GA18为母本,抗病恢复系00-160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测配而成的F1代棉花杂交种,具有抗病性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特点.2006-2007年参加湖南省区试,2007年参加湖南省生产试验,2008年3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湘审棉2008007).  相似文献   

6.
川杂棉28是由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新育成的含mscl不育基因的优质抗虫抗病核不育系GA18作母本,以优质、早熟、抗螨、抗病虫品系B36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测配而成的杂交种,于2007—2009年通过四川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010年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四川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该杂交组合表现出综合性状好,高产稳产,纤维品质优良,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适应性较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选育和应用高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种.能够有效防治棉花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植棉效益。棉花高产核不育杂交新品种川杂棉22,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是以新育成的含不育基因msc1的优质抗病核不育系GA18为母本、抗病恢复系00—268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测配而成的高产抗病虫F1棉花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正>川杂棉36(区试代号SCH26)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转基因抗虫核不育系GA18为母本,新品系R206为父本,采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选育的F1核不育杂交种,于2008-2009年参加并通过四川省区试,2011年通过四川省生产试验,2013年获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13)第086号。201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  相似文献   

9.
宜香2084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院用优质不育系宜香1A与优质恢复系宜恢2084组配而成的高产香型杂交稻新品种。该组合具有丰产、稳产、品质较优、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2004—2005年参加四川省区试籼迟熟B2组试验.每hmz平均产量7.988t,比汕优63增产4.09%。2006年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184t,较对照汕优63增产7.17%。2007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稻2007010)。  相似文献   

10.
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鲁RH-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RH-1是山东省棉花杂优协作组和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惠民点以丰产、抗病核不育系作母本,转Bt基因抗虫棉作父本育成的集高产、优质、抗虫、抗病于一体的杂交棉新品种.该品种1997~1998年参加全国和山东省抗虫棉区域试验,表现突出,1999年参加生产试验,2001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棉花核不育二级法新型高优势杂交种川优1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杂交种川优1号(原代号H55)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通过“八五”以来国家与省的育种攻关,用该所研制的具世界领先水平的棉花核不育二级法,育成的集丰产、优质、抗病于一体的第一个新型杂交一代种。该杂交种用二级法完全核不育系MA作母本,丰产优质抗病...  相似文献   

12.
宜油17是四川省宜宾市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用优质不育系宜6A作母本,优质恢复系03-1320作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005年参加四川省地市州农科所油菜联合多点试验,同时参加陕西省汉中市农科所引种试验;2006、2007年参加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6年参加四川省油菜预备试验,  相似文献   

13.
四川转基因核不育杂交棉的研究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棉花转基因技术与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及抗病育种等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将转基因抗虫与优质、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创制转基因骨干核不育系,利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核不育二级法”生产优质抗病虫高产核不育杂交棉种子,制种程序简化,省工省时,种子的生产成本低,与人工去雄杂交棉相比,具有较强的产业发展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川杂棉16是以新育成的含msc1不育基因的优质抗虫抗病核不育系GA18为母本,以高产品系HB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测配而成的F1代种,于2003-2005年通过四川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棉2006001。川杂棉16在各类试验中高抗红铃虫和抗棉铃虫,抗病性好,具有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技术可控性强等突出特点。由于制种时母本GA18抗棉铃虫,其制种效益比利用不抗虫母本制种提高30%,有较强的产业竞争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川杂棉16正在参加国家长江流域区试。1特征特性生育期133天,中熟;植株塔形,茎秆粗…  相似文献   

15.
四川将转基因技术与棉花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抗病育种等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将转基因抗虫与优质、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创制转基因骨干核不育系,利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核不育二级法"生产优质抗病虫高产核不育杂交棉种子,制种程序简化,省工省时,种子的生产成本低,与人工去雄杂交棉相比,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加强更加简化的核不育杂交棉制种生产方法和规模化生产,是转基因核不育杂交棉产业化应用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川杂4号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用核雄性不育两用系473A中的不育株为母本,与抗病品种川73—27作恢复系父本杂交组配的我国第一个棉花核雄性不育系抗病杂交种。该品种较好地结合了抗病、丰产、优  相似文献   

17.
川杂棉17是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世界首创的棉花“核不育二级法”结合抗虫转基因技术而培育出的转基因抗虫优质核不育杂交种,于2005—2006年参加四川省区试,2007年通过四川省生产试验,200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棉2008002],并获得转基因安全应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7)第216号。  相似文献   

18.
棉花抗枯萎核不育两用系抗A_1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A1是在感枯、黄萎病核不育两用系“473A”基础上输入抗病因子,历经10余年育成。该两用系不育性稳定,群体不育株率50%左右;抗枯萎病指7.3~16.7。用该两用系组配的中早熟和中熟型杂交种,已分别进入四川省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9.
核不育组合鄂杂棉8号选育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杂棉8号(太99-88)是湖北惠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的洞A核不育杂交组合,2002-2003年参加湖北省区试,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2004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定名,它是通过湖北省审定的第一个棉花核不育组合,它的审定对于降低制种成本、实现大面积种植F1具有十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0.
Z071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1892S为母本与从国际水稻所引进的抗稻瘟病亲本IRBLKM-TS杂交,F_1再与1892S回交1次后经系谱选择而育成的优质抗病水稻温敏核不育系,于2018年8月通过安徽省不育系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