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豆食心虫是辽宁省大豆生育后期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面积187~396万亩,全省平均自然虫食率6.8~22.8%,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由于食心虫的发生和为害年度间差异较大,如何能提前预测当年的虫食率,适时指导大面积的防治,则成为迫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搜集了1981—1990年共10年的全省大豆食心虫测报站、点的观测圃和一般大豆田自然不防治地块的虫食率平均值,和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大豆商品粮生产基地。大豆食心虫是大豆主要害虫之一,松嫩、松绥平原大豆产区,历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严重年份虫食率可高达60~80%,造成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严重影响经济收益和出口任务的完成。多年来,在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由防治幼虫改变为防治成虫,是防治上的重大突破,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延用至今。然而,对大豆食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19—15”、棵间豆、绿皮小豌王等中、晚熟大豆品种的增多,大豆食心虫危害愈来愈严重。为此,作者于1983至1987年进行了田间调查研究,筛选出溴氰菊酯农药,有效地控制了食心虫危害。经3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防效在90%左右,虫食率控制在0.5—10.7%,每亩增产大豆7.2公斤,增产14.7%。  相似文献   

4.
1 概述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cinivorella(Mats.)]是我国长江以北大豆主产区的重要害虫,它以幼虫蛀荚咬食豆粒,虫食粒率一般年份20%,重时5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产量、质量和出口贸易,因此防治食心虫已成为大豆增产措施之一。大豆食心虫在我国一年一代,只为害大豆和野生大豆,幼虫蛀荚食害豆粒。成熟后脱荚入土结荚越冬,在土中达10个月之久,次  相似文献   

5.
大豆食心虫危害情况既是当年该虫发生防治情况的重要标志,也是预测第二年发生趋势的主要依据。因此,准确掌握每年的危害情况就成为该虫测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所采用的每块田选五点共取大豆10——15株剥荚或混合脱粒,计算虫食率的调查方法所得的结果误差很大,代表性较差,很有加以改进的必要。近几年来,我们做了一些调查分析工作,试用了两种新的调查方法,效果很好,既提高了调查速度,又不影响资料的准确性和与  相似文献   

6.
夏大豆产区大豆食心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豆食心虫对夏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其防治指标进行了3年的研究。结果认为在夏大豆产区,蛾高峰期1欢性调查100米2,蛾量为47头可作为蛾量防治指标;卵高峰期1次性调查100个豆荚,卵量为4粒可定为卵量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豆田惊蛾 ,目测虫量的大豆食心虫测报办法因预报期短 ( 3~ 5d) ,且受天气、人为误差及中期预报无直接观测依据等因素影响 ,限制了测报乃至整体防治水平的提高。为此 ,1 990年起开展了以人工采集虫源 ,利用羽化箱接虫 ,用冬后 ( 6月份 )及化蛹羽化期存活率做为观测指标的新测报方法研究 ,并建立了分区预报模型 ,使预报期提前至 2 0~ 4 0d ,从而达到了较为准确的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8.
曹谊发 《植物保护》1984,10(4):37-37
麦圆红蜘蛛Penthaleus major Dug.在我区局部常有大发生,82—83年有些田块虫株率达100%,单株虫数最多达324头,严重影响小麦生长发育,使有效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4—8%。 本试验选以螨口密度较大的鄂麦六号田作基地,以国产40%乐果、25型武汉洗衣粉、20%三氯杀螨砜可湿粉、20%三氯杀螨醇乳  相似文献   

9.
大豆食心虫是我乡大豆的重要虫害,对大豆产量、质量影响极大。1983年大面积推广应用敌敌畏熏杀大豆食心虫,防治面积为4653亩,占大豆种植面积的80.4%。通过防治田和无防治田块的七个大队的多点调查结果证明,全乡防效在75.26—87.6%,平均防效为81.4%。我们调查了全乡五个小队的防治田块,百荚残虫量平均0.8头,无防治田是3.7头;防治田的虫食率2.9%,无防治  相似文献   

10.
大豆品种抗食心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品种对食心虫的抗虫性表現在两个方面:(1)成虫迴避产卵。(2)幼虫入莢死亡率高。試驗証明:大豆食心虫成虫在有毛的大豆品种上,绝大多数产卵于豆莢上;在无毛的大豆品种上,绝大多数产于托叶內,从这一部位孵化的幼虫,于爬行入莢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幼虫死亡,因而其入莢率及虫食率较有毛品种低。在有毛品种中,铁莢四粒黄有較好的抗虫性,比一般品种的虫食率要低5%左右,其抗虫作用主要是幼虫入莢死亡率高,初入莢的1、2龄幼虫绝大多数死于莢皮及种粒間的組織中。目前,已培育出铁莢四粒黄的杂交后代——吉林一号表現有抗虫丰产性能,已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应用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克勤 《植物保护》1996,22(1):8-10
用5种赤眼蜂接种大豆食心虫卵,筛选出寄主率高,同时又能用柞蚕剖腹卵进行扩大繁殖的蜂种——螟黄赤眼蜂。经2a田间小区罩笼寄生率调查试验和大田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放蜂量1.8~3万头/667m~2田间卵寄生率为50%~58.6%,防治效果为54.9%~67.2%。放蜂量以3万头/667m2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13.
大豆抗食心虫鉴定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5年对抗大豆食心虫筛选,先后鉴定1411份大豆品种(系),初选出抗级以上品种(系)126个,最后确定豫豆6号为抗虫品种,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抗虫品系12个,其中八八抗084、081等已被育种单位作为抗源杂交育种,繁殖到F_4代。该研究采用异地田间鉴定,异地人工接虫鉴定与产量对比同时进行的方法,缩短了抗虫鉴定和育种的年限,克服了抗虫品种适应性差、产量低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朝阳地区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指标研究王淑贤,谢俊英,李志祥,李学军大豆食心虫在朝阳地区每年发生都较重。近6年平均虫食率13%以上,严重地块高达38%,平均损失率5%左右,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适时进行防治至关重要,但现行的测报办法用蛾团出现的...  相似文献   

15.
16.
在柳河县利用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confusum Viggiani)、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三种峰作防治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glycinivorella)的效果试验。结果拟澳洲赤眼蜂放蜂区大豆食心虫卵寄生率达到46%,其中拟澳洲赤眼蜂寄生卵占96.4%;玉米螟赤眼蜂占3.6%。玉米螟赤眼蜂放蜂区寄生率32%,其中拟澳洲赤眼蜂占83.3%;玉米螟赤眼蜂占13.9%;松毛虫赤眼蜂占2.8%。松毛虫赤眼  相似文献   

17.
宋德平 《植物保护》1990,16(6):44-44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是我国大豆产区的一种重要害虫。在幼虫防治中,当前主要通过成虫发生期性比预测幼虫发生确定田间防治适期,迅速、准确地鉴别大豆食心虫成虫雌雄,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记载该虫雌雄成虫主要根据体色深浅,翅缓数目、腹部末端形状是否具有产卵管或抱握器和显著的毛束。自1983年以来,作者进一步作了一些观察、研究,发现一些新的特征可供鉴别雌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大豆食心虫(Leguminicora glycinivorella Mats)是我国东北地区大豆上的重要害虫,发生普遍,虫食率一般在10~20%,严重年份可达30%,不仅产量受到损失,更重要的是降低品质,影响大豆的商品价值。1979~1989年我们在吉林省柳河县进行了利用螟黄赤眼蜂(Trichgramma chilonis)防治大豆食心虫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利用人工合成的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对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数量预测,成虫习性、诱杀防治的试验结果,为大豆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现行的大豆食心虫测报调查中,有一项虫食率的调查,采用的方法是在每块田中选5点,共取大豆10~15株剥荚或混合脱粒计算虫食率。由于这种方法受取样的限制,所得的结果误差较大,而且也较为费工。我们经几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以下两种简便的调查方法,供参考。一、荚害率调查方法是选代表性地块,每块田5点或随机拔取大豆50株,剥查受害荚数,只记荚不记粒,计算出荚害率即可。然后由公式荚害率(x)与虫食率(y)之间的关系算出:y=0.931x 0.12或 x=1.074y-0.13(r=0.995>r_(0.001)=0.5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