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泥鳅养殖技术袁大林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是群众十分喜爱的水产品。泥鳅还是我国传统的外贸出口商品,积极发展泥鳅养殖,可以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外汇收入。泥鳅不仅是一种美味佳肴,而且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营养性补品。据《本草纲目》记载,泥鳅还有暖中...  相似文献   

2.
杨草 《饲料研究》1995,(8):33-33
泥鳅的人工养殖目前水产养殖中不少名特小产品由过去天然生产进入了人工养殖,泥鳅被人们视为高蛋白、低脂肪类型的高档营养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据测定:每100克鳅肉含蛋白质18.4克,脂肪2.7克,灰分1.6克。同时,泥鳅还具有补中益气、壮阳利水等药...  相似文献   

3.
泥鳅是一种分布广、群体数量大的小型鱼类,属于底层温水性鱼,常见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水沟、稻田等浅水水域。泥鳅肉质细嫩,味道清爽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一定药用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几年不仅国内需求量猛增,而且在国际上韩日和欧美市场十分紧俏,因此普及提高泥鳅人工繁殖和无公害养殖技术,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泥鳅养殖,对实现农业增效、渔民增收、增加外汇收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稻田泥鳅是一种生态型养殖方法,稻田中养殖泥鳅能够与水稻生长相互促进,既提高稻田利用价值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文章从稻田选择、田块整理、水稻种植、鳅苗放养、田间管理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稻田生态养殖泥鳅,为泥鳅养殖提供一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台湾泥鳅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病害少,近几年养殖热情高涨,但也出现了种苗退化、病害等影响,严重制约了台湾泥鳅的养殖发展,本文介绍目前台湾泥鳅的养殖现状,就管理对策以及病害防治方面对台湾泥鳅养殖管理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台湾泥鳅养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泥鳅养殖管理、常见疫病防治关乎着泥鳅养殖户生活水平与泥鳅养殖效果,有着重要作用.但是,根据现阶段泥鳅养殖状态看,养殖户缺少科学养殖方法、对疫病防治不及时从而影响泥鳅养殖效果.鉴于此,笔者结合实践研究,就泥鳅养殖日常管理鱼常见疫病防治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泥鳅人工养殖过程中易被忽视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内消费者对泥鳅的认可以及泥鳅对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出口拉动作用增强,泥鳅养殖在国内众多省市逐渐兴起,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在许多地区正成为特色产业,成为当地养殖户的致富主渠道.但由于泥鳅人工养殖时间不长,广大养殖户的经验也不足,大部分养殖户仍然依靠以往的养鱼技术养殖泥鳅,容易忽视泥鳅的习性,不清楚泥鳅养殖池塘水质管理,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好苗种和饲料等.针对以上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泥鳅养殖进行阐述,以增进养殖户对泥鳅养殖的了解,引起养殖户时这几个技术要点的重视,促进泥鳅养殖成功.  相似文献   

8.
泥鳅是适应性较强的杂食性鱼类,主要养殖品种有大鳞副泥鳅(又称黄斑鳅)和真泥鳅(又称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销售量大,深受消费者喜爱。泥鳅营养需求是配制饲料的理论基础,但目前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文介绍了泥鳅基本营养需求研究概况,对泥鳅营养需求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以期为建立和完善泥鳅的营养标准和高效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因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现就泥鳅的池塘养殖、病害防治,以及捕捞、运输等技术要点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简要地介绍了泥鳅的育苗技术和饵料的选择,重点研究了池塘网围养殖、水泥池养殖、流水式网箱养殖、稻田养殖4种泥鳅的养殖方式,并探讨了各自的优缺点,以期为科学养殖泥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泥鳅养殖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地介绍了泥鳅的育苗技术和饵料的选择,重点研究了池塘网围养殖、水泥池养殖、流水式网箱养殖、稻田养殖4种泥鳅的养殖方式,并探讨了各自的优缺点,以期为科学养殖泥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泥鳅的人工养殖贾治业泥鳅是一种小型淡水鱼,自古就是我国劳动人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其特点是肉质细嫩,鲜美可口,别具风味。营养价值也很高,每百克泥鳅含蛋白质18.8克,超过鲢、鳙、鳊等淡水鱼和一些海水鱼;它还富含钙、磷等微量元素。泥鳅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  相似文献   

13.
由浙江海洋学院承担的“泥鳅繁育关键技术及舟山野生泥鳅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项目,经过2年多科研试验,泥鳅工厂化养殖成活率已达91%,亩产值5万余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靠大面积养殖水产致富。在新疆伊犁河谷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下养殖泥鳅存在诸多问题,使泥鳅产量和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无法达到预期效益。作者总结了在伊犁河谷4年的成功养殖泥鳅实践,介绍了泥鳅高效养殖技术,主要包括场址及水域的选择、池塘建设、泥鳅的饲养管理及常见病的防治等,以期为泥鳅养殖生产者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泥鳅系淡水水域的温水性小杂鱼,生存水温15~30℃,最佳水温24~27℃。农家在庭院建池养殖泥鳅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简便易行的致富门路。  相似文献   

16.
卫岗  丰培 《江西饲料》2005,(4):39-39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加大等原因,导致泥鳅的天然资源减少,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看好。由于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在病害预防方面,应注意科学合理投喂与施肥,且放养密度要恰当,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17.
泥鳅的养殖技术辽宁省昌图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李晓坤泥鳅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除食用外,还有其特殊的药用功能。泥鳅体表粘液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解渴,利尿、消肿、通乳等功效。对于肝炎,痔疮,泻痢,皮肤疡痒,跌打损伤,消除老...  相似文献   

18.
1泥鳅 泥鳅对水温的变化相当敏感,当水温降至5℃以下时,泥鳅便钻入淤泥中越冬,越冬期长达2~3个月。越冬期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保持水深1.5m以上,使水温在2℃~8℃之间。稻田养殖的泥鳅在越冬前应将泥鳅集中于鱼溜内,并用稻草铺在鱼溜上,泥鳅便会潜入鱼溜底部的淤泥中越冬。  相似文献   

19.
泥鳅微池生态养殖高产技术湖北省当阳市实用技术研究所(444116)赵素芬该模式是以全息生态为理论基础,采用综合科技手段,促成养殖水体及其空间的能流、物流、信息流等生态因子流始终处于高浓缩的正向缓冲循环,以满足微池高密度养殖中泥鳅所必须的生态习性的绝对...  相似文献   

20.
蜈蚣又名"天龙"、"百足",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人工养殖蜈蚣占地少、成本低、不误工、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容易管理。一、蜈蚣的生活习性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食各种昆虫、蜗牛、田螺、青蛙、泥鳅、鱼等动物性饲料,也吃植物性饲料。在人工饲养时可投喂泥鳅、黄鳝及鱼内脏,尤其喜吃活蝌蚪,可适当加喂配合饲料。蜈蚣从受精卵到性成熟需脱皮11次,每脱皮一次就增长1厘米左右,经3年左右才达性成熟。在15℃以下开始冬眠,人工养殖可控制温度.延长生长期,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二、养殖方法1.建池:选择通风向阳、阴湿僻静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