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的开花物候和生殖特征,分析了2个群体的单花开花动态、开花物候指数和结实率,以及开花物候指数对桔梗生殖成功的影响。结果表明:桔梗花期为7月初至9月中下旬,桔梗开花一般历时35~47 d,单株花期一般为26~31 d,单花花期一般为5~7 d。2个群体个体水平的开花振幅曲线呈单峰型曲线,并且开花同步指数较高,表现出一种集中开花式样。相关分析表明:白花桔梗中,坐果数与开花高峰期和花蕾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紫花桔梗中坐果数与花蕾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物候变异系数分析表明:2个群体在总花数、开花振幅、开花高峰期、终花期和结实率差异极显著,白花桔梗与紫花桔梗在同步性指数、花期持续时间、始花期和坐果数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连续两年研究了紫萼同一种群的开花物候,结果表明:紫萼个体水平的开花进程在两年间基本相似,属于集中开花模式.而其它开花物候特征在年际间表现出显著差异,2008年有明显的开花高峰,始花、开花高峰和终花时间都先于2009年.2009年的花期长于2008年,开花同步性也显著高于2008年.在所观测的两年中,个体的始花日与开花高峰日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总花数和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花数与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同步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持续时间与同步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个体种子数与始花时间间表现出显著的负定向选择,个体倾向于提早开花得到更大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开花物候指标,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对分布于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内的多鳞杜鹃进行开花物候观察、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多鳞杜鹃花期为4月上旬至5月初,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水平上花期持续时间分别为24~25、22、13~15、7~9 d。单花开花进程依其开花形态和散粉特征可分为散粉前期、散粉初期、散粉盛期和散粉末期。多鳞杜鹃具有较高的花期同步指数0.815,开花进程呈单峰曲线,表现出一种"大量、集中"的开花式样;个体相对开花强度分布频率集中在10%~50%。开花物候指数与座果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始花时间与花期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花期持续时间及开花数与座果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多鳞杜鹃开花物候在种群内年度间的相似性说明,植物个体开花物候进程很大程度上是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而开花物候在年度间的变异,可能是由于气候环境的差异(主要是温度和降水量)引起的。"集中开花模式"、较高的同步指数和较长花期持续时间是多鳞杜鹃适应高山环境的生殖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变色石竹的开花物候和生殖特征,为变色石竹的繁殖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分布于天山西部的变色石竹自然种群为研究对象,测定变色石竹的开花振幅、开花强度和花期同步性等指标,运用SPSS软件分析始花时间、花期持续时间、开花数与坐果数的关系。【结果】变色石竹种群花期为5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种群花期历时120~130 d。单花花期为5~7 d,个体花期为18~20 d,花序花期为26~28 d。变色石竹个体开花振幅曲线呈单峰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开花比例逐渐上升,在开花第16 d开后开花达到峰值,然后快速下降,第24 d后结束。个体开花同步指数为0.81,说明其开花同步性高,开花较为集中。坐果率与开始开花时间呈负相关,与开花总数量呈正相关,而与花期长短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过度放牧,动物啃食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变色石竹种群减小和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从种群繁殖生物学特性角度考虑,对变色石竹种群保护应进一步加强,尽量消除和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增加和保证种群具有较多的开花数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种群更新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理解半夏独特的开花物候特征和生殖特性,对半夏花的形态学特征、个体开花散粉习性、居群开花物候及结实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半夏群体开花规律呈单峰型,花期集中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花期长约58 d;半夏开花与散粉的日变化规律均呈倒单峰型,开花高峰期为7:00—11:00,而花药散粉高峰期为7:00—9:00;散粉持续时间为47.22 h,个体花期持续时间、花序开放进程、花序开花持续时间和种群花期历时分别为18、13、5.3、51.5 d;花序开放进程与花序开花持续时间分别以14 d和6 d出现的频率最高。半夏花不具虫媒、风媒花特征,传粉完全依靠花粉的自然散落,这可能是其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始花时间分别与开花率和结实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花期长度和开花率分别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率、结实率与半夏个体的块茎大小密切相关。综上,人工辅助延长半夏的花期和提高开花率有助于提高其结实率,进而提高有性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6.
黄台明  莫蕤  韦爱琳  宋淑芳  旷松  潘庭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77-19978,19982
[目的]在反季节栽培条件下,探索四季蜜杧开花时期、花前及花期气温与坐果的关系。[方法]采用田间跟踪法调查四季蜜杧的开花时期、坐果数,利用生物学统计方法分析开花时期、花前及花期气温对坐果率的影响。[结果]①花期2009年7月4日至8月4日时,花穗平均坐果数为1.77个。②小花开放前1~5 d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分别与花穗坐果数呈极显著、显著、显著直线负相关;小花开放前1~10 d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与花穗坐果数呈显著直线负相关,平均最低气温与花穗坐果数关系不显著。③始花日至盛花日期间的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分别与花穗坐果数呈极显著、显著直线负相关,平均最高气温与花穗坐果数关系不显著;始花日至终花日期间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与花穗坐果数呈极显著、显著直线负相关,平均气温与花穗坐果数关系不显著。[结论]反季节四季蜜杧花穗平均坐果数均随花前1~5 d、1~10 d以及始花至盛花期、始花至终花期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对于整个花期,平均最高气温对花穗坐果数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蓝丰蓝莓的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进行研究,在2021年5—6月对蓝丰蓝莓各个水平的开花物候特征和单花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表明,蓝丰蓝莓花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上旬,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水平上的开花持续时间分别为24~26、14~16、13~15和10~12 d。在个体水平,开花振幅曲线为单峰式曲线,开花同步指数为0.714,属于集中开花模式,具有较高的开花强度,其分布频率偏斜度为1.11。单花有特殊的花部结构,其形状呈倒钟形,可根据花瓣开口大小分为4个阶段,即开花前期花瓣未开口,开花初期花瓣开口1~2 mm,开花盛期花瓣开口3~5 mm,开花末期,花瓣脱落。花序水平上开花数与坐果数、花期持续时间、始花期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可为蓝丰蓝莓在东北平原的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2个方面选取环境因子,通过观测2019年观测样本开花物候的3个特征(始花期、败花期和开花持续时间),分析开花物候与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4种木本植物的始花期为(94.00±17.88)d,败花期为(108.00±21.65)d,开花持续时间为(13.97±6.17)d;开花持续时间的方差较小.木本植物植株个体的环境位置和微观环境差异影响到个体的规格大小,道路两旁由于冬雪堆积融化的原因,获得更好的微观环境条件,植株规格更大,表现出更早开花、更早败花、更短开花持续时间等特征;不同物种木本植物微观环境对开花物候的影响程度不同,对红山桃、美国皂荚、香花槐、夏橡和黄金树这5个物种存在显著影响,但对小乔木和灌木开花物候没有显著作用.宏观环境因子的影响显著高于微观环境因子.相对于微观环境条件,宏观环境因子对开花物候方差变化的贡献明显较高;微观环境因子对开花物候呈负向作用,宏观环境因子起正向作用,且其中日照时数是开花物候变化的最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吾县苇子峡乡野山杏进行开发利用,更好地指导生产,采用田间观测的方法对苇子峡野山杏的开花物候期、不完全花百分率及花期冻害对其坐果率的影响进行观察与统计。结果表明:野山杏花芽一般在3月下旬开始萌动,4月上旬或中旬进入初花期,始花至落花持续时间6~9 d,整个过程需26~31 d;各类型果枝不完全花百分率存在差异,遭遇霜冻后各类型结果枝受害程度依次为中果枝(93.96%)长果枝(92.30%)花束状果枝(80.65%)短果枝(69.09%),坐果率短果枝最高(5.43%),长果枝最低(1.24%);野山杏不同年份开花各物候期的起始时间存在差异,花期遭遇低温霜冻是限制野山杏栽培生产及连年丰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北陆蓝莓的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进行研究,于2022年4—7月,分别在露地和温室2种环境下对北陆蓝莓4种水平的开花物候特征和单花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露地环境下北陆蓝莓花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上旬,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4种水平上的开花持续时间分别为(25±1)、(20±1)、(12±1)和(10±1) d。在个体水平,开花振幅曲线为单峰式,开花同步指数为0.723,属于集中开花模式,具有较高的相对开花强度,其分布频率偏斜度为1.12。温室环境下,北陆蓝莓花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花期较露地蓝莓种群提前约30 d。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4种水平上的开花持续时间分别为(17±1)、(12±1)、(10±1)和(10±1) d。开花振幅曲线为单峰式,开花同步指数为0.745,其分布频率偏斜度为1.23。北陆蓝莓单花具有特殊的花部结构,其形状呈坛状、铃形,根据花瓣开口大小可分为4个阶段,即开花前期、开花初期、开花盛期和开花末期。开花前期花瓣顶部未见开口;开花初期花瓣顶部开口1~2 mm,开花盛期花瓣顶部开口3~5 mm,开花末期,花瓣脱落。花序水平上开花数与坐果数、花期...  相似文献   

11.
观赏树种黄花风铃木花期物候与花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chrysantha是热带著名观赏树种。为了解其开花生物学特性,选取广东和海南6个地区栽培的黄花风铃木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花期物候观测和花形态测定,并探究影响开花性状的主要因子。结果显示:黄花风铃木的花期物候和花形态特征在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P0.05)。广东的黄花风铃木大多比海南开花早、花量大,平均花期比后者长约为10 d;广东黄花风铃木的花冠管高度较大,但花冠直径较小,海南则相反。相关分析显示,黄花风铃木始花日期与植株生长性状、海拔(P0.01)以及经纬度(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活动积温(P0.05)显著正相关;开花持续时间与经度(P0.05),纬度(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和日照时数(P0.01)极显著负相关。花量与生长性状(P0.01),纬度(P0.05)著正相关。花冠管高度与气温(P0.01)显著负相关性,花冠直径与日照时数(P0.05)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核桃结果枝的营养生长对其开花结果的影响,在栽培管理状况良好的核桃园内,以‘新新2’核桃(Juglans regia‘Xinxin2’)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其雌花开花物候期对结果枝的营养生长量、坐果率的影响,分析了果实成熟期结果枝的营养生长量与果实外观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新2’核桃雌花初开期、盛开期、末花期有重叠,初开期雌花发育到末花期历时8 d,雌花物候期持续约11 d;在雌花末花期,处于不同开花状态(即不同开花期)结果枝的营养生长量不同,初开状态与盛花状态、末花状态结果枝的节数、枝条长、枝条粗、枝条鲜重、叶鲜重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果枝节数、枝条长、枝条粗、枝条鲜重与叶鲜重均对雌花开花期与坐果率有显著影响,在雌花末花期,雌花盛开枝坐果率(73.13%)雌花末花枝坐果率(67.45%)雌花初开枝坐果率(42.78%);结果枝粗度、叶数与果实外观品质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枝长度、枝条鲜重、叶鲜重与果实外观品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营养生长量对果实外观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红鳞蒲桃开花物候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红鳞蒲桃种群的花期物候,单株、单个花序、单花的开花动态进行系统的观测研究,详细测量并记录花部构件,同时调查红鳞蒲桃种群的同花期植物。结果表明:红鳞蒲桃种群的花期物候为8月1日~9月15日(2008年),持续时间46d;单株花期从23d到33d不等;单花序的花期情况较为复杂,总体表现为花朵数越多,该花序持续时间越长,但也有个别情况出现,在开花中期花序持续时间长,开花后期花序持续时间最短,开花前期花序持续时间介于两者之间;在整个种群花期内单花平均开花时间约5.2d,种群开花前期单花的持续时间约为6.7d,开花中期约为4.7d,末花期约为4.3d,种群开花前期单花的持续时间显著大于种群中后期的持续时间。红鳞蒲桃种群的同花期植物隶属于16科21属22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利用金华气象局2011—202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梨树物候期观测资料,分析计算翠冠梨主要物候期生长量和果实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花期生物学零度,并通过有效积温的方法对梨树始花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翠冠梨抽梢始于3月中旬,果实膨大期始于4月下旬,其膨大速度与水分条件关系密切,尤其是与累积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果实膨大期的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和花期的平均气温是影响翠冠梨果实品质的主要因子,其中折光糖度和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单果重和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果形指数和花期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始花期大约出现在3月下旬,开花所需的有效积温在76.58~83.76 ℃·d,建立相应模型对2018、2019和2020年金华翠冠梨的始花期进行预报,准确度较高,可以为金华梨树始花期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聊城大学几种木本植物的形态特征、物候期、生长规律、开花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是影响开花物候的两大主要因素,不同木本植物的开花时间不同,同一种类单株开花时间因树龄和树势而异,短时间的温度异常对开花物候影响不显著。在所观测的不同木本植物间最早与最晚发芽日期可差10d,最早与最晚盛花日期可差50d,其中桃树的始芽期和始花期最早,石榴树的最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小花鸢尾(Iris speculatrix)的田间观测,运用杂交指数、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人工控制授粉试验等方法,对其花部结构、开花动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杭州地区自然气候条件下,小花鸢尾通常于5月初至6月初开花,群体花期约35 d;盛花期约12 d,集中在5月8日至5月20日;单株花期3~6 d,单花期3 d。花两性,雌雄蕊同熟。花药紧贴花柱外侧,低于柱头约3 mm。杂交指数(OCI)为4,花粉胚珠比(P/O)为552,结合去雄、人工套袋和自然授粉坐果率判断,小花鸢尾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试验证实小花鸢尾的人工授粉坐果率高于自然传粉,其自然授粉有性繁殖系统受到花器官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滇牡丹和大花黄牡丹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两者间花特征和访花昆虫的变化及表型选择。结果表明:1访花昆虫主要类群包括蜂、蝇、蚁、蚊、蝶类。2大花黄牡丹中蝇类分别与花萼宽、花瓣长、花瓣宽、苞片宽呈极显著正相关,蝶类与苞片长、蜂类与花萼宽呈极显著负相关。3滇牡丹中蚊类与花瓣宽、蚁类与花瓣数、雌蕊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蜂类与花瓣数,蝇类与花瓣宽、苞片长、苞片宽,蚁类与花萼长呈极显著负相关。4通过种子数来进行的雌性适合度估计表明:大花黄牡丹中雌蕊数多的植株适合度大。滇牡丹中花瓣越长适合度越大。我们的研究表明:昆虫对花特征的喜好不同,导致其选择差异,植物花特征与访花昆虫的选择变化具有密切联系,通过雌性适合度估计得到的访花昆虫喜好与实际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正>枣树开花期长,一般花期的持续时间为40~60 d,此期间正是干燥高温季节,干热风对枣树坐果影响较大。加之花期时间长病虫危害不可小视;且树体营养直接影响坐果率,故调节树体营养、防止干热风、防治病虫害成为开花坐果期的重要管理措施。1调节树体营养提高坐果率调节树体营养,提高坐果率的主要方  相似文献   

19.
<正>枣树开花期长,一般花期的持续时间为40~60 d,此期间正是干燥高温季节,干热风对枣树坐果影响较大。加之花期时间长病虫危害不可小视;且树体营养直接影响坐果率,故调节树体营养、防止干热风、防治病虫害成为开花坐果期的重要管理措施。1调节树体营养提高坐果率调节树体营养,提高坐果率的主要方  相似文献   

20.
芍药与牡丹的各物候期所需有效积温、临界天数、日均温的定性指标对花期影响特别显著,适时分析芍药与牡丹各生理阶段对环境因子的需求量,调节主导因子——温度,控制牡丹开花物候,做到按需供花,可打破自然花期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