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综合施肥技术。它以有机肥为基础,平衡施用化肥,可以向作物提供全面营养,消除了土壤养分障碍因子,又补充了土壤有机质的消耗,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
科学地施用化肥,是提高土壤理化性质,改良土壤团粒结构,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盲目地施肥、单一拖肥、过量施肥等不合理的施肥现象,不仅降低了化肥的利用率,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破坏了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肥效退化,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  相似文献   

3.
科学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普遍存在盲目施肥、单一施肥、过量施肥等不合理的施肥现象,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率,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退化,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产品品质下降,给生产带来损失。当前,以下主要途径可提高化肥施用效果: 一是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可科学地供给作物各种营养成分,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提高化肥肥效,增加作物产量。据山东省土壤肥料站3年定点试验,小麦每亩施尿素20kg,增产63.5kg,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增产110kg。  相似文献   

4.
平衡施肥是联合国在全世界推行的先进农业技术,是农业部和我省重点推广农业技术项目之一。平衡施肥,就是在叶分析确定各种元素标准值的基础上,进行土壤分析,确定营养平衡配比方案,以满足作物均衡吸收各种营养,维持土壤肥力持续供应,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目标的施肥  相似文献   

5.
薯类作物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薯类作物又称根茎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芋、豆薯等,是非谷类作物中重要的粮食作物。在高产栽培中,薯类作物施肥必须根据其营养特征、土壤、环境、栽培条件等,采取合理的施肥措施,才能不断提高产量与效益。1、薯类作物的营养特点薯类作物需肥量较大,尤其是对钾的需求远多于禾谷类作物,是喜钾作物。一生中对氮、磷、钾  相似文献   

6.
提到给作物施肥,大家首先会想到含有氮磷钾的大化肥。近几年来,美国加州及众多欧洲国家已陆续出台了限制氮肥用量的法规,我们也逐渐认识到大化肥若长期不科学地施用,会对环境和作物健康带来危害。其实,肥料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大化肥,美国世多乐集团公司提出的全营养施肥方案给出了科学的施肥指导,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粮食生产与施肥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是提高作物产量最重要因素之一,但化肥利用率低、施肥不合理以及化肥施用后大量损失等问题影响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作物需肥规律,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作物吸收养分能力;运用农业实用技术体系与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对作物、土壤进行施肥,这些技术对提高化肥利用率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玉米N素营养快速诊断精准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试验中,用反射仪-硝酸根试纸法田间现场速测作物汁液硝酸根含量水平,研究作物最佳测试部位,土壤硝酸根含量、施氮量、食部硝酸盐含量和产量的关系,用于氮素营养诊断推荐追肥,减少氮肥用量,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过量化肥对作物和环境的污染。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道街乡等高村亚热带干热河谷缓坡耕地设置了玉米精准施肥试验。通过对玉米不同施氮量的田间试验和硝酸盐含量的测试。研究了玉米某一时期特定部位的硝酸根含量与土壤硝酸根含量、施氮量、作物食部硝酸根含量和产量的关系,确定了玉米施肥诊断时期、诊断部位、采样时间、诊断临界值及其对应的追肥量。为当地高产玉米种植,减少化肥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姜伟 《河北农业》2011,(9):34-34
施肥是调节作物营养,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高产的重要措施.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做到科学施肥.科学施肥的核心问题,一是如何减少肥料养分的损失,用最少的肥料,获得最高的产量,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二是调节好化肥和农家肥的施用比例,氮、磷、钾肥平衡施肥,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污染.不合理施肥通常是由于施肥数量、施肥...  相似文献   

10.
《农村科技开发》2004,(10):42-42
平衡施肥是联合国在全世界推行的先进企业技术,是农业部和我省重点推广农业技术项目之一。平衡施肥,就是在叶分析确定各种元素标准值的基础上,进行土壤分析,确定营养平衡配比方案,以满足作物均有衡吸收各种营养,维持土壤肥力持续供应,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目标的施肥技术。又叫测土配方施肥。简单地讲,平衡施肥技术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土壤微生物和酶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作物生长和光合是作物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为此笔者归纳总结了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作物生长、光合及产量对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机制。分析认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在改善作物生长、光合、产量及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长期单施化肥和不施肥,且施肥量偏高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基于此,文章以期阐明长期肥料投入下土壤微生态环境和作物生长、光合、产量的变化规律,为我国肥料长期合理投入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用氨气敏电极法对Lu土10年有机质定位试验中不施肥,单施化肥和玉米秸秆加化肥3种施肥处理的土壤脲酶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加化肥处理,土壤脲酶Vmax,V0值均大。表明该处理的脲酶酶量高,酶促反应速度快。Vmax,土壤养分含量及作物产量都是秸秆加化>单施化肥>不施肥。  相似文献   

13.
《农村科技开发》2005,(12):46-47
平衡施肥是联合国在全世界推行的先进企业技术,是农业部和我省重点推广农业技术项目之一。平衡施肥,就是在叶分析确定各种元素标准值的基础上,进行土壤分析,确定营养平衡配比方案,以满足作物均有衡吸收各种营养,维持土壤肥力持续供应,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目标的施肥技术。又叫测土配方施肥。简单地讲,平衡施肥技术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测土,二是配方,  相似文献   

14.
《农村科技开发》2004,(9):42-42
平衡施肥是联合国在全世界推行的先进企业技术,是农业部和我省重点推广农业技术项目之一。平衡施肥,就是在叶分析确定各种元素标准值的基础上,进行土壤分析,确定营养平衡配比方案,以满足作物均有衡吸收各种营养,维持土壤肥力持续供应,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目标的施肥技术,又叫测土配方施肥。简单地讲,平衡施肥技术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测土,二是配方,经过对土  相似文献   

15.
施肥方法与土壤肥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多年来重化肥轻农肥,造成土壤板结,贫瘠,理化性状日趋劣化,导致作物减产,为了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保障作物持续高产,稳产,本文提出了有机肥,化肥和菌肥相结合等科学施肥方法及改良土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施肥量与作物产量呈直线相关关系,所以,提高施肥技术对作物增产有直接、重要的作用.平衡施肥是现代农业科学的、经济的施肥措施,主要依据作物需养量、土壤供养量确定化肥的用量、施用方法,与农民一直采用的习惯施肥相比,更科学、更经济.  相似文献   

17.
合理使用肥料是指建立在植物营养学基础上,根据作物、土壤、肥料性状确定肥料的使用量及合理使用方式。合理使用化肥既有安全问题,又有质量问题。所谓合理施肥,就是针对植物营养特性、土壤特性、作物生育期需要选择肥料,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坚持因土壤、因作物合理施肥,坚持缺素补素,平衡施肥;确定合理的轮作施肥制度,合理调配养分;采用合理的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合理使用肥料是指建立在植物营养学基础上,根据作物、土壤、肥料性状确定肥料的使用量及合理使用方式。合理使用化肥既有安全问题,又有质量问题。所谓合理施肥,就是针对植物营养特性、土壤特性、作物生育期需要选择肥料,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坚持  相似文献   

19.
将土壤系统熵值应用于定西地区三大生态区土壤及植物营养研究的结果表明,土壤起始熵不仅反映了土壤的供能能力,还提出了各区土壤的适种性,化肥的增产效率,作物的最佳施肥量以及传统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明确了各区种植制度和施肥制度研究的侧重点和专用肥料研究的大原则。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农田土壤化肥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不当和过量施用化肥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增加土壤重金属与有毒元素,促进土壤酸化,导致营养失调与NO2积累,土壤结构破坏,以及微生物活性的降低等,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针对农田土壤化肥污染的严峻现实,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①强化环境保护意识;②增施有机肥料;③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减少盲目施肥;④加强土壤肥料监测和管理;⑤施用化肥增效剂;⑥改进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