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有针对性地实施杉木大径材高效培育技术研究,在新造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三种林分中设置杉木大径材培育试验,试验前进行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本底调查分析,以了解不同试验地土壤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进行养分分级评价,近熟林试验地土壤养分处于中等水平,而中龄林试验地和新造林试验地土壤养分则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大径材培育试验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土壤养分的补充和维持,在保证充足、均衡肥料的施放的前提下,使试验地有足够的养分供杉木大径材培育所需。不同试验地的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有一定的差异,但没达到显著水平。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脲酶三种土壤酶的活性在新造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不同试验地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土壤本底调查结果对杉木大径材高效培育试验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槭树是辽宁省东部山区常见的绿化树种。通过对野生槭树大苗进行归圃装箱培育园林绿化用大苗试验,结果表明:槭树大苗采用木箱培育,苗木的生长状况、质量、形态、出圃栽植成活率都显著高于圃地育苗的各项株体生长指标;装箱培育槭树大苗的成本为平地育大苗的3.0倍,而经济效益却是平地大苗的8.5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 太行山系的中低山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土层薄,历年油松造林成活率都很低。1987—1988年,我们在博爱县山区寨豁乡采用容器育油松苗25万袋 (株),成苗17万袋 (株),移栽造林420亩。阳坡、阴坡造林成活率分别达到80.6%和93.8%。一、试验地概况及材料试验地设在寨豁乡大底、汉高城、南  相似文献   

4.
南岭山区杉木大径材高效培育土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针对性地实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大径材高效培育技术研究,在新造林、中龄林和近熟林3种林分中设置杉木大径材培育试验,试验前进行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本底调查分析,以了解不同试验地土壤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进行养分分级评价,近熟林试验地土壤养分处于中等水平,而中龄林试验地和新造林试验地土壤养分则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大径材培育试验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土壤养分的补充和维持,在保证充足、均衡肥料的施放的前提下,使试验地有足够的养分供杉木大径材培育所需。不同试验地的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有一定的差异,但没达到显著水平。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脲酶3种土壤酶的活性在新造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不同试验地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刺槐是我市荒山造林主要树种之一,采用常规春有大苗上山造林不仅资工资力,造林施工难度大,且造林成活率低。1988年以来,我们针对荒山上层薄,水土流失重,立地条件差,交通不便,造林难度大的特点,从培育苗木入手,进行了刺槐等小规格苗育苗造林技术研究,并获成功。现将刺槐小规格苗育苗试验情况介绍如下。l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东经118“20’~119”20’北纬36”OO‘~36“56’。年平均气温12℃,年最高气温44.4C,是低气温一1久6℃。所降水量650mm,最少年份不足400mm,集中在6~8月份,年蒸发量1300~21O0mnl。无霜期180~Z10d…  相似文献   

6.
天桥岭林业局地处高寒山区,以往均采用覆土防寒法对常绿针叶树幼苗进行越冬防寒处理,该方法用工量大,有时还会造成冻苗、捂苗和伤苗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89~1992年历经三个冬季采用波尔多液对红松、红皮云杉、赤松、樟子松和鱼鳞松等针叶树幼苗进行了越冬防寒试验。 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天桥岭林业局四方山苗圃。该苗圃地处嗄呀河两岸的台地上,东经129°05′,北纬43°48′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  相似文献   

7.
樟子松是大兴安岭地带性森林植被的建群乔木树种,是半干旱风沙草原区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草牧场防护林和用材林的主要造林树木之一。传统造林工艺技术主要是春季裸根苗造林,因小苗失水过多,降低了造林成活率,延长了苗木的缓苗期。研究解决樟子松抗旱造林工艺技术,提高樟子松造林“三率”,扩大樟子松造林比例,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速度,意义很大。一、新工艺技术要点和试验内容、方法(一)新工艺技术要点改革传统樟子松造林工艺技术的要点是变小苗直接大面积造林的粗放经营,为小苗就近集中培育大苗的集约经营;变春季裸根小苗造林为多季带土坨大苗就近移植造林;变密植为稀植、一次成林。这样做不仅调整了育苗地与造林地生态条件差异过大的矛盾,而且采取大苗壮苗,移植时带土坨伤根很轻,根系基本完整,外生菌根不损失,为提高“三率”奠定了基础。(二)试验内容和方法本试验结合生产集中培育大苗。试验地  相似文献   

8.
山茶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中国栽培山茶的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 从1983年开始,我们收集并保存了600多个山茶属物种、品种和无性系,利用我省丰富的普通油茶资源,采取大砧嫁接营建山茶园.试验表明,用普通油茶大砧嫁接,能大大缩短采穗母株和品种大苗的培育时间;此法对保存基因资源及加速山茶品种的整理也大有裨益. 试验地位于南昌江西省林科所试验林场的红壤丘陵.大砧系1965年直播造林的普通油茶.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新疆库尔勒该地区建立大苗控根培育评价体系并进行试验,总结出当地大苗控根培育的适生树种排名,并进行根系生长情况分析,研究控根培育对根系的作用,旨在积极推广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容器大苗培育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容器大苗培育技术是容器苗育苗技术体系的组成部分, 它是容器苗育苗技术研究的难点, 也是研究的重点。文中围绕容器、基质及其配套技术3个容器大苗培育的要素, 介绍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生产现状, 并对容器大苗培育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大苗培育周期长、移栽成活率不高的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了引种培育绿化大苗的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泡桐轻基质容器苗的是利用泡桐良种脱毒组培苗移栽至轻基质容器中培育形成的苗木,在其工厂化培育过程中,由于培育水肥和光照微生境的异质性,使同批泡桐组培苗生长形成为生长势不同的轻基质容器苗,为明确不同等级泡桐轻基质容器苗移栽至大田后苗木间生长和质量的差异;【方法】在河南省通许县建立生长对比试验林,对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和弱苗的大田移栽苗木的苗高、地径、根幅、根茎叶器官组织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碳浓度、单位面积产苗数和优质苗产出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1个生长季后,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培育的大田苗苗高、地径、根幅和大田保存率为3.96m、5.77cm、1.34m和92.22%,分别比弱苗提高了40.43%、19.21%、103.03%和18.41%。方差分析表明,各生长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弱苗培育的大田苗;泡桐壮苗培育的大田苗茎组织内各矿质元素浓度均高于弱苗大田苗,组织内全磷、全钾浓度分别为0.49 g·kg-1和2.56 g·kg-1,均极显著高于弱苗培育的大田苗;而壮苗根、叶组织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碳浓度与弱苗差异不显著;壮苗单位面积大苗产出数6403株·hm-2和优质苗产出率达58.24%,分别比弱苗提高了1.17倍和8.73倍。【结论】利用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培育的大田苗的优质苗产出数、苗木质量均优于利用弱苗培育大田轻基质容器苗,应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树木大苗培育技术城镇绿化、四旁植树、园林建设,防护林营造,均需要大规格树苗,培育树木大苗是一项高效益的产业,现介绍培育树木大苗的技术要点,供参考。一、培育大苗的主要方式1.移圃培育:将小苗从原圃地转移到另外的圃地,以较大的株行距培育成大苗。2.留圃培...  相似文献   

14.
李梅芳 《中国林业》2011,(11):51-51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大苗培育已成为时尚,但大苗培育风险大,有时因处理不当,大苗死亡率达40%-50%,既造成苗木损失,又浪费人力和资金。近年来,笔者在进行大苗培养和销售绿化中,通过把握好培育季节,修枝、植穴、栽培、裹干等环节,将大苗培育的成活率提高到98%。  相似文献   

15.
以10年生香樟大苗为移植对象,选择胸径10~12 cm的樟苗,研究了不同季节香樟袋装大苗培育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以期为香樟袋装大苗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冬季移植的香樟袋装大苗培育成活率最高,保存率也最高,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从采种、地苗小苗培育、营养袋小苗培育、独干直干型大苗培育、苗木出圃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独干直干型紫薇实生大苗培育技术,以期为紫薇育苗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枣原产我国 ,耐旱耐瘠 ,其枣果味美 ,营养丰富 ,有“维生素之王”的美称。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深入 ,大枣以其诸多优势成为结构调整的优选树种。目前 ,大枣嫁接苗的培育多采用酸枣核带壳育苗 ,种子处理繁杂 ,出苗率低而不齐 ,不仅影响嫁接与生长 ,而且培育成品苗的时间需要 2年。为此 ,1999年以来 ,研究探索了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和种子育苗快繁技术。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沂水县农林良种组培中心和沂水县沙沟镇于家庄村 ,总面积 3 3hm2 ,砂壤土 ,pH值 6 8~ 7,土壤有机质含量 0 7%,有水浇条件。试验地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 ,…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适合在红壤侵蚀区应用和推广的杉木经营模式,对红壤侵蚀区的多种杉木营林措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5代杉木苗的试验地较采用普通苗造林的试验地,杉木植株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分别增长58.44%和51.75%。采用扩穴连带抚育措施的试验地NS4较不抚育的试验地NS2,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分别超出19.67%和21.39%;而采用块状抚育较扩穴连带抚育效果更佳,分别超出27.05%和28.32%。追施沼肥的NS6号试验地中,杉木平均树高为2.18 m,平均地径为3.06 cm;追施化肥的NS5号试验地中,杉木平均树高为1.89 m,平均地径为2.71 cm;种苗选择和抚育措施相同但未进行追肥的NS3号试验地,苗高只有1.55 m,平均地径仅为2.22 cm。施用沼液肥能更有效地促进杉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法桐是优良的绿化观赏树种 ,一般采用插条或播种育苗进行定植或移栽培育大苗。生长较旺盛的苗木随着生长每个叶腋间都会长出侧芽形成侧枝 ,如不及时修枝就会满树长看侧枝如同扫帚样式 ,影响着加粗和高生长 ,同时法桐幼苗叶片上长着刺毛 ,一触动或摇摆 ,刺毛便会随风飘扬 ,落在衣服上就会渗透到皮肉 ,落在手面和脸上便会满身骚痒 ,刺毛钻进鼻孔会使人打喷嚏 ,在修枝中都在想 ,能求得个科学的修枝方法 ,为此我们进行了不同方法的修枝试验 ,以求得培育优良的法桐大苗。1 试验地和材料济南市苗圃东圃北片崖斗上路西第一苗区 ,1年生移栽平茬法桐…  相似文献   

20.
对香樟绿化大苗装袋移栽后不同培育时间的袋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装袋移栽培育袋苗对提高香樟造林存活率和生长有着显著成效,装袋移栽培育时间不同而造林效果也差别较大,以装袋移栽培育1~2a的袋苗造林效果最好,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高达96%以上。当年抽梢可达45~46cm,第二年树高生长量平均达55~56cm,米径年生长量达1.58~1.61cm,分别比地苗相应提高了69.1%~70.3%、51.5%~53.4%和38.6%~41.2%;结合实践提出香樟大苗装袋移栽的关键技术,为提高香樟大苗造林成活率和促进早期生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