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田间调查得出,在昆明市呈贡县大棚彩椒地内,南美斑潜蝇幼虫在连作棚和生地棚的发生高峰均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连作棚的南美斑潜蝇幼虫数量明显高于生地棚.采用聚集度指标的方法测定,其结果表明,在连作棚和生地棚的南美斑潜蝇幼虫均为聚集分布,在彩椒植株上幼虫数量的垂直分布有规律性,即上部叶片上少,中、下部叶片上多,中、下部叶片虫量占总虫量的88.9%.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温室白粉虱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室白粉虱在河西走廊日光温室内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温室白粉虱对蔬菜作物的危害在1d和1a年内均出现2个高峰期,即1d中的10:00~12:00和13:00~17:00,1a年中的5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下旬~10月中旬,作物受害程度因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0%康福多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2016年在赣南6县(区)14个正常生产管理柑桔园定园、定时调查发现,柑桔木虱成虫、若虫、卵一年均有4个高峰期。成虫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上旬至中旬和10月上旬;若虫高峰期分别为7月上旬、8月、9月下旬和10月上旬;卵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中旬、8月和10月上旬。成虫、若虫、卵发生消长规律基本相符。柑桔木虱发生与新梢抽发和防控措施关系密切,各虫态虫口发生量下半年明显重于上半年。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菜农反映说,现在温室和露地的白粉虱已经成灾了,刚打过药,没两天又多得很,打了好几遍药都不管用,要么打不死,要么持效期短,是什么原因导致白粉虱危害越来越大,难治难防呢?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刺吸性害虫,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春季发生于温室茬口,时间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秋季发生于温室、冷棚、露地等所有设施,时间在7月底至9月下旬,温室会全年一直发生。一般成虫、若虫均喜欢群集在植物叶片背面,以刺吸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苹果蠹蛾在果园内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期,我们采用苹果蠹蛾性诱剂诱集雄成虫方法,对其生活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苹果蠹蛾越冬代成虫始见期4月中旬,发生高峰期为5月上旬、第2代成虫发生高峰期为7月上旬、5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分别为1、2代幼虫发生盛期,也是蛀果的两个高峰期。因此,5月上旬、7月上旬是苹果蠹蛾化学防治关键期。  相似文献   

6.
桃小食心虫在甘肃河西地区枣园内1年发生3代,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翌年6月下旬,7月中下旬为第2代成虫羽化高峰期,8月中旬为第3代成虫羽化高峰期.性诱剂防治试验表明:不同产地诱芯年诱蛾数量差异不大;不同形状诱捕器诱蛾效果比较,船形诱捕器的诱蛾效果好,年诱蛾数量是三角形诱捕器的204.6%;从节约成本及防治效果来看,设置...  相似文献   

7.
黄明霞 《北方园艺》2008,(4):133-135
立体种植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土地的高产高效.该模式种植方法是:9月中旬露地直播草莓苗,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扣棚,第2年3月下旬分批采摘收完;元月上旬在温室中育佛手瓜苗,4月上旬定植,10月下旬采摘完;4月上旬在温室内撒播小茴香,5月下旬撤棚,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收割小茴香.  相似文献   

8.
宋颖 《河北果树》2002,(4):44-44
1 发生规律 桑白蚧在大棚内一年发生 2代 ,越冬受精雌成虫 2月中下旬开始活动 ,吸食为害 ,3月下旬开始产卵 ,第 1代若虫 4月上旬开始孵化 ,4月中旬进入孵化盛期 ,若虫和雌成虫固着在枝条上刺吸汁液活动 ,并分泌白色蜡质物 ,逐渐形成介壳 ,5月上旬开始固定为害 ,5月末、6月初为羽化盛期 ,6月中旬开始产卵 ,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 ,6月下旬第 2代若虫开始孵化 ,7月上旬进入孵化盛期 ,7月中旬固定为害 ,7月下旬开始羽化。2 综合防治2 1 人工防治 扣棚前用硬毛刷刷掉枝干上越冬雌成虫并集中处理 ;结合修剪 ,剪除为害严重的枝条集中烧毁。2 2…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湖北黄冈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探索迷向丝结合化学防治对梨小食心虫防控效果,本研究监测了黄冈地区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比较了3个密度迷向丝结合化学防控对“双臂顺行式”棚架梨园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黄冈地区梨园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5代,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发生在3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初,第2代高峰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3代高峰期7月底至8月中旬,第4代高峰期8月下旬至9月下旬;495根/hm^(2)和660根/hm^(2)两个密度结合化学防控对梨小食心虫各个世代迷向率均达到97%~100%,蛀果率均在0.73%以下,防治效果均达到93.13%以上。  相似文献   

10.
永州地区柑桔溃疡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观察,柑桔溃疡病在永州地区的发生规律是:春梢期叶片溃疡病4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中旬停止发病,5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夏梢期叶片溃疡病6月底开始发病,7月下旬停止发病,7月上中旬为发病高峰期;秋梢期叶片溃疡病8月中旬开始发病,9月上旬停止发病,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果实溃疡病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发病,7月下旬停止发病,5月底至6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在防治上, 农用链霉素300~1 100单位/mL是防治此病的理想药剂,但用药必须选择适宜时期(即在每次梢、果开始发病前几天);其次是彻底清园,减少病源基数,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无花果学名Ficus carica L.为桑科榕树属落叶小乔木,原产亚热带的阿拉伯半岛南部,1000多年前经丝绸之路传人我国新疆南部.由于无花果具有特殊的营养、防癌、治病等功能,已成为世人崇尚的保健食品.1980年以来,南京农业大学对无花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进而促进了在长江以南及沿海地区的发展.近年来无花果防寒栽培已推进到了淮河流域,能否南果北移进行设施栽培,则需要探索.  相似文献   

12.
殷琳毅  李进 《蔬菜》2017,(12):43-45
为了提高大棚设施及土地利用率,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在实施"设施草莓高效栽培"及"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过程中,经过3年时间,研究探索出"草莓(高畦)—小白菜(低畦)大棚(周年覆盖)栽培模式"。此模式栽培效益高,每667 m~2效益达2.5万~3万元,具有较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温室方位角对日光温室光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农业大学的日光温室光辐射环境模型为基础,从温室的前屋面平均透光率、温室各表面指定时间段的平均辐射照度、单位温室长度内各表面累计的光辐射能量、单位温室长度内的累计光辐射总能量和直散光比例等5个方面评价了温室方位角对日光温室室内光照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正午时刻为对称的时间段内,随着温室方位角的变化,温室光环境的各项评价指标变化均不大。在正南方向,日光温室累计进光量最大,但只比最小值大0.45MJ。所以应根据当地实际生产情况调整日光温室方位角,若温室方位角南偏东,则应当早揭帘;若温室方位角南偏西,则应当晚揭帘。  相似文献   

14.
苏雄  李建明 《北方园艺》2015,(19):47-53
以新型双屋面日光温室和传统的4种日光温室进行性能对比研究,选取了2012年12月21日(冬至日)、12月23日(典型晴天)、2013年1月19日(典型阴天)和2014年1月21日16:00至1月22日14:00的试验数据,进行室内光照强度、气温、地温、相对湿度以及造价、空间、寿命等性能分析。研究新型双屋面日光温室的性能,为广大种植户寻求一种优化的温室结构。结果表明:新型日光温室与3种砖墙日光温室平均相比,室内平均气温提高了1.3℃,室内平均地表下0.1m处地温提高了1.7℃,室内平均光照强度降低了1.25%,室内平均相对湿度提高了3.98%;新型日光温室与寿光式土墙日光温室相比,室内平均温度降低了2.0℃,室内地温降低了0.2℃;新型日光温室造价较3种砖墙日光温室造价平均降低了38.68%,较寿光式土墙日光温室造价降低了9.12%;新型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较砖墙温室土地利用率平均提高了9.17%,较寿光式土墙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提高了44.01%。新型日光温室较砖墙温室温度高,相对湿度高,光照强度接近,跨度大,寿命优于土墙和砖墙温室;是一种优化的温室结构。  相似文献   

15.
大樱桃保护地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大樱桃保护地栽培技术以扩大推广应用,2000-2002年我们在辽宁普兰店市大农高效示范园区保护地大樱桃园中开展了为期3年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总结了大樱桃保护地优质高效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在原有单体大棚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单体大棚,该大棚具有强度高、抗风抗雪能力强、搭建方便、高稳定性与安全性等特点,可有效防范台风、大雪等灾害;同时增加了作物固定架或叫二层覆盖支架,既方便了生产者,又提高了大棚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果树的设施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果树设施栽培的现状、优越性、栽培形式.适宜树种和品种,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兰州地区日光温室北墙体长度变化对温室热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州地区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日光温室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以北墙体阴影率和温室日放/蓄热量比值以及累积日有效积温等为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长度变化对温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以期探究日光温室北墙体长度的变化对温室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光温室东墙和西墙在北墙会造成阴影,以13:00时为中心呈对称的关系,保温被开启与关闭时刻的阴影率最大,随着温室墙体长度的增加,其阴影率逐渐减小。在改变温室北墙体长度,而温室其它结构参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兰州地区日光温室的日放/蓄热量比值与太阳辐射强度及北墙体长度呈非线性关系;当日放热量等于日蓄热量时,确定温室北墙体适宜长度为89.4~102.5 m;累积日有效积温与北墙体长度呈幂函数关系,北墙体长度越大,其累积日有效积温越低。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多年的试验实践,总结出了棚室桑葚栽培技术。包括设施、品种、苗木选择,定植、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旨在为棚室桑葚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