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巴西陆稻生产概况和意义巴西陆稻 (IAPAR 9) ,自 1992年从巴西引进我国 ,经中国农科院多年试验、示范并取得成功 ,已在全国 2 0余个省(区 )市大面积示范推广。我区于 1997年引进种植 ,各方面性状表现良好 ,单产 189.1kg/6 6 7m2 ,表现了较好的产量水平。从 1998年开始 ,我站加大了试验、示范力度 ,示范面积逐年扩大 ,示范区域迅速扩展 ,推广步伐不断加快 ,据统计 ,其种植面积已由 1998年的 133.33hm2 扩大到 2 0 0 0年的144 0hm2 。巴西陆稻经我区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与生产实践 ,其抗病性、抗逆性和产量性状均明显优于我区原…  相似文献   

2.
用多年巴西陆稻 (IAPAR9)引种的试验资料与当地的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影响生育的关键气象因子和指标 ,分析了毕节地区巴西陆稻栽培的气候资源。采用GIS技术推算出该地区 10 0m× 10 0m的影响巴西陆稻生长发育的各气象要素分布区 ,根据指标对巴西陆稻的适宜种植气候区域进行划分 ,并对这些区域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巴西陆稻的引种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详实资料,对巴西陆稻的引种过程、引种效果及应用研究,作了详细概述,引种结果表明:引种巴西陆稻,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巴西陆稻可在海拔高度为1700m以内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通过引进66个旱稻品种进行筛选试验,以中旱221和巴西陆稻、黔优88(杂交水稻)、黔两优58(杂交水稻)对照,共计70份。结果表明CAU2、中旱221、巴西陆稻3个旱稻品种产量分别为310.66、305.16和276.35,抗旱性强表现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5.
贵州巴西陆稻发展现状,技术探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稻在贵州栽培历史悠久 ,曾为旱粮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长期以来 ,多以“刀耕火种”粗放的种植方式为主 ,年季间产量不高不稳 ,被视为“低产作物”、“懒庄稼” ,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仅在部分细粮紧缺的山区 ,零星的保持着 1万hm2 左右的面积。自 1 996年以来 ,各地先后引种巴西陆稻成功之后 ,受到旱粮主产区各级领导与农业部门极大的关注 ,广泛组织开展了试验示范 ,并逐步成为山区解决“吃米难” ,促进细粮发展和节水农业的热点。1   发展现状贵州巴西陆稻的引进试验 ,始于黔东南州的天柱县 ,1 996年种植 0 .1 6hm2 ,平均单产 2 40kg…  相似文献   

6.
1999年,为了解巴西陆稻在河南、河北两省的适应性和作为麦茬稻种植的可行性,中国农科院品资所分别在河北的邢台、河南的商丘和南阳等地建立了多个巴西陆稻示范试验基地.商丘和邢台位于华北平原的中北部,受灌溉条件限制,没有水稻种植.南阳地区是豫西、豫南山地之间的椭圆形盆地,气候温暖潮湿,水资源丰富,水稻种植面积较大,但旱地面积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巴西陆稻在上述地区的试种成功,不仅能提高农民收入,且对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地果园套种巴西陆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海滨 《作物杂志》2001,17(1):17-17
巴西陆稻是一种适应性广、耐旱、耐瘠、优质、高产的旱稻品种。近年来,我市各地迅速推广山地果园套种巴西陆稻技术,对于调优粮食种植结构和稳定粮食总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我市现有幼龄果园2.67万hm2 、香蕉园3.33万hm2 、甘蔗望天田1.33万hm2,具有套种陆稻的极大发展潜力。1999年在香蕉、龙眼、葡萄地套种33.3hm2,单产均在5400kg/hm2 左右,其中0.27hm2 幼龄龙眼园套种,单产陆稻8535kg/hm2 。因此,充分利用山地果园空地套种巴西陆稻,是提高果园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而且利用收获的稻草进行果园覆盖……  相似文献   

8.
陆稻在关岭种植的历史悠久 ,由于技术不配套 ,单产低而不稳 ,1998年引进巴西陆稻示范种植 ,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探索陆稻丰产栽培的配套技术 ,1999年进行了种子包衣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种子包衣剂为重庆种子剂厂生产的 15 %克福种衣剂 ,由贵州省农推总站提供 ;陆稻品种为艾巴 9号 ,关岭县农业局提供 ,发芽率为 93 .2 %。1.2 试验地点试验地为关岭县顶云乡秧井村簸箕田组王贤林的责任地。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 ,黄沙泥土 ,中下等肥力、均匀 ,前作油菜。海拔 12 0 0m ,年均温 15 .8℃ ,年雨量 1390mm ;≥10℃的初日 3月…  相似文献   

9.
巴西陆稻不同播种栽培方式增产效果比较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毕节地区于1998年试种成功巴西陆稻,3年来,该品种特征特性表现稳定,经济性状优良,适应性强,早熟丰产。为进一步探讨该良种在全区广泛发展的丰产性,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恢复和发展陆稻生产,促进山区解决“吃米难”的客观实际问题,进行了不同播种栽培方式试验。  相似文献   

10.
毕节地区中海拔区域巴西陆稻播期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毕节地区地处黔西北高原向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破碎,多山地、水资源丰富而分布不均。春伏旱发生频繁,能灌溉的耕地极为有限,大多为雨养旱作农业。全区耕地总面积40.47万hm2,稻田面积仅有5.2万hm2,山区人民历来以玉米为主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扩大了对稻米的需求。为适应这一变化,在1998年引进巴西陆稻试种成功的基础上,1999年开始对巴西陆稻播期、密度、施肥及栽培方式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现将播期试验的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99年在大方县文阁乡瓦厂村村民林仁举…  相似文献   

11.
4个水稻高产品种与巴西陆稻的耐旱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孟亮  陈良碧 《作物学报》2003,29(6):903-907
在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分别进行自然干旱与人工气候干旱处理,比较研究了4个水稻高产品种(组合)V989、汕优198、培两优特青及两优681与巴西陆稻IAPAR-9的耐旱性.结果:(1) 当叶片出现永久萎蔫时,4个水稻品种(组合)盆中土壤含水量为6.1%~8.5%,显著或极显著低于IAPAR-9盆中土壤含水量(9.2%);(2)当叶片出现永久萎蔫后3~5 d复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时期对不同穗型品种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施肥时期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时期对不同穗型品种品质和产量的的影响,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稻米提供技术指导。本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通过分析供试品种的5项品质指标,最终确定最佳的施肥处理。研究表明,穗数型品种品质最优、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分底肥、蘖肥和粒肥三次施入的处理,食味评分比其他处理食味评分高4分,增产34.3%;穗重型品种系选1号品质最优、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分底肥、蘖肥、穗肥和粒肥四次施入的处理,比其他处理食味评分高7分,增产22.6%。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刺激对水稻的种子萌发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稻和杂交稻为材料,研究了超声波刺激对水稻种子发芽和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超声波对水稻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效应,但提高了种子的萌发速度。(2)超声波处理显著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40kHz超声波处理可以使培杂泰丰增产9.43%,而桂香占20kHz处理比对照增产达到10.55%。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超声波处理提高了水稻的有效穗数和单位面积颖花数。(3)超声波处理显著降低了桂香占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超声波处理后培杂泰丰的垩白度也显著降低。超声波处理显著提高了桂香占的胶稠度。  相似文献   

14.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淡涂泥土水稻产量和基础地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并结合裂区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淡涂泥土水稻产量、基础地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不施肥显著降低了水稻产量,不施肥处理(CK)水稻产量水平逐年下降,在该试验周期内降幅达34.4%。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均有利于水稻稳产或增产,连续纯施化肥(NPK)、测土配方纯施化肥(N1PK)和测土配方有机无机混合施肥(N1PKS)处理的水稻产量比不施肥处理(CK)分别提高74.2%、89.0%和97.5%,达到极显著差异。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均有利于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其中测土配方有机无机混合施肥对于土壤改善效果最为显著,在该试验周期内,与长期不施肥处理相比,NPK处理、NIPK处理、N1PKS处理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分别提高了45.6%、60.8%和69.1%。各施肥处理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红壤性双季稻田上进行2年田间试验,比较等量氮、磷、钾养分投入下常规化肥处理(NPK)与生物有机肥替代基肥中的化肥处理(NPK+BF)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SPAD值、氮素吸收和土壤性状的差异的影响,旨在明确等养分条件下生物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NPK+BF处理有降低早稻产量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对晚稻产量无显著影响。NPK+BF处理有降低早晚稻有效穗数和提高结实率的趋势。NPK+BF降低了分蘖期水稻叶片的SPAD值和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但仅在2014年早稻季达到显著水平。NPK+BF显著降低了双季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率,但2013年晚稻季未达到显著水平。试验2年后,NPK+BF有提高土壤有机碳和碱解氮含量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NPK+BF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的含量。该试验表明在双季稻生产中短期内生物有机肥能够替代部分化肥,但长期效应还有待观测。  相似文献   

16.
周年秸秆还田量对南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适合南方双季稻高产稳产的秸秆还田量,连续2年(2016—2017)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早稻和晚稻分蘖、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不同比例秸秆还田量:CK:秸秆不还田;S1:25%早、晚稻秸秆量还田;S2:50%早、晚稻秸秆量还田;S3:75%早、晚稻秸秆量还田;S4:100%早、晚稻秸秆量还田。结果表明:全量秸秆还田抑制早稻分蘖而显著促进晚稻分蘖,25%、50%及75%量还田对早、晚稻生长前期的分蘖促进效果不显著,在中后期促进作用显现;75%量还田及全量还田较CK显著促进晚稻株高增长,平均提高了8.15 cm;不同秸秆还田量较不还田处理均提高了早、晚稻成熟期的干物质累积量,且半量还田在早稻季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较CK提高了8.0%,50%、75%及100%量还田在晚稻季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平均提高了13.3%,但不同还田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早、晚稻产量在不同秸秆还田量下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半量还田促进早稻产量方面的效果最显著,与不还田处理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增产6.92%;50%、75%及100%量还田较CK均显著提高了晚稻产量(P<0.05),增产幅度分别5.33%、7.50%和8.23%,不同秸秆还田量间在促进早、晚稻增产方面的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短期看,在南方双季稻生产中,半量早稻和晚稻秸秆均还田对提高早稻产量效果最优,而全量还田对晚稻最优,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长期效应如何,还需要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The rice plant at any point in time is composed of leaves of physiologically different ages, so it follows that the leaves differ in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growth of the whole plant and its grain yield. As the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Soil Plant Analytical Division value) is the best indicator of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in rice,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rice before and after flowering was determined in a weed management field experiment on direct wet seeded ri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at 79 days after sowing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grain yield of rice.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also indicated the dependence of rice yield on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before and after flowering.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中后期洪涝淹没与产量损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 采用桶栽方法在模拟洪水和实地洪涝条件下, 研究了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模拟洪水淹没的深度、时间对产量损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淹没对产量损失度的影响为抽穗期>孕穗期>乳熟期, 淹顶>淹没植株2/3。洪水淹没下结实率和千粒重与淹没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淹没植株2/3处理中, 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淹没100 h, 产量分别损失50%、60%、12%左右; 而淹顶处理100 h的产量损失度, 在孕穗期、抽穗期达100%, 在乳熟期不到25%。预测洪涝产量损失度分别达40%、60%和80%时相应的淹没时间, 建立了根据不同淹没时期和淹没深度的产量损失度与淹没时间关系模型, 决定系数为0.6038~0.9868。孕穗期、抽穗期和乳熟期分别在洪涝淹没56.3 h情况下, 产量损失度实测值与预测值误差为3.63~6.81个百分点, 可作为洪灾发生后评估水稻产量损失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稻灌浆结实期减源疏库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中籼滇屯502和中粳合系39两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水稻灌浆结实期减源疏库对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下,减源处理使水稻剑叶的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增加,表现为反馈促进效应;不同源库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疏库的反应不同,疏库源限制型品种剑叶的净光合速率的反馈作用较小,而源库协调型或库限制型品种则较大。  相似文献   

20.
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安徽省沿江地区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原因,筛选出该地区适宜的再生稻种植品种,以9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了其头季和再生季生育期、再生力、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造成不同品种头季稻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导致再生季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和每穗着粒数。准两优608再生季单产5.27 t/hm~2,2季综合产量高达13.59 t/hm~2,可作为该地区再生稻种植的优选品种;皖稻119和新两优6号头季产量高,再生力较强,再生季产量潜力大,可以作为该地区再生稻种植的候选品种。研究表明,生产中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主攻大穗,并在维持较高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千粒质量以实现再生季产量增加和获得2季综合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